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绞杀手

剧情片美国2023

主演:凯拉·奈特莉,凯莉·库恩,亚历桑德罗·尼沃拉,大卫·达斯马齐连,克里斯·库珀,罗利·科奇瑞恩,摩根·斯佩克特,罗伯特·约翰·伯克,克里斯·西德贝里,Ivan Martin,Mellanie Hubert,乔·林德斯特伦,Caitlin Zerra Rose,Richard O'Rourke,Jimmy LeBlanc,欧文·伯克,詹姆斯·西科内,罗布·勒维克,维克多·沃伦,玛丽·安·绍布,内森·里奇曼,查利·瑟斯顿,迈克·巴什,约翰·李·艾姆斯,Josh Drennen,Ian Lyons,马科

导演:马特·罗斯金

 剧照

波士顿绞杀手 剧照 NO.1波士顿绞杀手 剧照 NO.2波士顿绞杀手 剧照 NO.3波士顿绞杀手 剧照 NO.4波士顿绞杀手 剧照 NO.5波士顿绞杀手 剧照 NO.6波士顿绞杀手 剧照 NO.13波士顿绞杀手 剧照 NO.14波士顿绞杀手 剧照 NO.15波士顿绞杀手 剧照 NO.16波士顿绞杀手 剧照 NO.17波士顿绞杀手 剧照 NO.18波士顿绞杀手 剧照 NO.19波士顿绞杀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2 00:44

详细剧情

  影片聚焦臭名昭著的波士顿扼杀者谋杀案:1962年到1964年,13名单身女性在公寓被袭击、性侵、勒死,警方经调查锁定嫌犯Albert DeS alvo,后者认罪被判终身监禁,之后在监狱被人杀死。此案存在诸多疑点,真正的连环杀手和杀害DeSalvo之人至今仍是谜。

 长篇影评

 1 ) 女性观众的思考

观影的全程 仿佛是陷进去般 完全地带入女主的视角 我会本能地思考如果我被上司遏制自己探索的渴望 被一些男人看低自己工作的能力 被丈夫邻居亲友质疑反对… 我该怎么办 想到这里已经喘不上气了!

我也在想未来自己独居该如何给门上拴 自己如果是记者走访探案 是不是抽个业余时间还要练防身术…我会忍不住不断带入影片中不同的女性视角 持续性地感到压抑与沉重!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将真相一点一点拼凑的叙述方式 我很佩服女主的勇气! 并且 对女二人物的塑造 与女主也形成了一个相衬 女二在中途有过短暂退出 她可能没有女主那么执着坚韧 经历太多的新闻案件 她已经变得圆滑 但是 她又与女主有着一个共同特征 这也是影片中女性与男性截然不同的地方 那就是 她们能深深的共情每一个受害女性的痛苦与恐惧 她们想要追究每一个凶手 而不是将受害者看作13个样本 进行一些所谓的归纳总结!!

最后 可能因为很沉浸在这个观影过程中 所以影评中说的一些电影的缺点 我也很难感受到 电影的评分 我觉得或许可以再高一些(当然我也知道 男性与女性在观看这部电影时 感受一定是不一样的

 2 ) 极端的冷漠最可怕

有英伦玫瑰之称的英国女演员凯拉·奈特莉在本片中饰演了一名女记者。 本片翻拍自六十年代弗莱彻电影《勾魂手The Boston Strangler》,新电影的名字去掉了定冠词“the”,也就是《波斯顿绞杀手Boston Strangler》 。影片揭露的是波士顿有史以来最臭名昭著的连环谋杀案的故事。 杀害女性的十三起命案中,最终只成功抓捕到一起命案的凶手。其他的凶手极有可能是在模仿犯罪,借此为自己掩护。 新电影去掉定冠词的改变,让人觉得更有一种冷酷感,绞杀手不仅仅指那些直接杀害无辜女性的罪犯,那些只想快点结案不求真相的男警察,只想为自己求名利的男记者,男律师都是伤害女性的绞杀手。 有人评价这部电影是一场围猎女性的狂欢,除了女性本身,没人关注真相,没人想要努力找到所有的凶手,没人在乎这些凶手到底为什么要杀害女性,到底有几个凶手。 这种极端的冷漠才是最可怕的! 只有两名女记者不顾个人安慰寻找真相,女主无比失望地说出那句台词—— “这个城市保护不了女性!” 女性的苦难大部分只有女性能理解! 个人觉得,故事本身还是很精彩的,但是表现手法很平庸,前半部分比较拖沓。 感觉电影想要表达的点比较多,女性的平权之路,女性平衡家庭事业的不易,男性群体的冷漠,女性之间的互助,媒体和警局之间的博弈等等,所以情节推动上有些拖沓,分散,整个电影的表现张力不够,差了点意思。 不过个人还是很喜欢演员凯拉·奈特莉的,演技不错,气质很独特。另一名女记者是由凯莉·库恩饰演的。 不管怎样,影片总体上还是值得看一看的。

 3 ) 双重绞杀

不仅是影片中男性凶手对女性受害者的绞杀,更深层次是旧社会对女性在生活工作方面的绞杀。

不管是报纸主编以女调查记者为由吸引眼球,还是把两人照片登到头条泄露个人信息,都是对女性的偏见和绞杀。

最后一幕女主没有回家而是去了酒吧,不知理解为丈夫是神秘的威胁者,想用威胁方式劝说妻子离开波士顿而女主最后察觉。亦或是深层次理解为社会上的女性地位虽然像破获1/13的案件一样上涨,但仍有12/13的漫漫长路要走。。。

不足在于中心表达不明显,节奏略显拖沓,冲突太过平淡,有些人物矛盾牵强附会。

注:60s的那股味很足。

 4 ) 这是追求真相过程大于凶手本身的电影,步调偏慢,一点一滴拼凑

好莱坞改编过很多真实杀人事件当作电影的题材,当中有的是已经破案,而有的则仍是悬案未解,通常我会比较喜欢前者,毕竟后者就等同于没有结局的电影,我认为总是少了些什么。

而《波士顿勒杀手》有些特别,它其实是偏向后者,不过这部电影还是有个蛮不错的结局,怎么说呢? 因为《波士顿勒杀手》的重点其实不完全放在凶手本身,更大焦点可以说是负责报道及追查这起事件的两大女记者,也就是凯拉奈特莉与凯利库恩饰演的角色身上。

因为在那个年代,对于女性的性别歧视是存在的,也因此像这种重大案件的一线人员几乎不可能让女性胜任,不,更正确来说是即便胜任了,在追查的过程中也会饱受轻视,使得工作执行上窒碍难行,而开先例的正是凯拉奈特莉饰演的萝蕾塔麦劳夫,她自愿报道勒杀手的故事,因此电影是围绕在这个角色所说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她的毅力与不屈不挠的斗志, 不论是一开始不被报社的主管允许或是调查过程吃鳖,甚至影响到了自己家庭的关系,它仍然想追求真相,完成她的任务。

电影对于萝蕾塔这个角色的塑造中规中矩,可以感觉得出来当中并没有加油添醋,而和萝蕾塔搭档,凯利库恩饰演的珍寇尔,更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存在,两个人彼此合作、在充满歧视的社会中力争上游,捍卫身为记者的尊严,令人看得过瘾。 而像这样不惜一切追求真相的过程,倒也挺像前阵子由强尼戴普主演的《谁杀了大个子》,那也是部追求真相过程大于凶手本身的电影。

既然《波士顿勒杀手》的重点并不是放在凶手本身,也因此本片在悬疑与刺激感上就相较没有那么足,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较为平缓的侦讯过程,这点是好是坏我认为端看电影调性,《波士顿勒杀手》选择以女记者为出发点,并带着消弭性别歧视的立场,那么这片其实就还蛮适合这样的调性,尽管较为平淡,但观影过程并不会感到无聊,还是得看到最后才会知道真相是什么, 加上《波士顿勒杀手》用心塑造 1960 年代的背景,整个场景是让人沉浸在其中的。

整体而言,以串流片的标准来说,《波士顿勒杀手》的表现可以说是水平之上,时代背景刻划用心,演员表现也都非常优秀。 但如果是想追求刺激感或是那种斗智斗勇的悬疑片,那么《波士顿勒杀手》可能不适合你,反之若喜欢步调偏慢,一点一滴拼凑真相的电影,又或是喜欢真实事件改编作品,那么《波士顿勒杀手》值得在家细细品尝。

 5 ) 真相只有一个

这个人给波士顿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所有当地人都对他恨之入骨 他身手不凡 当你燃起希望的火苗 他会亲手将它扼杀 手段丰富并且极其残忍 他的身世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没有人知道他的亲生父亲是谁 甚至有可能是外星生物与人类的结合体 直到今天 他还在折磨着波士顿的千家万户 是的 这个人就是吉米巴特勒。 真相只有一个

 6 ) 宝刀未老的KK

感觉已经很久没看到KK的电影了,再次看到好惊喜啊。倔强冷艳的英伦玫瑰啥的,再次出来居然没有变老,讲的是60年代连环谋杀案的故事,那个时候女性是真没有地位啊,一开始KK只能测评吐司机2333,配乐什么的都不错,不过恐怖的氛围不太感受得到。后来经过她和另一个女记者的不懈努力,和英国警察局斗智斗勇,仍然没有找到真犯人,就和女性解放的过程一样,漫长而艰难,还看不到尽头。

 短评

拖沓

5分钟前
  • William H D Lee
  • 还行

雷德利斯科特制片公司出品,六十年代弗莱彻电影勾魂手翻拍。新片名将定冠词去掉,于是特指转为泛指,再配合十三起命案中至今仍有十二起未破的史实,更突显出了一种女无所依只好抱团取暖的世道险恶感!……不过老实说,片中若干叙事推进和转折,或许有其事实依据并达成了对某些社会或行业顽疾的批讽,可对于一部挂名惊悚犯罪的类型片来说,似乎并没有产生在一个较高的智慧层级之上。比如,报社无良逐利为女记者署名配照可能引发的风险隐患,难道当事人自己一开始就没预料到?重要嫌疑人是否真的依然在押,这种事情也能被职业特工一时疏忽?影片中段就交代了犯罪模式的改变老年变青年嫌犯更与被害者存在关系之后,观众都可据此大胆推测极有可能是另有凶徒在蹭热度借掩护实施犯罪,而本片竟拖到最后当作一项重大发现推出?

10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看后两个最直观的想法:1.女性的苦难大部分时候只有女性看到,能够感同身受。2.男性配偶很多时候确实是女性职业路上的绊脚石。

14分钟前
  • 多巴胺
  • 推荐

#teamKK

16分钟前
  • 经年
  • 还行

respect原主人公,但是电影一般般

21分钟前
  • Thor
  • 还行

总会误以为这是一个原本会改成迷你剧的故事[因为KK的电视剧企划要不是黄了要不就是没了,你到底多久才能来小荧幕玩儿啊(/_\)],如果就是真实罪案向、资料翔实的呈现,再补充一点依年代而生的女性职场困境、“难跨越一步”的副线塑造,应该会相当好看。但是在新的形式和掌舵之下,彻底变为味同嚼蜡的案件还原;似乎没有任何悬念和转折的烘托,也无意将角色个人的故事(真相的坚持,搭档的默契)进行有用的拓展;都让它止于「讲述」这一步。无功无过,或许也浪费了两位女主角的能力。

23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对连环凶杀案的展开只能说中规中矩,重点还是凯拉·奈特莉用女性视角代入被害人后想要寻求真相的决心,同时也有她在以男性为主导的新闻圈寻得一席之地的成长,雷德利·斯科特的监制保证了叙事上的稳健,但还是缺少了个性的部分。

27分钟前
  • 超cute侠
  • 还行

相较于1968年亨利方达《勾魂手》的男性视角,这部则以女性媒体人的挖掘真相之路为背景,节奏和氛围营造起来了,但是拍的太平铺直叙没有起伏,时代背景、官僚主义、男权女权这些又把罪案本身调查取证的部分给稀释太多~

30分钟前
  • 非魚
  • 还行

Carrie Coon演的每个作品,我都愿意看下。摈弃了类型片的心理悬疑或是恐怖元素,将视角牢牢放在女主角身上是应当钦佩的,即使话语微弱,也有决心不退却,家庭里的丈夫,行业中的男人,相互利用掩盖罪行的凶手们,无一在给女人套上绞索。可惜后半段情节实在少有起伏,显得无趣

34分钟前
  • SundanceKid🌈
  • 还行

整个故事电影之内电影之外,都太典了!有些人说只有两女主在干事,其他人被刻画得太废物。格局还是小了,有没有想过这些男警察,男律师,男记者们不是废物,是根本不在乎,你们女人死多少个有什么关系啊??最后具体的男凶手是谁,到底有几个男凶手,重要吗?我觉得也不是很重要了,反正事实就是摆在这里,电影也没有倾向,没有去探讨他们为什么要杀女人,那些女人为什么会被杀。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基于性别的谋杀,是所有人促成的,最后男杀手还能出一本书功成名就。不要去问为什么,女人只是上帝的贡品。

36分钟前
  • 量子纠缠
  • 力荐

喜欢从女性角度来讲这个故事的视角

39分钟前
  • 林微云
  • 推荐

现在看凯拉奈特利真是逆时代气质

41分钟前
  • mumudancing
  • 推荐

KK那种骨子里的硬,近年越来越有味道,几乎是跟对演员的信赖相扣的。看评分会有点轻视,但经过中段,比如丈夫性情跳转入窠臼,之后,就越来越有兴头,甚至看明白了,为什么《不止不休》会越来越散与弱。女性打破无数天花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尤其是以这样一种斗士身份应战,魅力向来排山倒海,而且女性之间联手,冲破并改变男性统摄格局的含糊、霸道与贬损,很有热量。它终归不只是叫人惴惴不安的连环凶杀,也不只是牵涉钱权、人性的常规交易,关键是,道明了男人对女人的杀,如此稀松平常以及源远流长。Spector越来也有有火腿叔式的性感,就是《镀金时代》里的妻子拆给了新任老婆KK做拍档,有点意思。那年石墙事件,还在酝酿。三星半。

43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无聊又无营养的拍法(作案部分浅抄一下zodiac啦),女性角度全篇的大白话,非常笨拙。下巴的美国口音好差哦。在约翰道格拉斯的书里看他讲过这个案子,其实最终他作为一个特写专家也不能确定被算进这个连环杀手作案范围内的案件是不是一个人所为。

48分钟前
  • JulianaFrink
  • 很差

这个事本身是个好故事,但是拍摄手法太差了,沉闷阴郁又拖沓。以至于我后边都没认真看。等影评多了看影评吧。女主非常勇敢, 被她感动了。

49分钟前
  • 哦米葛
  • 推荐

对于女性的绞杀一直都是群体性犯罪。前半程有点拖沓。

50分钟前
  • 胖丁桃
  • 还行

想要推陈出新,但还是怂于开诚布公。台词里面有非常针尖对麦芒的语句,比如:大多数妻子会为丈夫的升职而感到高兴;男人杀女人这件事,不会因为这个罪犯的停止而停止。首先平等这种煽动性概念很诱人,两性关系每天都接受着时代的炮轰,但现实是,事情改变一代又一代的人,而不是人改变事情。婚姻的双方都不容易。但在21世纪女性自我解放背景下,以顾家为代表的自我发展的代价,逐渐凸显了出来,显得现在的男性多么的尴尬,记忆中,母亲基本包揽全部家务,可到自己组成家庭之时,一切都颠覆了,甚至助推了离婚率。虽然谁也无法影响女性自我发展的权利,但现实是,缺少了妈妈的子女一般都完蛋,靠以心胸狭隘特性为代表的男性来带孩子?拜托,那只是文艺乌托邦,现实里一千个爸爸里面还不知道有没有一个好爸爸。ps:男性还和孩子争宠,争抢女性。

53分钟前
  • Sicario
  • 还行

太常规了,但是可以同68年的《勾魂手》对照观看,同一原型事件,那部是从杀手角度进入,且是事发后两三年拍的,两部可以互相补充视点。

57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故事平铺直叙,人物动机生硬牵强,所谓的社会批评也不过是陈词滥调。到头来,新闻题材只是个外衣,但探案部分也谈不上是核心,因为无论是片中的记者还是警探,都显得极不专业,甚至是莫名其妙。

58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较差

女性这个噱头做的很足,角度和内容也比较到位。前半部节奏慢,拼碎片,容易让人丧失耐心,后半部节奏不错。

1小时前
  • 筠心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