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仔的夜 个人篇

综艺大陆2022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剧照

大湾仔的夜 个人篇 剧照 NO.1大湾仔的夜 个人篇 剧照 NO.2大湾仔的夜 个人篇 剧照 NO.3大湾仔的夜 个人篇 剧照 NO.4大湾仔的夜 个人篇 剧照 NO.5大湾仔的夜 个人篇 剧照 NO.6大湾仔的夜 个人篇 剧照 NO.13大湾仔的夜 个人篇 剧照 NO.14大湾仔的夜 个人篇 剧照 NO.15大湾仔的夜 个人篇 剧照 NO.16大湾仔的夜 个人篇 剧照 NO.17大湾仔的夜 个人篇 剧照 NO.18大湾仔的夜 个人篇 剧照 NO.19大湾仔的夜 个人篇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38

详细剧情

节目契合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时代背景,选择陈小春、张智霖、谢天华、梁汉文、林晓峰五位大湾仔,合伙在广州经营一间港风大排档。个人篇将通过记录大湾仔营业的日常,大湾仔的独家采访内容,看大湾仔们用美食和音乐温暖人心,用真诚的沟通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治愈食客们心头的焦虑。

 长篇影评

 1 ) 他一出手,内娱又得天翻地覆

说起大湾区哥哥,你脑海最先涌现出什么?

派爷觉得是:魅力

你看张智霖。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要跳舞来 勾人魂魄。

再看陈小春。

看似凶恶山鸡哥,但一开口就让人沉醉其中。

还有其他几位哥哥,谢天华、林晓峰、梁汉文,各个出彩。

不过看完《披荆斩棘的哥哥》后,派爷对大湾区哥哥又有了新的认识——

喜剧人。

别的哥哥选人,看能力,看适配度。

大湾区哥哥:不管什么人,总之先把大湾区坐稳了,再做大做强!

别的哥哥内卷,休息时间还想着练习唱跳。

大湾区哥哥:下班一条龙,还是磕瓜子围观吧。

别的哥哥竞拍歌曲,找准机会用最少火力值赢得最想要的歌曲。

大湾区哥哥:想咩啊,肯定得all in啊。

哈哈哈哈哈,笑不活了。

他们身上,总是有一股愣头愣脑的“憨”感。

不求名次,只求开心。

在哥哥们都忙着内卷竞争时,大湾区哥哥们真这么“佛系”吗?

我不信(鲁豫脸)。

这次再来探探底——

《大湾仔的夜》

要不怎么说芒果会搞事情呢。

那边《披荆斩棘的哥哥》刚结束。

这边大湾区哥哥们的售后就开始了。

会搞的话请多搞一些。

陈小春、张智霖、谢天华、林晓峰、梁汉文,五位大湾区“代表”。

集齐要干嘛?

看综艺名称,是要开个晚会?

不,这次他们搞起了餐厅。

开餐厅哪有那么容易, 隔壁开到第五季,分是一季更比一季低。

这边呢?

5位大湾区的哥哥们,看似历经千帆,啥事也难不倒他们。

实际,开过餐厅的人只有梁汉文。

而且, 经验还是失败的。

会做菜的人只有谢天华。

但,他们眼中做菜很棒的laughing哥。

濑尿虾,达咩。

避风塘炒蟹,达咩。

煎酿三宝、生菜鱼肉,统统达咩。

虽然都没经验。

不过,就如他们所说,这是一个半熟的综艺。

节目不熟不要紧。

哥哥各方面的不熟悉感,反而能促成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一层,笑点

没经验有什么,直接干就完事了。

要开店,先买菜。

林晓峰和梁汉文去市场采购。

发现一个从没见过的菜。

“这就是宝物啊,客人一定会喜欢的。”

结果买回去,客人一尝。

“新手,很少买菜。”

客人料事如神?

不,纯粹是因为菜太老了,嚼不动。

哈哈哈哈哈 采购不行。

看看做菜呢?

小春哥,刀和鱼之间像是抹了润滑油。

一砍就滑溜。

同样抹油的,还有小春哥的手。

甚至,laughing哥的手……

算了,还是看看记账吧。

哥哥们一致推荐大仙张智霖。

作为大湾区哥哥智商担当,为数不多能听懂规则的人。

这职位,确实非他莫属。

但,小春哥先一步拿捏。

自告奋勇要扛起财政大权。

愁得laughing哥直接笑容逐渐消失.gif。

为啥?

因为小春哥刚刚才“翻车”。

节目开始,节目组给哥哥每人888元的初始金额。

这么一算,5位哥哥总金额是多少呢?

小春哥嘴角一撇,这还不简单嘛。

第一步:

“8乘以5等于40,40的5倍是什么?”

第二步:

“40的100,40的……4400元。”

什么40、50、100的,梁汉文实在看不下去了。

得出结论:4440元。

小春哥os:你在质疑我的算术水平?

立马第三步,掏出手机,打开计算器。

好的……4440。

但我们山鸡哥才不会怂,立马用微笑掩饰尴尬:

“我的数学,还不错,走,进去!”。

钱可以算错,但气势绝不能输。

笑死,派爷似乎已经预见了餐厅的赔钱之路。

好吧,还是来看菜品 要定价多少,才能挽回小春哥作为财务部长的风险吧。

天华哥提议做 肉饼、梅菜菜心、虾仁炒蛋、蒸海鱼加苦瓜排骨汤,四菜一汤为套餐。

那套餐定价多少呢?

财政部长小春哥率先点火,价格从499、到588,到888。

越炒越高。

好家伙,你们这是穿越到竞拍环节了吧。

把脑子聪明的大仙惊得眨眼睛:

会不会太贵啊

laughing哥也是一脸迷惑:

888元是两人份的套餐?

但,春哥有自己的小算盘。

不管它是几人份

反正四菜一汤就是888元

二十个人吃一桌也是888元

米饭任装

哈哈哈哈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良心黑店,名副其实。

闹归闹,商定之后,最终他们把价格定在了人均188元。

搞笑的是。

后面他们去其他餐厅,自信满满的问老板当地价格。

结果被老板火速打脸:

整桌合起来都不够200元

他们买菜成本150元左右。

老板无情“嘲笑”:

最多就30、40元

看老板灿烂的笑容,就差没把你们“人傻钱多”写在脸上了。

虽然哥哥们采购,做菜、算账、定价都不在行,看似吊儿郎当、手忙脚乱。

但就如网友所说:

大湾区干什么都是 看着好像不认真,但其实最认真。

在《披荆斩棘的哥哥》里。

他们口头上说每天只练半小时。

行动却很诚实。

每次都是一遍又一遍的练习,直到满意为止。

到了《大湾仔的夜》也是如此。

虽然餐厅名 是随意起的。

但他们却当成自己真正的餐厅来经营。

没经验。

首先想到的是向当地的餐厅老板请教如何经营。

会做的菜少。

就去向专业厨师学习。

甚至不止主厨laughing哥学。

每个人都学了一道菜。

之后第一天试营业结束。

忙完一整天,深夜自己吃饭时。

还在聊当天出现的纰漏,总结经验。

看到没?

大湾区哥哥们的“佛系”是弹性的。

日常看似随性懒散,忙里偷闲。

可一旦下定决心做一件事,就无比认真,比任何人还要卷。

也许哥哥们厨艺一般。

但他们真正想卖的是什么?

这就是 第二层效果,人情味。

正如他们选择开大排档一样。

大排档本身就是极具人情味的地方。

几位好友相约一起,吃饭喝酒,再聊聊天。

吃的不仅是食物,还是烟火人生。

所以,在餐厅营业时间。

镜头不仅仅只对焦哥哥们,还对准了食客。

几位相伴十几年的好哥们;

孤身一人前来吃饭的老者;

到东山口创业的客家年轻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哥哥们上完菜,陪他们说说话聊聊天。

场子冷也没关系,反正一切都在酒里。

每天营业结束前。

哥哥们还会唱一首经典粤语歌。

当台上台下一起大合唱时。

仿佛连时间的流动都变得温馨十足。

正因为有笑点,有人情味。

即使节目的制作不是很精良,有一些小毛病。

开分还是能高达7.9。

别以为哥哥们是靠滤镜拿到这个分数。

拿弹幕里网友对比的《请吃饭的姐姐》来说。

同样来自大湾区。

同样是童年回忆。

《请吃饭的姐姐》请的是蔡少芬、朱茵、陈法蓉、蒋欣, 四大女神。

各个风华绝代,作品经典。

谁没有被她们年轻的颜值击中过。

难道我们对姐姐们没有滤镜?有的。

但最后分数4.6。

问题出在哪儿?

节目根本没搞清楚定位,只是一味的消费姐姐。

看综艺名,以为是姐姐们一起开店。

没错,一开始节目也是这么定位的。

说是要打造专属年轻人的宝藏打卡餐厅。

连店名都取好了,叫“芬蓉茵欣”大饭店。

结果,姐姐根本不用做菜。

菜,有专门的大厨。

姐姐,只负责当吉祥物招呼客人和打广告。

这也就算了。

每期食客吃饭进度条还不到四分之一。

号称经理人的男嘉宾突然拉来几位网红。

然后姐姐们就得进入到会议室单独和网红聊天。

让网红进行油腻的才艺展示。

要命了简直。

观众做错啥了,要在美食综艺里看油腻视频?

《大湾仔之夜》的成功,就在于真诚。

不随意消费哥哥们。

哥哥们真实。

开业那天,为了还原香港地区的风俗习惯。

专门去练了舞狮子。

最后点睛、采青等一样不落。

真实到,派爷一度以为他们就在隔壁店进行剪彩仪式。

不仅如此。

食客也真实。

菜品味道一般就明说。

服务太过热情搞得人紧张,也直接示意。

就算最后的歌曲演唱很温暖。

可给餐厅打分。

还是毫不留情的打了个五分。

连及格都没到。

毕竟坐下的时候,餐具也没有,水也没有。

看来哥哥们还任重道远呐。

回观姐姐。

也许大厨的菜确实一流。

但却少了哥哥的这份“真”。

我们当初喜欢大湾区哥哥,不就是因为他们的真实与默契吗?

可以互怼。

可以互坑。

可以一起幼稚。

派爷这么喜欢这档综艺。

正是在他们身上,看到了理想中的那个未来。

千帆过尽, 身边还有三五好友相伴。

一起开店,一起吵闹。

这种日常也许我们不会有。

可他们。

我愿意一直看下去。

 2 ) 真诚的哥哥们是最可爱的

几位哥哥认真的对待工作,真诚的对待观众,几个人相互熟悉,没有什么番位之争,没有什么勾心斗角,很好看。从中你能感受到的是真实,在熟悉中产生的幽默,真的是很好。春哥三观超正,你能感受到正能量。观众利益优先,现在很少能有明星能这么考虑问题了。不去故意弄话题,简简单单的,现在这样的节目太少了。

 3 ) 大湾区哥哥们开的大排档,用人情味做独家配方

一个突然提问,如果有机会能和朋友一起创业,你会选择做什么?

斯文在编辑部问了一圈,不少从小就幻想着“长大一定要开个小卖部”的姐妹,真的长大了以后,又开始盘算着和朋友们一起,开个奶茶店、甜品店、烤肉店之类的。

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跟我一样最近疯狂沉迷《大湾仔的夜》,这档节目拍的就是大湾区哥哥们合伙经营一家大排档,可以说是完美还原了包括斯文在内,许多人心中“跟朋友一起开店”的场景。

陈小春、张智霖、谢天华、梁汉文、林晓峰,几位老友共同担任合伙人,从一开始围坐在沙发上天马行空的畅想,三言两语敲定大家的分工、经营模式、套餐价格,甚至制定出了“每天赚一万”这样的“小目标”。

后来理想照进现实,大排档是眼瞅着开起来了,哥哥们却遭遇了各种困境,因为不会挑菜被坑、掌握不好火候、客人多了就手忙脚乱…好在老友之间默契很足,他们完全能够互相帮忙,团结在一起克服困难,完全就是我理想中朋友合伙开店的最佳模样。

想要开好一家店,最重要的就是味道,那么哥哥们经营的“大湾仔的夜”味道如何呢?

咱有一说一嗷,光从菜品上讲,这家大排档的“招牌菜”口味就是独一份儿。毕竟每道菜都由哥哥们亲手制作,而他们会在烧菜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理解形成各种独家配方。

陈小春做的咸鱼头豆腐汤,就是小时候母亲经常炖给他喝的汤。借这次开大排档的机会,小春哥特意找师傅学了如何做出这道记忆中的汤。而他最终端出来的成品,也被食客评价为“有妈妈的味道”。

张智霖的虾酱鲜鱿炒通菜,因为做咸了又放了糖来中和。客人评价“有点咸”,大仙火速解释他就喜欢“海的味道”,连盘子都选择了鱼的形状,巧的是过去的大排档为了方便食客下酒,菜品口味还真的会比较咸。

至于为什么会“咸中带甜”,我们张总也有话说:做菜就像人生一样,都是咸中带一点甜。

每天即将结束营业时,他们还会给每位客人送上一份“甜品”,那就是由合伙人们带来的现场表演。斯文愿称之为重新定义“甜品”,毕竟这可是独属于大湾区哥哥们的怀旧金曲滋味。

相信大家也看出来了,如果要拿专业餐厅的水准去比,那“大湾仔的夜”肯定算不上多么完美。因为店里人手不足、客流量集中,再加上好几位哥哥都是初次下厨,做出来的菜难免会有一些烧焦的、食材太老的,口味太重的、油放多了的…可以说是五味杂陈。

好在哥哥们的进步速度肉眼可见,不光菜品从“买家秀”进化成了“卖家秀”,服务质量也在持续变好。试营业的时候大家手忙脚乱,甚至被客人吐槽“服务搞笑”,没想到只隔了一天,社恐如陈小春,都能和食客凑在一桌谈笑风生了。

更重要的是,哥哥们合伙经营的“大湾仔的夜”,核心竞争力原本就不在“口味”,而是“人情味”。开店之初他们就强调过一点,之所以选择开一家大排档,就是因为怀念那时候街边饮食的烟火人情。

哥哥们并没有执拗于非要把店开到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才行,他们当然也会努力把味道做好,但比起口味精致,他们更想要的,还是大排档文化背后的那份温暖,那份热闹,那份真诚可感的人情味。

他们在开店过程中也确实是这样做的。首先几位哥哥本身就是好朋友,互动的时候不经意间就有种“老友记”那味,大家彼此足够熟悉,聊天可以插科打诨,干活儿也能互相配合,根本不存在什么偶像包袱。

在开始的制定菜单阶段,哥哥们“理想很丰满”,要做椒盐濑尿虾、避风塘炒蟹、东风螺、煎酿三宝…大厨谢天华听着听着逐渐苦笑.jpg,一边调侃林晓峰“要不你来做”,一边又给自己追加了一道“佛跳墙”。

哥哥们果然秒懂这个梗,明白了“现实很骨感”,转头打趣谢天华恐怕不是真的想做佛跳墙,而是自己要“跳墙”,陈小春:他不会今天晚上连夜拿行李逃回香港吧?

试营业期间后厨手忙脚乱,第二道菜迟迟没上,招待客人的张智霖和梁汉文瞬间意识到兄弟们需要他俩来拖延时间。于是梁汉文开始给食客表演弹钢琴,张智霖转去后厨帮忙,兄弟几个齐心加速,一道菜很快就上桌。

让人感到放松舒适,可以说是一切人情味的基础。而“大湾仔的夜”所体现的人情味,就是将这份老友之间独有的温情传递出去,提供一个最能让食客卸下心防,既温暖又治愈的用餐环境。

因为哥哥们不仅自己本身是多年好友,他们在经营这间大排档的时候,也会把来来往往的食客当朋友看待。上完菜之后询问一下合不合口味、坐下来跟客人随口聊两句,不过一顿饭的功夫,就能够触达双方心底某个柔软的角落。

一道能品尝出妈妈味道的咸鱼头豆腐汤,让陈小春发现了自己的老乡。小伙子对自己的职业理想侃侃而谈,他从香港来到广州打拼,做在线教育咨询,就是为了让更多年轻人有机会来到大湾区发展,去见识更广阔的天地。

独行的客人不喜欢人多热闹,却被墙上几位大湾仔的照片所触动。他对同为“社恐”的陈小春打开了话匣子,提起他年少时因为一件小事和朋友闹掰,所以会格外羡慕他们这种,相识于微时也能一路互相扶持,一直未曾走散的兄弟情。

多年前不顾家人反对来到广州打拼的爸爸,提到自己留在北京的儿子,语气骄傲又心疼。孩子懂事到知道爸爸走不开,7岁就提出要买机票自己来广州看望他。还要爸爸回答“多久才能见到”的问题,听得旁边同为人父的陈小春和张智霖都露出一脸不忍。

还有“被妈妈骗来”广州工作的女孩,自称正在努力“逃离广州”。她初来乍到有些不知所措,既不适应广州湿热的气候,也没有交到新的朋友,但至少在“大湾仔的夜”,她的胃口会被美食安抚,苦闷的心情也会被认真聆听。

这是一家走进来心情就会变愉悦的大排档,也是一档看着看着就会逐渐露出微笑的节目。哪怕菜品本身的口味不够完美,但哥哥们在一起发酵出的浓浓人情味,却足以让合伙开店这件事变得更“入味”。

当然,合伙开店本身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就是这店开得赚不赚钱。节目组一开始就给了哥哥们启动资金,他们也有过精打细算的时候,可见不论在节目里还是生活中,毫无疑问赚钱都是很重要的。

但同样显而易见的是,大湾区哥哥们的赚钱之路走得并不顺利。几个男人采购大手大脚,可以说是花钱如流水,斯文全程就听着他们“这个要”、“这个也要”、“来五个”、“来十二个”、“来一沓”、“要最好的”、“我都要”、“很合适”…

一顿操作猛如虎,咔咔花出去一千元,这还是打八折后的价钱,眼瞅着营业第二天节目组就不得不追加了一波资金。

店里的定价也很随意,开始说好了只卖每人188元的固定套餐,营业到一半突然开放了单点模式,需要结账时更大手一挥,正式营业的第一天,大家直接全场5折。

五折倒是也有盈利,总共赚了331块钱,陈小春露出了点钱特有的快乐笑容,张智霖盘算着这要是有1000家分店,那简直日进斗金,而林晓峰在旁边一语道破:兄弟们,我们可是不计薪酬的。

陈小春:哦,那就再说吧。

笑死,咱就是一边看节目,一边沉浸式体验到了那句大湾区经典名言,“做人呐,最重要的就是开心”。不论做菜、吃饭、还是开店,哥哥们一切行动都以开心为最高准则,至于赚钱什么的,也可以往后稍一稍。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大湾仔的夜》让我看到了朋友开店的最好模样。显然,大湾仔们是认真的在开店,虽然赚的不多吧,但至少避免了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即使有这种问题,大湾仔们显然也不会太care)

五个人是合伙人,但从不过分纠结“听谁的”这件事,他们简单粗暴的用“责任到人”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甚至没有固定的店长,因为人人都可以是店长。

这就体现出了老朋友彼此知根知底的好处,他们不论做什么都能打好配合,人人都可以是主厨,人人都可以做助手。你帮我传一下菜,我帮你颠一下勺,有时候甚至都不用开口,只要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对方就能明了接下来该做什么。

就连他们请来的帮手朋友也没有拉胯,第三期节目里,欧阳靖和Bridge既能帮着哥哥们买菜砍价,又能在哥哥们忙碌的时候帮忙招呼客人,可以说是调节气氛的一把好手,大湾区哥哥们的最强辅助了。

哥哥们披荆斩棘的热度未退是天时,广州的大排档文化是地利,几位知根知底的老友是人和,再加上足够的默契和漫长时光熏陶出的浓浓“人情味”,开店这件事自然水到渠成。

当然,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和朋友一起开店这件事儿可能并不在计划里。大家来看《大湾仔的夜》,更多是想得到一份简单的快乐与治愈。

毕竟都说“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更何况是像《大湾仔的夜》这样,已经被浓浓人情味浸润的节目。在这个连大排档都越来越少见的年代,每周更新的《大湾仔的夜》,可不就是一场新时代的心灵大排档吗?

 4 ) 一期好,二期差

好像悄无声息地就播了,我是因为看过《披荆斩棘的哥哥》才看这个衍生综艺的,但真挺好看的。五个大湾仔关系很好,所以比较放得开,也不用怕粉丝或路人撕。然后性格又不一样,制造了很多笑点,比如陈小春好像脑子总不够用,有些异想天开,还有点社恐,说是队长其实是名誉队长。谢天华是大厨,是最辛苦的那一个,兢兢业业。张智霖是管家,说是队长助理其实是真正的队长,交际性强,考虑的够多。梁汉文和林晓峰也很好玩,就是点还不够足。剧情也比较有意思,几个人看起来没什么经验,做事情总是考虑不全面,想一出是一出,就有好多笑点。去试菜的几个人也很敢说,刚来就给他们一个下马威。我之前也看过中餐厅,相比较下是两个不太一样的节目吧。中餐厅就好像更考虑营业性,这个我感觉他们就想着走一步算一步吧,更日常一些。总之还蛮下饭的。

补充:看了第二期,发现这节目跟我想象得不太符合。第一期也说了是大排档,也有指出精致的摆盘就失去了大排档的感觉。结果到第二期,他们的营业时间是七点到九点,结果到了八点人才来。就很假啊,实际上追的粉丝那么多,怎么可能人没来?结果门是关着的,来的客人都是之前筛选过的,这就完全不生活化了啊。然后客人感觉也是大湾仔他们的粉丝,感觉好像他们随便做成什么样都好,反正最主要不是吃菜,是和他们聊天,那大湾仔他们认真研究菜式就没必要了啊。在价格上也并不亲民,一个人188元,这是大排档吗?然后基本只有谢天华在做菜,就两桌客人,客人在吃饭的时候他们就围在周围,就很尴尬。虽然说粉丝会觉得有明星在旁边很物超所值啊,可是这完全不是生活化的大排档的状态啊!然后聊天也是尬聊,素人在镜头前确实很难放得开啊,所以聊天的内容就很浮在表面。总之大概看到节目第二期中间的时候就没看下去了,我觉得这节目如果是这样的形式之后我也不会看了。

 5 ) 大湾仔的夜

评论里老是要求全程说粤语拜托这是上星节目非粤语区的人听不懂粤语而且芒果台这翻译水平算了吧偶尔说就可以了不能全程一直说何况小春哥在披哥里就说过要讲普通话。 这是面向全国关众的节目不是只有广东的人看而且港普也是一个看点香港艺人来内地普通话是必须的。如果这节目是广东台播讲粤语就算了毕竟就广东人看偶尔看字幕行全程看不如不看

 6 ) 温馨又轻松的下饭综

一个词评价就是:轻松 轻松又搞笑。没有故弄玄虚的深沉也没有煽情的旁白,也没有很闹。就是轻松。脑袋空空跟着乐呵就可以了。我喜欢这样的综艺。 整体来看算是没有辜负我的期待吧。做这种节目,我其实最怕的就是来吃饭的人是找好的托,因为之前路透也说不知道怎么去吃饭。会比较虚假做作。但是没想到是邀请函的形式。很真实,很好。而且邀请的那位龚先生也好敢说啊哈哈哈哈,不好吃就是不好吃。感觉他是真的想教五位开餐厅的。还告诉说汤可以放瑶柱。可惜时间太短,而且他讲的太专业了,以至于没法落实。大鱼也很好笑哈哈哈哈哈。我觉得这种真实的人碰撞出的火花,其实要比做好的综艺效果笑点更真实哈哈哈。 不过看预告后边会有大厨来教做饭来着😂要不确实是开不起来哈哈哈哈天华哥太难了,分分钟想提桶跑路。 还有就是情怀真的直接拉满。我看之前也确实是怕邀请来虚假的嘉宾然后讲一些煽情的话,但是没有。真的超好的。只需要一个街采,一首歌,就能瞬间把我们拉回那个时候。情怀,不一定是煽情,其实就是藏在我们记忆中那些人情味,是那些过去的人和事,就是和三五好友,或者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在一起“吹水”。 至于笑点,哈哈哈哈这五个人在一起怎么能没有笑点哇😂每句话都好好笑哦哈哈哈哈 总之第一期五星观望。希望能继续保持!加油。

 短评

香港艺人就是有精气神,快点把一些混通告费的内地艺人内卷走吧!

4分钟前
  • 逛荷
  • 力荐

第一期手忙脚乱笑死了,大湾区干什么都是看着好像不认真但其实最认真,老一辈(不是)香港艺人工作态度真的赞,光看他们聊天我能看一个小时,老朋友的氛围真好。在广州拍的,如果能讲粤语就好了,普通话真的影响表达

5分钟前
  • Haruuu
  • 推荐

能和好朋友一起做些事情真好

9分钟前
  • 天凉气清
  • 推荐

是个合格的综艺,但是是一个不及格的餐厅。

12分钟前
  • 觉觉
  • 还行

一堆香港人开店,一堆广东厨师教煮菜,一堆广东人来食饭,全部要讲普通话……剧本写得太烂了,想做深夜食堂至少把故事写好吧……

16分钟前
  • Babylon
  • 较差

不错,但感觉节目策划很敷衍。全靠剪辑和明星的魅力。

17分钟前
  • fapl
  • 还行

芒果真的很会学习别人的经验教训,对比之前那个姐姐请吃饭的节目,这个明显更上道一点。

22分钟前
  • 左翼富婆
  • 推荐

你们真的可以讲粤语的。第一期体现了粤菜特点之一,“鲜”。湖南台把东山的大街小巷拍的好好,太有人间烟火气息了😍但字幕用点心吧,直接“痴线=清醒”,什么鬼啦…不过他们五个应该是可以把“大排档”拍得更接地气才对呀,🥭大胆点嘛。而且我不允许广东大排档竟然没有干炒牛河!……(其实我设想的大湾仔大排档应该是,laughing哥“身水身汗”在猛火前炒牛河;小春哥撸起袖子,叼着牙签在烤烧烤;晓峰蹲在水龙头旁洗碗;仙儿一边把大排档桌子擦得直晃一边和客人吹水;汉文就刚拉着三轮车去进完货,忙着卸车。这样才接地气嘛😬

24分钟前
  • 会飞的猪
  • 推荐

后期牛逼

29分钟前
  • KayCorleone
  • 推荐

唯一的不足是……让他们讲粤语吧节目组!!!求求了!

33分钟前
  • 标本师库特
  • 推荐

《披荆斩棘》还有售后,选对人了,看他们耍嘴皮就够了。

34分钟前
  • 卡夫卡
  • 还行

离我第一次去深圳已经有10年了。北方人,去到那里像是出国,语言饮食习惯生活态度都是新鲜的。新鲜到,街边的大排档,餐厅的露台,马路边的茶餐厅,都会令我惊呼,哇,这个在tvb看到过!中国真是神奇,相隔那么远,也能是一家人。愿我们都能团结友爱,好好吃饭,认真生活,过好每一天。

36分钟前
  • 碎碎念
  • 推荐

一群老男人过家家,明明悬浮还自以为接地气,可笑极了。

40分钟前
  • 麻友安
  • 很差

变成上星综艺还是当天官宣当晚播 这种事情真的很魔幻 期待播出🥰ep01这种粤语浓度全国上星其实已经很不错了 看过不少餐厅类节目真的算是有自己特点的 这种生活气息好喜欢!/《最佳拍档》/第一集网络加长版明显比电视上剪辑的要流畅太多太多了 可以直接看网络版的程度ep02 第二集剪辑滤镜感觉跟第一集比更流畅了些 相比第一集来说第二集的节奏更舒服效果也更有趣了。节目定位也逐渐清晰 这期是找在广州港人讲他们的故事 下一集就是找在广州打工的人讲他们的故事了。拜托开业看舞狮子的时候门口那么多人 怎么会正式开业一个小时不进客人嘛!/《分分钟需要你》ep03 《狮子山下》

44分钟前
  • momo
  • 力荐

追着看了五期,有点倦怠了,节目设定的很随意,先弃了。

47分钟前
  • Hi Friday
  • 还行

就很喜欢五个哥哥,都很真诚。不过大湾区这个概念我真的是:呵呵。

52分钟前
  • Mushroom
  • 推荐

首开不错,没有恭维,不好吃就是不好吃,不像有些,都是好吃到爆。不煽情,恰到好处,搞笑不浮夸。唯一的就是中间穿插太多广告

56分钟前
  • 骑猪兜风
  • 推荐

前面还挺好 但是到相亲就恶心人

57分钟前
  • 卢卡瓦
  • 还行

稍微多看点儿影视剧,你就会发现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等的人们是相通但不同的。我喜欢这个综艺,是因为它轻快而精准地表达了大湾区的气质,在背井离乡、努力奋斗的同时,还有着对家的深切羁绊,孝顺老人、爱护妻子、养育儿女,一些星光闪耀过后的烟火气,令人惬意。

60分钟前
  • 雪后林中有鹿
  • 推荐

明明是大湾区,明明是五位来自粤语地区的香港艺人,在广州开餐厅,为什么五个人之间互相交流要用他们说得很别扭的国语,为什么不用粤语,那样可以听到他们流利自如地表达自己。唉!

1小时前
  • 二毛susie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