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风暴

剧情片美国1997

主演:凯文·克莱恩,琼·艾伦,西格妮·韦弗,亨利·科泽尼,托比·马奎尔,克里斯蒂娜·里奇,伊利亚·伍德,亚当·汉拜德,大卫·克朗姆霍茨,杰米·谢尔丹,凯特·伯顿,威廉·凯恩,迈克尔·昆普斯蒂,玛雅·丹齐格,凯蒂·霍尔姆斯,艾莉森·珍妮

导演:李安

 剧照

冰风暴 剧照 NO.1冰风暴 剧照 NO.2冰风暴 剧照 NO.3冰风暴 剧照 NO.4冰风暴 剧照 NO.5冰风暴 剧照 NO.6冰风暴 剧照 NO.13冰风暴 剧照 NO.14冰风暴 剧照 NO.15冰风暴 剧照 NO.16冰风暴 剧照 NO.17冰风暴 剧照 NO.18冰风暴 剧照 NO.19冰风暴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44

详细剧情

  1973年美国康涅狄格州,感恩节快要到来,一场冰风暴也即将到来。平凡乏味的家庭生活使中年夫妻厌倦,丈夫本•胡德(凯文•克莱恩饰)一直在引诱邻居珍妮特•哈珀,而妻子(琼•艾伦饰)对丈夫的谎言也早已不耐烦了。儿子保罗(托比•马奎尔饰)迷恋着学校里最有人缘的那位女生。女儿温迪(克里斯蒂娜•里奇)兴趣于电视里的水门事件听证会。  冰风暴的夜晚,夫妻两个去朋友家参加一个鸡尾酒会,鸡尾酒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进行换房间钥匙的游戏。在酒会结束后,每个妻子都可以和别家男人结成新欢。而他们儿子则赶去面对一场诱惑与考验,女儿正陶醉在同邻家男孩子的性游戏中……

 长篇影评

 1 ) 冰风暴

冰风暴就是冻雨
就是今年冰灾时候的状况
雨水落地成冰
到处都挂满了冰瑠子
路上站都站不稳
电线杆倒掉高压线断掉
电影最后一个小男孩,就是这样被电打死了

故事是小说改编的
说的是七十年代初的美国
越战战败,嬉皮士运动,水门事件后的美国
世界第一的军事强国从越南战败仓皇撤退
嬉皮士运动带来性解放风潮
总统承认对国民撒谎
不论是水门事件和越战战败象征的父权形象的破灭
还是各种风潮艺术的文化的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都攒集在七十年代初这么个风口浪尖的时期
令普通国民家庭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涣散
就像冰风暴开始时雨水逐渐结冻一样
逐渐离散了家庭的凝聚力

其实人们大多数情况下都并不知该如何生活
群居的人类需要一个统一的观念来约束
才能从容不迫
而这种观念不在的时候
人们就会重新去探索
寻求一种新的平衡

故事发生在两个普通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中间
父母的中年危机、婚姻问题因那个时期变得尤为复杂
父母尚不知如何自处
面对孩子身上发生的问题更是无能为力

父母去参加换妻的派对
以为新的观念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试图用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去了,却倍受煎熬
狼狈收场
在冰风暴袭来的夜里疲惫的回到家中
却发现十四五岁的孩子正双双躺在床上
早上时
更是竟然收到自己另一个孩子的死讯

这个夜晚风暴凝集
一切最终瓦解粉碎
故事有个好的结尾
当晨光来临
那个幸存下来仍然美满的家庭
父亲失声痛哭
一切终将重新建构起平衡

这是美国的故事美国的过去美国的阵痛
他们国家的社会发展在我们前面
也许问题也出在我们前面
看到他们不知所措的样子
能让我们联想到一些我们当下的状况
社会不断发展而传统却未得到很好的传承
道德观念涣散
简单的拜金价值观横行
许多地方流行起办私塾穿汉服学国学的热潮
其实是集体潜意识里对传统的向往
当新的规则尚未建立时
人们转而寻求传统的保护
然而传统却已被割舍多年

 2 ) 世界上最浪漫的话,无非一句我爱你。

1.光鲜的衣着与刺激的钥匙派对

说是钥匙派对,其实就是换妻play。

大家以治疗夫妻之间的关系,堂而皇之的凑在了一个屋子里,一群衣着光鲜亮丽的人的人,嘴里说出的却是赤裸的话题。

女人们羞涩又些许期待的笑,她们笑的那么好看,但好看的让我些许有些不适。男人隐晦的看向自己心仪的性幻想对象,拖着高脚杯,故作绅士的与好友或是可能即将与自己发生关系的对象交谈,时不时爆出一点幽默,女士被逗的花枝乱颤,甚至忘了捂上自己裂开的嘴,露出白森森的门牙。

“那位太太带着他年轻的儿子来了。”

“我多希望有谁能带着自己的女儿一起来。”

也许她是你一直认为很有气质的贵妇人,也许他是你一直教育孩子前进的目标,也许她的每种妆容都是街坊邻里大姐小妹模仿的对象,也许他臭名昭著的事迹已经扩散到了隔壁街区。

但,那天晚上,没人说的出他们是醉了,还是这才是真正的他们。

本和艾琳娜坐在屋子的角落里,背景却是刚从洗手间洗清了自己所有罪孽、从新化妆成派对女王、被艾琳娜怀疑和本有一腿的珍妮,本温柔的问着艾琳娜的想法,珍妮冷漠的看着二人,艾琳娜看了一眼珍妮,有些报复的抬屁股走人。

钥匙派对正式开始,大家提议着如何抽签,一位女士勇敢的走了出来,闭上眼睛半蹲,从装满钥匙的碗里拿出决定自己今夜命运的钥匙,一个男人尴尬的从人群中走出,绅士的牵着女人的手走出大门,临了男人的妻子还没好气的祝福了一句,然后就去寻找今夜属于自己的性福了。

珍妮的手从本的钥匙边划过,是那个穿着时髦的年轻人,某个妇人的儿子。珍妮挑逗的看了看那个外表刚刚能称为男人的男孩,男孩脸上挂着笑容,裤裆里的东西像是上了镗的枪械,挺拔,活力满满。

珍妮的丈夫老迈涨红了脸,坐在后边一边喝着伏特加,一边默默的接受了这一切。

倒是老本,醉的已经不成人样,匆忙的从座位坐了起来,试图拦截那属于自己的性福。但,步履蹒跚的他摔倒在了地上,也摔倒在了自己的妻子与炮友面前,大家的脸上挂着成年人都懂得的笑容,于是钥匙派对更加激烈的进行了下去。

透明的碗里还有两把钥匙,一把是属于珍妮的,一把是属于艾琳娜的。

“我想我没什么机会了。”老迈颓废的坐在沙发上,手中握着能给自己些许麻醉的伏特加。

艾琳娜决绝的拿出了老迈的钥匙,他们共同撑伞来到了老迈的车上,艾琳娜也成功的背叛了老本,她试图从背叛与新鲜中寻找到放荡与堕落的快感,但在她扶着门还颤抖的手可以感受到:

一个人,哪能那么轻易,就放弃了眼前属于自己的多年经营来的幸福,不顾其他的一切去追寻自己堕落后的感受。

回家的路上,老迈开着车,艾琳娜坐在旁边,俨然丈夫与妻子的模样。但路面的湿滑,让老迈煞不住车,也预示了后文的结果,是的,煞不住车,车就毁了。


2.男孩对于世界的探索与认知

老迈的大儿子,一个对于分子与温蒂痴迷的男孩,他时而疯狂时而又很傻,喜欢专注于自己的世界里,对自己弟弟炸毁玩具视而不见,而是专注于电视节目,甚至自己老爹老迈从出差到回家,他也是漠不关心的问了一句:你出去了吗?

他是个傻子,十足的傻子。在全班同学以及老师都诧异的表情中念完了自己的杰作,还有点恐慌的等待着老师的表扬或是同学的赞赏。

他是个疯子,十足的疯子。在冰风暴的前夜约温蒂出去看冰风暴,他觉得自己对于自己所爱的人就要付出自己的所有,不管对方接不接受,反正这些都是我最好的;在空泳池上空踩着泳池的跳板,一边试图保持平衡一边试着跳跃;在结冰的陡坡从上面划到下面,他快乐的大喊大叫,他多么希望在这个黑夜里,所有人都能感受他感受到的快乐。

在这个没人骂他傻也没人嘲讽他的黑夜世界里,他悠然自得,他自信心十足,他不怕隔壁班的痞子或是自己家旁边住着的小流氓对他嘲笑,因为他知道,在这个黑暗的世界里,唯一快乐的可能只有自己。

但自然与导演都是无情的,俊朗的男孩坐在路边的栏杆上,目睹了电线由于电力与自然的摩擦,在空中挥舞着爪牙的全过程,他以为自己又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

他可能真的去了那个自己想去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每个人都对分子疯狂的痴迷,他们共同感受着彼此的快乐,没人跳出来嘲讽或不理解。但,这也是他在这个世界看到的最后一个景象。

尸体倒地,男孩最终还是如了自己的愿,继续以从陡坡上头划到下头的方式死去,冰冷的风暴、树木的枝桠上全是雨水结成的冰条,纯洁的世界,但真正纯洁的人已经从这个纯洁的世界永远的消失。


3.女孩对于自己身体的探索

冰风暴前夜,女孩温蒂赴约来到男孩家,她并不想看什么冰风暴,也不觉得这有多浪漫,她只是想探索自己的身体,记得隐约从父母口中得知,真正的属于男人与女人的世界。

她抽烟、她与同伴煲电话粥煲到很晚、她继承了自己母亲喜欢偷东西以求追求刺激的毛病(无论是在超市里或是自己哥哥的唱片)、她关心政治(年轻人总以为自己很了解历史,想搞个大新闻,拿衣服!)。

但她又渴求着爱与关怀,虽然嘴上说着不要,但自己还是很诚恳的就进入了父亲的怀抱。

她渴望探索,她想进入成年人的世界,甚至不管自己探索的对象是自己男友的弟弟,或者同学们口中的那个令人唾弃的男孩(影片开头,女孩们抽着烟说她给某个男孩咬)。

就在那个冰风暴来临的前夜,她如愿以偿,终于探索到了自己从未到达过的世界,她变成了女人,并成功的收获了一句我爱你(这是本片唯一一句我爱你!是从一个懵懂又喜欢炸毁自己玩具的男孩嘴里说出!太tm讽刺了!)。


4.男孩对于爱情的取与舍

男孩是老本的长子,家里唯一的男孩,与心仪的富家女约好进行一对一的约会,男孩满怀欣喜的进入女孩家的时候,那个睡了自己所有感兴趣女孩的混蛋舍友脸上不屑的表情深深的印在了男孩心里
(这里和他老爹去钥匙派对的时候,那个自信侃侃而谈的混蛋一样,虽然那个人没抽到珍妮)。

“能帮我们去拿啤酒吗?”

熟练卷着大麻的混蛋舍友调侃着男孩,女孩看着男孩笑了,自己也跟着开心的笑了。

“如果是我,我早一拳打过去了!”压抑了快90分钟的我疯狂的想着,点了根烟,又往深处思考了一下,也许我也的选择会和男孩一样。

我不酷,身边有很酷的朋友,心爱的女孩被朋友追到手自己很绅士的给朋友让路,不会表达自己,自认为是个学霸但终究是个学渣,喜欢漫画小说与电影,幻想着有一天我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超级英雄,或者说,很有存在感的人。)

男孩骗混蛋舍友说安眠药是某种嗨药,这时女孩也出现了,于是二人扛不住睡意沉沉的进入了睡眠(这里一个镜头,是Libbets给那个酷爱大麻的混蛋舍友盖上被单,印象很深)。

“我对你有种特殊的感觉,就是兄弟。”

女孩说完话再也扛不住睡意,倒下的时候,头正好倒在了男孩身上最坚硬的地方,男孩幻想着,他也在犹豫着。

暧昧的氛围里,男孩闭着眼,也许他在幻想着,也许他在给自己打气,也许他在控制着自己。

睁眼,绝美的脸庞就在自己面前,也许放纵一下也没什么,可能是男孩懂得连大人都不懂的刹车,可能是男孩睡过去的时候预见了自己犯了错的后果,可能是男孩真的更害怕失去自己本来拥有的,男孩温柔的放下女孩的芳躯,力道控制的不好,摔到了女孩的头。

也许,力道控制的再不好一些,就不可能只是摔伤那么简单的事情。

总之,男孩匆忙的踏上了归家的列车,一边津津有味的看着自己最爱的神奇四侠。


5.结尾

冰风暴过后,大家找到了属于自己新的平衡,继续用这种平衡的关系走下去。

走到哪?



一直很喜欢李安这位导演,他的电影很精致,层层相扣,他总是像一位称职的外科医生一样,精准的切开患者的皮肤,把五脏六腑展现给你看,找到病根然后切除,像从来没有切开那样再缝合起来。也许看的时候你会觉得有些不适,那是因为你把自己代入的太深了。

冰风暴,这部片子,我一直也觉得是李安拍的最好的一部片子,这部片子很压抑,看到中后段我不自觉的加重了呼吸,抽烟的手在颤抖。

瞧,那个年代的美国多像今天的中国啊。

我产生了不适,因为我把自己代入的太深了。

瞧,美国经历了那个年代坐上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所以我也看见了希望,在片尾,一家人又变成了温暖的,男人趴在方向盘上哭,不知是后悔还是发现了什么。女人又变成了家庭的调节剂,把手搭在男人的肩膀上,告诉他别怕我依然在你身边。阳光打在两个孩子的脸上,他们依然那么纯洁,男孩笑了,不知道女孩有没有在哭。

我想,家庭也就是这样了。

从家庭三部曲开始,李安一直在诠释着家庭这个概念,从小没什么家庭观的我也渐渐的学到了一些什么。


一个家庭,大家都若无其事装作开心的样子,背地里却慢慢的展现出自己最丑恶的嘴脸,用冷暴力攻击自己最亲最近的人,却把自己最真诚的笑脸留给外人。

直到矛盾的爆发,一个平衡被打破了,大家不再虚伪,坦诚相见。

然后,大家再重新找到一个平衡,继续互相扶持。

走到哪?走到继续打破平衡的那个点。

也许那个点在人生的尽头,也许那个点在……算了,导演和作者都不知道,我一个解读者何必那么认真的,不知不觉写文章又把自己的感情代入了进去。

我希望那个点在我的生活中永远都不存在。

但,生活嘛,总是要一言不合就开虐的。

选择享受或是选择屈服,由你自己来决定。

你的那个点在哪里,依旧由你来决定。

如果老本一开始就像老迈的二儿子一样说一句:我爱你,我想,这种平衡永远也不会被打破。

我总在想着,如果当初买的菠萝罐头是新鲜的,也许它的永远都不会过期。但转念又一想,菠萝罐头面临变质的同时,我也在慢慢变化,如果我能预见未来发生的事,我一定会小心翼翼的处理周围的所有事,包括不让我爱的女人从我身边溜走。

但,当初感到厌烦,不去珍惜的,恰巧也是我自己。

真是讽刺,刚爱她的时候我可以给她世界上所有动听的情话;感情危机的时候我再也不会考虑她的感受,专心的爱我自己;收到她结婚的消息时,我打出的短信是祝你幸福,心里想说的却是我爱你。


世界上最浪漫的情话无非一句我爱你,它是通往幸福唯一的钥匙。

人总是这样,明明钥匙就握在自己手里却翻天覆地的寻找,站在名为感情危机的门前,感叹这条名为幸福的道路太过曲折。

付出与收获、得到与失去、善恶对错、是非因果,这些生活中看似无懈可击的借口,最后也往往在一句我爱你面前败下阵来。

我们羡慕的对象永远是别人,充满物质的生活、纸醉金迷的堕落或是一心修禅隐居在深山老林与母狼为伴。但生活永远都是你自己的,交换生活与后悔药本来就是懦弱人类的美好愿望。把握好自己的生活,把评价自己的权利留给别人,懦弱或是洒脱本来也只有一线之隔,而疯子与天才,只差了一个街区的转角。

世界上最浪漫的情话无非一句我爱你。

恰巧世界上最敷衍了事的话,还是一句我爱你。

 3 ) 李安讲的那场冰风暴

今天断断续续看完了冰风暴,
七十年代的美国,
之前我好像并未了解过,
直到去年在Georgetown工作开始,
因为Key bridge总是堵车,
常常另辟蹊径回家,
那条路上,
便要经过Kennedy Art Center和Watergate,
大名鼎鼎的水门就这样伫立眼前,
于是查过一下水门事件,
这个从前只是一个政治名词的事件。
原不知看起来自信从容的美国家庭身后,
经历过这样的价值观动荡。

还记得到纽约的Museum of Sex,
同行的是我一起住了两年的室友,
是同一个院系类似专业的姑娘,
不像大学室友一样开过禁忌话题,
我们似乎很安分地从不开荤段子,
那其实是我们第一次聊到Sex的话题,
某晚在纽约我们躺在一张床上回忆,
当场就决定第二天抽空去这个博物馆。
其实一上楼,映入眼帘的一个屏幕上,
就播放着著名的《深喉》,
伴随着许多前因后果的简介,
感觉有点打脸,原来我们想多了,
这真的是个正经博物馆。

网上人趣称有些演员,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非得拼演技。
这部本可以靠内容就引发了性开放高潮的电影,
惨遭禁映却促进了家喻户晓的步伐,
估计那时大批涌现的中产阶级,
餐前饭后还没有聊够这个话题,
首映三天后即爆发了水门事件,
告密者代号还用了Deep throat,
这部电影无疑再也与政治脱不了干系。
冰风暴里冷不丁地提到它时,
我本只注意餐桌上有一个,
我非常喜欢的现在已经老了的女演员,
跑着走心的龙套,
深喉一出,突然才发觉那小姑娘对水门事件的关注,
是多么令人头皮发麻,
一个家庭条件不错,又在相对郊区的地方长大的孩子,
原本应是身着红披肩骑着单车迎风而去的年纪,
做出的却都是荒唐的性游戏,
尤其是,
她在感恩节餐桌上愤然说出那感恩词的时候,
带上尼克松的面具躺在邻家男孩身下的时候,
我觉得这个电影压抑极了,
那一刻我都后悔看到了那一幕。
直到Key party开始我才开始释然,
连大人都如此,何苦苛求孩子了,
更讽刺的是两个家庭给孩子进行性教育的,
却是两个Cheater本尊。

最喜欢的处理是,
冰风暴的开始和结束是同一幕场景。
可刚开始的时候我感觉这一家人有点冷,
怎么儿子回来了就只是微微笑站在原地,
故事结束时,再现这一幕,
竟然有了久违的迥异的温暖感,
好像一切罪恶与迷茫都结束了,
伴随着一场冰风暴,
上苍赐予了一个新的开始。
我记得有个什么法师说过,
灾难都是有存在意义的,
正如地震可以震醒人性的光辉。
在换妻派对上拿起自己丈夫的车钥匙,
在暗恋的女孩不省人事时跑去赶火车,
在故事最后各自家庭回归各自的生活,
不谈什么背景,不谈什么主义,不谈什么政治,
最终能一起取暖度过劫难的一个小家庭,
我猜他们可以好好的。
也让我产生了对那本《The idiot》的兴趣,
竟然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

不知大家觉得自由的性爱是什么意义,
我曾经还觉得它是值得崇尚的,
因为它是天性中的欲望,
为何要去束缚。
这几年我却觉得在有些事情上,
也许不自由并不是坏的。
昨天散伙饭上还跟朋友逗说,
九十年代的中国歌颂自由的流浪,
如今却都在低吟人群中的孤独感。
大我十岁的师兄说,
姑娘,你这么下去可怎么办,凡事别较真。
我却觉得这是最近几月的唯一一晚,
没有为即将老去而怅然若失,
而是为成长的不易心有余悸。

 4 ) 丧失感受快乐的能力

作者:罗杰·埃伯特 发表日期:1997年10月17日 译者:八月三十一 评分:★★★★(四星为满分)

《冰风暴》发生在康涅狄格州,一场初冬风暴的降临,使感恩节笼罩在即将到来的厄运之中。在一个树木繁茂的郊区,富裕的成年人在他们的错层式房屋里躁动不安,他们的生活、娱乐,甚至罪恶使他们心情沮丧。他们十几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尝试用同样方式来获得短暂的解脱:酗酒、吸毒和性。

胡德一家因无声的绝望而团聚在一起。本(凯文·克莱恩 饰)与邻居有一段婚外情。他的妻子艾琳娜(琼·艾伦 饰)是个小偷,正在被一位长发牧师挑逗。孩子们在厨房里小口地喝着葡萄酒。在感恩节,年轻的温迪·胡德的饭前祷告切中了要领:“感谢上帝让我们白人杀死了所有印第安人,并偷走了他们所有东西。”本和艾琳娜后来发现,“我们多年来吵得最大得一次是关于是否重新进行伴侣治疗。”

这部电影改编自里克·穆迪的小说,由李安执导。李安上一部作品则改编自简·奥斯汀的《理智与情感》。这两部电影都讲述了家庭遵守礼节、相互拜访的故事。只是规则变了。当本·胡德为了偷情去拜访珍妮·卡弗(西格妮·韦弗 饰)时,他走进了珍妮的娱乐室,发现自己的女儿温迪(克里斯蒂娜·里奇 饰)正在尝试珍妮的儿子米奇(伊利亚·伍德 饰)。14岁的温迪还与米奇的弟弟桑迪进行了一次探索。父亲问女儿在那做什么。她也可以轻易地反问他。

60年代的社会变革在70年代初已渗透到了雅皮士阶层(注:指城市中收入高、生活优裕的年轻专业人员),他们想要“与时俱进”,并用大麻香烟来配马提尼酒。对于这部电影中的角色来说,性解放正处于高潮阶段,这导致了本·胡德向儿子讲授性知识:“洗澡时自慰会浪费水电。”当珍妮·卡弗发现自己的儿子和温迪在玩“如果你让我看你的,我就让你看我的”的游戏时,她的反应就像是玛格丽特·米德的书《萨摩亚人的成年》中某段异乎寻常的发言。

詹姆斯·夏慕斯的文学性的、微妙的剧本,在孩子和父母之间来回切换,寻找相似之处。保罗乘火车进城,去拜访他喜欢的女孩的公寓;他在她的饮料里放入安眠药,也许是为了让她更讨人喜欢,然后她便昏过去了。与此同时,在新卡南镇,成年人正在参加一场“钥匙派对”(注:仅限夫妇参与的派对,所有男士需把车钥匙放进一个碗里,派对结束后,女士从碗中随机抽取一串钥匙来决定晚上跟谁一起回家),结果它变成了一场比赛:他们能在昏迷前交换他们的妻子吗?艾琳娜·胡德甚至在那找到了长发牧师菲利普。他宽容地解释说:“有时牧羊人也需要羊的安慰。”她回答:“我会努力地不去理解其中的含义。”

在一个场景中,一个孩子在空泳池上方的结冰的跳水板上保持平衡,这给人一种悲剧即将来临的感觉。当灾难发生时,某个角色会流下无助的泪水;我们会思考他在为多少事而哭泣。除了挖苦式的寓意,这部电影经常是讽刺却又有趣的,且善于静静地观察演员们的表演,就像韦弗的角色珍妮尽她所能地听她的情人谈论他如何不喜欢高尔夫,并最后告诉他:“你让我感到厌烦。我已经有一个丈夫了。我不觉得我需要第二个。”

他们都觉得自己需要某样东西。电影结束后,我们意识到,快乐的自然源泉已被更激情的事物所取代,而后者燃尽了我们感受快乐的能力。当那些曾让他们短暂解脱的事情不能再让他们提起兴致时,他们感到莫名其妙地被束缚了。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电影的审慎魅力

 5 ) 肆虐後重整

李安在【冰風暴】裡試圖處理許多議題,因此從這部電影早就可以看出他導演、執掌大局的能力。

家庭問題是整部電影最核心的軸線。從一個平凡的美國家庭開始,讓觀眾慢慢發覺出平靜表面下的異常之處,原來這些家庭成員都有著各自或大或小的問題,雖有最親近的血緣和生活距離,因為失去心靈對話,造成近在咫尺卻互不了解對方的心思、困擾,他們是一群最親密的陌生人。從家庭失協開始延伸出其他旁支問題,例如青少年時期對身體的探索和慾望、婚外情的肉體出軌等,想在短短幾個小時裡談論這些議題,李安讓戲裡每個角色都負上一點責任,讓觀眾察覺這些眾多問題的責任,全面性的揭示卻不深入探討。這部電影不告訴你解決辦法,只點出什麼是我們都可能會遇上的問題。

李安在電影裡埋藏很多反諷的對話、隱喻性象徵事物,在這些一語雙關、虛實交錯間進一步強調出劇中人物的荒謬之處和問題的嚴重性。例如,當肉體外遇的大人告誡著小孩,身體是座神聖殿堂、不能被慾念操控違反意志時,這些話同時狠狠地摑了自己一巴掌,不是成人就具有資格教訓小孩,因為他們並不一定有絕對成熟的理性行為,也許一個青少年比成人更懂得愛。

其實整部電影裡最大的隱喻就是電影本身,氣溫意指著家庭關係的變化,每個人各自封閉在自我世界毫不交流,情感的溫度計開始降低,在持續冷然以對的生活中慢慢低到降雨、抵達冰點,而相處間產生的摩擦日積月累,終於在冰風暴形成的那天全部爆發,這場風暴席捲著家庭裡的每個人,有所衝擊有所受傷。經過一場冰風暴的肆虐,四周看似殘破不全的災難景象,卻也代表人心的高牆崩塌,歷劫歸來的他們有了重整家庭關係的新契機,因為人總是痛失後才明白珍惜。

那場大人世界的"鑰匙派對",指出了人性在慾望面前把持道德的薄弱力量和醜陋面貌,夫妻關係彷彿遊戲籌碼般可以交易,或者說,自願參與"鑰匙派對"的那些夫妻,其實都有著和主角一樣的家庭問題,到處都可能形成一場場冰風暴。

電影一開場是暗夜中火車開動的鏡頭,火車上的男孩和月台上等待的家人臉部表情複雜,讓人難以解讀出明確的情緒,也無法從這幾個鏡頭裡得到一些劇情訊息;直到片尾同樣的情景再度重演,一起歷經冰風暴的觀眾終於可以體會出那幾個難解的表情所含帶的情緒,有想家、有期盼、有重新出發。

雖然家庭就像一把反物質槍,可以造就超人也可以摧毀超人,但我們都渴望著世界和平。

 6 ) 太阳照常升起

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时候反而有些难以处置,看一部电影走马观花,没耐心下车停看的时候,总觉得有些心虚,何况是对自己的偶像“最满意的作品”。

李安为什么会觉得《冰风暴》是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一方面是敝帚自珍,并一面大概跟主题有关——《冰风暴》的成功标志着李安正是从一个亚洲导演,只能拍摄亚洲题材电影的边缘导演,跻身好莱坞主流电影导演圈。这种感觉,大概像是华人在美国拿到以结出工作拿到绿卡,有被认同的快乐,更有进入主流社会的安全感。

剧情不想再重复,我感兴趣的是如何调度这样一个看起来并不复杂的故事。这一点,从气候的变化、几个主要人物之间关系的变化起伏、常态和变态,以及最后的回归家庭,都算是可圈可点。要说遗憾,只是觉得太东方情调的配乐,有些叙事太过痕迹,有用力过度的嫌疑。

东方文化喜欢比喻,喜欢象征。白天风和日丽,冰风暴忽然来袭,开车者“如履薄冰”,甚至打滑,偏离车道,虽然最终还是要想办法回到马路上。冰风暴来临之夜,有解决,也有妥协。看起来是意外,包括小男孩的死,发生的时候却自然而然,不得不屈服于自然以及当事人自身。

小男孩的分子理论好像也别有深意,在他的眼里,如厕所要小心闻到别人留下的气味,正常的生活中,我们到处闻到,也就是吃到,不干净的空气。冰风暴之夜,他出门呼吸新鲜的空气,没想到纯粹也即蕴含着危险,相比之下,那些并不干净的平日,反倒安全。说的是李安所有电影中一再重复的妥协、中庸吗?

对李安来说,包括小女孩的性游戏在内的话题无疑是对自我的突破。小女孩对性的态度,叫大人觉得震撼,而又惭愧。那些看起来充满背叛和犯禁的尝试,在小女孩那里自然而然,无可挑剔。温雅如李安,在《冰风暴》中将一切和性有关的话题均置身于大时代的背景下,使那些活色生香全成了寂寞、隔膜,乃至绝望的挣扎。并不一定不没好的性,最终也被汽车中那一场很慌张、很仓促、很狼狈、很SORRY的性爱覆盖。他更大的尺度,要等到《色戒》来突破。

有时候,我故纸堆气上来,想到那句话:一个作家一生只能写一本书,他所有的书都是那一本书的补充、修正、变形。一个导演呢?食色男女,人之大欲,想来善于描述情感的李安,几乎没有一部电影和性、欲望没有关系。

他或者是《喜宴》、《断背山》中的难言之隐,或者是《食色男女》、《卧虎藏龙》中禁忌和向往,或者是《冰风暴》的挣扎、《色戒》中的偷欢。每一部电影中,仿佛都有他的影子,也只是他的影子,即便在《色戒》里哭的崩溃,最终他还是回到妻子和家庭里面。

李安喜欢的句子是: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玉娇龙;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断背山。对于《冰风暴》,抛开那个特殊的时代,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一段冰风暴。厚道如李安甚至给出答案,就像伊莲娜说的那样:明天早上我们再谈这些话题好吗?

明天,冰风暴已经过去,太阳照常升起。

 短评

李安总体属温和保守派,倡导理性开明,反对极端思维。抓住这点你就很容易理解本片的故事脉络:凯文克莱恩外遇出轨,并非只是贪恋肉欲,部分源于妻子的宗教信仰刻板严肃(由此压抑人性而逆反出强制性偷盗。女儿遗传此病外更拐向政治狂热),但他寻找新情感归宿的努力(选钥匙一幕突然爆发)在外遇对象韦弗那里碰了钉子,因为对方处在反向极端,只是玩玩不想沟通。相较于已然暗潮涌动的凯文一家,韦弗她家的危机更为严重,父亲长期外出工作,母亲在家怠教失职,最终导致儿子伍德的雪夜悲剧!相反马奎尔在意外与主观共力下克制安渡,其父未因自己的困扰而荒废教责。叙事途中李安特别构设了枯池水床尼克松面具等反差荒诞景物元素暗示涉事角色间的情感疏离或难如所愿。真正如愿哪怕十四岁少女初夜也要回归床上!PS蜘蛛侠魔戒中分很清的马奎尔伍德吊诡脸盲?

4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老片重温。李安最被低估的一部影片。悲凉的讽刺,准确地抓住了美国70年代过于追求自由解放而导致的自我迷恋,从而自私,欺骗,逃避,交流障碍等问题,结尾天灾人祸合二为一。李安的电影在于细节,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影片里的细枝末节你就能逐一体会。一大堆舞台剧演员和年轻演员的表演令人惊叹。

6分钟前
  • gata
  • 推荐

李安本领着实了得,一个台湾人还原美国七十年代居然如此到位。

11分钟前
  • 闲人
  • 力荐

冰风暴就是最大的隐喻。李安选角很有眼光,后来那些小演员都成角了,蜘蛛大侠,魔戒使者,蝙蝠侠女友,大象抢手....

15分钟前
  • Mignon松弛地
  • 推荐

上课放的。除了《断背山》,我对李安其他作品都不感冒。

20分钟前
  • cream.cx
  • 还行

当性解放如风暴般横行肆虐,所有的人都在放纵淫乱,只有小蜘蛛侠赶上了回家的末班车,而小魔戒使者的变故更让这场游戏冷至冰点。一年后《美国丽人》沿此继续往前走了一步,三年后杨德昌拍出了独具东方特色的《一一》。

22分钟前
  • 狄飞惊
  • 推荐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上次看还是6年前。再看大银幕胶片版,感觉确实截然不同。大银幕放大了冰冷咸湿压抑的气氛,如片名般冰冷。上世纪70年代性解放浪潮冲击下,美国中产阶级成年人大玩换妻游戏的时候,殊不知他们的孩子也在做着性游戏。李安能如此老道犀利很厉害//【台北金马影展展映】胶片版。效果比上次在资料馆看的好很多。仿佛能感受到扑面而来彻骨的寒冷。更能体会到中产阶级夫妻面临的感情危机,以及巨大的空虚失落。空灵的印尼传统乐器配乐竟然与影片相得益彰,倍感无奈而荒诞。映后安叔讲起初次拍英语片、美国片的心路历程,以及对家庭的理解、拍完一部放下一部的心情。颁奖典礼前夜的这场放映最后,闻天祥老师总结道:政治不能解决人心的问题,艺术可以。

23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冰冷的审视,一步步走向不归途,没人喊停,没人知道归途在何处。那些残存的温暖,在这个隆冬显得格外凄清。这些伤痛会伴随他们一生。

28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李安拍这种家庭伦理片还真的特有哲理,隐晦的东西很多,不同的会体会到不同的东西,李安可能是个有心灵洁癖的人。

33分钟前
  • 花落 思量错
  • 还行

你生于家庭,却又困于家庭,这世上有多少人漠然平静地生活于绝望之中。我们互相相爱,我们互相伤害,最后同归尘埃里。

38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据说是安叔自己最为满意的作品(也不知道他是在哪部电影之前说的这句话)。在我看来,这似乎算不上一部很"李安式"的电影,电影里处处透露出的那种严肃,乃至近乎严酷的审视感,让电影如同Ice Storm一样冰冷。天知道他们下一次还会不会一起去接保罗,或许下一场Ice Storm更为猛烈。

41分钟前
  • 萨嘎摩哆熊猫桑
  • 推荐

查建英说:知识分子最爱换妻游戏~李安可以回答一下~

46分钟前
  • 再来一块烤白薯
  • 力荐

生活一片糟 活着你得到了什么 失去了什么

47分钟前
  • 塞腮
  • 力荐

李安的镜头很细腻,经得起推敲,挺完整地还原了美国70年代的社会风貌。

48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还行

【B+】充满了象征与隐喻,李安像个洞察一切又缄默不语的智者,对少年,成年,男人,女人各自的心理都有着精准的体会,却只展露出一小部分,让观众看到的,仅仅是冰风暴最为平静的时刻。

52分钟前
  • 掉线
  • 力荐

有点类似《一一》的感觉。片头的风笛很好听。wendy骑自行车在暮秋的坡道上自在滑行,红色的披风特别明艳动人。她的妈妈忍不住问身边的人,你有多久没骑自行车了。落满一地的黄叶上接吻。当ben不停地跟他的情妇抱怨生活时,对方说,我不想听,我已经有老公了,不需要第二个。可是反过身来却教训起小孩身

57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看完后大概可以理解李安最喜欢自己这部作品的理由。生活变成脱缰野马的一刻,也可以被称作重生的开始。极端的冷静往往使我们滑向危险境地而不自知。

60分钟前
  • CharlesChou
  • 力荐

冰风暴 和 与魔鬼共骑 说不上更喜欢哪个 都触到我【再看,还是最喜欢冰风暴!】

1小时前
  • 🌞娘卷卷🌙
  • 力荐

这片儿太政治,中产阶级家庭作为美国的提喻(以水门事件为联系点)。情节剧的某些处理上可以直接追到尼古拉斯·雷伊或者道格拉斯·西尔克。虽然是李安一贯的高水准优等生电影(比如大段冻雨时的夜景,那纯属炫耀啊亲),但是看得出拍这片儿时,李安心里没有爱。

1小时前
  • 胤祥
  • 推荐

谁和我讲这是灾难片的,家庭伦理片阿魂淡!(大概只是我记错)还这么大胆的换妻PLAY,结果又被李导拍的好文艺好苦闷,这样的片喜欢不起来阿~

1小时前
  • 南條艾草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