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皇朝

剧情片中国大陆1997

主演:张曼玉,邬君梅,杨紫琼,赵文瑄,吴兴国

导演:张婉婷

 剧照

宋家皇朝 剧照 NO.1宋家皇朝 剧照 NO.2宋家皇朝 剧照 NO.3宋家皇朝 剧照 NO.4宋家皇朝 剧照 NO.5宋家皇朝 剧照 NO.6宋家皇朝 剧照 NO.13宋家皇朝 剧照 NO.14宋家皇朝 剧照 NO.15宋家皇朝 剧照 NO.16宋家皇朝 剧照 NO.17宋家皇朝 剧照 NO.18宋家皇朝 剧照 NO.19宋家皇朝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52

详细剧情

政局腐败民不聊生的晚清末年,宋查理(姜文)凭借其在美国所获先进知识与孙中山(赵文瑄)合力,企图推翻满清。其后,宋查理留学美国的各具风情的三个女儿学成归国,老大宋霭龄(杨紫琼)下嫁商人孔祥熙(牛振华),老二宋庆龄(张曼玉)不顾父亲反对追随了革命者孙中山,老三宋美龄(邬君梅)则在先是革命者后是叛国者的蒋介石(吴兴国)的狂烈追求下成为其妇,三人的命运开始在动荡不安的政局中随着对其时的中国最重要的三个男人的命运沉浮。©豆瓣

 长篇影评

 1 ) 散了散了

我揣着探究历史的目的去看这部影片。

回音壁里回响的那首童谣:从这个故事到那个故事,有头没尾巴。从二姐姐到小妹妹,有眼没有牙,瘦个子太瘦,脸上皮肤也不够。张开嘴巴要闭眼睛,张开眼睛要闭嘴巴。三个天真的孩子,蹦蹦跳跳地向境头跑来,艳丽的岁月,五彩的童年。耳边不断地有歌谣在回响,经久不息。

革命开始慢慢渗入她们的生活,抵制外国货物,三姐妹玩的玩具付之一炬;大刀挥下,三双挡住视线的手;那一刻,歌谣停了,只余似懂非懂的对视。

"Oh, give me a home where the bull...",欢快的企鹅舞寄予着宋查理对女儿的期望及对革命,新事物的向往。童年从踏上美国的那刻开始结束,人生开始转折。新的观念,新的生活及追求,她们告别了无
忧无虑的童年,新时期女性及宋氏皇朝拉开了唯幕。

接着就是三场婚姻,政治?爱情?金钱?国家?影片一开始就定位了这三个女人。

大姐最明智,在那样的时候,只有钱是最握得牢的,谁人敢说她是不幸福的?不能,至少影片从头到尾没有透露一点这位大姐婚姻上的不幸,儿女绕膝,一切都值得。

二姐排除众议,嫁给了孙文,一个革命的领袖,可以当她父亲的男人。对于这样的婚姻,她的选择确实如美龄所说,是一场赌局。事实是在某种程度上,她确实输了,她输给了时间,输给了命运。女人终久是女人,需要一个强健的臂湾,只是老迈如当时的孙文已经给不起她这个臂湾了。当她穿着漆黑破旧的衣服独自撑着船出现在孙文面前时,她是否是后悔了这样的选择?不得而知。结婚的时候,孙文尚且能握着她的手,强劲地写出孙文二字,给她以承诺,一辈子的幸福。在孙中山离世的时候,只能是她,一个女人,握着丈夫的手写下同样是孙文二字,这却是一个承诺的终结,期限已到,承诺失效,我只能给你这么多了,一个里面充满回忆,外面充满梦想的房子,仅此而已。孙文弥留时,说他这辈子最任性的做法是,力排众议娶了宋庆龄。何偿不是?他知晓自己不可能给这个女孩完整的幸福,一时惑于一已之私。完全可以这么说。

宋美龄,或许她真的是看重了权势,影片中,她时刻地跟二姐较量着“第一夫人”的战争,只是较量只是她自己的,宋庆龄压根就没把它放在心上,只是宋美龄一个人的执着而已。她跟蒋介石的婚姻,几分爱情,几分政治,谁也说不清楚。当“西安事变”发生,她凭一人之人,深入虎穴救出老蒋,她告诉阿华,若是情况有突变,立刻开枪打死她,这样的坚定及勇气,爱情故然是存在的。

宋氏三姐妹的姐妹情注定有一日破裂,不一样的立场,不一样的追求。在混乱的局世下,作为姐妹,即使宋美龄愿意并且保了宋庆龄的命,只是两个人之间再不可能如童年,没有间隙,谈谈琐事,谈谈回忆。回不去了。中秋之夜,雨在下着。雨停了,月亮出来了,小姐们却都回去了。散了散了。

不得不说,张曼玉演宋庆龄这样的角色有些牵强,她太华丽太过优雅。作为一个女革命家,过多的重视个人修养我觉得有些不当,并不是说,宋庆龄就只该是蓬头垢面的,甩开手做事情的女人,只是,她好

似不该会有这么多的时间去营造个人形象,这是我的看法。特别是她在对着千万的军队时,以第一夫人的身份登上飞机前的那段讲话,太过无力,太过印象。

 2 ) 张婉婷的女性主义温情

1995年,张婉婷执导的《宋家王朝》甫一出世,诟病颇多。比如张曼玉一点也不像宋庆龄,以及视角过于小家子气,等等。15年后,我仍然喜欢这部电影,不是因为上面所述的诟病,而是作为一个女性导演,张婉婷击中了我作为女性观众的软肋。这不是一部好的历史片,却是一部好的女性主义影片。

当吴兴国扮演的蒋介石面对请愿自焚的学生,眼中噙着泪花;对比之前三十分钟,他念着圣经中“宽恕你的敌人七十个七次”与四一二事变之后的屠杀共产党员镜头的来回切换,张婉婷在这里也许做了一个政治的妥协,以使影片能在两岸三地上映,我却在此看到了浪漫主义的因素,即过分渲染史实,不惜让它染上狗血的色彩。在影片的最后,被雨淋湿的圣经上逐渐显现的句子“革命即是爱情,爱情即是革命”无疑是对这种浪漫的解读,也是对全片的点题:与其说是历史片,不如说是爱情片,或者感情片。张曼玉饰演的宋庆龄对孙中山的一往情深,宋美龄与蒋介石含情脉脉的眼神,都是借革命之名行导演的情感意图;而中秋夜一家子不同政见者的不欢而散,宋耀如专程跑到日本去阻止宋庆龄的婚姻,以及西安事变之后宋霭龄照亮南京机场的汽车头灯,则是把本来或者无聊或者有趣的历史事实放大到可以成为电影情节的戏剧性场景。张婉婷在这里使用了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让史实论者觉得这部电影的视角出现了偏差,另一方面却充满了浪漫和温情,成为众多女性观众的爱情想象。

这部电影的缺点在于过于不辨史实和虚构,优点却也在于结合了史实和戏剧性的情节。假如不把这部电影当成历史片,那真是一部经典的电影。宋家三姐妹满足了所有情感的想象:宋霭龄的母性,宋庆龄的自由,宋美龄的虚荣,三者结合起来就是所有女性对人生的需求。在虚化的历史背景下,三姐妹的人生如星光一般划过夜空,分外璀璨。世界上有多少女性,能有传奇如她们的一生?与国父的爱情,是在“世间万物皆有时”的庇佑下产生的;兴高采烈地成为中国第一夫人,踏进政治与权力的漩涡中心;当年跳着企鹅舞说着要做“新中国的新女性”的小女孩,在那个不寻常的时代中,走完了她们不寻常的路,其中的纠葛缠绕,为大众所津津乐道的八卦,使电影具有了强烈的可看性。

多年后的今天再看本片,当年人们不习惯接受偶像演名人的不适应已经烟消云散,既然刘烨都可以演毛泽东,那张曼玉的宋庆龄更没有什么关系,更何况张曼玉的演技已经超越了人物的形似。她的气质就是宋庆龄的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杨紫琼的宋霭龄,邬君梅已经成为宋美龄专业户,更说明当年选角的成功。配角在电影中,出彩程度甚至超过主角,吴兴国的蒋介石,姜文的宋耀如,就算王学兵演的宋家仆人跑龙套,也是有板有眼。喜多郎作曲的背景音乐是近年来最优秀的电影原声之一,主旋律无疑会成为这个时代电影配乐的经典。

 3 ) 三个女人 一世传奇

本文写于2004年1月

女人最大的成就,就是嫁个好男人——这句话我至少听过一百遍。

西施献于夫差,貂禅用于离间,昭君之予匈奴,文成公主进藏,无论顺境或者逆境,求和或者安抚,女人都是男人万般无奈下在政治舞台上使出的最后一张王牌。无论历史的步伐如何的前进,有一些手段虽然老套,却是最有效的,比如联姻,越是美丽,越是显贵的女人,越难逃这样的命运。

对历史稍微熟识的人都知道中国近代的四大家族:蒋、宋、孔、陈。宋家的三个姐妹,宋蔼龄嫁予了孔祥熙,宋庆龄嫁予了孙逸仙,宋美龄嫁予了蒋介石;于是蒋、宋、孔三家就这样用三个女人联系了起来,她们的个性和追求若隐若现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构筑了一段20是世纪的女性传奇。

大部分的女人都是要嫁人的,古语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可见一个女人嫁什么男人对她的一生至关重要。很多人把宋氏姐妹的婚姻称为“政治婚姻”,的确在她们的婚姻里包含了极大的利益成分,不过影片在叙述这段的时候更注重的是她们的个人追求,她们对爱情、婚姻、人生不同的理解注定她们嫁不同的男人,走不同的道路。

一个爱钱
蔼龄说,她很难想象自己嫁给了孔祥熙这样的男人,但仔细想来似乎她想嫁的就应该是这样的男人。“他家所经营的票号,钱庄都已经落伍了,结婚以后我要帮他在中国建立首30家银行。”结婚时她这样说道。她的目光中没有犹豫和疑惑,一个女人一旦知道自己要什么,选择和取舍就便的容易起来,既然她要的不是白马王子,那耶鲁毕业,门当户对的孔祥熙无疑是明智的对象。

“结合孔家的财产,蒋家的权力和宋家的声望,我们就是中国最大的利益集团。”庆龄反对美龄嫁给蒋介石时,蔼龄就是这样解释的,任何事情在生意人眼里都是一桩买卖,既然是买卖,那就要不蚀本,才能做。

“男人没有好坏,只有强弱。”这就是她对终身幸福的理解,这样的理直气壮,世界没有黑白,只有成败。

一个爱权
当全家人都反对庆龄嫁给孙文时,只有美龄是支持的,因为她觉得这样的私奔是浪漫,这样的结合是光荣。通向婚纱之路,便是通向梦想之路,所以当嫁给一个政治领袖,成为“第一夫人”的梦想唾手可得时,结婚便毫不犹豫。不论他的政治理想如何,只要他是最强的,她就可以从教堂径直走向近代末的政治舞台。当镁光灯聚集在她身上时,那刻无论如何她是满足的。至于结果,在过程中没有人可以知道。

一个爱国
结婚的理由可以很复杂,也可以很简单,比如两情相悦。因为爱情,因为理想,因此而走到一起。坚持是可贵的,代价却是巨大的,痛失所有至亲至爱之人,丈夫,姊妹,未出世的孩子。。。。。。来成就他们的革命事业,他的遗志,历史的发展不允许如她所想的那样简单的做他的女人。

嫁给一个不平凡的男人,就注定了她不能做一个平凡的女人,过平凡的生活。

三个女人,三种追求,三样人生,然而骨子里相同的血脉让她们又让她们如此相似,比如坚强,比如坚定,比如坚持。她们都如此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选择了与自己的价值观相同的伴侣,在危难中不离不弃,处变不惊。军阀倒戈时,庆龄之于孙文;西安事变时,美龄之于介石;抗战慰问后,蔼龄随于祥熙,她们自始至终都跟随她们的男人。

抗战慰问,三个夫人一台戏,最后的聚会,然后是至死别离,所谓的《宋家王朝》名不副实,她们的光环最终是来自她们身前的男人,只是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蒲苇韧如丝,三个女人将这段历史编织在一起,一世传奇在最后一个女人的逝世后悄然落幕。

 4 ) 四星是给后半部分

      刚开始的的时候是看哪儿哪儿都不顺眼,故事节奏太慢,有文艺片的沉闷了都。
    而且可能是为了突出宋家姐妹的事,那个孙中山实在是有点面目模糊,甚至可以说是软弱而幼稚的;还有配音,杨紫琼的配音像是老式港片里的欧巴桑,无知而多嘴的感觉,而张曼玉的配音又太嫩,像读课文,干巴巴软绵绵,没有感情;还有就是角色与人物的气质实在是太不契合了,宋庆龄的那种端庄典雅,忧国忧民实在是张曼玉表现不出来的,如果现在让她来演,可能有点感觉,可那时她还那么年轻,眼睛里有的更多的是风情婉转,她还是适合纤腰细腿的旗袍,那种民国的改良旗袍和她的气质不和,甚至是“宋美龄”专业户的邬君梅在前半部分中也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反而有些做作。
    当然这些问题在后半部分并没有得到解决,只是后半部分故事节奏紧凑了些,在叙事上更能调动人儿的情绪些,也就不大注意这些问题,而且演员到后面也演开了,尤其是邬君梅在后半部分确实演出了那种想象中的感觉。
    就整部片子来说,在叙事方法上没有太大的新意,这种历史题材的片子基本都是用现实和回忆穿插这种方法来讲述,只是有些细节我个人觉得在处理上比较有意思。
     比如蒋介石在阳台上朗读圣经那一段,一边是他在念着“宽恕你的敌人七十个七次”,一边是国民党特务的暗杀或明杀行动,如此交替,实在是充满了讽刺意味。
     还有一处宋美龄和宋霭龄与蒋介石在餐桌上一段谈话,对应着外面宋庆龄的命运,这个女人即使脱离了那个家,她的命运实际上还是和她两个姐妹连在一起的。
     还有中秋夜,一家团聚,宋庆龄与蒋介石在餐桌前争论共产党的问题,本来在这之前,一直觉得电影像温吞水一样没有意思,总觉得闷得慌,结果一场争吵就这么适时的来了,然后宋庆龄终于爆发了,终于有了国母的威严。这时候才觉得这个角色活过来了。
     而导演又不失时机的加入了一场温馨戏进来——那是她们的母亲去世前,她们姐妹三个又坐在了钢琴前,又拿起了小提琴,合奏了那首爸爸妈妈教会的曲子,一切都仿佛和小时候一样,可是三个人的内心早就不同了,那种物是人非的感觉终于还是把我弄哭了。在她们长大的那一刻,她们的人生轨迹就走向了不同的方向,分道扬镳是她们注定的结果,在一点,在她们选择丈夫的时候就定下来了。
    后来在全国慰军的时候她们又走到了一起,那时候她们已经是传奇了,只是那短暂的聚首也不过是政治表演罢了,就像宋美龄那句“恐怕再也找不到比我们三姐妹更好的演员了”一样,她们,只是在表演。
    片中有些话,且不论它们的是非对错与意识形态,我觉得挺让人深思的——
    革命死的最多的男人,而受伤害最深的却是女人。

    男人没有好与坏,只有强与弱之分。
    
    外伤易医,内伤难治。

    你们连自己的幸福都保不住,能保住全中国人的幸福吗?

 5 ) 家国情结 ——《宋家皇朝》中的政治人伦

很早就看过这部电影,但在这个承载了太多回忆和纪念的年份里回望那段历史,似乎又平添一份沧桑。
        回望历史是苍凉的,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一百年的炎黄记忆,沧海桑田,白云苍狗。但我们依旧止不住那咀嚼历史的冲动,因为在沧桑的表象下,我们仍然能触摸到那点点滴滴的温热。
        宋氏三姐妹出身于上海一个深受启蒙思想熏陶的华侨家庭,父亲宋耀如旅居美国多年,属于清末精英革命的坚定投资者。扎根土地的东方文明,与汹涌而至的欧风美雨,完美融合在三个涉世未深的中国女孩身上。“她们是新中国的新女性,是将要做大事的新女性。”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反映在时代上,是旧制度的动摇与新思潮的诞生,凝华在三个女人身上,注定一段不平凡的世事。对于这三姐妹,决不能如某些所谓“正史”一般以“爱钱,爱权,爱国”云云来敷衍地盖棺定论,因为史书尽管冰冷,但人心从来温热,当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几句评价,我们也就不可能真正接近这个任务和他背后所沉睡的真正的历史。
        还好影片给了我们一种从全新角度解读历史的可能。如果我们剥开那层层叠叠的姻亲关系,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利益关系网,血缘似乎只是作为一种粘合剂而存在,这也是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所感兴趣的内容。但影片不是史籍,它所要展现的是被历史沉重的书页压扁了的立体的、充盈的人性。欧风美雨的濡染赋予这三姐妹坚持主见、刚健有为的西洋性格,然而作为中国女性,人伦秩序和手足亲情永远是她们挥之不去的故土情结。正如影片的情节所展现的是波澜壮阔的铁血历史,而画面质感却宛如一幅烟雨氤氲的水墨画卷。尽管曾因政见相左分离十载,曾因利益冲突心存芥蒂,也曾为地位之争互相攻讦,但在弥留的母亲榻前,在西安事变的千钧一发,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她们还是从容自然地站在了一起,共同面对时代和命运的冲击。当烟云散尽,彼时所耿耿于怀的都不复存在,而基于血缘关系的亲情之爱,是几十年动荡变迁中唯一的永恒。
历史过后,再无历史。无论后人如何评价,再没有一个家族能够如此深刻地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再没有三姐妹能如此粉墨地登上时代的舞台。电影所展现并的不是真正历史,正如历史所展现的并不是真实的人性,这反而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抛开那言之凿凿的正史大宗,直接去挖掘那埋藏在汹涌激流下的舒缓情怀。
宋家皇朝,一门天下,家国情怀,历来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潜意识”,黄土文明的本性就是经验之传承、进度之有序,这是中华文明所以生生不息的发端源泉。中国社会的结构、制度、外表也许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源于血缘关系的亲情是中国人挥之不去的文化纽带。从王谢桓庾到贾史王薛再到蒋宋孔陈,家族政治始终是古老文明的与生俱来的符号。本身无所谓进步退步、文明愚昧,除非我们的文化发生断层性的剧变,否则家国情怀还将陪伴我们走很远很远。恰如影片结尾那谶语一般的童谣:“从一个故事到另一个故事有头没尾巴。”一个家族,崛起又衰落,如一部精致深刻的古典小说,首尾呼应,赚得一世华彩,几声唏嘘。
        影片最后,那一本沉睡了半个世纪的《圣经》为我们揭示了全剧的灵魂:“革命就是爱情,爱情也是革命。”也许在我们的文化里,政治本身就是人情伦理的延续和展开,互相牵制,互为表里,构筑起东方独有的政治美学。

 6 ) 爱国和政治立场不冲突

影片想突出的是庆龄,其实爱国和政治立场不冲突,只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而已。导演把影片处理成三姐妹还是情深意重的,但现实中因为政治立场的关系,都是避免见面。道不同,不相为谋。历史事件流水帐,本该是个个风云人物,却感受不到他们的气场,总觉得人物和历史事件脱离。宋庆龄和孙中山的桥段活脱脱偶像剧,美龄演的太妩媚,让我不能接受的是庆龄和美龄屡次争锋吃醋做第一夫人,好像有点肤浅。宋家的儿子们一个都没提。
宋庆龄临终的时候希望不要和孙中山葬在一起,想陪陪父母,这么重要的信息点没有拍。也许她曾经在孤独和无助中后悔过这个决定,国母的光环是照耀着她,还是压着她?而不是像影片中那样一如既往得传承国父的遗愿(也不明确她是不是在往传承遗愿的正确方向走)。这段历史还有很多不清晰的点,但在这个影片中找不到答案。

 短评

本身不错 但过于拔高宋庆龄且美龄戏份太少了

4分钟前
  • 左宜右有Haak
  • 推荐

宋霭龄活的最自我、最真实。她的每步走的都看似简单却很用心。很清楚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她对于妹妹美龄的婚姻我觉得是自私的,她看似好意的怂恿宋美龄嫁给蒋介石,借花献佛、来个顺水推舟,利用美玲的婚姻下的一场筹码,却实际为了实现她的家族强权梦想。宋霭龄虽不是影片最大的主角,但的确是个狠角色

6分钟前
  • 经年No_oN
  • 力荐

一个爱财一个爱权一个爱国,自以为是掌握命运的新女性,到底不过是命运摆下的一颗颗棋子

7分钟前
  • floofbagel
  • 力荐

粗糙的政治观念,形而上的脸谱化政治人物刻画,张婉婷煽情有余,深刻不足。。

10分钟前
  • 脏字名
  • 还行

能如此塑造中国历史的显赫家族怕也就只宋家了:按说庆龄活得忠于爱情忠于自由,可她没孩子,也送走了挚爱孙文;美龄要样儿,风光嫁蒋介石做第一夫人,聪明美貌能中能西;可到头来众人才明白霭龄才是最聪明的那个,所以夫贤子孝。世事哪分对错黑白曲直,待回首,不过时事造人,身不由己而已。2011.12.10

11分钟前
  • m.
  • 推荐

1、“男人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2、那本圣经仔细读,就像连岳老师学外语一样;3、“革命是爱情,爱情也是革命”;4、MMMM;5、喜多郎的音乐一如既往出色;6,上海女人。

12分钟前
  • 达达ZEN
  • 力荐

姜文是真正的牛逼,只是戏份很少的客串,却抢尽所有人的风头,尤其是那个四不像的赵文瑄版孙中山。姜文在《让子弹飞》里的台词,居然早十年就说过了:“我跟你们他妈的革命,断绝他妈一切他妈的关系。”

14分钟前
  • 悍客.罗
  • 还行

太肤浅太糙了。忧郁骚情孙文,土鳖蒋介石,土肥圆蠢孔祥熙,脸谱化的三姐妹,霭龄抖机灵,庆龄圣母心,美龄心机婊,导演你能走点心么?你特么高级黑全场啊!ps下雪那是圆明园的迷宫呀。#陪爸妈看剧系列#

15分钟前
  • 一一🍉
  • 较差

其实是值得九分的片子。导演镜头语言运用得很好,蒙太奇拼贴,舞台上的戏,现实中的戏,旧时代女性的小脚已经追不上新时代女性解放的步伐,乐景衬哀情,一船的嫁妆在江上飘摇,贴着红喜……逸仙和庆龄都是理想主义者,影片没有故意抹黑蒋介石,但对美龄的形象刻画不足,蒋不抵抗日本的原因,看见自焚游行的复杂眼神,都有细腻的刻画——“男人没有好坏,只有强弱。”到头来活得最聪明的是霭龄,扔玩具她悄悄藏起,战乱动荡的年代拥有家庭美满幸福。爸爸让我们寻找的新中国呢?三姐妹天各一方。历史没有如果。革命就是爱情,爱情也是革命。我二十三岁,自认读书不少,该片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我对历史上人物的认知契合,其实传记片拍成这样格局已经相当了不起了,片名毕竟是“宋家皇朝”。

17分钟前
  • June
  • 力荐

宋家各个都极传奇,这电影看起来难免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煽情也多了些。

1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挺做作的

23分钟前
  • 布宜諾斯
  • 还行

三姐妹全程英文交流,蒋介石在旁边一脸懵逼,最终忍不住怒吼在中国请讲中国话!2333333333333

26分钟前
  • 加州站街男孩
  • 推荐

7/10。冰天雪地里,宋查理在迷宫的中央教女儿们跳企鹅舞,白雪覆盖的迷宫视觉隐喻宋家姐妹充满政治因素的人生舞台,往后家具由象牙白、少女米色转为深蓝窗帘的冷战关系,结尾递送宋美龄病榻的水杯摔碎仿佛凝结历史,换来瘫痪的宋美龄密林中一声叹息,生出今非昔比的感慨。宋美龄吸引蒋介石目光的倩影,骑马射猎时西装马靴、长发披下昭示对权力的野心,亲自去重亲谈判的她脱下肃穆的黑旗袍,露出大红衣服点亮整个画面,可以表现出她的干练和警惕性。当蒋介石边念圣经,边撕扯共产旗帜、毁列宁画像、枪毙和炸弹清剿共党,平常的家宴交织的却是宋庆龄险些被车子撞死的残忍预谋,可以看出蒋介石的无心无德。婚礼戏涵义:白色出场的宾客中霭龄身着粉红色更显新娘的富贵,烟波江上满载嫁妆的船暗示庆龄革命理想的渺茫,脚上戴珍珠起舞的美龄如同政治明星。

29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中国历史真是精彩!绝胜所有的剧本!

33分钟前
  • 布兰迪
  • 力荐

历史没有如果。宋家三姐妹,这个片子,只是一个角度,如若可能几十年后还会有人拍,估计跟这个有很大不同。好在此片没有刻意丑化蒋介石。杨紫琼(靄玲)其实扮相最漂亮,也最实际跟现实。庆龄是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美龄的扮相不漂亮,但可能最有领导力。

38分钟前
  • Sabrina
  • 推荐

感觉在本戏中完全抹杀宋子文这个人是一大败笔 ,很多事情都和他有脱不了的关系!纵使国民党再将相风流,也被一群农民给打败了。太讽刺了。好不容易才把倭寇赶出国土,疲惫不堪之际,又被对手痛击。和电视剧《神话》里刘邦的做法简直异曲同工,保存实力同时利用敌人消耗对手,再趁对手疲惫劳顿利用种种矛

39分钟前
  • djj
  • 还行

后人对三姐妹嫁给“钱,权,国”的任何评论都是有失偏颇的。毕竟很多史实放在那里都可以作证和反驳。不能说她们没有私心,也不能说她们没有侧重,但她们毕竟都用一生来维系当初的决定。这,就足够了。

42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最好的宋家三姐妹,香港导演的优点就是能保持中立,虽然宋庆龄戏份最多,但蒋介石也演的有血有肉,而且是我见过最有精气神的,难以想象青蛇里那个没有存在感的许仙是同一个演员

46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推荐

气韵超好的电影!但是节奏有问题,后半程乏力。姜文演的有意思。张曼玉神了,前一秒少女,后一秒国母,再下一秒就忧国忧民守寡20年。神态真的无敌!想到现在一群小花们28岁还在演IP神剧和烂小妞电影,能有个表情就叫演技在线,人家28岁演的可是新龙门客栈和青蛇。

50分钟前
  • 肖恩恩恩恩肖
  • 推荐

2011年,我停驻在宋庆龄故居二层楼房她的卧室门口,看着她逝世前睡的床,想着这样一个女人,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种种悲凉、孤独和无望的坚守,就越发感受到历史的翻云覆雨手,或许是一种牵扯后的哀痛。

53分钟前
  • 已注萧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