播放地址

终点站

科幻片其它2015

主演:翟·寇特瑞,肯德拉·阿普尔顿,托德·拉桑斯,布伦·福斯特,史蒂芬·李·马奎德,亨利·尼克松,布伦丹·克莱金,文森特·阿德里安,威廉·埃蒙斯,克里斯托弗·斯特勒瑞,约翰·曼宁

导演:马克·费米

 剧照

终点站 剧照 NO.1终点站 剧照 NO.2终点站 剧照 NO.3终点站 剧照 NO.4终点站 剧照 NO.5终点站 剧照 NO.6终点站 剧照 NO.13终点站 剧照 NO.14终点站 剧照 NO.15终点站 剧照 NO.16终点站 剧照 NO.17终点站 剧照 NO.18终点站 剧照 NO.19终点站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39

详细剧情

  在一次差点丧命的车祸之后,大卫·张伯伦有了一个空前的发现。这一发现不仅将决定他的家人的命运,也将决定整个人类的命运。

 长篇影评

 1 ) [影评]幸福终点站:四大叔的全球化

看这部片子是在元旦假期。写这篇影评则是要到了春节假期。这部电影计有15人次向我推荐——仅仅是一部2004年的片子,便已然在某些意义上成为了经典(比如新东方)。这15人次中,多半都会惊叹地问道:“你竟然连《幸福终点站》都没看过??”当然在我看了片子之后才深觉,在大学生这个趣味比较同质化的群体中,这部片子显然具备了一切成为经典的要素——前可追《阿甘正传》,后则可说到《士兵突击》。至于导演,事实上很多向我推荐这部片子的朋友并不知道这部片子也是出自斯皮尔伯格之手。无论是把他叫做斯大叔还是四大叔,斯皮尔伯格作为品牌的效应其实还是很明显的:尽管有可能不知道这部片子导演是谁,但是斯皮尔伯格便是影片的质量保证。

于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汤姆·汉克斯蜀黍在表演单元各种挑战极限,一个固执的金牛男的形象被他演绎的活灵活现,虽然仍然是某种意义上的傻,然而维克多这个形象作为“镜子”的意义,大约相当于阿甘之于美国历史,以及许三多之于中国人。我来判断一个人物是否具有镜像的意义,通常是看这个人物在提供明确代入感导向的同时,是否能引起一种“明确的尴尬”,换句话说,这个人物的处境和他处境下的作为,在观众设身处地的时候,是否能感觉到一种类似的“尴尬”情绪。比如维克多通过收集机场手推车而获得一点点报酬的时候,那种感觉便颇为符合我所谓的“尴尬”。事实上这也是编剧和导演所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营造这种代入感,或者强化人物作为“镜像”的意义。

说回故事,明显地,这是一个将“等待”极端放大的故事。这是常见的幻想小说的写法:给出一个设定,为这个设定找一个理由,然后讲一个正常的故事。事实上在我看来,《幸福终点站》故事给我的感觉,与张艺谋的作品颇为类似,而路数上则是极为规范的好莱坞故事结构,并且保证政治正确。事实上说它一句看了开头便知道结尾也不过分,然而我们还是看的津津有味,除了汤姆蜀黍精湛的演技和大美女泽塔琼斯之外,还有很多东西是值得说道的。

比如,我们可以把这个故事读作一个有关语言学的故事。语言的学习事实上是人出生和成长的隐喻,而从这个角度来看,《幸福终点站》当然是一个成长故事,它具备成长故事所有的要素和角色——最明显的是有关朋友和敌人,以及爱情。当然,故事事实上也是走了一个颇为张艺谋式的结尾,但放在成长故事的套路下,英雄-英雄的命名这个基本结构还是很容易看到的。

再比如,就所谓全球化这个问题来看,这部电影显然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文本。维克多的母语的原型是保加利亚语,而Krakozhia这个虚构的国家的指向也是颇为明显的。在机场这样一个最适合作为全球化表征的“飞地”上,除了东欧裔的男主角,聚集了美国各主要少数族裔的代表:黑人、印第安人、拉丁裔以及印度移民,而大反派则是美国白人精英阶层的代表,同时,美女也是一名白人。在这幅错综复杂的图景之中,机场的空间构成——闪烁的航班表,各大国际品牌的连锁店也在进一步将全球化作为视觉呈现显现出来。事实上,这又是一个与冷战终结、资本主义阵营胜利之后的世界格局相关的故事。作为胜利者的美国,当然有资格对失败一方的苏联-东欧阵营进行各种审判式的想象。Krakozhia发生着军事政变和“人道主义灾难”,这一事件可以迅速导致美国政府与Krakozhia政府断交,却并不能给出维克多一个哪怕是想象性的解决,只有等待。即使我们不再纠缠这些东西,单论维克多来美国的原因——完成父亲的遗愿,收集伟大爵士乐手的签名。而爵士乐这一堪称美国土产的东西,在维克多父亲的年代该是承载了怎样的一种对于“美国”和“自由世界”的想象?维克多的父亲是“在报纸上看到”了那张照片。然后就有了这个心愿——哦,这是怎样的一个心愿啊。该是多么自我感觉良好的美国人才能把这个“心愿”作为全片的支撑?不过其实这些都不重要,因为这是一部足够全球化的影片,它处理的是一些“人类”的共通经验,比如等待,比如生存,比如,承诺。

所以这部片子还是要我们四大叔来拍,只有他有能力有魄力在拍这样一个看似小成本的喜剧片的时候,在摄影棚里装四架电梯,搭50多家品牌连锁店,在我们面前凭空建造一个机场。我倒是以为,05年奥斯卡上,连影帝提名都不肯给一个确实有点苛刻。当然这部片子在技术方面几乎无懈可击,然而说到底,这毕竟是一个我们不能日常经验到的事件,电影作为镜子,在某些人那里,它终归只是一面哈哈镜。

http://www.mtime.com/my/yinxiang/blog/910992/

 2 ) 幸福没有终点

我本来没打算写这篇东西,这电影虽然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但并没有特别的触动。和Catch me if you can一样,这完全不是一部斯皮尔博格电影的感觉,看的过程中我就一直在想,如果导演换成另一个人,我也丝毫不会怀疑,就好像同学看完catch me if you can给我打电话的时候,突然才想起来那是老斯的片子(我们都是他的fans)。在下电影之前,我就已经在mov8上看了flyerzeng为电影的花絮碟写的文章,说老斯之所以风格大转变,是因为他也是911症候者,所以一扫之前史诗沉重的电影题材,改为及时行乐(汗)的富有活力的喜剧形式。我便是看了这篇花絮的花絮才决定再下一次这个电影(之前下过DVDSRC版本,没字幕……听了十几分钟还是算了= =,那Krakozhia口音英语啊……还有那清洁工的印度口音英语啊…………),当时在LJ里面写到:老斯啊老斯,我喜欢你是没错D!这么一把年纪,有着如此盛名还能重新审视自己并且确定新的风格,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呀!!!今天终于看过以后,也对他的转型有了结论:我是喜欢他现在的风格的。我很喜欢Catch me if you can,而这部《幸福终点站》,我虽然不觉得这是一年里面看到的最好影片云云,可是确实出色,够了。足够了。

其实,大概是因为一边打围巾一边看,本来就处于一种比较慵懒的状态,而里面的情节,虽然有些荒诞(据说主角是真有其人?强……),却又如此贴近。里面的机场,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Tom Hanks从刚被拘留下来的语言不通茫然无助,到后来的用收集推车挣硬币,又到后来的接装修任务赚比机场BOSS还要高的工资,他与机场里的人越来越熟络,生活在里面也越来越自如。他有钱可以买Hugo Boss的西装,有钱请自己心仪的女人在特等席用餐,以前对他不屑一顾的机场BOSS还不得不求他帮忙,他在复印机上引下的手掌贴满了机场的店铺……这是喜剧,虽然不是美国派那样的性喜剧,50次初恋这样的轻喜剧,可是里面的笑点,完全不是故意卖笑,拼命挠痒痒的感觉,那些情节是如此的普通而亲切,让人会心一笑。清洁工老头等着看别人走过湿地板摔交呵呵直乐也好,Tom的几个朋友利用公务之便频频堵截让Catherine美女绊坐在Tom腿上也好,在两人用餐的时候老头在旁边玩杂耍也好,都是那样的自然愉快,作为一部电影,这似乎不够夸张也不够爆笑,但是,生活里开心的点点滴滴,不也就是这样吗?

说到底,这电影的主题,其实是颇沉重的,因为政权被推翻而不得不滞留在美国机场九个月的人,怎么看都是悲惨到不行。不知道祖国那边亲人在战乱中如何,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要在美国待多久,可是在机场那些可爱的人们帮助和点缀下,整个故事是这么可爱。老斯自己显然也没着力去写刻画Tom的无奈和无助,他肯定是有的,在这种举目无亲、语言不通的情况下,我不认为Tom的人物居然会神经大条到马上适应环境就这么在机场开始新生活的地步,只是我们所看见的他,不是那个方向而已。一直在等待的悲哀和茫然,被那些小小的幽默冲淡了。他有了朋友,他有了工作,他的听力越来越好(虽然口语还不是这么流利XD),他恋爱了……这个机场,并不是幸福的终点站,电影里面的人们都有着自己的幸福(也许除了机场BOSS……),他们也会烦恼也会流泪也被抓着小辫子,可是他们最后都微笑着欢送着Tom出门,脸上洋溢的,是幸福。

片尾字幕前段,每个人的名字用手写形式流畅的出现,微笑的看着,虽然现在的武汉零下四度,寝室里更是一个冰窟窿,但是整个人被那句“I am going home”幸福到热泪盈眶。Tom Hanks那结巴的Krakozhia音英语,阿甘的憨厚脸庞,被融融的灯光模糊了。阑珊的纽约街头,仍然是没有家的温暖。电影里面,机场boss想找机会让Tom离开机场,让他假装害怕回到祖国,作为难民(?)留在美国。但是面对boss“Do you, at this time, have any fear of returning to your own country?”的问题,Tom还是做出了“No”的回答,他说用自己生涩的英语说道:“Is home.I am not afraid from my home.”

East west, home's best。对于这个在机场待了九个月的人,能够完成父亲的遗愿,然后回家,就是最大的幸福。

 3 ) 破晓前的幸福

凌晨五点半看完这部电影,窗外天已经蒙蒙亮。 《幸福终点站》,斯皮尔伯格导演,汤姆汉克斯主演,等一下,这不是《拯救大兵瑞恩》的阵容吗…… 片名是有够口水的,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让我一直忽略掉这部片的,另一个译名叫做是《爱你无国界》,靠,主演必须是twins、谢霆锋之流才配得起这片名吧 虽然每天都在给别人放电影,自己却是几乎快半年没静下心看过一部完整的片子了,每天就追着看康熙来了国光帮帮忙这种我只要负责傻笑就好的综艺节目逗自己玩。 今晚是康熙都来完了睡意还没来,就想随便在迅雷上找一部电影催催一下睡意,无聊沉闷无所谓正好当枕边片儿。 结果一看就看到了天亮…… 汤哥是来自一个不知道是不是杜撰出来的小国家的旅美游客,趁着他躺在飞往美国的航班中打盹的时候,祖国遭遇军事叛变主权易手,小汤哥一下飞机就成了无国籍人士,在纽约飞机场被及时的拒签了。小汤哥当时的状况和他之前在《孤岛余生》里一样尴尬,出不了飞机场,也回不了国。 小汤哥使出他在《孤岛余生》中鲁宾逊般的创造力和小强般的生命力,在机场里用你十辈子也想不出来的办法存活了9个月(是9个月吧……赶快写完睡觉去了,就不去查证啦),非但如此,还成了机场里的雷锋、情圣和赌神,拥有一座废登机口改装成的豪宅,一份很有前途的装修工作,一座金碧辉煌的喷不了水的喷泉和一众死忠的fans团等,如果再给他半年的时间,我绝对相信他可以在纽约机场里为他的祖国复辟。 说实在的,这部片能让我一直看下去,其中一个原因大概是因为它和台湾的综艺节目很像,“梗”(大陆叫包袱)超多超好笑,而它没有成为经典的原因大概也正是因为落入这种了大众喜剧片的套路。 但套路是套路,好笑还是非常好笑的。不然综艺节目怎么那么多人看啊。 看完片子后我马上就上豆瓣找了影评来看,清一色都在说片子阐述的是“等待”,人生就是等待,一票人的等待之类的……好吧,我承认,我对这个主题并不感冒。 感动到我的是小汤哥成为机场地勤之王的阳光历程。 如果你突然间没了国籍被困在异国他乡的一个机场里,语言不通,进退两难,你会怎么办? 如果你被炒了鱿鱼,银行账户清零,手机卡里连个打电话叫家里支援的费用都没有,你会怎么办? 当你连一个新疆大饼都吃不起的时候,你如何设法邀请心仪的辣妹陪你一起共进意大利红酒晚餐? 如果你是一个每天为了能不能上班准时打卡而烦恼的白领,突然把你扔到了青藏高原那样的驴友圣地,你是会从容的跳舞哼歌还是玩命的在稀薄的空气中搜寻手机信号给老总打电话请假? …… 小汤哥的人生随着祖国主权的沦丧而得以开启另一块堪称诡异的舞台,你我的人生又得需要怎样的理由才能让它崭新如初? 是的,崭新如初,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的疲惫与狼狈,逐渐老态又不见起色,日复一日千篇一律,无聊与无奈仿佛已成定局。 然而即便人生有多不如意,有多沉闷,也没有多少人有勇气去打破这个闷局——这样的麻木和弱小似乎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小汤哥让我看到了重新来过一遍的人生并不是没有可能:只要你肯去为了一个汉堡包在机场里打杂赚钱,只要你肯为了与心爱的她共进晚餐而去做装修工人,只要你肯为了实现父亲的夙愿在机场里睡9个月的候机椅……只要你是为了你心底真正想要真正热爱的东西去生活,脱掉白领的西装银行家的领带,你过得会比现在更加快乐。 有多少人生,可以重来。 ——关于这个主题,这篇文章只是一个引子,看到这里的你,我们会让你看到更多的意想不到:)

 4 ) 生命便是等待--Life Is Waiting

一个来自东欧最小国家的Viktor,去美国帮父亲实现一个未了的夙愿。从飞机起飞到在肯尼迪机场落地的这一段时间,他的国家发生政变,Viktor因此突然成为了没有国籍的人,无法入境,也无从出境;纵然纽约和美国就在数米之遥的门外,他仍然只能等在候机大厅里,直到身份明确。

这一等,便是9个月。

在这9个月的等待中,Viktor一点没有虚度;他在待改建的67号登机口给自己造了一个家;靠着自己的智慧,帮了一个买药救父的俄罗斯人,撮合了一段姻缘,邂逅了一段浪漫,征服了一群原本拿他当笑话的人;当他离去的时候,这个初时语言不通的东欧人,已经让整个机场为之感动。

138分钟的片子, 除了最后的几分钟,几乎都浓缩在极其有限的一个小空间里---肯尼迪机场候机大厅。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形形色色的人们,把时间延展;他们做着不同的工作,却在做着同一件事情---等待:
折腾着Viktor的海关局长Frank,等待着老局长卸任,等了17年;
Gupta,因为在印度犯了案被通缉,逃匿在机场做一个清洁工,一做23年,而他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等待。
美女空姐Amelia,从18岁到39岁,等着男人的一个承诺;她总是住酒店,为的就是男人的BP响起时,能够随时打包起身。
开餐车的Enrique,等着一个机会向暗恋的女孩靠近;
Viktor的父亲,用了40年,收集了57位爵士高手中的56个签名,他在九泉之下,等着儿子帮他圆上最后一个签名。
甚至连机场大厅里的背景中的各色人等,也都在各自等待....

不是每一个等待,都会很快就有结果,譬如那些在海关等着通关的人们,这个等待,只需要1分钟而已;
也不是每一个等待,都会有美丽的结局,如同抱得美人归的An;
即使每一个美好的结局,也都不一定都有美丽的过程,好像Viktor。

Spielberg说,我们每个人都如Viktor一样,在这充满变数的人生中,或许在某一个瞬间都会迷茫,然后去寻找去等待;而Tom Hanks说,“Viktor终于明白,这个世界不是按他自己的方式前进的;身处其中,只有为自己挣个好生活。”

不知道作家Andrew Niccol在写这个小人物时,是不是想着一位叫做Viktor E Frankl的人。这位饱尝纳粹集中营种种艰辛的幸存者这样说,“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影片中的Viktor,不是心理学者,也不是成功学家,他只是在那样一个无从选择的环境里,在他那张憨厚的笑脸里,在七零八落令人捧腹的英语中,一连串令我们忍俊不禁的小事中,展现给我们如何乐天知命,如何心存良善,如何努力的让自己离结果更近一步。而其间的深意,与Viktor Frankl的表达,异曲同工。

这部Spielberg导演,Tom Hanks和Catherine Zeta Jones主演的片子,据称票房并不理想。老实说,这部片子的确漏洞不少,结尾也多少有点画蛇添足;可是,这3个人的组合,却让这一步看似俗套的片子无限鲜活,甚至那一个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也都刻画得个性鲜明,令人难忘。纵然这不是你所熟悉的斯氏大片,你仍然可以从中看到清晰的斯氏烙印---天马行空甚至满怀童心的想象以及对人性的高调宣扬。

你或许可以觉得这是好莱坞的俗套,可是,我就是喜欢在外面刮着风的夜晚,抱着小瓜子,看一出充满温暖情调和轻松幽默,并充满“个人英雄”和毫无新意的“Happy Ending”的轻喜剧。然后,笑中含泪,若有所得。

P.S.:后来在海报里,看到这部片子的TagLine是“Life Is Waiting”;禁不住会心一笑。

2011-12-27
快6年了,没想到这部片子引发了大家如此多的感慨。或许世事充满无奈,Life is waiting多少有了些慰藉的意味吧。 回头再看,其实当年也未得真谛。虽然影片的tagline是Life is waiting,而所有的结果并不是空空等来的。所谓的等待,其实是指我们在努力的同时,必须付出一些patient capital(耐心资本)。貌似等待,而世事的布局在我们的心动和行动间已然转换。新年之际,祝各位“等待”终成正果;若尚未见灯火,just hang in there: )

 5 ) 成功与失败也不过10cm的距离

文_谢长留

看这部影片之前,我刚刚大哭一场,我哭不是因为我害怕,是我觉得自己真的好失败!看完这部影片,我不哭了,不是因为我忘了自己的失败,而是我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失败!

我有个姐姐,机缘巧合下认识的非血缘关系姐姐。出生于黑龙江大庆,生性豪爽,小时候看北京申奥成功,立下志向:2008年要在北京以记者的身份进入奥运第一线。7年后,她以“北青”优秀记者的身份成功跻身仅有两个名额的奥运记者行列中。当时她刚刚从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院毕业两年,加入北青报社一年,但是她的理想一直没有变过,她以一名职业记者的身份,完美实现了了7年前的誓言。
今天她加入北青三年多了,突然说要辞职,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她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遥远了。她立志做一名有良知有职业道德的记者,不管世道如何,人际关系如何,她从当初立志做记者的一刻起就发誓要做一名负责任的记者,不是为了赚取稿费,阅读量点击率或者广告单就可以出卖灵魂肆意编撰的记者,如果她不能再坚持这个理想了,那她宁可不做记者。这三年里,她带着这种执着和激情努力奋斗,更自学新闻摄影,不怕辛苦也不怕危险,她以自己是一名记者而自豪。这三年里,她无数次和同事争论,和主编抗衡,坚持己见,不为所动,坚持如实报道,绝不偷工减料剽窃摘抄。很多同事背地里对她嗤之以鼻,觉得她太过张扬,工资过高,甚至认为主编对她有偏袒之嫌……她也曾背地里向我哭诉甚至动摇过继续留下去的决心,不知道自己的坚持是不是值得。但最终她都坚持下来,因为那是她的理想,不是什么为了赚钱随便的差事,她为这个理想一直坚持了十年。如今却要选择离开。
她的理想没有变过,但是却来了一个和她理想背道而驰的领导。新来的领导在第一次开大会的时候,对所有采编人员说:“记者是没有意义的,编辑也没有意义!如果你想继续留在这里,你就要出去赚钱!我不在乎赚钱的手段和过程,可能会有潜规则,没关系,只要你能为报社赚到钱,你就是功臣,因为没有钱,报社就无法经营,不能经营的报社,还要记者和编辑做什么!另外,所有编辑记者每天都要更新微博,不及时更新者罚款两百!”可能还有更多苛刻的条件,姐姐终于下了离开的决心,她办理了去美国游学的手续,提交了辞呈。
让她意想不到的是,电视剧电影里才会有的剧情在她的身边逐一展开:报社16名记者编辑联名上书高层,执意挽留姐姐,更不间断的发送50多条短信,诚挚的劝留她,平日里的好姐妹更是哭起来。她完全被眼前的情景震惊了,直到高层再次找她谈话,挽留她,并允诺她可以继续游学3个月,报社会为她保留职位直到回来的那一刻,她也都惊讶的目瞪口呆。
这不是什么信口捏造的心灵鸡汤,这是活生生原滋原味发生在我身边的通俗桥段。就在我和同事大吵一架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自己和她之间的差距原来有那么大那么无法逾越!我哭不是因为我害怕那位同事,甚至失去这个工作,我哭是因为我曾那么多次为了生计而放弃了理想。
成功和失败对于维克多来说只有那短短的10cm距离,一扇门,打开就通向纽约,关闭就回到家乡。但是他用9个月的时间来争取这一攻一守的10cm,电影说,生命就是一场等待,我觉得生命就是一场博弈,坚持到底的人才能赢得最后的尊重。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理想来到这个世上的,不管你的理想多卑微,都要坚持下去!可能我们会因为这些理想被别人耻笑,甚至厉声指责,可是对我们自己来说,却是活下去的理由和意义。
因为人越长大越有野心,生活不是单纯的美好,大家互相斗智斗勇,不是你踩在我头顶就是我推你入地狱,为了职位工资福利,尔虞我诈。为了过上不需要野心的日子,把自己变成一个被野心占领的人。理想在哪里?理想已经被我们抛弃。成功和失败,只有一念之差,但却需要我们为了这一念狠狠坚持。我们今天变得如此冷漠无情,难道不是因为我们正在失去的执着吗?没有了理想和自我,不再真心的关心别人,丧失了和恶势力抗争到底的信念。
世上的任何一个人都不止一次食言,不管善意恶意的欺骗,甚至背叛他人,但我们怎么能连自己都欺骗背叛!
维克多坚持了理想,也赢得了尊重。这就是姐姐在我身边做出的最真实的表率,她为自己赢得了做一个有良知有道德的职业记者的尊重。

 6 ) 纯正的。。小资。。

    小资的真假,不是取决于血统,而是来源于下意识的生活习惯。北京胡同里的八旗子弟,流落西方的白俄贵族后裔,这些人,如果没有一个在逆境中还喋喋不休耳提面命着正统礼仪教育的好母亲,那么他或者她,跟街头市井小混混一般无二,窝囊,贪小,穷凶极恶。由此推之,家庭教育十分之重要。
     Keep the change。不用找零了。贫困的老男人拿三块钱买二块五的汉堡,姑娘找零钱给他,老男人慢慢推回去那枚黄色硬币。看到这里多少中国人会笑话他啊,真矫情这么潦倒了还要装小资。惟有我这有崇洋情结和媚外骨气的人,始终相信,这样的绅士是存在的。
     船往下沉的时候,穿黑色燕尾服的男人大开一脚,把老人踹下水里,这,也是习惯使然。
     《猫鼠游戏》的编剧,当然是有功力的,俗套归俗套,细节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就象豆瓣上一位朋友说的,“爆米花就爆米花,至少人家是认真炸的。”
      对这部电影弹的赞的都有人说,好话坏话都已言尽,资源影评人草根观影者通通举手发言,轮不到我来说话。在豆瓣上瞄了一眼,没有人提到这个给小费的细节,心下遗憾。
      上个礼拜在家看电视,中央十套的《第十放映室》,“城市.机场”特辑,剪了这部电影三分钟片段放出来,三分钟,导演心目中的精华章节,居然就是这个找小费的细节,我很欣慰!高山哇。。。流水哇。。。遇知音哇。。。
      趣味相投,何其难也。一部电影看下来,一堆没搔到痒处的评论看下来,让人恹恹地,只想扛着锄头去后花园葬花玩儿,忽然发现有人跟你一样,被其中一些细微的地方撩起了春心,就象黄蓉帮主身上花朵一样的小补丁,都被惹出了几分欢喜,几分快意,是否应该共同举箸,以之下酒。
      咳咳,这第十放映室的导演有人认识吗?找个有他在的饭局带我同去啊。。。。拜托了。。。

      我很喜欢小资,让人如沐春风的一类人,甚至有时候与“文化”“财富”可以脱节的。我很怕伪小资,害人不浅,尤其是网络上伪装小资资太容易了。冯唐对此有专述:
     “我见过几个以写青春美文出名的东北糙汉,经常在《希望》、《女友》之类的时尚杂志上发文章。听说冬天三个星期洗一次澡,夏天两个星期洗一次澡,腋臭扑鼻,鼻毛浓重。他们张口就是:“紫色的天空上下着玫瑰色的小雨,我从单杠上摔了下来,先看见了星星,然后就看见了你。” ”
      顺便说下题外话,我发现一现象,北京的同志们总拿东北人说事儿,王朔的剧本《梦想照进现实》里面,徐静蕾的台词:“我也很崩溃有一次,碰见一男的在嘉里中心非说我是东北人。”瞧瞧,怎么说话呢这是,我认识的几乎所有的东北人,都还蛮不错的呀。
      
     最后,还要说一下题内话。《幸福终点站》开篇,一堆中国旅客鸡飞狗跳地被美国人追赶,那个大反派chief正经八百地推理呢,他说,你见过中国人逛迪斯尼不带照相机的吗?这不是正经八百地扯淡吗?都用数码相机了,相机都揣包里了,谁还挂个大圆疙瘩在脖子上,下次我去美国如果不挂相机在脖子上,难道就是偷渡客了吗。扯淡扯淡,放P放P。。。太坏了。。。

 短评

能让你笑着感动的片儿。很励志。

5分钟前
  • 米姐起飞
  • 力荐

观影心理历程:这是喜剧片!我错了...这是浪漫喜剧片!我又错了...这是鸡汤片!我还是错了。没有落俗。探讨了很多高于爱情的东西,甚属难得

10分钟前
  • 爱幻想的小孩
  • 力荐

我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像汤叔扮演的维克多这样大智若愚,古道热肠之士。一部阿甘,一部幸福终点站,像是两碗再温润不过的心灵鸡汤,笑到流眼泪哭到喉咙疼的观影体验足够治疗一切疑难杂症。

11分钟前
  • 我是大皮哥
  • 力荐

等待让人生更加丰厚和充满期待,人生由无数等待组成,等待迟来的班车,等待一次机遇,等待成功,等待老去,等待死亡。幸福没有终点站,只要活着就总会有好事发生,在逆境中仍然活的如鱼得水才是一种境界。

15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力荐

人不是规则,有时候你需要学会同情。刻在盒子上的Destiny.古普塔冲向飞机的那一刻给我哭伤了…

16分钟前
  • Moonbird.
  • 力荐

人不可妄自菲薄,人应当勇敢、坚强、坚定、乐观、积极、向上的活着。

20分钟前
  • 我坏故我在
  • 推荐

据说本片有真人原型,那哥们困在巴黎机场,不过被催的是困了15年,而且没有凯瑟琳泽塔琼斯这样的美女赏识。

22分钟前
  • 半日光辉
  • 还行

温馨。有爱。有味道,值得人们手捧一杯热咖啡在雨天细细品味的电影佳片,讲述了一个男人在异国他乡的候机室成长学习的童话故事,影片所有的元素都恰到好处,一切都在不愠不火中达到电影的极致,然后观众的感情在最后得到最大的宣泄和舒张,大爱汉克斯!

25分钟前
  • 方枪枪
  • 力荐

我在维克多身上看到了阿甘的影子~~

30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有点过于戏剧化了,像童话故事。夸张了些。男主角明摆着是被塑造成一个聪明的人,可是影片中感觉就像阿甘啊。傻B又不傻。大智若愚的夸张。为了一个承诺,故事很美,很激励人。PS:男女主角最终没有挣脱世俗在一起啊。电影名可以改为幸福等待吧

35分钟前
  • 大魔王
  • 推荐

我差点以为Tom Hanks是智障,但他其实是不抱怨,他踏实,他愿意等待。

39分钟前
  • A-sun*
  • 推荐

亲爱的,有时候幸福需要等一等。

40分钟前
  • stranger17🎐
  • 力荐

这片子和阿甘正传一样经典 人性的美丽啊

42分钟前
  • 冬贝与9-13刺青
  • 力荐

太好看了……五星都嫌少

43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力荐

hanks真棒。。。一個人在機場如何度過一年,還是爲了家人

45分钟前
  • 小鹿斑比
  • 力荐

【A+】虽说本质上还是“点子优先”的斯皮堡式美国梦童话,仍然在艺术创作中过于讨好观众而脱离尘世生活。但即使在这种浓情于水的商业氛围之中我们依旧可以一睹斯皮尔伯格那高深莫测的导演功底:一比一的航空楼摄影棚搭建,内部影像空间利用最大化,背景“控制——无意识”的演员调度。对于导演而言,这就是一个从内部窥视的“后窗”式空间,或者说,在这个空间的背景下将其赋予“美国——纽约——世界”所集合而成的小型社会体系。从这个层次上来说,斯皮尔伯格终于算是重现了好莱坞的摄影棚黄金时代,也在空间的构建上终于达到前辈希区柯克、库布里克的水准。毫不夸张的说,斯皮尔伯格,就是当下好莱坞所有时期的精华所在。

48分钟前
  • 思路乐
  • 力荐

“Viktor终于明白,这个世界不是按他自己的方式前进的;身处其中,只有为自己挣个好生活。”

49分钟前
  • 张恩勾
  • 推荐

“你没有如期归来,而这正是离别的意义。”五星都不够的好电影。一个好的故事,就是这样,内核足够坚实,情绪逐渐爆发,人物的一举一动不唐突,有温度。而坏的故事,就是内核虚空,拿句子和旁白来凑。相较之下,高下立判。

54分钟前
  • 赫恩曼尼
  • 力荐

汤姆汉克斯演这种大智若愚的角色真是天然有说服力

55分钟前
  • 北家
  • 力荐

太好看了,欢笑过后大大的感动。

56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