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莱特

爱情片斯洛伐克,捷克2013

主演:伊里·马德尔,克蕾蒙丝·西尔莱,Juraj Adamík,Radek Balcárek,吉里·巴托斯卡,埃里克·鲍尔,Dan Brown,Lubomir Burgr,Václav Chalupa,扬·茨纳,Michal Dlouhy,Jeremi Durand,Helena Dvoráková,伊凡·弗拉内克,帕维尔·盖多斯,安德烈·赫里科,芭芭拉·科德托娃,翁德里·科瓦奇,苏珊娜·莫拉利,萨宾娜·罗伊科娃,Pavel Rímsky,Tomas Sotak,Kristína Svarinská,米罗斯拉夫

导演:米兰切斯拉尔

播放地址

 剧照

科莱特 剧照 NO.1科莱特 剧照 NO.2科莱特 剧照 NO.3科莱特 剧照 NO.4科莱特 剧照 NO.5科莱特 剧照 NO.6科莱特 剧照 NO.13科莱特 剧照 NO.14科莱特 剧照 NO.15科莱特 剧照 NO.16科莱特 剧照 NO.17科莱特 剧照 NO.18科莱特 剧照 NO.19科莱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4 01:15

详细剧情

本片根据卢斯蒂格的小说《一个来自安特卫普的女孩》改编。   1973年,居住在纽约的捷克犹太作家威利·弗雷德知道儿子女朋友的母亲也曾被关押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父子俩登门拜会,威利见到了苦寻三十年的集中营恋人科莱特·科恩,威利的记忆闸门再次被打开……   1943年7月威利被转押到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不久比利时犹太女孩科莱特也被火车送来。威利在火车站台上叮嘱刚下车的科莱特要自称缝纫工,这使得科莱特免遭进毒气室。后来科莱特被分配去检查犹太人衣物中藏匿的贵重物品;威利则利用送取衣物之机偷偷在营内传递食品和药物,共同的命运使两人很快相恋了…   比克瑙集中营司令官韦杰斯克凶残无比,动辄开枪杀人,任何违规行为都要当场处死,他也盯上了科莱特,软硬兼施占有了她…   1944年9月,随着苏军的逼近,纳粹加紧执行对犹太人的“最终解决方案” ,剩下的犹太人将被转到豪森集中营。这时,...

 长篇影评

 1 ) My kind of the inside

As a writer, I feel her. I feel the story. A story that many criticize to be dry and dull.

For me, the vibrance and mania of a writer’s mind can only be found in her words. The observable externality of her existence, however, the days, the conversations, the foot steps and the sleep, are allowed to flow by in an uneventful manner.

Scenes of affections, shames, ambitions, doubts, repulsion, and all possible feelings, do not have to be visual treats for us to watch.

Excitement is not necessity. Honesty is. And the most important type of which is the honesty to one’s own existence.

The stories she tells are not stories. They are SHE.

The movie about her is not a story. It is an invitation to her life as observed from the outside.

If you fail to see the brilliance and subtlety from the outside, maybe it’s because in your life, you’ve never lived her kind of the inside. My kind of the inside.

 2 ) 诗如人生 笔墨不朽

斑斓世界,传奇的故事并不少见,它们的共通性是,皆拥有曲折的人生情节,并不离奇,但往往影响至深,给后世留下了瑰丽无比的“财富”,可以是音乐、诗篇、舞蹈等任意形式的艺术,也可以是一种超前性的思维,令后人产生思索,或是一些启发性的行为,对原有准则存在的质疑,难以被理解,只有缓慢的时光懂得去沉淀。

柯莱特是法国一名充满传奇色彩的作家,她的作品褒贬不一,被称为“二十世纪法国最伟大的散文家”,有人曾对她的作品有这番评论,“自始至终是对爱情关系的逃避,对夫妻生活的挣脱,为了追求一种永恒的境界”,观影完毕,我觉得这句话所言极是。影片中的柯莱特是一个心灵自由,不被束缚,精神十分特立独行的女性,她有充沛的情感世界,对抒情性的表达真挚自然,对人物的刻画细腻生动;她并不墨守成规,影片中的她对不同的生活的探求,她不知疲倦地追寻心向往之的理想世界,又有着对自我清晰的认知,不越过任何底线,如她所言“在克制中占有”,这样一位灵魂饱满的知性人物,令全片在充斥着文学魅力的同时,又有狂野的气息相契合。

影片主要围绕柯莱特年轻时代创作《克罗蒂娜》系列以及之后的情节展开,其间夹杂着其情感生活与心境的逐渐成熟,向我们描绘了她的作品所带有的迷人艺术,也向我们展示了她身为普通人的性情。比她年长十四岁,外号威利的记者兼作家是她必不可少的贵人,也是她解放自我之路上的牵绊。威利将她引入了巴黎的文艺圈,在发现了柯莱特的才华后,从起初的欺骗到后面的逼迫,剥夺其劳动成果,爱只是表面的措辞,利用才是背后的真相。从作家生涯到话剧表演的转变,尽管饱受非议,柯莱特始终无所畏惧,她的作品是她人生的体现,影片在她风光耀眼时落下帷幕,仿佛预示着其命运的无限可能。

复古怀旧的装饰与田园风光的浪漫,是影片最吸引我的一个地方,或许这是令她的文笔如此清新明媚的缘由。作家的作品往往最容易受时代的影响,在一个有着保守风气的社会下,柯莱特用她的文字表达自己的语言,她有一个观点是“我们离田园牧歌相去甚远”,人类与大自然的关联,从开始的息息相关到渐行渐远,她善于揭示人性的微妙与若即若离之感,以一位冷静的旁观者视野来陈述人性的复杂。全片所展现的柯莱特只是其一段人生的多姿多彩,而现实中她的作品与生活比之影片中的戏剧化也毫不逊色,动人心弦,她的作品拥有的深度与现代性值得我们不断去探索。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蔚蓝深影”,有经典,有冷门,有高分,有热门,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分享!

 3 ) 花园是为了在一个少女的胸膛上开花(卡西江 10.6 写)

“花园是为了在一个少女的胸膛上开花,海涛是为了咆哮,鲜血是为了流淌,而自由是为了不息的闪光。”——《英雄的挽歌》

近来看了凯拉奈特莉的两部电影,标记豆瓣时,发现奈特莉的电影自己已经涉足了差不多三分之一了,沉思了一会儿,有些写字的欲望。

从《赎罪》,《傲慢与偏见》到《模仿游戏》到《Begin Again》再到今天的这部《柯莱特》,好像奈特莉在影片里给我感觉就是一个十分自由的女性形象,无论是当她换上了像中世纪那样打扮的贵族礼服坐在教堂里凝视起周围理性的上流目光;还是一袭浅色的长裙吊带漫无目的地在田间花丛中跳跃旋转,随后莞尔一笑;或是穿上了Missy的西装正挺尊严地坐在Willy的对面表面强大而心有戚戚;亦或是换上了红格子夏日长裙,拿起牛皮纸包装的花束在巴黎的街道里唱起《lost stars》……她是知性女子的化身,敢于把持住尊严撑起一朵血色罗莎,或者她是从乡间走出的克里斯蒂娜,万般皆苦,她无法行走,只顾匍匐,岁月缱绻,葳蕤生香。

想起她,脑子里突然就蹦出了埃利迪斯《英雄的挽歌》里的一句:“花园是为了在一个少女的胸膛上开花,海涛是为了咆哮,鲜血是为了流淌,而自由是为了不息的闪光。”

看完柯莱特,一开始觉得她扮演的是一个很无知的女人,从乡间走出,便被维里利用,丢失了尊严,没有版权概念,自己的绝代才情全然被冠以了别人的姓名。然而我坚信,梅西是给她反抗的意识中影响最大的人,梅西一副女儿身确是一个男儿模样,她从不管流言,西装革履地遮住她女性的身躯。柯莱特和梅西大胆巡演舞台剧,她们的舞姿是中世纪最为开放的姿态,追求自由,含苞待放。

看完后花了很长时间去思索是什么带给了柯莱特如此旺盛的生命力,能够在束缚如此之久的情感利用中猛然生发出如此的野性种子,直到晚间时刻我读了海子的那首《九月》,其中有几句他是这样写道的:“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给草原。”我把远方的远归还给草原,这句让我豁然开朗,是自然,是自然!土地给予柯莱特最纯正的野性,她把这种野性归还给那个规矩林立,景观物化的巴黎。一个从乡间走出来的女孩,没有被城市的海洛因迷倒,没有丧失掉原则与隐忍,她敢于在巴黎的沙龙上镇定自若,敢于求知于新的思想,着西装而与丈夫对立,敢于创造自己的写作生涯,执着而坚定。就像安德鲁怀思的那幅《克里斯蒂娜的世界》,画中的姑娘尽管因患了小儿麻痹症无法行走,但是她匍匐的力量足以动人心扉!是田野给了她前进的勇气,追寻鲜花与野草的胆气。

花园是为了在一个少女的胸膛上开花,而自由是为了不息的闪光。不知凯拉的心儿是否也像剧中的人儿,随着自由的节奏缱绻流芳。

 4 ) 柯莱特

丈夫的支持和鼓励之下,柯莱特拿起了笔,开始以自己学生时代的经历为蓝本进行创作,并且最终完成了她的第一本小说。让柯莱特没有想到的是,威力竟然将小说冠上了自己的名字出版,这部小说一经出版就在文坛中引起了轰动,威力一举成名。 自此之后,威力发现了妻子身上出色的文学天赋,于是开始逼迫她继续做自己的枪手,当柯莱特忍无可忍拒绝了丈夫的无理要求后,威力竟然暴力相向。威力有了外遇,而柯莱特也发现,自己虽然身为女性,但是对女性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5 ) 观影 |“我这一生精彩绝伦”

《柯莱特》 《Colette》 英国

我是在抖音上看的,被删减了很多,导致剧情都不怎么连贯,建议大家去找一下完整版资源。 19世纪末的英国,单纯的乡下女孩柯莱特遇到自己的爱情,嫁给了身为作家的维里,并在婚后随丈夫迁居去了巴黎。婚后的柯莱特以她自己的校园经历为背景,创作出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说,然而因为种种原因,这本小说最终以维里的名义发表出版。令他们意外的是,这本小说大受欢迎,维里因此名利双收,他以各种理由强迫柯莱特不断进行写作。长久的非意愿写作和维里的背叛,让柯莱特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她不愿意继续做维里“背后的女人”,她开始拒绝写作,她和新认识的朋友一起去进行哑剧演绎,并从中获得新的灵魂初体验。在维里的又一次背叛——私自卖掉柯莱特小说的永久版权之后,柯莱特与维里决裂。她开始以自己的身份创作。 这个电影是根据法国女作家西多妮·加布里埃尔·科莱特(1873--1954年,主要作品有《吉吉》、《谢里宝贝》等)的真实故事改编,其中开放式婚姻、自我性取向认同,以及柯莱特和背景中女性意识的萌发与女性地位争取,予观者以深刻思考。 同时,在背景音乐,片中字体设计,拍摄镜头,剧本写作中,也都能算为佳作,可拉片学习。

很喜欢这个片头的字体设计
与后面母亲等柯莱特的那个画面对比
做自己的女王

 6 ) 双性恋、女文人、隐姓埋名,在20世纪初怎么混?

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的交界,欧洲人民的“美好年代”——

后工业革命时期余波尚存,晚年维多利亚女王的光辉被交至爱德华七世掌中,这位潮流精英的领袖彻底影响了欧洲大陆的艺术和时尚

而在法国,黄金般的经济蓬勃发展,巴黎成为了西方波希米亚和情色之都

画上的19世纪女性舞蹈

百年前的大革命同性行为合法化,如今的战前巴黎,LGBT文化越来越强大,地下网络遍布全城:

艺术沙龙、酒吧、咖啡厅、洗浴室,从艺术家聚集地蒙马特、到红灯区和中央市场,从卢浮宫卡鲁塞尔广场边的花园、到香榭丽舍大街。

巴黎逐渐成为LGBT文化中心,全世界的性少数人群被吸引到此:王尔德在巴黎一家酒店里度过生命末年,兰波的情人喝空了巴黎城咖啡厅的苦艾酒……

未满20岁的柯莱特肖像

这个年代,也诞生了法国文学史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诺奖提名者茜多妮·加布里埃尔·柯莱特

在这一时期,尤其是女同性恋和双性恋女性,在艺术和文学领域中都有了更高的知名度。

同时期的阿姆斯特丹、伦敦、柏林等地都拥有更多的LGBT人士聚集区,但巴黎由于场地华丽、人物知名,被誉为20世纪的“酷儿”之都

爵士乐、夜生活、变装舞会,怪奇而流光溢彩的巴黎是狂欢的漩涡中心;

勃艮第小乡村走向巴黎大都会的姑娘柯莱特,操着不愿甩掉的口音,揣着满腹的童年回忆,加入丈夫停滞不前的写作行列。

生性快乐自由的她,也在写作中找到了释放的空间。

凯拉·奈特莉饰演的青年柯莱特

新片《柯莱特》聚焦这位女作家的年轻时代,呈现了她写作生涯初期的经历;

有过同性经历、并仍对美好的同性关系无限向往的柯莱特,在自己首创的半自传式角色“克劳汀”中找到了满足——

欲念于人来说,无疑如血红的樱桃般令其垂涎。书中人永生的青春和活力,使他们夫妇无法抵挡。

然而在这样开放的社会风尚之下,柯莱特的柜门前,仍有众人推搡和四溅的唾沫星子。

封皮上该落谁的笔名,书页中的女子究竟是不是自己,这对文人之间的爱慕要怎样试水,大喊反对的人群什么时候能懂姬佬们的心思……

被人砸鸡蛋和花生壳、找寻自我的漫漫长路,柯莱特挺过来了,靠的就是“因为这是我想要的”

[柯莱特]

01

“我还要继续

他们根本吓不到我”

柯莱特生活随性、大胆直白、天马行空,从影片开头就能看出来。

赖床

听说未婚夫来了,这才肯爬起来;旁边的猫,悠悠舔爪中。

写信

“我一定有什么过人之处”、“美好生活是我们的”……

社交宴会上

穿着自己随意挑的裙子;闲到无聊时,不如逗乌龟玩。

几场戏切换,很快点出性格:一切小细节都在挑明,我哪儿哪儿都和你们不一样

可平时随性的柯莱特,到了修改书稿、写作的时候可毫不含糊——

同事见她笔下的删改痕迹,直言“你倒很严格苛刻啊”。

而他的丈夫,笔名“威利”的作家、出版商,最初则扮演了为柯莱特引路的角色:

世纪之交的巴黎,他们一同踏入前卫的知识和艺术殿堂,威利传授着自己开放的性态度,并在思想和行为方面、鼓励柯莱特愈发大胆尝试

她成为了自己和丈夫创作的灵感

他们将故事引进剧院畅销书带来的名声传遍了全城;

书中的“克劳汀”成为了舞台上演绎的对象,也成为了两人之间传递和释放欲望、触碰禁忌的媒介——

巴黎如游移于他们股掌,美丽的女人和未知的故事仿佛任他们攫取。

柯莱特化身克劳汀

全城的品牌都在使用这个名字,全城的姑娘都打扮成书中描述的克劳汀的样子。

柯莱特本人曾说:如果不是威利,她不会成为作家。某种程度上,她说的没错——

威利那在全巴黎著名的、超前的自由派思想,点燃了柯莱特心底零星的火花,他支持她搞起自己的“女同性恋小联盟”

但仍旧有负面方式存在

“克劳汀”火了,却没人知道这是柯莱特的创作——威利使用自己的笔名发表了这个系列,并无视了柯莱特的反对;

在柯莱特认为自己写不出东西、或注意力放在别的事上时,威利甚至将她关进房间,不写完不开门……

两人分居和离婚后,柯莱特既没得到财产、也没得到版权,他们的“孩子”,就这样被卖掉。

柯莱特人生的这个阶段,充满了变数,收入微薄。

她后来在书中回顾这段时期,谈论了女性在男性社会中的独立性,这也成为了她未来作品中经常回归的主题。

几年后,她在法国各地的音乐厅开始她的舞台生涯,她与其他女性开始了一系列的关系,并遇见了女演员“Missy”

她表演默剧,在舞台上和Missy接吻

Missy身份显赫、特立独行、爱穿男装,这一切特质都令柯莱特着迷;

然而两人的艺术表达,却不被当时巴黎上流社会的观众认可。

最著名的一次,便是1907年1月3日——

Missy和柯莱特在一部名为Rêve d'Égypte的默剧中亲吻,引起了现场的巨大骚乱。

结果导致她们不再能够公开同居(即使如此,两人的关系仍持续了五年);

因为法国大革命后合法化同性行为,其实有个附加条件:保持私密和谨慎——像极了克林顿的“不问不说”政策。

“我可以去其他地方谋生”

追求自由、追求自我的脚步,不会因此停下——

为自己写书、为自己创作,拥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表演,这些驱动力在她心中的地位逐渐显现。

然后,就到了她写作生涯中颇有成效和创新思维的黄金时期,一个她被称为“天才”的时期,一个充满态度和独特视角的、诞生了《谢莉》和《琪琪》的时期。

02

论性别模糊?

流言蜚语,恶意罢了

柯莱特超前的文学指向和性别意识,挑逗又不羁的性格,吓坏了自觉包容开放的巴黎城——

脱下束腰的衣物,穿上笔挺的西装,她和在思想领域一同拓荒的女人们,打破陈规壁垒,活得越来越大胆。

“克劳汀”系列崭露头角后,她生活和作品中的性与爱,愈发坦率直白,她成为了文学和社会的佼佼者。

这样一部“#柯莱特”的女性主义肖像电影,似乎是为如今这个“#MeToo”和“#TimesUp”时代量身定制的。

而这样一个反剥削掠夺的角色,交给凯拉·奈特莉来演,再合适不过了。

“这个男人试图让这个女人闭嘴,并扼杀她的权利,这种故事到今天仍在继续。”

“结构转换在进行中,我希望做出推动和改变”

[妇女参政论者]——凯拉在采访中还提到了20世纪初的妇女参政运动

20世纪初的法国,已经是性自由程度较高的地方,然而对于女性来说,这些想法依旧是革命性的——

在柯莱特的写作中,她质疑了社会普遍的性别观念,提出自然化的女性视角,而不是注重社会对女性的看法。

像柯莱特这样激励和鼓舞人心的女性,她们的故事、她们的声音,通过文字、表演和举措,传递到世界各地。

体验快乐和享受快乐,是她生来的权利

凯拉·奈特莉毫无疑问也是这样的女性代表。

“我眼里的柯莱特,正在开拓和体验这个性解放的过程。”

圣丹斯的首映礼,这身装扮也很契合电影了

看看柯莱特面临的障碍、以及今天的女性所倡导的权利当时与现在,相似之处甚多——追求性别平等是场漫长的战役

凯拉·奈特莉挑的角色里不缺这样的女性:田园风格、知识女性、拥有反叛之心和破陈规之势。

比如[赎罪]中信仰真爱、执着浪漫、独立勇敢的塞西莉亚;比如[傲慢与偏见]中善良聪明的伊丽莎白;

再往后,还有类似[模仿游戏]和[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中的,典型的独立自由女性强者形象。

凯拉被问到最多的,则是[加勒比海盗]中的斯旺小姐

出演这位贵族大小姐的时候,18岁的凯拉在之后的好几年都被指“不够女人味儿”

可是这角色也不是冲着“女人味儿”写的啊

斯旺小姐的坚韧、机敏和果敢,在这么火的商业片系列女主角中可谓数一数二;

然而不管是女装还是海盗服出场,喷子总是在那里等着;凯拉的“平胸”是“出了名的”。

“对啊我因为没有胸,每次穿领口大开的裙装,造型师都要替我挤半天,最后仍旧放弃,改用阴影。”

凯拉自己则对这个话题毫不避讳——

涂胸大概是我拍[加勒比海盗]系列最好玩的事儿了,你们不知道吧。”

说我平胸?嘿你们说对了,所以呢。影响到我的发挥了还是怎么的?可把你们能坏了。

大不了就西装上阵

“现在都用CGI了,涂乳沟真是个快失传的手艺,你们懂不懂。”

恶意的调侃对她来说,都赛不过自己的一句玩笑话

不管有没有胸,高矮胖瘦、女孩子气还是男孩子气,都骄傲于自己的外观和内在

凯拉也不介意裸露,同样,是她个人的选择——

这也与柯莱特的人生宗旨所契合:

如果愿意的话,女性可以自由地展示自己的美好躯干,选择令自己快乐的生活

参考资料:

[1] Lesbian Cafe Society of Fin-de-Siecle Paris

http://lostwomynsspace.blogspot.com/2011/09/lesbian-cafe-society-of-fin-de-siecle.html

[2] Homosexuality in 19th Century France

http://abaisse.the-barricade.net/viewtopic.php?t=1318

[3] LGBT culture in Paris

//en.wikipedia.org/wiki/LGBT_culture_in_Paris

[4] LGBT history in France

//en.wikipedia.org/wiki/LGBT_history_in_France

[5] Keira Knightley on ‘Colette’, Pushing for Social Change, and if She’ll Ever Direct

//variety.com/2018/film/features/keira-knightley-colette-metoo-directing-1202663863/

[6] The secret of how flat-chested Keira became a buxom pirate girl

//www.dailymail.co.uk/tvshowbiz/article-517780/The-secret-flat-chested-Keira-buxom-pirate-girl.html

文:Yorkshire Viking

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短评

大热的IP,追逐的人群;平权意识的抗争,独立意志的觉醒;一百年过去了,很多事情今天也还是在发生;起码这个将妻子作品占为己有的丈夫,在妻子大胆前卫的舞台表演遭倒观众大喝倒彩时,能够大呼Bravo

8分钟前
  • 伪装的甘党
  • 还行

柯莱特讲的是英语,写的是法语,什么奇怪的操作?

12分钟前
  • 把噗
  • 还行

Sundance 2018 SLC Grand Theatre. 意料之外的好(我总觉得传记片容易无趣),kk的选片品味真的很棒,已要转粉(柴火妞身材也开始性感起来了好像…)。

15分钟前
  • Jo.
  • 推荐

一百多年前的女人,活得像一百年后,自由洒脱

17分钟前
  • 奶奶徐
  • 推荐

柯莱特的作品很多,我接触过的只有《吉吉》和《谢里宝贝》,它们先后被拍成电影《金粉世界》(1958年)与《谢利》(2009年)。前者是歌舞片,拿下十项奥斯卡奖。但对此刻生活在21世纪的我来说,还是后者耐品。以上,都不如柯莱特本人值得瞩目。茜多妮·柯莱特,法国20世纪上半叶杰出作家。频繁书写故乡,实际上仅在那里停留至18岁;大量书写爱情,描述的却是男人与女人之间永恒的敌意。给第一任丈夫做“枪手”,写出成名作&代表作。跟第二任丈夫离婚后,曾和他前妻的儿子走到一起。在两任丈夫之间,有位同性情人。演过哑剧,当过记者,总能与时俱进。去世后,政府为她举行国葬。电影《柯莱特》,截取了她从走出故乡到与第一任丈夫离婚期间的故事,好看。缺点?毕竟是英国人拍的,气质上不够法国。

21分钟前
  • 七夕雨人
  • 推荐

三星半,中规中矩的传记片。世纪交接时的巴黎,印象派光影下的公园,举着小巧阳伞泛舟,还得以一瞥红磨坊,但实际上还是没有让人如临其境感受到这就是新艺术运动盛行的法国,反而太田园了像奥斯汀也像维多利亚时代。包括所有角色书写用法语,张贴的也是法语,一张嘴却是英伦腔...Colette和Willy也是羁绊了,他掌控她甚至压迫她但一直藕断丝连,直到片尾她才决绝地与他割裂。对女性之间的相互吸引刻画没有想象中的深刻,她的人生应该比电影更精彩。【多说一句,kk出演简直姬圈盛宴。

24分钟前
  • Jettatore6
  • 推荐

圣丹斯观影。剧情结构非常严谨,配乐,画面,服装,还有姑娘们的胸真是美爆了。节奏完全不慢,全程无困点,五星好评。

27分钟前
  • 绵绵
  • 力荐

出乎意料的有趣

28分钟前
  • 推荐

在圣丹斯看了首映!画面、故事、对白和立意都棒呆!想成为这样独立、有趣、勇敢的女孩子。田园风+作家+独立女性... 超级适合奈特莉了。

30分钟前
  • Ivy
  • 力荐

比起柯莱特本人美妙灵动的文字,本片实属中规中矩,在一段不平等的关系中,有才华的女子被压榨希望与自由,无论怎样打着爱的旗号,从唤醒沉睡的内心到勇敢抛弃旧日势在必然。天赋是无法被掠走的,她犹如蜕变重生的蝴蝶,越活越精彩,这是上天赐给她的,再次推荐大家读她的原作,比电影好看百倍。

3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通过性自由开放来表现女权主义的19世纪历史剧。一本一本书的问世让我们看到colette和同时代女性的自我解放。去年tiff片子 Marie.. 也讲得是位影子作家,但本片好看许多,原因在于影片节奏和演技到位,并且选取的题材colette身处上流社会生活经验丰富许多,才气过人的同时也能受到丈夫的鼎力支持(是否对时代的描绘不准确不得而知)。

37分钟前
  • 米歇
  • 推荐

凯拉胸特莉露了也等于没露…

40分钟前
  • ipanema
  • 推荐

稳重的英国人拍不出法国人的不羁。对一位蔑视世俗的双性恋女作家来说,电影太中规中矩了,连小说都成了开放式婚姻的调味品。在渣男丈夫的映照下,女主的特立独行如点水蜻蜓......

4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KK真的很适合弯,自带T气这么多年没人认真挖掘终于等到了,比假惺惺的布兰奇鲁妮玛拉啥的带劲多了。

50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推荐

Colette知道前夫卖掉了作品版权后找他辩论的那段台词,是今年的最佳独白。

52分钟前
  • 一尾鹿
  • 力荐

赶着把各种事件往里塞,各方面都很干,剪得太碎,失掉了韵味。而且这种八卦猎奇向窥视生活的视角,何尝不是对她又一次剥削呢?commercial cinema真的和她丈夫一样自以为懂情趣,其实一点都不温柔。

57分钟前
  • Lycidas
  • 还行

比想象中好看很多!完全不觉得乏味。Keira Knightley古典的装扮真的美啊!

59分钟前
  • 顾老肉
  • 推荐

三星半,挺难拍的故事然而依然一直都有张力。服装、表演都非常赞。多米尼克·韦斯特演了渣男本渣,凯拉·奈特莉也非常有力。然而这讲述的方式分明是一个英国故事...

1小时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Sundance Film Festival 2018 @ SLC The Grand Theater 1.21.2018 完全超出预期,feminist +good story一点也不闷,有生之年看到KK在大银幕上搞姬就可以直接打五星了

1小时前
  • Sup
  • 力荐

在这个时代,我已经分不清哪些导演是想用传记电影来诠释一个被误解、被遗忘的人物或是一段曲折的人生,哪些导演只为了赶上女权运动和LGBT的热潮。

1小时前
  • 康报虹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