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入者

剧情片大陆2014

主演:吕中,冯远征,秦海璐,秦昊,石榴,黄素影,韩艺博,许守钦,赵泽龙,李苒苒

导演:王小帅

 剧照

闯入者 剧照 NO.1闯入者 剧照 NO.2闯入者 剧照 NO.3闯入者 剧照 NO.4闯入者 剧照 NO.5闯入者 剧照 NO.6闯入者 剧照 NO.13闯入者 剧照 NO.14闯入者 剧照 NO.15闯入者 剧照 NO.16闯入者 剧照 NO.17闯入者 剧照 NO.18闯入者 剧照 NO.19闯入者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50

详细剧情

  独居老人邓美娟(吕中 饰)因为常常接到骚扰电话而忧心忡忡,但是大儿子大军(冯远征 饰)及大儿媳(秦海璐 饰)却认为是老人因为丧偶而引发的臆想症。老邓试着跟小儿子小兵(秦昊 饰)沟通,却演变成因为看不惯同性恋儿子的生活习惯引发的争吵。就这样,老邓变成了两个儿子生活中的闯入 者,格格不入地生活在老房子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区内发生的入室抢劫案以及大军家里发生的恶作剧事件,逐渐让一家人变得警惕起来,而就在此时老邓遇到了一个游荡的少年(石榴 饰),并好心地让他在家里借住。可是事件并没有平息,而是愈演愈烈,两兄弟终于发现一切事件的发生都与几十年前母亲在三线建设中发生的事有密切关系……

 长篇影评

 1 ) 我们闯入电影院,再让观众闯进来

(4月初为平媒做的导演专访,发表版有删节。看看如今排片状况和导演的悲苦,再反观当时的信心,真是五味陈杂。但我觉得创作团队也不该怪市场没有给艺术电影机会。作为一个悬疑包装的片子,目前拼情怀记忆而不重故事的宣发也是问题之一)

去年在威尼斯电影节上,《闯入者》反映结束,导演王小帅收获了长达数分钟的掌声。这部关于现实和回忆、当下与过去的电影,将于4月30号上映。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王小帅坚信好看的电影,永远不缺乏观众。
 
问:新片《闯入者》从直观上看对故事进行了悬疑形式的包装。你在《日照重庆》中也同样使用了这种形式。为什么偏爱这种形式?
王小帅:我其实并不认为这是一种包装。《闯入者》这部电影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它是一个犯罪题材。影片中有寻仇,有复仇,以及为了寻仇而复仇。一个人的家庭被骚扰了、生活的节奏被打乱了、心里的节奏也被打乱,这时候悬疑的部分围绕着犯罪的主题、非常自然而然地生成了。

问:怎么想到会创作这样一个故事?
王小帅:创作的动机我对中国当下剧烈变化过程一些现象的观察和思考。现如今当代家庭中的关系、代际之间的交流与矛盾,都是不容忽略的。比如说年轻的夫妇生了孩子要不要老年人帮着带?不让老年人带的话自己管不过来,因为需要在社会中挣钱、拼搏;但是如果让老年人带,两代间又会有观念的冲突。随着社会的变化,家庭内的矛盾其实在隐性的加强。影片里你能看到养老问题,三代人之间观念的差异,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问:你提到《闯入者》反映的是当下的社会与家庭,而你之前的电影《左右》也探讨家庭的伦理与情感。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闯入者》是对《左右》讨论议题的一种继承?
王小帅:我觉得《闯入者》是更进一步吧。《左右》是在探讨一个很普通的中年家庭的生命困境。而《闯入者》跨度更大、野心也更大,其中包含着深刻的主题和寓意。
 吕中饰演的女主人公经历了大跃进、大炼钢铁,人民公社,上山下乡所有这些时期,她其实是亲历了中国的发展。她的个性特点是由她所经历的过去塑造,国家也是。当下社会的特点植根于以往所有发展历程。
电影中复仇的元素来自于过去。因为曾经犯下有违良心的事,所以一直有一个心魔。对于一辈人甚至一个国家,在一路走来的过程中,其实都背负了这种原罪一样的东西。
 
问:你之前的作品《青红》、《我11》都与"三线"紧密联系,《闯入者》的女主人公也有西南三线经历。有人将这三部电影概括为"三线三部曲",你自己是否认同这种分类?
王小帅:我主观上并不将《闯入者》与上两部联系到一起。在《闯入者》中,"三线"其实更像一个外挂元素。这也来自于我自己的"三线"经历。在电影中,虽然最后峰回路转、给人当头棒喝之时,具体的元素是与"三线"有联系的,但是电影的核心还是复仇和赎罪。

问:拍摄这样一个关于历史与记忆、复仇和赎罪的作品,有没有担心观众会觉得严肃?
王小帅:我觉得如果每一部推向市场的电影都是一样的——很青春、很爱情、很阳光,或者完全迎合大众的口味,观众反而会审美疲劳。去年张艺谋导演的《归来》,说起来那么沉重,也有3个多亿的票房,3个多亿是什么概念?是真有人去看的。所以我觉得只要拍得好看,观众不是问题。我们闯入电影院,然后观众闯进来。我要保持新鲜的探索,给观众一部让他们吃惊的电影,让他们也觉得冒险是有趣的。
 
问:对你而言,票房和艺术追求之间存在矛盾吗?
王小帅:好的电影都是风靡全球的。像昆汀的《低俗小说》全世界都在看,观众不止文艺青年。中国的市场在慢慢成熟的过程中,观众原先可能会有一些误会。《十七岁的单身》因为自身命运被误读成一部小众电影,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这是一部谁都能接受的电影。我也始终在和观众进行沟通和交流,从我的电影能够上映开始,我就一方面拍我自己认为好看、留得下来、对得起观众的电影,另一方面我也在努力的去阐述我自己,让更多观众了解我。
 
问:无论是《闯入者》还是《青红》,其中都放置了很多个人的记忆和过去的烙印。"过去"在你的创作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王小帅:中国现在高速的发展,对过去的遗忘是很严重的,但是从我个人的观点来说,过去是值得回忆的。摧毁过去,不去面对、不去总结,只会造成更加的盲目。回味过去是消极,向前看才是正能量,这种心灵鸡汤虽然流行,但值得我们反思。
如果在心灵鸡汤里呆久了,慢慢就失去判断力了。对过去做一些理性的认知,在今天娱乐化的欢声笑语中去接受一些悲剧,我觉得于我、于这个社会都是有作用的。像喝咖啡一样的,喝的时候加很多糖,一口舒服,到最后会又发涩又恶心,而苦咖啡喝完后慢慢地回味会更甜。

 2 ) 不均衡的戏码设置毁了一个好题材

#HKAFF

非常好的题材和剧本框架,大三线建设给一代人的冲击以及即使几十年后的印记。

导演本来的意图大概是以骚扰电话为线索带出主题隐藏在女主老太太背后的故事,可是最后效果上却喧宾夺主,让我在观影前半段以为这是一个讲述独居老人和子女生活冲突的家庭戏。没想到影片到60%篇幅左右才生硬地借老太太长子之口把主题引出来,最后开始讲述大三线给那一代人的冲击。

如果是这样的话,前半段的骚扰电话悬疑应该大大的简单化些才好呀,尤其是老太太和小儿子关于性取向的冲突,和儿媳妇的冲突都太抢眼了。当然也可能是本来导演意图的版本是一个更均衡的版本,但为了适应审批不得不缩减了后半段关于时代反思的戏码。上映后的导演及制片人访谈也映证了这一点,不少戏都因为审批原因被删除。最明显的也是制片人明确提出来的就是老太太回贵州后和老同事追忆过去讨论大三线建设的戏,被砍得只剩下只言片语,观影时都能感觉出来似乎还未开始就已结束。

电影非常硬实力。镜头,剧本细节,女主吕方的表演都可圈可点。只是因为种种原因,导演所要表达的东西真是没表达出来了。如果不是从点映后访谈中的导演语气中感受到王小帅导演对这个时代反思的热情,我会觉得这个片子是一个主题混乱的电影。


------------2015.5.4补充----------------------
今天看到知乎上王小帅自己上来回答问题,大意说他想塑造的是那一代人,那一代青春被大三线建设拖累,后又被自己的太过迅猛的改革开放和子女那一代给抛下的故事。

这个稍微更说的通些。

 3 ) 不是评论,只是观后感

看完觉得是很不错的电影,虽然算不上多好看。电影中,邓美娟乘坐老同事的车,在绿树环绕的山间公路中穿行,有苗民成群结队一闪而过,“慷慨歌燕市”老兄说这个镜头似乎有些意味深长,他联想到“三线建设者固然承受了许多不幸,但其它人呢?”我也有类似的反应,同时想到的则是村村通公路看来似乎搞得真不错。一部面向现实的电影,大概总有这样的好处,即那些偶然进入观众眼帘的细节,甚或无关宏旨的背景,总能激起观众对于现实的一些联想。
电影中不厌其烦的交待当事人老年生活的细节,絮叨、固执、控制欲,和小儿子、大儿媳的争执。豆瓣上有人解读为这是对红卫兵和运动积极分子的性格描述。导演这样大费周章的铺陈,大概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深意,起码不止于告诉我们一个退休老太太是多么可怕这一点。但是,相对于在北京老年生活和性格的反复刻画,对于当事人的年轻生活,只是以大儿子之口,交待年轻时是运动积极分子,批斗过许多人,寥寥数句带过,观众只能自动脑补一个典型运动积极分子的形象,而无从获知更多的信息。
如果老年的确是青年的延续,或者如网络警句所云“不是老人变坏,而是坏人变老”。那么,电影中砝码两端似乎太过不平衡,以至于这种联系,只能从逻辑上推敲,而无法从故事中获得。当然,这也许是审查尺度的结果。但一个原本是立志要铺陈大时代的故事,最后仅仅把大时代当成了影影绰绰的幕布,总是令人感到遗憾的。
青年/老年,贵州/北京,前后两节之间联系的稀疏,在一些细节上似乎也能印证。老赵的孙子在邓美娟家里感叹房子很大,邓美娟的同事则说老赵一家留在生活桥,虽然离市区远了,但两套房子打通,毕竟更宽敞。一前一后,细节上似欠圆融。
令人难忘的仍然是电影的贵州部分,曾经红火的工厂已经凋敝,生产萎缩,以出租厂房为生。建设者们纷纷离开,投向市区,只留下冷冷清清的宿舍。一代三线建设者们老去后,围坐在一起,诉说各自的愤懑。其中的上海话、北京话,印证着大家五湖四海的出身来源。虽然看完整部电影,依然觉得更像是叙述一个年长者的忏悔和她的私人恩怨,但能够在幕布上看到这些,依旧值得鼓励。

 4 ) 心有魔,老无依

五一档被烂片霸占着,为了不错过附近影院唯一的一场排片,生平头一次深更半夜奔向电影院,全厅,9人。

开头的十分钟,晃动的镜头带出一个独居老太的日复一日:早起粗茶淡饭,接孙子放学,去老人院看年迈的母亲,去二儿子家做饭,去大儿子家做饭,晚上回到一个人的房子继续粗茶淡饭,跟已故的老伴絮絮叨叨这一天,最后泡脚、看电视、孤独入睡。

接下来,频繁响起的骚扰电话、破窗而入的一块砖头、来路不明的一个男孩接连打破了老太平淡乏味的生活。似乎在关注养儿防老、婆媳冲突、代际养育等现实问题的写实画风突变为悬疑画风。男孩闯入各户人家扮演不速之客(不禁联想到《空房间》),老太心神不定惊惶不已。梦境、幻觉、现实缠绕交织,直至秘密被老大一语道破(这里感觉揭秘得略轻描淡写),原来老太太的作祟心魔源于历史的幽灵,而闯入者男孩不过在圆自己被剥夺的城市生活之梦。面对旧伤,男孩选择了原谅,而老太也终于走上救赎之旅。然而一切并未如期待般美好……

节奏整体沉郁,前半缓慢琐碎,后半急转直下,进展到一半既已猜到男孩身份略让悬疑虎头蛇尾。但总体还是讲了个不错的故事,以及吕中老太太再次奉献一个影后级的表演。

谁是谁的闯入者?老人是长大成人的孩子的闯入者,陌生人是空房子的闯入者,历史是现实的闯入者,罪疚是良心的闯入者。王小帅想说的显然很多,影片最后定格在一扇洞开的窗户。是打开的心房,是闯入的通道,抑或是永远不可完成的救赎之殇。

影片结束已至凌晨,9位观众候至字幕出清默默退场。街上空无一人夜凉如水,心头有点空,又有点沉。

 5 ) 闯入者:历史幽魂的徘徊

写在前面的话:

    第五代导演影像中,那场浩劫始终是一个重要的“无所不在而缺席的在场”,“滚滚红尘”中,他们试图忽略或者回避这一切,极少去触碰属于他们自己“成长”的故事。那如梦魇一般的“恶”却在第六代导演的作品中唤醒发酵,真正成为一个“幽幽徘徊的在场者”,因为他们的“少年时代”与之重叠而挥之不去。
    王小帅与其他第六代导演的不同之处,即是时代逼迫而形成的特殊的家庭与群体关系一直成为元素或是母题萦绕在他的作品中。他将自身经历与浩劫带来的余震捆绑在一起,补全现实中两代人乃至多代人的形象,在特殊的个体中寻找属于当前社会中个体的共性,以此来怜悯在时代巨变下多样的群体。

父亲形象的崩塌

    王导电影里清晰可辨的共性,便是父亲形象崩塌的一系列反应:《十七岁单车》里的父亲屡屡食言,《青红》里的父亲里控制欲极强而直接干涉女儿的行为,《二弟》中的父亲不认自己亲生儿子,《日照重庆》中的父亲未承担太多责任而试图寻找儿子的过往。当我们试图回望时,那场浩劫对家庭和社会的毁灭直指“父亲”这个关键词,“划清界限”更成为那段黑色时期父亲与子女关系硬生生断裂的见证。
    《闯入者》并非像《青红》和《我11》那般直接还原时代的伤痕,而着眼于余震之后现代的家庭关系,直至今日这种影响仍在持续着。老邓的丧偶、老赵的死亡与其大儿子的不详交代正代表着父亲形象的毁灭与缺席,大军家的女人主事与小兵的性取向加重了这一元素,而第三代人“闯入者”少年受到父亲复仇情绪的影响直接将两个家庭继续拉入这场四十多年的悲剧中,并如幽魂一般继续吞噬着在世者的生活。
    老邓成为维系家庭完整的准男性角色,她一边照顾着后代未尝顾及的自己的老母亲,一边毫无顾忌的冲入两个儿子的生活中发挥自己的“余热”并继续教育着早已人到中年的儿子们,而她却独自承担属于一人的孤寂与怅然。剧情中勿忘对老邓的过去补上一笔:当年她掌握材料,在为了回京名额的揭发过程中,未曾提及其丈夫的作用。在老邓在桌前对着亡夫的对话中,老张甚至被其想象为仍在世却未发一言未有一丝情绪的变化。有趣的是,在大军家其与儿媳争吵升级时,大军与小兵未发一言。而在老邓的社会角色中,她带上红袖章成为新时代的“小脚侦缉队”队员,跟当年红色浪潮中的积极分子的形象吻合。
    但老邓毕竟是个女人,在他跟子孙们强调对他们的付出的同时,面对的是自己是个快速老去的老妇人的身份。她虽在意家中的父亲形象摆上碗筷,但这正如儿孙的不解状态一般,她努力填补这个形式上的男性的角色,在被轻视冷落的状况下,她躲在厕所里寻求一丝的平复。在与儿媳争吵后,迷失于马路中央的她回到家中仅仅只能默默的哀叹自己的年老无力,在假想还在世的丈夫面前流泪。她在子孙的面前坚强的像个男人,却无法得到属于女性本应享有的温柔对待。她回绝儿子们只是因为自己习惯的男性身份,为自己安排养老院的床位也是如此,可是望着大儿子处理砸窗事件后离去,她怅然的眼神如那碎裂的窗玻璃一般。她不知自己的情感该寄托于何处,“闯入者”少年对她几次伸出援手,那一瞬间她成为了一位需要帮助的老妇人。在梦境中,她的“洛丽塔情结”释放了,少年的手如恋人般握着她的手臂,只是这种感觉依然与恐惧相随罢了。
    在失去丈夫与自己的家庭地位后,她原有的准男性形象也崩塌了,四十年前离开就未返的贵州山区成为她的目的地,有趣的是,她去老赵家道歉仍是对男性角色(返城事件主导者)的唤起,而却未料到悲剧再次发生。

痕迹、习惯与时代的伤痛

    电影的主体是人,而人是制造痕迹的重要主体,在一个过度整齐的屋子里去试想屋子的主人性格与过往,会发现面对一种尴尬,那即是屋子毫无生气痕迹不足。《闯入者》中布满了痕迹与时代赋予的痕迹——习惯,它们给予角色足够的定位与交代,对于这样一部着眼现在回看时代的电影,痕迹与习惯显然成为叙事文本的重要支柱,王导自身经历与此也相互映照。
    开场的梦境段落与老邓贵州的过往交织即是痕迹的作用,记忆的阀门因此而开,梦里无数次厂区住宅区的呈现确定了的老邓的心结,从而将其与现实的隔阂彻底打破。影片将老邓拔插插头,试洗脚盆漏电的行为的刻画将小心翼翼表现的极为彻底,对孙子的照顾亦是一种加强,二儿子埋怨灯光太暗,又与节约画上了等号。那个时代的物资匮乏注定了时代中人的俭省,而萦绕着的谨慎小心带着强迫症的质感。简单的去寻找一下原因,梦魇一般的过去便是答案,人人自危的时代中个体的紧张感延续到了今日,成功的成为了习惯继续影响着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生活。
    时代的痕迹还有其他的产物。对于时代的紧张,让老邓在面对老年合唱团的两首歌时选择了不同的态度,一次试图参与,一次在门口停留片刻便离去了。窗户被打破那一刻,对应梦中厂区住宅区的是现实中电视频道“贵州卫视”,四十年前的生活同时也影响到了口音,老邓与老同事聚会和用熟练的贵州方言买水果将过往的痕迹进一步放大了。
    而对于“闯入者”少年,痕迹更多的变为实在之物了。满背与手臂上的纹身,在行窃后在现场留下大量的痕迹,电影通过遗留痕迹的行为表现他的心理状态。他用遥控器在他人家中换台到北京卫视便停了下来,对身份的认知给他的行为合理的解释:一个原属于“北京”标签的男孩在北京人家中饮食看电视,时代将他原应有的世界剥夺了,他选择以闯入的方式寻找存在感,这一切让人嗟叹,而他对老邓说他来自贵州的身份予以否定则让人感慨。否定加上极端的方式贴给了他犯罪者的标签,正如进入老邓家里说的“房子好大啊”,他无法寻找平衡点而最终殒灭了。
    一次次骚扰电话标记了男孩的心理,即便是有来电显示,各城区住宅拨打电话的痕迹却难觅男孩的踪影。他选择直接闯入老邓的生活中去留下痕迹,痕迹实体化于对老邓的帮助与撕毁照片的举动,同时以记忆的方式留存在老邓的脑海中,以致于在结尾老邓的痛苦绝望映照的是男孩带着红帽子站在家正中的那一刻。那时在老邓眼里,男孩是那么普通简单纯真,毫无仇恨与邪恶浸染的痕迹。
    在老邓回到贵州的路途中,无尽的山与较少的房屋刻画了山区的质感,坐车回厂仅仅三个镜头(农田、少数民族和马)呈现了与北京的对比。时代的发展并未对当地有更深重的痕迹,农田里秸秆燃烧的黑灰、少数民族步行于公路和马的作用简单又易懂的交代了这点。但是破败的厂区宿舍,电线与木板组成的秋千将时代与人的痕迹完整的保留着,《山楂树》的歌声中回忆仿佛一一浮现,热血与哀愁借此还魂。
    时代的伤痛在痕迹与习惯中复现,痛苦与内疚由于它们的映照不可消逝,老同事们还未等到的答复成为一辈子的心结,亲历者不得不携带者它们继续生活,如幽魂一般难以散去。

幽魂的徘徊

    无声的骚扰电话带着一丝诡异开启了《闯入者》的故事,持续与徘徊更是电影的关键词。当老邓带着孙子坐上公交车时,男孩默默地站在一旁,老邓并未意识到这仅仅是个开始。
    “闯入者”少年在片中是没有名字的,直至最后他才拥有家庭身份的揭示,他大多数时候是沉默而不发一言的。他游荡于北京这个大城市中,难以寻觅他的踪迹。去世的爷爷与不知在何方的父亲似乎附身于他,使他携带着祖上两代人的仇恨而前行。无声的电话成为历史幽魂与人沟通的方式,电话后的男孩借用而成为了幽魂的实体。
    老赵的死催化了这一切,老邓以想象的方式与丈夫沟通很容易将其归为鬼魂的作用,她将这一切归结于当年的行为。已经四十年远离过往的她,仍然被那段经历缠扰着。当她尝试与电话那边沟通时,电话迟迟不挂让她更为确信这一点,她仅仅只能看到少年的善良,但看不到在他身后的如幽灵一般的一个家庭的仇恨。男孩尾随她,她摆脱不掉,面对撕碎的照片时,她看着其他完好无损的家中陈设,肯定了男孩是老赵的鬼魂。男孩犯罪事实的揭露并没让她从判断中走出来,她追赶着无法弥补的错误,无法挽回是唯一的解答。
    幽魂是徘徊不散的,热血带来的诸多生命逝去的恐惧是无法根除的,老邓回到贵州工厂住宅区,嘹亮的起床号再次响起,秋千上突然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而其中又有多少人在运动中被间接吞噬呢?她对子孙们的严苛干涉,有多少是来自于那充满恶的时代呢?举报人身份的魂灵在那一刻附身于老邓,以致于她无法克制报信时的愧疚,跪在地上忏悔不已,其中有多少需要责备的呢?答案似乎清晰却又模糊,幽魂的力量我们无法衡量,它不是洗脚盆厂如今的难寻,而容易被记忆和习惯带出,因为它未曾远离过。
    男孩之死将四十年前的历史阴魂补上了一笔,出于善意的贵州之行以最极端的方式结束,从此幽魂永久驻留了。试想当年热情昂扬的红色中,有多少血与泪留存在现代人的心里呢?它们无法被渐渐遗忘,因为强调渐渐即是难以忘怀。

另一层放大镜

    《闯入者》另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加入了现实的比照。当下时代的生存焦灼,一直是第六代导演诸多作品选择题材的重心所在。对比来看,新时代的不安感似乎也带着一丝关联的意味。骚扰电话、社区的治安联防和警察多次介入代表着来自外部的不安因素,而对于儿女靠不住,大街上坏人多则来自于内心的担忧。商家的逃避责任,商品可能带来的危险侵入了生活的全部。而人心正如未及时给付的工程款一样,缺乏信任带来纠纷与误解。这些细微之处放大了现代生活中的某些部分,快速的发展与变化闯入了所有人的生活中,将人与人的关系变得不再稳定,一触即发。
    对于类似反映那个时代的电影,《闯入者》放大了原本微缩在人内心深处的伤痕,其中在对老赵与聚会时讨说法的描述让人后脊背发凉。片中角色不再隐瞒不再避讳的,大胆的去面对梦魇的这段日子,让人感受到王导的勇气。这种直白并也许不算是最好的方式,但却给了我们一次反思的机会,在代沟逐渐变大的今天,它给了我们一次理解祖辈阅读真实历史的机会,在这一点上是足够为人所称道的。

    片尾曲名《红色的渐忘》,而这正是影片的英文名,提琴与钢琴声中突然出现《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的旋律让人感慨,它成为多少人心中五味杂陈的来源呢?
    当它再次闯入经历者的生活中,他们又会如何面对呢?

 6 ) 红色遗忘症:时间杀人

闯入者的英文片名很有意思,Red Amnesia 直译过来就是红色遗忘者。影射逐渐『被』淡忘的文革记忆、红色原罪的意图再明显不过。可为什么 要用Red Amnesia 来对应中文片名闯入者呢?

带着疑问,我闯入了王小帅的电影世界。

《闯入者》的电影语言充满了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去伪存真,用高度写实的摄影手法铺展开一段颇具悬疑色彩的故事。新现实主义强调摒弃炫技,回归电影本原,忠于真实的场景,以观察者的视角表现人民的苦难,谴责社会的不公。干净质朴的摄影风格,更有助于电影通过核心内容本身去传达思想,而非一味追求视觉冲击。

举一些我有印象的小细节,有个镜头老太太夹豆腐乳到碗里,普通导演拍可能夹完就完了,但是接下去老太太顺手就把粘着豆腐乳酱的筷子放到嘴里吮了一下。这是非常细腻非常生活化的东西,这就是所谓观察生活的视角,你说这个镜头重不重要?删去了也没什么关系吧?但它放在这就是让你感到真实亲切、贴近生活,毫不多余。

秦昊演的男同,第一次亮相时帮男友解开围兜,眼神的交接,用手捋耳朵后面头发的小动作,几个近摄特写一拉就交待清楚了小儿子的性取向。我都能想象出这让一般的国产电影导演来拍会拍成什么样,一定是浮夸而脱离现实的。

还有老太太的已故老伴以一种实体化亡灵的形式出现,虽然是老太太自己的假想,但是几个饭桌上的镜头都是从大约在已故老头遗像所在位置的高视角拍摄。仿佛就是从一个亡魂的视角审视着一切,细思恐极,颇有震撼力。

老实说,国内电影行业的工业水准根本没达到能去拍那些超现实题材的电影,故事背景大部分还是要基于现实的。然而很多最基础的场景布设,和细节都没能做好,一看就让人觉得假、跳脱。这是病,得治!

再谈影片所述的『闯入者』以非常丰富的层次得以呈现。从个人到家庭到社会到历史,抽丝剥茧,寻根溯源。红色的电话不断响起,对面的人却从来不说话。对个人生活的闯入逐渐演变成对内心的拷问,面对静默的话筒老太太和大儿子都有自己心中的愧疚和不同反应。老太太极强的控制欲对自己两个儿子家庭的闯入,是一种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突表现。男孩屡闯空巢老人的家还制造了命案,则是一种提升到社会问题层面的闯入。这种种闯入归根结底,仿佛蝴蝶效应一般,或多或少都是受当年文革历史影响,那段『被』遗忘的历史像一个多米诺骨牌一样在几代人之间相互作用。之所以要正视历史,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就是要让受害者抚平创伤,不要再让这种伤害继承给下一代,让下一代来承受。否则只会徒增更多的悲剧。

如同闯入者在海报上打出的字样——时间杀人。不仅仅是说错误历史对人的迫害,更是错误体制逼迫人杀人,错误体制下的每一个人都是受害者,在时间的河流里,真正杀的其实是人内心的罪恶感。

 短评

1 又是文革又是基 这样的片子怎么上真的很令人捉急 2 王小帅有考虑普通观众的想法 于是拍成了悬疑片 可是对于普罗大众来讲还是太冷静 太多时代性的东西 太沉重3 悬疑的气氛有搞出一点 但最可怕的是:吕中老师用国产奶粉冲了一碗奶喂给她妈妈喝!!!然后她妈妈下一次就不吃她喂的饭了!!!

6分钟前
  • 满意
  • 推荐

起码比《黄金时代》强,王小帅的英语不错的~~ 结局很震撼,观众反应都很好~~ 看到吕中,就好像看到了亲人。。。#TIFF14#

8分钟前
  • meccarmca
  • 还行

我们的社会很神奇,有些东西随着时代的发展正在一点点的缺失,比如说信仰和人情,而有些东西成了红色失忆症,你选择去无视,如果你已经丧失了原则学会了夹着尾巴做人,你就真的可以无视。表现老年人生活的细节多了点,主线就拧不紧了,搁在这个神奇的国度主题你还不能用力,这已经很难得了。★★★☆

1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我就说两点我喜欢的部分:1、吕中和男孩对戏的部分不多,但是全片的点睛之笔和神韵所在,张力十足,并且非常金基德。2、这部电影可以和去年的《归来》形成某种程度的互文关系,零煽情,反催泪,某种意义上甚至零judge。在这个靠配乐撑起半边天的电影时代有点难得。不喜欢二秦在此的表演,很国剧。

13分钟前
  • 昆汀的影子
  • 推荐

请给他应有的市场空间!告诉他这不是严肃电影最坏的时代!希望排片能高点

15分钟前
  • 老季
  • 推荐

比青红和我11都好,王小帅终于放下对还原历史的沉溺,冷眼窥视过去的历史对现在的人们的骚扰和纠缠。不是人们无意与历史言和,而是历史本身仍固执地闯入,警醒人们莫待积重难返时追悔莫及。惊悚的包装其实作用不大,老人对老年合唱队这种集体活动的归属向往和经验提防之间的矛盾才是生花妙笔。

17分钟前
  • 爬行隧道
  • 推荐

坐小帅导演后面两排,看灯光下他和吕中含泪拥抱,看观众长达5,6分钟的掌声,听自己的心兴奋地怦怦直跳。关于电影有太多想说,三代人因时代而起的情感纠葛,冷静诗意的镜头,最后剩下两个无助的老人,一扇孤零的窗户和无助的叹息。实在精彩,决绝!

18分钟前
  • 屿山
  • 力荐

我死了,没有人可以活下去。王小帅居然把“历史的幽灵”讲到了这个直白程度,看得浑身发冷。不足之处是很多话都借电影人物的对白讲出来了,太不含蓄。如果节制一些,也许会有更好的效果……结尾的窗户,通往了《青红》开头的窗户。值得推荐。

23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剧情有悬疑部分,剥茧抽丝并不会感觉闷。文革闯入现代生活得影响。演员表现尚可秦昊亮眼还有小鲜肉。最初大家看见的闯入者是那个少年,其实一直以来,女主才是闯入者,她不由得闯入孩子的生活,闯入贵州,闯入老赵家,她的闯入加一声“快跑”才导致的最后结局。很精彩。

25分钟前
  • kakakarl
  • 推荐

王小帅把红卫兵那代人如今的坏像都表达了出来:控制欲,固执,唯我独尊,好管闲事…靠悬疑推进了剧情,后半段转身一变展现出了探讨记忆与遗忘,政治运动下小人物的恶,三线城市的悲凉等等主题,意图深刻。靠悬疑题材包装深刻内核是很好的路子,但本片对节奏的把握实在是沉闷,还有些故作惊悚的嫌疑。

30分钟前
  • 查克同志
  • 推荐

比预期好。“闯入者”不仅是现实中的破坏者,也是心魔。可能是王小帅最佳?

34分钟前
  • 唐小万
  • 推荐

三星半。英文名Red Amnesia,想说的基本也都收到这个片名当中了。想忘又忘不了,如幽灵鬼魅。前半段引入了些悬疑片的元素,当然是被王小帅化之后。整体仍是略沉闷、压抑、生活化的。还是喜欢后部分吧,尤其那空旷废弃的工厂,如鬼屋一般。片子还是有点直白,略有遗憾。声音做的好

3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用類型包裝沉重命題,前半舖墊著重生活細節,後半揭示真相張力逼人,轉折亦不突兀,更跟前段緊扣一起,相映成趣。

39分钟前
  • 過客
  • 力荐

个个演技过硬,细节还原高,看完了还觉得不寒而栗,神神叨叨。闯闯闯,就是没自觉,只想救赎自己,拉别人下地狱。

40分钟前
  • 小锡兵
  • 推荐

难得的好电影,只要看懂它,一定会爱死这部电影

41分钟前
  • daphne
  • 力荐

结尾不宽容

44分钟前
  • 文文周
  • 还行

有很棒的段落,也有过于直白笨拙的地方,整体是想学哈内克但功力不够还有点过火的感觉。秦昊的表演方式证明中国社会还不能接受男同性恋可以跟直男一样。

46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失望,王小帅这么多年还是没突破。镜头感还是那么没品,剧本还是那么夹生饭。独居的空巢老人、紧张的婆媳关系、同性恋的小儿子、连续作案的少年、文革返乡的积怨,每个都是好点子,但融不到一起就是夹生饭啊,还这么多没品的大脸镜头,气得我啊!难受!这么多年了,不是态度问题就真的是天赋问题了……

49分钟前
  • Roland
  • 还行

他们都说这是最好的王小帅,是不是最好一部不敢说,至少我是惊喜的,比想象好太多。养老问题、老三线回忆、悬疑设定、坦荡又喜感的结尾;噩梦混切现实的文艺路子都对足了欧洲人的想象,吕中的表演虽然硬演的成分很大,但总体很讨喜,她在#威尼斯电影节#结束前一度被认为最有影后相。

51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推荐

前后脱节,风格不搭。虽然导演一直强调前后是有必然联系的,但是毕竟给观众这种突兀感,证明处理的手法有待商榷。撑起全片的只剩每个演员的真演技。

55分钟前
  • L'automne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