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海洋之歌

奇幻片爱尔兰/丹麦/比利时/卢森堡/法国2016

主演:大卫·罗尔,布莱丹·格里森,丽莎·汉尼根,菲奥纽拉·弗拉纳根,露西·奥康奈尔,乔·肯尼,帕特·绍特,科姆·Ó·斯诺代格,利亚姆·霍里卡恩,凯文·斯耶斯卡斯,威尔·柯林斯,保罗·杨

导演:汤姆·摩尔

 剧照

海洋之歌 剧照 NO.1海洋之歌 剧照 NO.2海洋之歌 剧照 NO.3海洋之歌 剧照 NO.4海洋之歌 剧照 NO.5海洋之歌 剧照 NO.6海洋之歌 剧照 NO.13海洋之歌 剧照 NO.14海洋之歌 剧照 NO.15海洋之歌 剧照 NO.16海洋之歌 剧照 NO.17海洋之歌 剧照 NO.18海洋之歌 剧照 NO.19海洋之歌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5 00:44

详细剧情

在一个风景如画的海中小岛,小男孩本(大卫·罗尔DavidRawle配音)和怀有身孕的母亲布罗娜(丽莎·汉尼根LisaHannigan配音)渡过了最后一个快乐而难忘的夜晚。不久后,妹妹西尔莎...

 长篇影评

 1 ) 手绘天堂里的文化认同与后殖民时代的乡愁

五年前,汤姆·摩尔的长片处女作《凯尔经的秘密》提名奥斯卡最佳动画片,最终败在可能是本世纪至今最好的动画片《飞屋环游记》手中。五年后,他的第二部长片作品《海洋之歌》在审美、价值、叙事和材料来源方面都是前作的继续:手绘、凯尔特神话、爱尔兰民间传统,还有就是都拿到了奥斯卡提名。而以今年较弱的阵容,小selkie很有可能拿到小金人。 优质的动画片永远都不可能倒退到前电脑时代的手绘中去,比如片中的一些人物动态为了节省成本,毫无疑问是电脑技术制作的。而美轮美奂的手绘风格是在动画片描摹真实世界的技术登峰造极之后的另一种探索:Pixar的栩栩如生穷尽了动画技术向逼真努力的道路,于是艺术家们不得不在非真实的方向上寻找推陈出新的进路。就好像自然主义之后的超现实主义,印象派之后的毕加索。 手绘之“形”无疑是切合该片之“实”的。“成人—孩童”的二分法贯穿全片,裹挟着“理性—情感”、“现实—想象”、“人造—自然”、“城市—海洋”一系列的二元配对;孩童的胜利,成人的妥协,无疑是一种价值的隐喻。从更广的视角来看,其实还有一组对立,即作为殖民主义遗产的现代工业社会和后殖民主义意欲挖掘的、属于“当地”的爱尔兰/苏格兰传统文化。主角一家对于城市生活的拒绝和对大海的依恋除了作为一种情感取向外,还是一个政治立场;再加上温情脉脉的家庭观,便是片中无所不在的乡愁。 这种乡愁源于被压抑的民族文化认同,在后殖民和全球化的双重背景下觉醒,于是也有着双重任务:不但要挖掘身份认同的文化根基,还要让世人知晓。人人都知道凯尔特神话的存在,但是要让它进入流行文化的正典,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类口号下,让它参与到现代消费文化和文化消费中来。 影片讲述的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无聊的故事,问题就在于把传说与现实融合时,其说教意图过于明显。女性人物的形象更是不堪入目,要么就是被丑化的老太婆,要么就是无辜的、纯洁的、完美的、自然的精灵,男性幻想中一切美好事物的投影。然而她们强大却又脆弱,需要缺点很多但坚强忠实的男性来充当护花使者。与《沉睡魔咒》正好处于两极。不过这也很容易理解,艺术戏仿的颠覆性意义全部来自于被颠覆对象的权力地位,所以对于一个人尽皆知的迪斯尼童话可以尽情解构,而不为人知的弱势文化中的故事则还需要以正向的方式述说。《海洋之歌》的全部颠覆性都来自于故事之外的社会性,在于毫无保留地拥抱本地文化并大胆地把它带上国际银幕。大多数神话都有一些晦涩难懂的地方,而他们都在等着一代代新的艺术家们一遍遍将他们重写,谁的文化没有这样的重写,谁就输了。 这样做的代价就是反复循环地使用既有的社会道德成见,把神话多维的、模棱两可的价值嫁接在我们想要的当代价值上。好莱坞的所有家庭、亲情等桥段,爱尔兰导演一个都没落下。这样对原住民文化肤浅、粗暴的再表达,是不是真的没有问题?当我们“寻根”的时候,实际上是有一个自己预先定义好的“根”,那些现代人自己构建出来的对于前现代的美好想象。半人半兽的生物和具有魔力的歌声对于每个时代都有截然不同的象征意义,我们只作出浪漫的解读,努力忘记粗砺的另一面。 我们想“回去”的,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地方;我们的乡愁没有一个确切的“乡”作为依托。我们手中只有一张孩童手绘的地图,没有魔法的帮助,无论如何不能找到回“家”的路,城市地下埋葬的精灵是我们唯一的救赎。后殖民时代复苏的乡愁带来一种憋闷的痛苦,唯有以想象力聊以慰籍,或者还有以想象力建构起来的身份和文化认同。

个人微信公号PostCoitum

 2 ) I'll see you, bye-bye.

爱别离,人生八苦之一。
若你曾深爱过,又失去过,自然能懂得那种心碎欲绝的疼痛。
若在那痛不欲生的时刻,有人为你提供一种告别所有痛苦的方法,你会接受吗?

从Ben的母亲一边道歉一边告别的那一刻起,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从那一刻起,我总能感觉到这部电影被赋予的对逝者那种浓厚的想念、眷恋与一个叫做“如果当初”的美好愿景。

逝者从来无奈,他们来不及告别,也无法为谁而停驻——像那点点晶莹,引导的是一条无法回头的路。而作为被遗留下来的一方,面对所有的遗憾与曾经,我们可以做什么呢?相信这世上若有一百万种的痛苦,人们就能找到一千万种逃避痛苦的借口与方法吧,但无论如何,逃避或无视都不会是治愈痛苦的最佳良药。

痛苦是我们活着的证据,而那些温柔过时光的一切,都是我们“现在”的一部分。记住那些曾经温暖过你的拥抱吧,记住打动过你的旋律,记住那曾在耳边温柔低语的故事,记住那些已然不再但又确实存在过的美好吧……那些离开的人,会一直活在我们的歌与故事里……

Don’t forget me. Remember me in your stories. I’ll see you bye-bye.

 3 ) 太喜欢里面的画面了!

很棒很棒的动画电影。原画、音乐、故事、角色都特别棒,画面美得每一秒抠下来都是一幅插画 ,太好看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真的是要美哭




细节到位,人物设定也炒鸡萌,
爱尔兰民谣犹如天籁之音,切实感受到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万物有灵,像艺术品,纯粹而治愈
虽然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但是结局的重逢与告别,真是又美又温柔~

 4 ) 海豹仙与辉夜姬

    差点漏掉这样一部美到极致的作品,惊人的美总能让人动容,由于题材和诸多表现手段的相似,观看《海洋之歌》的时候我不住的联想起去年的日本动画作品《辉夜姬物语》,同样是民间传说类的故事,同样是每一帧都是艺术品的精致手绘作品,同样是关于寻找和离别的凄美故事,东西方对于美的诠释最终殊途同归,片尾离别之凄凄与歌声之切切一下便能击穿身处不同文化圈的人类内心,从最原始古老的情感出发,关照现代人的内心,这源于乡愁共同的美不禁让我怀疑,巴别塔真的存在吗!?

    《海洋之歌》与《辉夜姬物语》有好几个共同的文化核心,最为醒目的便是两者内涵之间都具有的“乡愁”气质,《海洋之歌》的乡愁在大海,而《辉夜姬物语》的乡愁在山林里,东西方文明内心乡愁的不同归属源于地缘。《海洋之歌》具有明显的反工业化的色彩,影片中的两位小主人公从海边来到灰暗的大城市以后,心里却一直牵挂海中的小岛,整个故事均围绕两个小主人公历经千难万险回到海岛为主线,这种对海洋的向往也是对自由的回归,而相比之下,《辉夜姬物语》流露的更多是反世俗的气质,影片中的辉夜姬也是从小在山林长大,却最终被迫里来到了日本的京都,但是心里却一直牵挂着从小长大的山林,即使到了最后的日子,神志和身体也要涉水千山回到那片最初生长的山林里,这对山林的向往带有传统东方人骨子里的 “归隐”气质,告别俗世皈依南山,这是东方人千百年来对内心自由的追求。更巧合的是两部电影中的主人公均不是以常人的身份出现,《辉夜姬物语》中的辉夜姬是长在竹子里的仙子,而《海洋之歌》中的海豹仙则是海洋里的仙子,她们生长的地方便是他们乡愁的所在,东方文化圈(这里的所有东方特指中华文化圈)大抵是内陆气质的,而西方则偏向海洋,陆地的有限和海洋的广袤也决定了两种文化对于自由的不同解读,神总是要离去的,辉夜姬不能选择不,只能在超度中忘却俗世而离去,但是海豹仙可以选择留下,东西方文化对于神话传说中个人意志作用的不同表达也可以让人感触到文化气质之间的显著差异,但是这种差异是建立在美学之上,而美学这门语言,是全人类共通的。但是为什么需要借助神话来传达现世的隐喻呢?神话终究还是具有社会性质的,但是它身上原始性的力量无疑会放大其艺术性,而在神话之中,不论是辽阔汹涌的海洋,还是充满生机的山林,原始力量里展现的那种生命力,是亘古不灭的。

     此外两部电影都有关于寻找,辉夜姬在周围世俗的桎梏下,希望在大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宁静,这是内向的自由追求,而《海洋之歌》中的寻找自由则显得更加的浓烈和热切,他们解放的不仅仅是自己,更包含了对民族传统文化和自然的解救,两者一内敛,一奔放的气质一对比,便足以让人感受到东西方文化之间不同的魅力,这些显见的不同气质并不是分裂,她们的指向是一致的,所承载的东西都是所有民族说不清也道不明的乡愁,而对于自由的追求向往,对自然与古朴的回归,不都是全人类的共同的寄托么。

     《海洋之歌》的绘画继承了欧洲动画作品的精髓,脱离了工业流水线动画,手绘的朴素显然是更接近电影自身的态度,而欧洲动画不拘一格天马行空的气质让每一帧画面都可以独立成为精致的美术作品,这些精美的手绘图像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这不是一部流水线上的商品,它是手工的艺术品,是不可复制的,在对海洋的向往与崇敬中,影片最终选择了回归这个母话题,结合传统神话进行诠释,影片自身浓浓的民族自我认同感依旧可以突破地域和语言的限制,让人感受到全世界人对于美理解的高度一致。再说日本的辉夜姬物语,自然也是纯手绘的动画作品,与欧洲动画作品图像里浓烈鲜艳的色彩、精致的内容相比起来,东方美学的古朴气质会更显得恬淡一些,大量的留白和古朴的线条也依旧可以让人感受到那种绘画构图的精细和倾注。两者对于绘画的不同手法最终均是服务于共同的美学主题,两者气质、内涵和表现手段的高度一致让人难以忘怀,说是殊途同归一点也不为过。

    不论海浪多汹涌,山林多莽苍,乡愁总是悲切而美丽的,它是巴别塔不存在的证据,它也是我们共同的回归,但是它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告诉我们,这一切都很难再回去了。





     私人笔记,禁止转载

 5 ) 相比金鱼姬我更爱海豹姬

近年来对好莱坞动画已经开始产生严重的审美疲劳,对任何一部风格片的诞生都表现得尤为饥渴。一直在期待一种不一样的东西,就像多年以前的那部疯狂约会美丽都一样,那里面有种很纯粹的灵魂,不是为了搞笑而搞笑,也不是为了煽情而煽情。如此纯粹的灵魂,我在这部动画里找到了。

       有人说海洋之歌抄袭了吉卜力的悬崖上的金鱼姬 。这么说来确实,无论是故事本身,还是场景,还是可以变身的这种人设,两者非常神似。既然悬崖上的金鱼姬在前,决不能否认导演有借鉴宫崎骏想法的嫌疑。但即便如此,我还是更爱这部海豹姬。
       为什么?因为它太美了。
       不管是爱尔兰风格的音乐,还是随性的线条与色彩。跳到水里就变成一只海豹,吹起海螺就有德芙的丝带绕着你转。完全的天马行空。看的时候完全不必去考虑什么故事的逻辑性,看完过后只觉得自己就是个孩子。
       对一部动画来说,这样就足够了。

       真正天马行空的幻想是这个时代的动画作品所缺失的。
       就比方说这次奥斯卡获奖的超能陆战队。并不是我不喜欢它,而是这种跟着萌物打团升级干 Boss 格局的东西已经太死板了。这已经不是幻想,而是一种已经盖棺定论,定了型的套路。只是我们一直在被套路,而且被套路得很满足罢了。当超能陆战队在院线上映得如火如荼之余,全世界也仅有为数不多的人欣赏到了像海洋之歌这样的作品。
       但好像也不能说这是份遗憾了。毕竟正是因为有了那些平庸的陪衬,才能凸显出一部好作品的独特,也才会产生出乐于去欣赏这份独特的人群。
       好像有点扯远了。( ´∀`)

       最后还有一点小小的发现要补充的,是关于这部动画在角色概念上的细节处理。不知道细心的观众朋友有没有发现?人设故意把现实中的人物与神话里的人物做成了一一对应的造型,譬如:

       ① 现实中的奶奶与猫头鹰巫婆 Macha 的对应;
       (这个明眼人应该都看得出来,渡轮管理员也在背后咒骂过她 old witch )
       ② 还有现实中的爸爸与巨人 Mac Lir 的对应;
       (同样与前者的母子关系,同样拥有一颗被悲伤所浸染而石化了的心)
       ③ 当然还有现实中做渡轮管理的老头儿与 The Great Seanachai 的对应。
       (他们同样作为一个故事的局外人,担当着传递和推进故事的作用,wiki 了一下发现 Seanachai 在爱尔兰传统里确实是作为一个 storyteller 的形象)
       
       从这种细节上的设计,就可以看出这部动画的用心。

       P.S. 说金鱼姬不如海豹姬,其实也只是基于个人喜好原因。
       (其实还有标题党嫌疑) ψ(*`ω´*)ψ
       因为比较迷恋宫崎骏的早期作品,从千与千寻以后就觉得近年来的新作不如过去,也可能是怀旧心理在作祟吧。如果单独从技术层面比较这两部作品哪部更好,也是没有什么结果的。

 6 ) 心灵之歌

    Tom Moore的动画电影像一场梦。一帧帧画面就像在清水里漏进一滴墨水,充盈着灵动感又不失静态的优雅与端庄。曼妙的笔触,绵长的故事,让观影者的心就这么随着音乐与剧情荡漾开去。
    电影”Song of The Sea"的故事与"The Secret of Kells"同样,将爱尔兰神话与世俗故事糅杂在一起作为脚本。电影的主线围绕着Ben一家展开:母亲Bronach是Selkie,即海豹女,Selkie在水中是海之精灵,上岸则可以褪去海豹的外衣,她的宿命就是歌唱,唯在其低吟浅唱间,众精灵方可归去属于他们的彼岸,Bronach在产下女儿Saoirse后离开了Ben和丈夫,拉开故事的序幕(电影中没有交代原因,据wikipedia,Selkie出现在很多不同版本的神话中,有的认为她们因为属于大海,即使来到陆地上也不能停留太久;也有认为是丈夫藏起了Selkie的外衣,一旦外衣被找到,她们就要复还于大海);父亲是一座小岛上普通的渔夫 ,因失去Bronach而深深沉浸悲痛之中,又担心女儿Saoirse重蹈妻子的覆辙,便扔了Saoirse的外衣,让孩子们跟随他们的奶奶去到了城市里;Ben是长子,虽为Selkie所生但是普通的小男孩,他一直思念着母亲、惦记着母亲告诉他的故事,虽然心里爱着妹妹,但因为母亲的缘故,一直对Saoirse抱有抵触的情绪,在知道妹妹也是Selkie后便逐渐释怀了;Saoirse是幼女,迟迟不能开口说话,或许是有着Selkie的血统,天生就亲近海洋,也会吹奏母亲留下的海螺,她的歌声可以冲破魔咒,将喜怒哀乐重新注入精灵的体内。
    另一条线索则是神话故事:Mac Lir(苏格兰神话中海之子)有一颗玻璃心,他一直悲伤地哭泣,泪水化作汪洋大海,几乎堙没大地,the Owl Witch Macha(形似猫头鹰的女巫,会点精灵成石像的巫术)不忍心看儿子如此痛苦,便把他化作巨石。这本可以是一个叙述伟大母爱的故事,但因为Macha不仅封印了儿子的身心,还把其它精灵也点成了石尊,把自己的所有负面情绪关进了玻璃瓶里,并以此为净化了一切。始于此,这个故事便从传说的神坛上走向我们世俗者的内心。
    电影中的情感羁绊固然让人心动,但最直击心底的还是那一个个玻璃瓶。其实被关进去的并不是所谓的灵魂,只不过是一些不断叨扰我们的“愤怒”、“哀伤”、“嫉妒”、“自卑”云云之物,我们痛恨着所谓的负面情绪,百般地想要用一碗碗、一锅锅鸡汤淹死他们,但真的离开这样的情绪时,我们却又发现自己不完整了,甚至只能是像石头一样木讷、笨重的躯体。电影里的两位母亲呵护孩子,认为只有驱散他们头顶的乌云才是爱,而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爱着自己?
    没有悲伤也不会有快乐,接纳自己不是什么扬长避短,还是包容自己的坏,自己的好。王小波说痛苦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有谁是万能的呢?
    不要忙碌得来不及疲惫,不要像中段的Saoirse一样年少却爬满皱纹,不要停止歌唱。

 短评

这是我今生目前为止看过的最美的动画,历时十年的项目,逐帧手绘,视觉风格上完美的融入了浮世绘、工笔、水墨的元素,空灵优美的配乐,一场如梦如幻的童话仙境之旅,唤起人心中所有的美好。不仅故事完成的好,而且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完美,真是极致般的视听享受。明年奥斯卡动画长片最有力争夺者。

5分钟前
  • Dude
  • 力荐

神作啊!画面美到极致,想象力无与伦比,配乐好到难以置信。居然把《凯尔经》这样一个黑暗的爱尔兰民间故事以这种自然的亲情和炫目的色彩方式展现出来。而且非常隐喻地透过孩子的视角述说了悲伤的情绪对人之为人(或者神之为神)的意义 #想起了第一次看《千与千寻》的感受#

7分钟前
  • davekozg
  • 力荐

海洋文明之歌,生命起源于水往陆地上去,最后仍然回归于海。继《凯尔经》的信仰演进后转而探讨亲情和感情,虽然没有前作的宏大感,最后的回归时刻一片极光和诸神黄昏一样的合奏(凯尔特神话在海洋部分与斯堪迪纳维亚相似点真多)还是戳到泪点。

9分钟前
  • CharlesChou
  • 力荐

十年磨一剑,精雕细琢的手绘作品完全不是那些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东西能比的,每一帧都能截下来当壁纸。犹如天籁的爱尔兰民谣串起了全片的节奏,现实与传说的两条线一路分分合合又完美对应,表达了“面对痛苦,不要逃避”的主题。神话、亲情、宗教等等完美融合,天衣无缝,简直太棒了!

13分钟前
  • 洛风城
  • 力荐

昨天看预告的时候想到自己遭迪斯尼洗脑二十来年,几乎接受不了其他画风,实在可悲。今天是真真切切地被海洋之歌美到了!!大概开场30秒之后就掉了次眼泪因为实在太美了...半途也感受到了对女性角色的着重塑造,但是看完已经不想评论其他方面了,就是真的太美了,太美了,太美了!

18分钟前
  • 白日美人_S
  • 力荐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20分钟前
  • 雾港
  • 推荐

太美了!比较黑暗的《凯尔经》之后,这部新作基调明亮不少,不变的是仍然是对传统故事的重新演绎,用最可爱的色彩和人物塑造,讲述哪怕来自最黑的深海的故事,还把最普通的亲情关系写在了一起,真是太美好了。爱尔兰真是个令人向往的国度:数不尽的民间故事,动听的音乐。Lisa的歌<3

25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爱尔兰民谣真是世界上最神奇的音乐,感觉用在哪里都没完美到天衣无缝,最后彻底被小精灵的歌声秒杀了。画风上依旧很像导演的前作凯尔经,这次基调更加的明亮,故事也更加的忧伤,有着浓浓的欧洲文艺气息,不那么商业,却也很合家欢很流畅动人,片子精致到几近完美,它的每一帧都是艺术品!★★★★

2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如果把悲伤偷走,快乐也将不复存在。但是又该如何背负着回忆活下去呢?这个故事关于隐藏的感情,被遗忘的音符,让怨恨与嫉妒遮蔽的纯洁心。孩子之间的感情细致的被描绘在美丽的画布上。为了对母亲的爱而差点失去的兄妹情,最终会因为爱而战胜恐惧。

30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画片好美... 有一个问题, 为什么非要那个小selkie唱歌呢... 她妈唱歌不行吗?

34分钟前
  • lowai
  • 力荐

线条动画,哥哥和妹妹还有大狗的线,老精灵的千万万发丝,连接古老现代的传说童话。

35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爱尔兰音乐真好听。剧情专供二胎家庭教育哥哥用。

40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画风独特精简柔亮,华丽中见简约。故事天马行空温暖而有趣,很值得推荐!

42分钟前
  • 微風
  • 推荐

其实还是更喜欢皮克斯式故事,饱满而有情怀,《海洋之歌》好几处可以更好的情绪表达都嘎然而止,故事整体略平淡了些。还有贯穿始终的那首歌,居然真的就只有那么一首,哈哈哈。结尾10分钟的重逢与告别,把整个故事的档次提升到了神话境界,加分!

44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画面美到屁股都炸了!音乐也是悠悠然悦耳!剧情则太幼稚了,看不进去…或许,画面也是它的剧情吧?!

47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是我童心泯灭了么,竟觉得如此幼稚。

51分钟前
  • 冯凝
  • 还行

安利看完的人都去看凯尔经吧!!萝莉的声音听着听着就泪目了,圆碌碌的海豹萌成狗,神奇的爱尔兰风情真是分分秒让人醉在里面,每一帧都想截图,一口气看了两次!太可惜了没有最佳动画啊啊啊!!凯尔经asiling的客串好亮。哥哥还是moorn boy的配音,萌!

53分钟前
  • 力荐

相较于凯尔经,本作无疑更上一层楼,故事更加完整,情节更具吸引力,情感的刻画也更细腻深入!导演的风格简直是让人爱不够!画面美得让人窒息,每一帧都能当桌面!他片子里的配乐也不得不提,听的我灵魂都要出窍了!从看完凯尔经开始算,这部片子足足等了5年,万幸从各个方面都没有让人失望,值了!

56分钟前
  • 20个小明≯
  • 力荐

一曲精灵挽歌为万物有灵时代画上句点,多么悲伤多么治愈的童话啊!精灵西去的sequence美成幻梦!伤成离歌!现在的童话就这么伤害小朋友的感情吗!我天我得出去哭一会!结尾竟还与「辉夜姬物语」异曲同工!必须说,我的深海恐惧症要在这种动画里才能好!

1小时前
  • 山人阿苍苍
  • 力荐

TTTATTT,线条和音符编制的凯尔特之梦,精灵的国度,美得鸡皮疙瘩满身起,萌萌哒爱尔兰口音,妈妈要离开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她讲标准英语的关系吧。。。

1小时前
  • 加州站街男孩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