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奸雄

剧情片美国1949

主演:布罗德里克·克劳福德,约翰·爱尔兰,乔安妮·德鲁,约翰·德里克,梅赛德丝·麦坎布雷奇

导演:罗伯特·罗森

 剧照

当代奸雄 剧照 NO.1当代奸雄 剧照 NO.2当代奸雄 剧照 NO.3当代奸雄 剧照 NO.4当代奸雄 剧照 NO.5当代奸雄 剧照 NO.6当代奸雄 剧照 NO.13当代奸雄 剧照 NO.14当代奸雄 剧照 NO.15当代奸雄 剧照 NO.16当代奸雄 剧照 NO.17当代奸雄 剧照 NO.18当代奸雄 剧照 NO.19当代奸雄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8 00:44

详细剧情

  改编自劳勃潘华伦的普立兹奖小说《国王的手下》,曾荣获第二十二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男主角布罗德里克.克劳福德及女星马塞蒂斯.麦坎布里奇分获奥斯卡影帝及女配角奖。剧情描述充满正义感的新闻记者杰克波顿去采访肯诺马郡竞选郡出纳局长的威利史塔克,史塔克是一个力求上进,充满爱心的人,但是他失败了。后来他又经过两次参选当上了州长。然而当上州长的史塔克开始滥权舞弊,引发议会对他的弹劾,无法无天的史塔克却发动群众示威,并获得胜利。民主、自由、法律已无法制服的情况下,被他陷害的对手的儿子以暴制暴,在议会外开枪结束了他的生命。本片是奥斯卡历史上第一部夺得大奖的政治电影。大胆剖析美国政客政治形式,更毫不客气的指出群众盲目拥护是造成政客滥权舞弊的主要原因。

 长篇影评

 1 ) 《当代奸雄》:到底意欲何为?

      维基上言道,本片(也就是小说原著)的主旨是想说所有行为都必然产生结果。对于一个个体,他不可能置身事外而成为生活的冷眼旁观者。类似于威利·斯塔克的秉持这种行为理念妄图以救世主自居的政治人物们,最终一定会失败……对此,个人颇不以为然。但质疑的原因不在于评论本身,而在于它是否真的是本片目的?
      首先说“救世主”。罗斯福大萧条时期连任四届总统,黑人奥巴马在金融海啸的大背景下高票当选,都表现了美国社会普遍存在的某种“救世主”情结。可前者已经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总统之一,后者的政治前景虽不甚明朗,却也肯定不会悲观到自我毁灭的程度。其次是腐败和司法公正,这个问题更不是威利所独有。不用举其他的例子,影片本身就有所反映:如果不是官僚腐败导致校舍倒塌学童大量伤亡,威利也不可能在第一次选举失败后迅速争取到大量选票。
      第三,政治理念。威利的核心政治理念在片中通过激情洋溢的演讲等形式被反复提及:“你们的意愿就是我的力量和正义”、“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没错,假借人民之名行反民主之实的行为的确值得批判。可转念一想,小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时所编造的“萨达姆政府拥有大规模杀伤武器”的弥天大谎,算不算是为维护美国人民利益而“不择手段”?如果二者本质没有差别,那为什么他可以连任两届,也没遭到某位义愤填膺的战争寡妇的枪击(肯尼迪倒是被枪击了,但子弹却不是出自正义的枪口)?为什么他的宝贝女儿可以举办百万豪华婚礼幸福嫁为人妇,而不是像威利的儿子那样酒醉驾驶害死女友自己也最终落得终身残疾?
      还有一条上面没有提及但也扣在威利头上的“个人作风问题”:他夺走了片中的男主人公的女友。讽刺的是,这却恰好是当代美国政坛顽疾之一。不仅众多议员市长州长因招妓而被迫下课,甚至最高级的美国总统都闹出了女白宫实习生丑闻!只不过克林顿官大命也好。喇叭吹够了,总统也干满八年。影片中导致威利被刺身亡的直接诱因就是他逼死了老法官。而在普雷明格的表现两党政治角力的《华府春秋》中也有类似的情节:主持召开总统秘书一职人选资格的特别听证会的少壮保守派参议员安德森,就因为被政敌挖出了早年入伍时的同性恋丑闻而开枪自杀。但值得玩味的是,那位“逼死”政敌的年轻参议员最终只落得个辞职的下场。为什么没人开枪杀他?既然现实当中的美国政治生态根本没有反映出本片所宣扬那种善恶因果观,那并无过分“伤天害理”的威利因何非要落得个妻离子残被刺身亡的下场?
      对此问题,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解读。正面一点的当然是因为希特勒纳粹政权的前车之鉴,促使美国人需要在民主向集权转化这个问题上保持高度的警惕。而阴暗的,却可能是正确的解读就是,这部电影其实为维护美国两党体制而服务的。当权者是在借助电影这种新兴的大众传媒向广大的美国老百姓的脑袋里灌输:同样是民主选举,两党政治就是比那些草根人物通过鼓动底层民众而获得选票最终达到政治目的行为方式要健康、值得信赖的多。后者一定走向偶像崇拜,道德沦丧,滥用职权,渎职破坏司法公正,直至自我毁灭!即使最终我们意识到,人家有的毛病其实它全有。两党政治也在搞偶像崇拜,也道德沦丧,也滥用职权,也渎职。甚至还有一个威利不可能完成的:家族政治变相世袭——父亲当了总统儿子当,丈夫当过总统老婆当国务卿。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时同是政治揭弊类作品,有些影片就因涉及所谓争议性题材而被边缘化,而本片却可以堂而皇之地荣获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三项奥斯卡大奖(类似的还有《码头风云》?)。所以说,揭露批判,其实与歌颂赞美一样,都只是手段而已。关键在于你是否能提供给当权者想要的东西。

 2 ) 几句话。

政客是选择肮脏的道路还是被肮脏选择,美好皆来自于邪恶究竟是不是伪命题,多数人的盲目跟从是否才是人类社会诸多灾难的源泉——这是对我自身而言具有特别意义的问题,可是且慢,我们可先听听记者先生说的这句意味深长的话——“你哥哥是拥有古老尊严的人,所以他要用行动捍卫尊严;而我是现代人,所以我要逃了。”是不是有些熟悉?

 3 ) 看看现在的臭公知!

曾经有个道貌岸然的家伙叫威利·史塔克,他专门攻击别人,伺机牟利。

借口小学校舍建造不好,攻击市政当局,接着到处行贿,拉拢选民,逐渐扩大自己的势力。


他手下豢养着一帮喽罗,其中以女秘书莎迪及小记者杰克最为得力。莎迪精明能干,善于交际;杰克则会玩弄笔墨,造谣生非。这伙人狼狈为奸,在镇上兴风作浪。


威利起先是以清廉自居,但自从在政治上发迹以来,就摇身一变,拼命追求金钱与权利,受贿、渎职之事不断发生。

有人揭发了威利做的坏事,但他竞不择手段加以迫害。最终,恶有恶报,威利的罪状被一件件揭露出来,法院传讯了他。但还没等到审判他被仇恨他的人枪杀了。
-----------------------------------------------------
以上就是整个电影的概要。

反观现在媒体天天抛头露面的那些“威利·史塔克”就恶心,每天四处攻击,借以扩大势力,最终仍然是为了自己的权利。

 4 ) 浪费掉了……

政治意义大于其他。

拍摄手法不够精细,节奏快而少起伏。叙事上面面俱到效果则均摊成了稀汤寡水。

至于说政治意义,大约是制度对人的左右,所谓的“制度的劣根性”昭然若揭……总体来说,还是太美式,平浅粗薄,,不是说内里没有什么亮点(其实是亮点很多),只是全都被平庸为点和线罢了。其实只要抓住一二点做文章足矣,这大概也是美式的宏大叙事的痼疾顽症。事实上,好莱坞历史上有不少很好的题材,但出于种种、不同的原因,都被浪费掉了。



其次,主题太过宽大,制度问题、道德与社会问题、爱情,全都一锅炖,如此一来主题就不够鲜明了。切忌。

 5 ) 政治背后的善与恶

当代奸雄 All the King's Men (1949)—第2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政治是一道复杂的门,充满挑战,充满魔力,充满威胁,进去的人往往对善恶的定义会发生变化。为权利不择手段,为金钱出卖灵魂,为人民牺牲小我,为大事不拘小节。每一个决定的背后都会牵扯到多方利益关系,不再是随心所欲的自由体。
       史塔克的努力上进使他在失败中一次次总结经验,抓住民众心理,从人民的需求出发,允下一个又一个承诺,和各派签约合作,用精彩的演讲虏获群众的心。他善于笼络人心,实现人民利益最大化,以至于很多民众无条件一股脑地拥护着他。然而他是令人失望的。权利改变了他,自私残暴逐渐被放大,最后自食了恶果。
       涉及到政治,很多事情就会变得复杂,而我不喜欢复杂。在寻求简单生活,自由思考的路上,希望能遇到更多的人。

 6 ) 光明之行

       最近一直很浮躁,电影看得很少,对电影的热爱也在减少。2012年经历了若多有关电影的事情,写了第一个电影剧本,拍了第一部电影作品,考了一个有关电影的学校北京电影学院。
    痛并快乐着的电影。现在觉得麻木,也许就像里面的威廉一样,面对的是电影王国,曾经的单纯如果有幸入到这一行业里,也会变成为这个满足自我价值的国王。
    这部电影好的地方,是剧作上的成功,在善恶以及欲望之间照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面对着一份热爱的事业,发现了成功的本质,当我们面对成功之时,发现了自我的本质,原来,人性的最复杂也许都是在寻觅最简单的存在感。当结尾处威廉被杀死在因果的链条之下,让我们再一次昭示了此种英雄的悲剧性。
    也许这就是一个黑暗的世界,也许我们应该始终如一的坚持善良,而不是为此堕落。

 短评

比06版好不了多少

6分钟前
  • 无心
  • 推荐

被政治腐蚀的人。其实片子里有很多内容都可深入拓展开来,只是篇幅有限,原著内容无法一一兼顾,反而有点浮光掠影了。

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乡巴佬如何成为政客,如何失去为民做主的初衷...权力是怎样侵蚀一个人的

10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一个政治暴发户的发家史与堕落史。主角和民众的形象都略欠立体。

14分钟前
  • 流空破刃
  • 推荐

Bloody, dark politics. Do't try to improve their minds.->The people's will is the law of the State.->End by violence.

16分钟前
  • 1thinc0
  • 推荐

好看!不管他上任前是怎样,都是假的——宇宙通用的政客法则。看着看着真是不由得代入到我国,呃。就是人物有点多,比较模式化...

20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威力史塔克做的非常正确,修桥造路,修医院,造学校。他的确独裁,但哪届政府换任后不是把重要政府官员换了个遍,全安插上自己的亲信。电影里把他孩子的矛盾,他对手下犯错后的解决方式,对控制他人意愿方面做了大量反面描述,但仔细想想,史塔克做了这么多事难道会比不上前一任玩忽职守的州政府么?

24分钟前
  • 人可文人青
  • 较差

 男主角的原型来自大萧条时期的路易斯安那州州长休伊.朗格。电影里的剧情几乎就是如实反映了他的一生。此君绰号“王鱼”,非常激进,竞选口号就是“人人都是国王”,这大概也是国王班底这个电影名字的由来。如果不是被一个青年医生刺杀身亡,他说不定会在大选中击败罗斯福,比元首更早建立专制帝国。

29分钟前
  • 希夷子
  • 力荐

虽然也是鲍嘉的粉丝,但必须说,谢天谢地他没演(不知道是本人原因还是制片方的意思),鲍嘉实在不适合演克劳福德这个角色,克劳福德身上有种憨厚感,这使得他赢得选民爱戴有了很强的说服力,鲍嘉缺乏亲和力。克劳福德的表演甩新版西恩潘一条街

33分钟前
  • DuoDuo🐿️
  • 力荐

82/100 专制和独裁总是打着为贫民造福的幌子登堂入室的,这些人往往又有严重的自恋人格障碍,俘获忠心的卖命者的同时又悄然摧毁他们的生活。

38分钟前
  • SELVEN
  • 力荐

受不了了男主臭深柜明显暗恋王鱼青梅竹马自己全家都被王鱼忽悠瘸了还舔狗舔到底死心塌地追随他还不忘给自己开脱struggle with良心为王鱼辩解两句,太毫克了杀杀杀!和原著和现实王鱼出入都挺大的而且这个土到经典的叙事和剪辑方式真的撑不起原型那么重量级(额)的人,王鱼本人别说那堆诡异的感情纠葛了甚至都没出轨过,但是Broderick Crawford演得真好真王鱼啊……朗州长你带我走吧😭😭

40分钟前
  • 钢筋工钢筋
  • 推荐

美国二三十年代的争议政客“王鱼”休伊朗为原型,公共工程计划、医疗教育事业改革获得大批穷人追随,同时独裁手腕干涉选举,控制州法院,肃清异己。人物复杂性未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剪辑、表演也有瑕疵,但这个题材不会过时,政客操弄选民的前后言行不一、权势集中带来的道德沦丧在现实中永远能找到参照

41分钟前
  • 莱尼圆
  • 推荐

片中的每一个人都让我觉得恶心,尤其是杰克,女朋友都让人抢了当情妇了,还跟在别人后面吃屎。真恶心。

42分钟前
  • 消声金属器
  • 较差

第22届Oscar best picture,政治讽刺片。学校事故导致群死群伤,丑闻,互挖黑历史…简直是最近某朝的集中写照…

46分钟前
  • 刘建明
  • 推荐

@filmoteca 相当具有普遍性意义的黑色政治剧,弥赛亚还是独裁者,这个问题放到今天也还是无解。主角们在背离初衷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未尝不是一种必然。台词堪称精妙绝伦,从头到尾的节奏也非常好,完全没有废戏,但似乎太想还原原著的宏大,角色性格和论点挖掘的深度有些欠缺。

48分钟前
  • Lycidas
  • 推荐

煽动(无产阶级)的民意+基建狂魔,即是当时时代下的「奸雄」,非常平铺直叙和「善恶对立」(以传统美式价值观)的叙述中,依旧有「反英雄」和对于社会复杂民意的抨击与讨论。

50分钟前
  • 451½°F™
  • 推荐

1.语言的力量;2.原来当公众媒体被权利控制时,大众便陷入了甜蜜的迷雾中;3.领袖养成记,深谋远虑、高瞻远瞩、未雨绸缪、慧眼识珠、甜言蜜语、壮志雄心,最后还有就是不择手段。

52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结尾“领袖”出现群众欢呼的镜头俨然纳粹纪录片的架势。然后演变成。。哦。不剧透了。 不过最后Columbia公司那个肖似自由女神像的logo再次出现极有讽刺意味。

56分钟前
  • paracelsus
  • 力荐

人心中所想双目所及,生来就是腐败;善由恶生,可不惜一切代价,天下政治一般黑,奸雄赢天下,弄臣得江山;杜鲁门时期拍的,你们形秽吧

59分钟前
  • 彩虹几度
  • 推荐

《国王的人马》是以30年代美国路易安那州州长休伊·朗的生平为基础的。郎本是默默无闻农家子弟,从未上过大学。但他通过刻苦自学,8个月修完了大学法学院两年的课程,通过考试,21岁便当上了律师。3年后,郎进入政界,担任铁路专员。1924年,休伊·朗竞选州长,但因对三K党的态度不明而落选。四年以后,朗重整旗鼓,终于因争取到农民的支持而以微弱的多数当选州长。朗执政后,一面大修土木,另一方面,他拉帮结派,排斥异己,安插亲信,大搞独裁政治。朗采取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高压政策,甚至还办了一份报纸,诋毁攻击反对派,为自己更功颂德,大造舆论。朗用强权政治巩固了在路易安娜的绝对统治之后,便向华盛顿进军,于1923年当上了美国国会参议院。然而1935年正当朗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时候,被一位医生莫名其妙的枪杀了。……-百度百科

60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