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爱相亲

剧情片大陆2017

主演:张艾嘉,田壮壮,郎月婷,宋宁峰,吴彦姝,耿乐,谭维维,刘若英,王志文,李雪健,马嘉祺,张艺瀚

导演:张艾嘉

播放地址

 剧照

相爱相亲 剧照 NO.1相爱相亲 剧照 NO.2相爱相亲 剧照 NO.3相爱相亲 剧照 NO.4相爱相亲 剧照 NO.5相爱相亲 剧照 NO.6相爱相亲 剧照 NO.13相爱相亲 剧照 NO.14相爱相亲 剧照 NO.15相爱相亲 剧照 NO.16相爱相亲 剧照 NO.17相爱相亲 剧照 NO.18相爱相亲 剧照 NO.19相爱相亲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50

详细剧情

  岳惠英(张艾嘉 饰)的母亲去世之后,惠英最大的念想就是将远葬在乡下的父亲的坟迁回城里,和母亲葬在一起,这个念头让她和父亲的原配姥姥(吴彦姝 饰)之间爆发了巨大的矛盾。迁坟的事成为了惠英的心结,亦让她和丈夫孝平(田壮壮 饰)之间的感情产生了裂痕。  惠英的女儿薇薇(朗月婷 饰)是电视台的栏目记者,对姥姥的过去充满了好奇的她将这场“家庭矛盾”搬上了电视,展现在了大众面前,虽然出发点是善意的,可整个事件却愈演愈烈最后变成了一出闹剧。与此同时,薇薇和男友阿达(宋宁峰 饰)之间的感情因为阿达的青梅竹马的出现而遭遇了信任危机,这让她对等了外公一辈子也孤独的生活了一辈子的姥姥产生了莫名的亲近之感。

 长篇影评

 1 ) “我不要你了”

我在去《相爱相亲》之前看了不少的评论文章,看完之后也看了一些,大部分的评论都对姥姥充满了无限的的怜悯,说她把牌坊立在了心里什么的。在外人眼中,姥姥的一生只有等待,她在牌坊上留下了“曾氏”,连真名是什么都无人知晓,最后爱人的尸骨还要被他人夺走……这难免令人感慨,姥姥的一生就是旧时女子悲剧的缩影。

但电影里总还表现了一点别的东西,姥姥没有外公的照片,就用自己家乡的文字绣了外公的名字;她守着一堆家书,从多寄的5块钱里揣摩着男人的心意。迁坟的时候姥姥说我不要你了,似乎有种居高临下的决绝。如果以这种态度倒推回去,就会发现这个老人也不是被软弱可欺的旧时女子。

她为阻止迁坟扑在坟上,后来开始在亡夫的坟前栓篱笆;她答应去电视台说出自己的故事,后来说完了也直接要求离开……姥姥做的这些,在最初都有人提醒(薇薇、阿达)没有意义,但她依然去做了。这和姥姥等待一生的悲哀似乎截然不同。薇薇在和姥姥聊天的时候说要和男朋友私奔,姥姥说了句“好”。足见这老人家心底还有些坚韧,还有些为爱冲一把的小傲娇。那句“我不要你了”,更是她作为一个女人选择的尊严。

被牌坊“操控”的苦,是她终其一生只能用“曾氏”这个名字,这是旧时女子的苦,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但姥姥对外公的等待又是否只是卑微,这倒也不一定。毕竟在姥姥看来外公多让她穿个棉袄也是深情,她对于爱的理解,本来就混杂了责任和其他的东西。她选择等待,也许只是因为她的骄傲,虽然最后只等到了男人的尸骨。但这等待本身,并不是卑微的决定。

《相爱相亲》里的女人与等待的关系是很微妙的。妈妈在爸爸当兵的时候等过他好几年,薇薇在男友去北京之后也要等他,只是因为结局不同,人们看待等待的态度就有所不同。在微博的无主情书里,等待是一件很卑微的事,已经很少有人能大声说出自己在幸福得等待着什么人。但女人的等待是很有仪式感的,好像薇薇告诉男友自己不会等他,又告诉妈妈说在等他。或许在薇薇心里,等待的压力太大,稍有差池就会搭进自己的一生。因为姥姥,她对这种代价也很清楚,才会对男友说不会等他。这是女人的小心机,因为选择等待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这让我想到《冰上恋人》里亚树对于等待的自白。亚树说,在刚刚开始异地恋的时候,自己虽然很寂寞,但也很快乐。她很欣赏那个在等待中坚强可爱的自己,爱着那样的自己;但后来她开始失去信心,感觉越来越软弱,失去了对抗孤独的勇气,也越来越不喜欢自己。但后来她想通了,要成为那种自己喜欢的人,要成为坚强的、优秀的、可爱的女人。我不会被孤独打败,这就是她的骄傲。

 2 ) 《相爱相亲》中哪些片段或细节最令你感动?

当姥姥收到照片

当雨打湿了熟悉的脸庞

颤抖的双手想抹去你脸上的白点

却变成模糊一片

那一刻我终于不可遏制

那么多年

那么多夜

都从来不曾这样撕心裂肺哭上一场

原来我早已不再记得你的模样

只是守着一堆信

守着一个名

守着一本家谱

守着一副棺材

不敢期待

只能等待

陌上早已花开

只是你

再也不来

——致姥姥

 3 ) 当冬夜渐暖,是时候与自己和解

朋友说,可能是因为冬天到了,泪点特别低,最近在影院看的几部片子都哭了,特别是到了张艾嘉的《相爱相亲》,更是泪点集中爆发。他们还在打赌我看这部到底会不会哭,会不会给出好评,因为我一向标榜自己对那些对只有感动,只会煽情的电影不屑一顾。

我也是带着这种挑剔的心态走进影院的,再加上对张艾嘉上一部作品《念念》多少有些失望,那部尽管题材很好,梁洛施和张孝全的表现也非常不错,但凌乱的剪辑简直是灾难,毁掉了一部本来可以更好的作品,所以即便在北京参加了映后分享会,亲眼看到了张艾嘉和张孝全,我依然无法给这部作品太高的评价。

念念

但看《相爱相亲》时,我竟然不争气的哭了。映后,在讨论哭点时,大家几乎都集中在吴彦姝饰演的老祖说出那句“我不要你了”的时候。是啊,那绵延一世的等待,终于在此刻宣布向世界妥协,与自己和解,这句台词可以说同时浓缩了老人迟到的真情告白和最后的真情告别。而张艾嘉饰演的慧英此时也许会显得特别狠心,但如果没有她的坚持不妥协,或许老祖心头淤积的情感脓结一辈子都无法消散。

吴彦姝饰演的老祖是很多人的泪点

不过,我的哭点却不在这里,因为老祖的这场戏,我是由衷的为她高兴。穷尽了一生,终于走出一段封建婚姻的枷锁,从此都不再需要去欺骗自己,这样的人生,尽管已来到暮年,但同样值得庆幸。而我的眼泪终于没忍住的地方,是张艾嘉在车里半哭半笑的对田壮壮说:“不要再让王太太坐在车里了。”只是一句话,夫妻间此前所有的猜疑,所有的困惑都烟消云散。导演费劲心机,用了很大笔墨,用前边两个小时的情感铺陈在这一刻终于得到了集中的爆发。

尽管作品中同时反映了三代女性的情感纠葛,尽管因为“迁坟”这条主叙事线,让老祖这条感情线在中间显得更加夺目,但在我看来,张艾嘉也就是慧英自己这条线绝对才是导演的重心所在。而慧英迁坟这一行动虽然表面上只是为了成全母亲的心愿,但客观上也完成了导演对传统指定婚姻的态度表达。

同样,女儿的歌手男友选择北上之后,慧英的说的话无疑也是导演的态度:年轻人如果真的想要做一件事,实际上父母是无法阻拦的,你的退缩和犹豫都只是给自己找的台阶与借口。而慧英的这一态度,实际上在丈夫与女儿的对话中也有体现,丈夫提到当年她上学时每周都要坚持去准婆家打扫,还主动说服父母同意两人的婚姻,她完全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又与女儿在感情中看似冲动实则摇摆的态度大相径庭,也同她和女儿的那番对话遥相呼应。

张艾嘉饰演的慧英和女儿

可见,在刻画对待婚姻的态度上,老祖保守,薇薇激进,祖孙两代似曾相识的情感经历,看似南辕北辙实则殊途同归。所以祖孙两条线,其实都是在为中间张艾嘉和田壮壮这条线当佐料,夫妻二人关系的刻画在更为抓马的迁坟事件中显得不露声色,不着痕迹,但却也因此变得温润醇美后劲无穷,而这正是导演的高明之处。在导演的眼中,什么样的夫妻关系才是既相亲又相爱?一次迁坟事件中得到了完美的解读。

而要理解导演的观点,有两组戏可谓是点睛之笔。一是慧英被球误伤昏倒之后,模模糊糊的看到一个人影,后来她突然意识到这个人正是年轻时的丈夫,便在车里哭泣着对丈夫说:“我竟然认不出你来了。”这里其实是三场戏,看似层层递进,但慧英的心理活动却是迂回曲折的。另一点则是,丈夫在和薇薇的一次对话问女儿:“你知道妈妈为什么不想让你搬出去吗?因为外婆走了,接下来不就是该我们了吗。”

田壮壮饰演的丈夫和女儿

这两部分内容,尽管大多数时间对方几乎都是缺席,却巧妙地通过他人的在场,制造出了比直接对手戏更强烈的戏剧效果,最终传递出夫妻之间从相爱到相亲的升华,但又不因为相亲而损失掉相爱的能力。刘若英和耿乐两个角色的设置也非常微妙,他们象征的可不只是情感的短暂出轨,还代表了工作和其他所有两性关系之外的阻力,这种表现方式内敛克制,导演深知无需在迁坟之外增加更多戏剧冲突。

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夫妻的爱啊,他们大声又大胆的吵架,却对爱绝口不提,只有在旁人那里才能知道对方爱的有多么深沉,身不在场,却完成了一次爱的洗礼。我更喜欢这部电影的英文译名《Love Education》,一次突如其来的迁坟事件,让三代人同时被动接受了一场爱的教育。所以,这部电影打动我的,绝不仅仅是饱满的情感表达,导演出色的驾驭和巧妙的手法才是成功的关键,李屏宾的摄影指导,黄韵玲的配乐也都为影片锦上添花,同时还温柔的关注了当下许多社会问题,大修大改,过度娱乐等等。

我们一直都在感慨,李安什么时候再拍华语电影呢?也许再也不会了,但他在《父亲三部曲》中开创的几代人之间关系的主题,却在张艾嘉这里得到了某种传承。这从两人最早合作的《少女小渔》就初现端倪,不过这一部除了两代人的关系之外,还包含了文化冲突的内容,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和《推手》、《喜宴》看成《美国三部曲》。而到了《20、30、40》,虽然三位女性之间并无家庭关系,但依然是体现不同的几代人对于感情和家庭关系的相似和不同视角。

推手

喜宴

而发展到了《相亲相爱》,可以说是张艾嘉在此前20年尝试之后的集大成之作,既有《少女小渔》那里的文化冲突和感情碰撞,不同的是从中美文化变成了城乡文化;也有《20、30、40》中延续下来的,三代女性在感情生活中的历练与成长,不同的是从并行不悖变成更高级难度也更大的互相交织,让整部电影显得更为丰富和立体,某种程度更像是“饮食男女”式的回望。

感谢张艾嘉,在漫长的冬夜来临之前,让我们体会到了久违了的暖心的力量。人啊,无论是回头看,还是向前走,最终最过不去的还是自己,与人相亲与人相爱,到头来都是一场和自己的巨大和解,而这或许才是幸福的真谛吧。

少女小渔

20 30 40

 4 ) 主动寻求答案和时间的岳慧英遇到了什么?

电影里我最喜欢的一场戏,是那场校门口,晓光护师的戏。看得我心里一紧,细腻得想哭。这场戏是在岳慧英走出校园过了马路后,遇到电视台扛着机器直接冲上来采访,岳慧英先是强硬的拒绝,主持人不依不饶,在之前的镜头里已经走出的卢晓光,直冲上来抢夺机器,为老师解决麻烦,岳慧英又意识到她的学生会被镜头拍下,于是怒气冲冲的勒令删掉视频。最后电视台落荒而走,岳慧英也拉着卢晓光走远。岳慧英和卢晓光这组师生关系,我理解为正是影片所要强调的互相的,又有不可调和之矛盾的爱。

后一场是在公车上,岳慧英打电话跟老公抱怨,引出了“王太太”这条线,从这个时候开始田壮壮饰演的老公的叙事线开始推进。卢晓光到站下了车,岳慧英这才意识到,张艾嘉在这里做了一个很厉害的表演,她望着车窗外卢晓光的背影,想要说什么,又想要抓住什么。此时,这个影片的灵魂人物,遇到了人生危机的岳慧英,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在自主的意识下失去了点什么。

岳慧英是主动的,全片是她要做主迁坟在引起。回头来看校门口的前一场戏,岳慧英有教育公开课,在讲台上将问题的小纸条留给了会被抽答的学生,告诉他们问题就在这里面,她嘱咐大家好好温习功课,然后看了桌上卢晓光一眼。这个情景上过学的人都不陌生,优生有优待,差生自然就是那意味不明的一眼。三场戏内岳慧英和卢晓光的关系发生了一个直达主题的细微转变,很有趣。

岳慧英的这堂公开课,也有表现。她选了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单讲了两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这首诗很切题,因为这个电影一部分的组成就是田园风格的美术(姥姥家)以及由此而发展的乡村及二三线城市的美术。电影不时的在两个空间里穿梭,饱览了在中国电影里表现很少的此类空间,文念中非常厉害,他的美术真实细腻,又有温柔干净的艺术效果,与影片所要表达的情感是完美的统一在一起的,后来姥姥淋着雨拿着照片顶在头上小步跑过的那条土路,这就是美的统一。
这首诗还做了一个有意思的内容,就是岳慧英解释了守拙二字,对于官员办公系统有一个轻轻的讽刺,这也是影片里有的内容。电影里对于办公系统令许多人感同身受繁冗不解的流程的表现,都是和内容很贴切的在一起的,比近几年来在电影里非要生硬的加入嘲讽的要合理许多,它就是表现,没有丝毫小家子气。这一点和引用《海阔天空》与《花房姑娘》也是,几乎是被国产电影用烂的歌曲,这个电影仍旧用得如同人物身上的烙印。两位在女性主义思想的电影里的男性角色被两首歌更加丰富起来,阿达对应的《海阔天空》,他的过去和未来都写在这首歌里。田壮壮的尹孝平对应的是《花房姑娘》,那是全片最鬼斧神工的一场戏,是“突然有一天,我想起来了,是你的脸,是你年轻时候的样子”。

岳慧英找到了答案了么,不一定。但是她明白了。
电影里的婚姻都是没有保证的,薇薇因为遗忘的身份证没有成功的领证。外婆和外公岳子福没有结婚证,姥姥和岳子福也没有结婚证,这些最有法律意义的文字都没有,但爱仍旧流淌在其间,成为要守护的事。外公寄给外婆的情书,“院里的昙花开了,原来是这样的美好……”;外公给姥姥的家书,多寄了五块钱做件袄子,姥姥照了照片寄过去给他。还有没有岳子福照片的姥姥,将女书里他的姓名做成刺绣挂在墙上;父亲给母亲的退休贺卡,上面写着,你心头有什么不快乐,是我的错,别跟自己过不去。这些文字留在了时间里,是答案的另一种解释。

岳慧英一定要迁坟,姥姥一定不迁坟,两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一直在对抗,最后回归到的都是家的概念。岳慧英借由尹孝正之口说出了,人至老年,外婆走了,下一波就是我们。要退休,要告别工作,女儿长大了,要离开自己,母亲离开了,什么都抓不住了。在尹孝正的叙事线里,给了岳慧英很多的答案。姥姥呢,她讲那一年,他躺在棺材里,被送了回来,人死归乡,谁也要不能再把他的坟迁走。不过在影片里,她以前只有一座孤坟和自己的棺材,现在有了微微和阿达。

那口棺材,阿达躺进去过,要姥姥照相,照片是什么样子,没有看到。但阿达躺下去,闭上眼,急促的欲哭,说好像也没那么可怕。我心里一紧,天,这是岳慧英,也是张艾嘉。

 5 ) 一场「证明你妈是你妈」的闹剧,竟把我感动得稀里哗啦

这天,岳慧英的母亲,到了冥留之际。

慧英把耳朵贴近奄奄一息的母亲,只听她叫了一声自己的名字,就溘然长逝了。

性格强硬、在家里说一不二的慧英,表面上对母亲的逝世触动不大,内心却承受着深重的煎熬。

她望看着客厅里的骨灰盒发呆,大半夜炒着母亲拿手的辣椒酱,回到房间,又一遍遍念着父亲留下的家信,想起要烧,就叹一口气……

慧英今年55岁,很快要从任职的学校退休,学生在黑板上给她写了欢送词,她却默默擦掉。

父女俩去给她买卡片。老爸对女儿说:别选祝词上有晚年两个字的,她不喜欢。

女儿一直想不通:退休不用干活还有钱拿,这么好的日子干嘛愁眉苦脸的。

老爸告诉她:外婆走了,下一波不就是我们了吗?

在心理上,退休,那就等于向死亡跨出了一大步啊。

果然,就在他们说话的当儿,慧英正在向学校申请延迟退休。

就像很多年轻的儿女,薇薇沉浸在自己的时空里,对长辈的世界毫无兴趣,在念信的时候,她才第一次知道外婆叫淑慧。

也正是念信,让母女俩积累已久的冲突爆发了。

薇薇随口吐槽:那个时代的人,说话真肉麻。

慧英瞬间怒气冲冲:这叫真心相爱,你看的那些垃圾选秀才矫情!还有,他是你外公,不是什么那个时代的人!

毕竟是亲生的,女儿脾气也爆起来了:在家里说句话都能惹骂,日子没法过了,我要搬出去住!

就这样,母女彻底闹掰,女儿离家出走,投奔她的歌手男友去了。

但在慧英眼里,跟女儿搞好关系还排不上眼下的头等大事。

她有另一件更急迫的心愿:把父亲在乡下的坟迁到城里,跟九泉之下的母亲团聚。

这件事麻烦就麻烦在,父母是二婚,而父亲早年抛弃的那个前妻,已经在乡下为他守了几十年的寡。

要迁坟,得先这个八九十岁的“姥姥”点头才行。

慧英起初觉得,这能有什么难的?谁知她碰上的,是个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硬茬子。

这个为背叛她的人守了几十年寡的老人,脾气倔到令人发指。

一听要迁坟,她天不亮就坐上坟头,周围围上一圈篱笆,任你们说理晓情,她自岿然不动。

不管来的是暴力拆迁队,还是电台记者,她都是一问三不答,逼急了伸手揪住对方耳朵,让男男女女发出一样响亮的嚎叫。

姥姥还不止这点能耐呢,毕竟在村里住了一辈子,人脉还是有的,只见一群锄头镰刀的小弟窜了出来,撵得慧英一家抱头鼠窜。

眼看硬来是不行了,慧英说:我父母的关系受法律保护,法律上我妈就是合法妻子,凭什么不答应?只要我手握结婚证明,她再不肯,就法庭见。

那边的姥姥也不是傻子,被三番五次的骚扰搞得惊弓之鸟,也拿起法律保护自己,东奔西走搞起了结婚证明。

于是,一个长住城市的人民教师,一个独居乡村的孤寡老人,两个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女人,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证婚竞赛。

电影《相爱相亲》,围绕这样一个啼笑皆非的“抢婚”事件展开。

其实慧英和姥姥的冲突,我们经常在新闻上看到各种变种,那是法律意识和民俗意识的冲撞。

说白了,就是两人世界观不合,话说不到一块儿去。

片中有一个情节,慧英找人假扮律师,去向姥姥和村民递交传票,意思是再拖拖拉拉,我们要告啦。

多厉害的心理攻势,谁知对方完全看不懂,反而跟他们讲起了羊毛衫和保暖内衣的故事,搞得“律师”也一头雾水。

这一段非常好笑,充分展现了什么叫鸡同鸭讲,也让我们看到,其实双方的立场都没有错,只不过习惯了各自世界的规则,都觉得对方蛮不讲理,沟通不能。

这大概就是慧英不断抓狂,姥姥也委屈不已的原因吧。

自编自导自演《相爱相亲》的影坛才女张艾嘉,把这个一不留神就会沦为脱线喜剧、黑色闹剧的故事,处理成一部探讨人与人心灵交流的情感电影。

影片在河南的郑州和洛阳等地取景,张艾嘉解释,比起北上广深那样的大都市,她想用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二线城市,用贴近普通人的视角来讲述。

映后的交流环节,一个来自河南的女观众开心地说:那门帘、窗户,还有那墙上的贴画,都是我的家乡回忆啊,太亲切了。

所以,尽管整个故事的前提非常“有戏”,但一切都显得那么真实。

电影用了很多沉稳的长镜头,缓缓摇来推去,尽量让我们置身现场。用种种毫不花哨和浮躁的方式,静静释放着苦涩和温暖。

起初,作为上帝视角的观众,一定都对慧英和姥姥都充满同情,恨不得帮他们“翻译”沟通。但这种沟通,终于自己慢慢展开了。

影片中不乏激烈的冲突,但更多时候,只是人物静下来,喃喃地碎语,静静地回想自己的生命,在冥想般的仪式中,寻找迷失的自己。

比如,薇薇在与姥姥的朝夕相处中,逐渐走进那一辈人的情感世界。

比如,强势的慧英愿意学习敲门的方式,尊重女儿的隐私。而薇薇也从质问父亲“她年轻时候也这么不讲理吗”,开始代入母亲的立场。

比如,薇薇在跟男友的促膝长谈中,认可了他对梦想的选择。

比如,薇薇对母亲说,愿意等男友一辈子,却突然发现,自己似乎不清楚一辈子是多久,但想想姥姥的一生,似乎又明了了。

俗话说,女人何苦为难女人。慧英和姥姥的对峙,一定会有个妥善的解决。

转折发生的那一刻,她俩猛然发现,其实她们一直以来的心情是相同的,是那份与死去的至亲割不断的亲情,哪怕已阴阳两隔,哪怕只剩记忆相随,也要在物理距离上不懈地靠近。

而她们想要的,也不过是自己对死者的奠念之情,能够得到尊重。

所以,荒唐的抢坟大战,根本不是他们共同无法割舍的逝去亲人愿意看到的。再闹下去,怕是棺材板都要盖不住了。

想通了这一点,所有你死我活的冲突,瞬间烟消云散了。

刚到乡下时,薇薇对贞节牌坊好奇不已,慧英说,这东西的意思就是,女人难做。这一节,早早已经为后面的发展打下铺垫。

有趣的是,电影还拍了不少带有社会揭露性的“自黑”内容。

电视媒体热衷煽风点火,为了收视率,滥用耸人听闻的标题党,当街骚扰当事人,还诱骗慧英入场对峙姥姥,炮制戏剧性噱头,简直令人不齿。

影片也暗搓搓地讽刺了一通官僚主义。慧英在街道、档案馆、民政局来回打转,不是这里帮不上,就是那里少材料,甚至还经历了一番“必须证明你妈是你妈”。

到最后,把个注重形象的教育工作者,急得当场跳脚咆哮:明明结婚了几十年,怎么可能不是夫妻!

但同时,张艾嘉并没有带着非黑即白的价值评判,把媒体人和办事员写成“坏人”。

反而从客观上,正是媒体的撮合下,慧英和姥姥有了一次当面开诚布公的机会,促成了互相理解。

也正是公务员的一板一眼,反过来给了双方和解的时间。试想,如果民政局一开始就高效发证,慧英一家和姥姥的仇怨,恐怕这辈子都解不开了。

除了带来喜剧效果的调剂,这些情节都充分地服务于情节。

它们向我们展示,有时候坏的也会是好的,有时候失去可以转变成收获,有时候那些让你咬牙切齿势不两立的人,却最能站进你的灵魂阵营。

《相爱相亲》讲了一群长辈与晚辈,生者与死者,原配与“二房”之间的矛盾从激化到消融的过程。

难得的是,它从没有抛出“只要人人努力去体谅别人,世界将变得更好之类”的空洞道理,没有任何直白肤浅的说教。

即便在结尾,慧英和姥姥各自单方面成全了对方。两个段落被平行剪辑在一起,本来可以处理地非常潸人泪下,却只是很有节制地拍出了一种淡淡的哀伤和如释重负。

在许多的咒骂和撕扯之后,故事迎来了一个温暖的结局。这并不难预料,却依然足以感动我。

它像极了我们的生活,总是悲喜交叠,苦乐为伴。但重要的是,只要你不愿把自己活成一座孤岛,总有人会跟你一道,去迎接曙光。

 6 ) 你敢等那个人一辈子吗?

今年看片子的所有泪点,几乎都在电影《相爱相亲》里。这是我今年最喜欢的一部片子。好久没有这样爽快地哭上几回了。去市区办事的空隙,临时买了张票到影院,一个人包了全场。出来时我一直低着头,生怕工作人员嘲笑我红红的眼睛。我走去公交站台的路上,风很大,想到电影里的情景,眼泪又蹦了出来。

情绪很复杂,想到了太多太多东西。这部电影几乎包含了人这一生要面对的所有问题,尤其是女人。爱情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家庭存在有什么用?该如何与30岁和60岁的自己相处?这其中,参杂了背叛与理解、坚守与逃避、束缚与自由等等之间的博弈。

在看片子之前,我知道它得了很多奖:金马奖7项提名、釜山电影节闭幕电影、入选东京Filmex影展开幕影片,在豆瓣获得了8.4的高分。但真正吸引我走进影院的是导演张艾嘉对女性的生存状态,一贯细腻又温情地表达。51岁的张艾嘉拍过《20 30 40》,对于现在64岁的她,十几年过去了,我想知道她对女人的情感,有没有一些变化。

片中三个女人,快90岁的姥姥,60岁的妈妈,30岁的女儿。三人性格迥异,各自做着完全不同的工作。姥姥当了一辈子农民,妈妈是一个处在更年期快退休的学校老师,而女儿在电视台真人秀节目工作。如果不是一场“迁坟”之争,我想这三人几乎井水不犯河水,封闭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慢慢过下去。

姥姥可能抱着贞洁牌坊,带着她的所谓真爱,守着那个负心汉的孤坟终老。妈妈在多疑暴躁的更年期后退休,咒骂几句楼上年轻漂亮的王太太,生活最终归于平静,她只需要做的就是老去。女儿会和随便一个认识不久的男人偷偷领证,不会考虑领证第二天做些什么。

02

每个阶段的女人,都有她要操心的事情。每个时代的女人,都有她独特的价值观念。从片子开头到最后,包括出了影院回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真的有人会等一个人一辈子吗?

有吗?我身边好像从来没有过,我自己就不是一个长情的人。所有的心动爱恋,都随着时间的流逝,深埋在心底,更多的是忘记了。今朝有酒今朝醉,你不好好爱我,我一定会去好好爱别人。爱情算什么,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呀,它没那么重要,他也没那么重要。

可片子里的姥姥不一样,她在最年轻的时候嫁给了那个男人,包办婚姻。后来他走了,去城里工作,跟别的女人相爱结婚成家。而她连张他的照片都没有,一等,就是几十年后,等来了他的棺材。姥姥也替自己打好了棺材,等着死后跟他合葬。

当城里的后辈们来迁坟时,她还是不愿意承认,那个男人心里没有他。一向波澜不惊的姥姥,手里拿着当年他给她的信,流着泪说:“你看他在城里,每个月都给我寄生活费,那次还多给了我五块钱,让我做身衣服,我做好穿着拍照片给他,可他......”她没有继续说下去。坐在她对面的女孩残忍地说出:“可他对你的不是爱,是义务,他对我外婆才是爱情。”

姥姥一辈子的委屈,岂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她还是要等。以前等他活着回来找她,现在她等着自己死了去见他。村口的贞洁牌坊上写着她的名字,这只是她那个时代的女人,为丈夫做的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那个时代的女人,表达爱意,可以用一辈子。

一开始,我觉得她可怜、蠢笨,对负心汉忠心耿耿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可到最后她对着他唯一的照片红了眼眶时,我觉得可怜的是我自己。能为爱坚守一辈子,我做不到。我太自私了,害怕受伤害,把自己的心保护好好的,不受外界的一点侵害。我怕失望,我怕没有结果。我的爱是功利的。姥姥孤苦终生,可她每天都活在她的爱意里,这世上没有什么,能比一生心甘情愿只爱一个人,这件事情更加伟大又孤勇的了。

我终究是爱自己多过别人。以前我喜欢的男人,经过一些小事的磕碰,心上就留下了疤痕,不敢再轻易触碰。我是软弱的,姥姥是坚强的。为了等他,她敢一辈子。我不敢。

03

张艾嘉扮演的岳慧英也在等。她的脾气很大,家里家外都是女强人。她嫁给了一个驾校教练,在家喋喋不休老公的身体和女儿的顶嘴。更年期的她,在各种琐碎的日常中,消耗了大半辈子。

在她看来,爱情就是过日子。老公身体健康,不跟楼上的王太太走得太近。女儿听话懂事,能多跟自己说几句贴心话。而她自己也能晚点退休,一直有事做。她就满足了。为来为去一个家。活脱脱的中国中年妇女的形象。

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跟我母亲一样。我母亲在地里走过了大半生,她在学校里过了一辈子。她们几乎从来不提爱情这个东西,爱情没有饭重要,没有全家平安健康和谐重要。久而久之,对爱情和婚姻麻木,除了争吵,还有猜忌。

丈夫对她说:“你不记得啦,那时候我们说退休以后,买辆自己的车,一起出去兜风。可现在车有了,歌也有了,你却没有兴致。”后来岳慧英说了一句全片最让我感动的话:“我那天做了一个梦,我梦到一个男人的脸,我怎么都想不起来是谁。后来我想到了,是你年轻的时候。

我也有过类似的梦境,醒来发现自己老了,一阵空虚后,才最难过。我们老下去的时候,常常忘了最初的模样。岳慧英是相信爱情的,只不过她的爱,被日常掩盖,但一直在。她在等,只要还能听到那么一句话,她马上就能想起从前的爱情。像个十六岁的少女,看着心爱的他。

女儿薇薇完全不懂长辈们的感情,她也不想关注。她只喜欢在酒吧当歌手的男朋友。她们爱来的快,去的也快。心血来潮就去民政局登记,忘记带了身份证。等男友要去北漂时,她说:“我不会等你的,真的不会等你了。”

说完这句,两人都哭了,互相拥抱。也许就是那一刻,薇薇理解了姥姥的等待,为一个人等一辈子,是多么多么卑微又勇敢的行为。可她知道,她的爱只是一瞬间。她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等待那些瞬间的降临。

她在等一辈子,我在等一句话,你在等一刹那。

这是三代人的爱情观。每一种爱情,都让我泪目。

04

《20 30 40》里,张艾嘉对爱情的看法是“我是一个被抛弃的女人”,而在《相爱相亲》里,张艾嘉借着姥姥的口,说出了那句“我不要你了”。不同的话,却是两个同样被遗弃的女人说出来的。

前者40岁,人生重新洗牌,她晨跑,微笑,跟每个人问好。后者快90岁了,对着爱人的照片凝望良久,最终鞠了一躬,回村守着一座空坟。我不知道姥姥有没有放下心结,但我知道她跟以前不一样了。

张艾嘉电影的女人本质上都是向上的。她们能很快从痛苦中抽离。就算前晚哭到深夜,第二天依然打扮地体体面面,去面对新的难题。

我在想,可能张艾嘉的心里,古往今来女人的命运是相通的。等待,永远是女人一生的宿命。等着爱人回归,重拾旧爱。等着孩子长大,得到他们谅解。等着自己退休,把忙碌停下。直到等来了死亡那天。

每个时代的女人,都有她的专注,也有她的豁达。但都是隐晦的。《相爱相亲》之前的名字叫《陌上花开》。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路边的花开了,你可以一边赏花,慢慢回来。你不回来也没关系,我会一直等。

片里还有首歌,叫《花的话》,唱出了一切:

我在你出发的地方等你回家

你是我无怨无悔甘心付出一生的牵挂

 短评

我们终于有了一部地道中国风味的类日本家庭剧情片。【中影太阳新天地】

6分钟前
  • 私享史
  • 力荐

我不要你了。我不会等你的。不许王太太坐。张艾嘉的台词,细节和情感,是近年来大银幕中最具中国式的说话方式和情绪把控。最有趣的当属讽刺媒体、办证繁琐、三代女性对家庭、爱情、夫妻关系的层面描写,又好气又好笑,然而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啊!#吴彦姝的表演真的太催泪!#

10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推荐

张艾嘉不但是中国最被低估的导演,很可能也是在世的最好的中国导演。这部电影通过一个家庭切入中国社会,探讨了三代女性的生存困境和自我抉择,有立场但不露锋芒,有温度但不气焰熏人。很简单的技巧被她用得出神入化。从黄建新之后,很久没有在中国大银幕上看到这样真挚写实的电影了。

15分钟前
  • 风间隼
  • 力荐

本以为会有更煽情的一面,没想到是如此踏实平和温暖的心态与姿态,本可大作文章的一些地方更是用类似轻喜剧的方式轻巧而过,剧本的细节处写的很厉害。中国人本应当会拍稀疏平常却又不平凡的情感与故事,但现在这类电影却十分罕见。遗憾的是概念性、符号化的设定与技巧性社会批判用的有点多了,可以再简单、淡然、专注些。

19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清苦的时候感情还好一点,现在只能对陌生的脸表达爱…2017华语最佳。

23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写得不错制作精良的电视电影

24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片尾车里那段田壮壮和张艾嘉贡献了近几年来华语电影最精彩的夫妻对话。

28分钟前
  • printemps.
  • 力荐

有让人遗憾的地方,也有特别突出的地方,就好像田壮壮不露声色的表演,实在太厉害,也完全超越其他几人。张艾嘉有些细节处理得特别好,无论是情节的细节还是情绪的细节。整体上,这样的电影让人不舍得批评,三星半。

3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什么“迁祖坟”、“大闹电视节目”这些,难道不是八点档的剧场版。是我太挑剔了吗,城里的戏在河南取的景,但姥姥的村子明显不像。每个角色又都那么标签化。结尾也还是照例走大团圆路线。想写实,又不真实,让人感觉很奇怪。而且我不喜欢这种“解决问题”类型的电影。活着这个问题根本是无法解决的。

31分钟前
  • Mango
  • 还行

姥姥等外公等了一辈子,她把牌坊立在了心里,用黯淡的一生刻下曾氏二字;慧英等孝平等了几年,她把婚姻藏进了算计,用不安的半生提防外敌入侵;薇薇对阿达说我不等你,她把自由包裹住爱情,用易逝的青春拴住对方脚步。多少女人在爱情面前自动缴械,束手就擒,甘心做岁月的俘虏,梦里都是他年轻的样子。

34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好久没看过这样的国片今年目前最好的华语电影,在大陆港台都合作过的张艾嘉交出的这份作品可以说能贯通到中国人的情感虽然能看出在哪里拍的但城市乡村和三代女性的故事好像都能找到共鸣覆盖面广而精准。郎月婷戏份很讨喜,包括主演客串明星的表演也都很接地气,永远在滑轨的李屏宾的摄影,配乐有设计。

35分钟前
  • seabisuit
  • 推荐

极喜欢这部电影,情绪饱满而不尴尬,音乐温柔且没有目的性。泪点是合理的、有情绪的积累的、层层递进的,到最后的时候我几乎无法自抑的捂住脸哭出声来。电影让人联想到《20 30 40》。不管是什么样子的女性,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残忍而天真,温柔且执拗。

39分钟前
  • 颜小兽
  • 力荐

爱的教育,也是张艾嘉娓娓而谈,文艺片架势的“爱的代价”。触动最大的点,并不是什么结尾车内花房姑娘对话,而是火葬场的颅骨,陌生的踮脚仰望,还有照片上被抹去的容颜。不同世代女性对爱与家庭的追求与理解,固然是很好的剧本架构,但始终有设计的痕迹(电视栏目,城市拆迁建设,证明你爸妈是爸妈)

44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张姐竟在河南拍了一部这样写实的电影,很久没看到如此丰富细腻的文本了:城市化进程中的情感归属,情与理的纷争,三代人的不同爱情观念,向死而生的生命豁达,家长里短的吵架拌嘴,婚姻关系,办证制度,媒体嘴脸…每对人物关系都耐人寻味,每位主演都很出彩。《306090》的女人故事,浓浓人情味。

49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我们为爱还在学。被爱,是这个时代赋予每个个人最伟大最实际的梦想。似乎被爱的人才是幸福的人。但离爱最近的时候,是选择去爱别人。

51分钟前
  • 哪吒男
  • 力荐

李屏宾完全是挂名的吧,那些让人无语的正反打和慢摇是在干什么???三条线一条都没说清楚,郎月婷演技无限接近零,还跟《一一》似的全程抱着照相机……

53分钟前
  • CharlesChou
  • 还行

内地城市怎么拍都显得非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谁来拍都一样……可能还是我们太熟悉了拉不开距离吧……

58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张艾嘉竟然拍了部自己的《一一》,探讨三代人的情感矛盾,情绪把控并没有被戏剧性的情节乱了分寸,反而有种力透纸背的细腻真实。张艾嘉的角色拿捏最精准,没人能逃过抛物线的人生,重要的是得学会如何在困境中自处。结尾新车那场戏可以说是年度最催泪场景,“现在车有了,歌也有了,你倒没兴致了。”

59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张艾嘉是个好演员,但真的没有导演才华。想到《如父如子》,都是用一个狗血的设定去抽丝剥茧家庭关系,但功力和是枝裕和一比太露怯了。看得出剧本有打磨过,可生硬之处还是太多了:郎月婷行为逻辑都是不通的,耿乐也很突兀。比田壮壮男配戏份提了金马男主更莫名其妙的是,这片的摄影指导居然是李屏宾?

1小时前
  • 凹凸
  • 还行

评分虚高太多,很多处节奏不对,各种混搭与零碎的尬;可取之处是开头未道出口的遗言、拣拾骨灰的逼真场景与青空袅袅吐出的黑烟、姥姥皎洁发亮的眼神;待结尾踮起脚仰头看相框、雨淋湿的照片模糊了脸、“迁坟进城”与“抱坛返乡”的交错又扳回一局——这才使得那些尬都得到缓冲,毕竟,混搭与零碎的,才是生活本身啊。

1小时前
  • 不良生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