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晕:传奇

动漫美国2010

主演:Andy McAvin

导演:荒牧伸志,弗兰克·奥康纳,押井守,真下耕一,二村秀树

 剧照

光晕:传奇 剧照 NO.1光晕:传奇 剧照 NO.2光晕:传奇 剧照 NO.3光晕:传奇 剧照 NO.4光晕:传奇 剧照 NO.5光晕:传奇 剧照 NO.6光晕:传奇 剧照 NO.13光晕:传奇 剧照 NO.14光晕:传奇 剧照 NO.15光晕:传奇 剧照 NO.16光晕:传奇 剧照 NO.17光晕:传奇 剧照 NO.18光晕:传奇 剧照 NO.19光晕:传奇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46

详细剧情

  故事改外编自微软同名游戏。公元2552年,因为地球人口太多,人类不得不开始向星际间的殉众多行星移民,以开发新的空间。在某个太空移民组织突然消失后,派去调查此事的舰队仅有一艘战舰返回了基地。从此,外星种族星盟(Covenant)对人类的侵略就拉开了序幕,星盟的科技远远胜过于地球,逼得地球的军队节节败退,最后人类只好准备前往远方未探测过的宇宙寻求一线生机。在探测过程中,指挥官与他的组员被星盟舰队发现并追上。紧急关头,他们发现了Halo,一个巨大的异形环状世界,那里有着一万公里的直径与可呼吸的气体。在这个巨大的具有生命的圆环里,居住着不可思议的生物、奇特的植物、扭曲的地下巢穴、巨大的山脉,以及数不尽的充满怒气的异形。在飞船被击毁之后,部分的人类组员登陆在Halo的表面上开始了一场与星盟的战争……

 长篇影评

 1 ) 我就想知道,押井守在這部里都幹了些什麽

宣傳時可是把押井大神的名字擱在頭一位,但看完之後,大神你人呢?
除了人工智能柯塔娜長得像無氣質版的素子姐姐之外,大神你人呢?

求真相~

---------------------------------
牢騷:最恨無腦編劇+無風格人設了!新一代TV高達風一出我就顫抖了,後來居然連七龍珠和Cowboy Bebop都被穿越盜用…製作方你到底想幹什麼?

我知道Halo賣得好,但也請多給以電影為前提的動畫多一些尊敬好不好?和Animatrix一對比,有沒有心去做動畫,還是只是促銷手段,就都明瞭了吧。


 2 ) 我决定最好的是第一部。

没看过相关的东西,在PPS上看见有好几部,还以为是很棒的作品要迫不及待地拍续集。后来随便看一看,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对第一部这么多抱怨。我觉得最好的就是第一部的美术风格了。莫比斯的画风,超赞。第二部的时候发现就是一普通日本动画的风格,就不想看下去了。

 3 ) 认真你就输了

做为一个铁杆Halo饭,在看完Halo Legends后不来发表一篇评论太对不起了。如下

        第一集:
        科塔娜大姐说Halo史一:洪魔和先行者登场。画面三流,音乐一流,评分:3分
        第二集:
        科塔娜大姐说Halo史二:人类和星盟开展。画面比上部稍好,音乐继续一流,评分:4分。
        第三集:
        这个实在太赞了,前提是不把它当作Halo系列来看,模糊的画面处理,暗蓝色和黄色的色调处理,神风烈士百人斩的镜头处理,这分明是一部新武侠片啊。评分:5分。
        第四集:
        典型的日式动漫风格,大眼睛的斯巴达(囧),御姐版的哈希博士,让人唏嘘不已。发生于斯巴达和他们的克隆体间的故事还算让人满意,不过这个少女斯巴达也太弱了点,才中了三颗钉刺就挂了,好歹也要中到八颗再爆炸啊。评分:4分。
        第五集:
        虽然我很喜欢鸟山明的龙珠,虽然我很能介绍武侠版的精英战士,但我实在无法接受龙珠版的斯巴达……这算什么啊。评分:1分
        第六集:
        主角Ghost,你不会是从现代战争2中穿越过来了吧,这一刻,你已经不再是UNSC海军陆战队队员,你已经远远的超越了ODST和斯巴达战士们。估计片尾UNSC的领导们最后悔的就是当初斯巴达II计划里怎么没选上这个Ghost呢?。评分:3分
        第七集:
        在看第六集海军陆战队小强大发神威的时候,我就猜到第七集应该是“We are ODST”了。结果果然不出所料,本集中出现的沉默的狙击手斯巴达一开始我就怀疑是小说里的斯巴达58号狙击手琳达。结果摘掉面具果然是个御姐……评分:4分
        第八集:
        我们的117号士官长登场果然就不一样,本集全CG制作,可谓大手笔,士官长的搭档凯利等也逐一登场,万恶的微软再次打擦边球,就是不让我们看到士官长的脸。本集剧情很薄弱,但是画面方面处理的非常赞,几个第一人称的手持斯巴达,战斗步枪,轻机枪的画面都让Halo饭泪流满面。还有本集中再次出现的哈希博士太靓了0.0 评分:4分。
        最后总结:4分,做为一个HALO外传的作品,8部风格迥异的动画短片明显是MS在日本和全球范围内推广Halo系列的手段而已。总之对于一个Halo Fan来说,完全当作一个外传作品来看还是可以让人接受的,认真你就输了。最后期待一下本年度的Halo Reach。
        

 4 ) 简评《光晕:传奇》

对于这7段故事感觉最最好的就是Prototype:画面细腻流畅(应该算是这几个动画里画面最漂亮的),打斗精彩漂亮,更有那句be human 让我颇有感触。
另外比较过瘾的就是The package, 虽然节奏过快,但是却带给我了玩游戏的快感。还有The babysitter用优美的画面和朴实的叙述手法讲述了一个不错的故事。
The duel和Homecoming 都给人不错的感触,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讲都一些小问题:the duel 的风格不错,但是那种日式的设定放到halo的世界里就总是感觉很别扭;而homecoming 剧情不错,文戏感觉不错,但是武戏就不敢恭维了。
而Odd one out 就是一种类似龙珠风格,放开心态,就当是放松一下来观看也是不错的。
origins1&2除了让人了解halo的历史以外也带给我一写想法:1让我感到牺牲的价值,而2则道出了“战争永远不会结束”这一值得深思的理论。

 5 ) 正如同日本人搞砸了变形金刚一般

    原本以为Legends会延续Halo的一贯风格,但我看到的是日本人继搞砸变形金刚后再一次地让在美国很成功的作品彻底变了味道,单不说日式动画的画风本就不适合Halo这样粗犷的风格,再混合上日本人一贯喜爱的煽情、羁绊路线,让我这个从1玩到3再加上ODST和Halo Wars的人及其不适应。
  
    虽然我并不反感日式画风,但这次绝对是用错了地方,先是不负责任地把本民族元素强加在了精英身上,然后再把本国的高达、武侠等等统统套在了Halo上,反正我个人配着那经典的音乐看着第三部十分别扭,以至于在一般就直接跳过了。

    后者更把七龙珠直接和Halo夹在一起,看来导演还是没搞明白我们不是来看七龙珠或任何日本俗套动漫(其他还是有很多不错)的,我们要看真正的光晕!这么宽广的世界观导演就给我们来个Halo版七龙珠糊弄我们?说实话,彻底放下Halo感觉而单独看的话,还是能体会出些恶趣味的。。。

    至于那个Be Human,简直就是套着Halo外衣的高达外传,所有元素都渗透着高达的血液。。。我一直参不透的是为什么要强行把日本本民族的东西生生地加进去?难道不知道主要受众并不在日本吗?虽然我不是一个反日主义者,但看到自己喜爱的人物变成日本精英。。。我想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了吧?

   凭着个人对Halo这么多代给的感情,希望日后的电影版若能出现的话,千万不要让人太过失望,也不知彼得杰克逊能否让游戏改变电影彻底走出之前的阴影。若不能如此,还不如让他永远难产吧。

 6 ) 技术毁灭动画?

(一篇与作品内容无关的牢骚文,慎入)




这不是危言耸听。

 

早在多年前,宫崎骏就开始着力于保护日本动画所谓的纯正性。在公共场合,他多次炮轰当代日本动画的不求上进,甚至直接将枪口对准了“漫画之神”手塚治虫,理由是手塚在《阿童木》等影片中使用的“8帧”技术污染了日本动画界的风气,导致日本动画常年以偷懒借鉴为荣,以费力作画为耻。

总结一下宫崎老师的发言,不外乎以下几点:

1.3D技术毒害论

在手塚治虫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宫崎骏都是日本传统动画的旗手。不夸张地说,正是由于他的存在,传统日式手绘动画的精髓才得以继续保存并在世界艺术舞台拥有一席之地。这也充分说明了他为何会对3D技术有如此之大的排斥,因为这与传统日本手绘动画的基础——手工技术中的人文精神是完全相悖的。

2.题材颓废论

宫崎骏能够在世界艺术舞台上以一介动画人身份获得世人肯定,除了精湛的动画技巧与开阔的艺术视野,他对人与自然互相协调的高度关注也是原因之一。而如今日本动画界更偏好于现在年轻人喜爱的题材。浅层次的恋爱、打斗题材早已不能满足新生代观众的要求,他们想要的是后宫、卖肉、多角恋、血腥画面、猎奇……一切可以麻痹自我的高冲击力低思想性内容。宫崎骏这样的传统日本人哪能受得了这些鬼画桃符的玩意儿?一场大论战自然在所难免。

3.人才紧缺论

这一点其实已经算不上什么争议了,大部分人对此都有一致的共识:日本动画界人才培养机制有问题。

宫崎骏在公共场合并没有太多深入的探讨这个问题,而是简单地批评了现在日本动画人技术粗糙偷工减料,甚至不惜向他的精神导师手塚治虫开炮。是宫崎骏脾气老来倔了?当然不是。早在本世纪初,宫崎老师就多次强调要尽早为日本动画界培养人才做准备。去年他更是直接退居幕后,将《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的导演之位让给了新人铃木敏夫。他不是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只是作为业界领袖不便向公众直言事实,只好借炮轰手塚刺激民众关注这个问题,好向日本动画界施加压力。

 

宫崎骏这些话自有他的道理,但也有他的局限性。

 

后两个论点宫崎骏的指责虽然略显粗暴,但立场是对的。近年日本动画界产量有增无减,但成品质量和影响力却是江河日下之势,一方面是观众审美取向变化的必经阵痛,但另一方面也有日本动画人自己不思进取的原因。就拿人才培养来说:早年日本动画界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一方面要感谢手塚这样思维开阔的艺术大师内外周旋,另一方面也是得益于日本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培养出一大批具有相当艺术功底的青年才俊。八九十年代虽然创造力略有下降,但底子仍在,而且又正好赶上日本文化开放的兴盛期,大量创新性极佳的商业作品不断问世,奠定了日本动画界商业领域在上世纪不可动摇的地位。

但现在呢?

无论是动漫人才专业培训机构还是所谓动漫学的出现,其实都是对日本动漫人自身的讽刺。事实上,从来就没有什么独立存在的动漫艺术。任何动画与漫画的基础都是更为原始与古老的基本元素——绘画、音乐以及文字。也许在组合的过程中,确实有一些新事物在这些元素的反复磨合中诞生,但那并不能代替这些基础元素,更遑论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又或者类似快餐店的“动漫人培养机制”。

关于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从欧美动画界寻找借鉴。Frédéric Back先生在他那篇著名的《致年轻动画人的一封信》中曽谈到自己的成长历程。在法国雷恩美术学院,他所学的无非是那些艺术大师成长史里耳熟能详的东西:绘画、构图、室内设计、模型构筑、建筑……与动画没有一毛的直接关系。但在他看来,这些本领无非是帮助他迅速融入工作的器具罢了,真正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去更好地理解如何借鉴生活。在文章的末尾,他如此告诫年轻动画人:

“很多年轻人喜欢把自己局限在技术培训之中,而不是首先(或同时)进行艺术思维的培养,开阔眼界,解放自己的创造力。如果他们发现自己不适合做这些事的话,我建议他们趁早选择另外的道路。”

日本动画界的现状充分应验了这句话。

 

(其实根本不用往外寻答案。看看中国当年那一批艺术家的传统美术底子,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人能与之相比?)

 

……而这些问题又牵涉到了宫崎骏的第一个论点:3D技术大量引入是否会对现有日本动画基础产生伤害——甚至于毁灭性的打击。

宫崎骏的吉普力所代表的,是日本动画界在数十年半封闭半开放的特殊环境下形成的传统日式动画风格。虽然他本人认为自己的动画品质极高,但这改变不了日本动画擅于偷懒的实质:一个缺乏文化底蕴与基础实力的国家要想在文化事业上取得短期突破,必然要取一条捷径。对于日本动画界而言,那就是偷懒——用速度线、镜头剪辑等奇门怪招降低绘画上的成本。讽刺的是,现在这却成了日本动画的精髓。《黑客帝国动画版》的花絮里,沃卓斯基兄弟就谈到了日本动画的偷懒,并对其大加赞扬。无论宫崎骏承认与否,偷懒已经成为了日本动画的基础与标志。而正如你我所知,3D技术本就是现实景象在虚拟世界的延伸,要用它偷懒太难了。

但你不能说日本动画界没有进取之心。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押井守就已经开始尝试着在传统日式动画中融入新的技术,类似于如何营造层次感,如何令画面更加生动立体——自然也包括了如何运用3D技术(后来的攻壳2.0就是这一理念的最好佐证)。在我看来,3D技术的引入是必然的。人力始终有限,将更多的资源投注在人物上,将次要的部分交由计算机处理是未来动画现实可行的发展路线。而从Pixar的巨大成功中,我们甚至已经可以想象未来3D技术更为广阔的运用空间,这一点上2D动画确实远不能及。

不过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良好的美术功底与开阔的艺术视野,二者缺一不可。

任何技术都是双刃剑,这一点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已得到了充分验证。君不见科幻作品中的反智思潮已越演越烈?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与冷战和核威胁的洗礼,人类必然会认识到科技发展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对于动画来说,新技术的引入同样如此。当你拥有足够优秀的艺术功底与开明的艺术道德观时,所有技术都将对你俯首称臣。它们将成为你作品中的血与肉,为你带来无尽的荣光与财富。可如果你只是一个懒惰无趣却又贪婪成性的小痞子的话,那我奉劝你还是别碰这些危险的野兽。

 

不幸的是,今年就有两部动画踩了技术这颗大地雷:《光晕:传奇》与《但丁的地狱之旅》。

 

抛开游戏改编与日美合作这两大影响观众做出客观评价的外在因素不谈,仅从动画本身来看的话,两者的结构极其类似,都是由数个短篇组合而成的动画。唯一不同的是前者以短篇集形式推出,剧情上不存在明显的衔接,后者将各个部分交由不同的第三方制作,最后再进行组合统一,本质上讲是单一的长篇动画。

……不过这根本无关紧要,因为它们的失败并不在此。

就我看来,所有动画观众在阐述动画的优劣时,常常忽略了对动画的基础——画面本身的评论。表面上看,这是观看者自身学识高低美术知识多少的问题。但深入来看的话,大多数观众并没有意识到,动画向观众传递信息时对画面是有着极高依赖性的。以看电影电视剧的姿态对待动画,很容易忽略一个事实:电影的基础是真实的影像,而动画是虚幻的信号集合。同样的一段画面,由谁来画会极大地影响观众对其中信息的吸纳与反馈。优秀的动画师大多擅于在画面中融入剧本代表的人文精神,而平庸的动画师则无法通过画面传递剧本的内在含义。

这也是我讨厌这两部的动画的根本原因所在:缺乏人之生气。

作为日美合作动画,两部影片本应互相取长补短,用美国人的技术去弥补日本的懒惰,用日本人的细腻去打磨美国人的粗糙。但实际上,两部动画的制作思路更像是:“规矩只有一条,那就是别怕花钱!”最后大家不约而同选择用“价廉物美”的3DCG技术+计算机渲染忽悠领导借机中饱私囊。这种制作思路下产生的就是我们眼前的两头机械怪兽:轮廓粗糙,线条僵硬,动作死板难看,背景严重缺乏层次感,整体了无生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背后掩盖的,是动画制作人美术水平的低劣与面对新技术时的手足无措。

 

(当然,这里也有观众自身欣赏水平滑落的原因。这一点我毫不避讳。)

 

很长一段时间里,Pixar被视为动画业界的救世主,众多厂商纷纷跟进欲分其羹。结果Pixar名利双收,众恶狼纷纷落马。究其原因,Pixar员工深厚的传统动画功底与对电影叙事技术与镜头的研究,是许多动画厂商根本无法企及的。也许未来3D动画真的能够战胜2D动画,但那绝不会是因为技术本身的优劣,而是双方底蕴实力的差距。

 

杀死艺术不需要大枪大炮。用恶毒的心与盲目的头颅,足以调配出毁灭世界的毒药。

 短评

很想多看看相关剧情和人设,flood到底是什么东西?

9分钟前
  • benny715
  • 推荐

人设还有硬的地方,可以打磨。作为游戏衍生物本身来讲还是好的。电影并不重在参与感。好多煞笔说第三集不好,对此我只能呵呵了。

10分钟前
  • XD|醒来。你在。
  • 推荐

不搭调

14分钟前
  • 达斯佛™
  • 还行

看得我声泪俱下简直乱到令人发指!第三集的存在简直莫名其妙,第五集干脆画成了龙珠而且斯巴达弱智到爆,第六集像高达!剩下的还能接受…

15分钟前
  • 法盲Ryan
  • 较差

如此忧伤的动画片

16分钟前
  • Dr_堂吉诃德
  • 力荐

作为一个对光环3,光环战争,和光环ODST评价极高的玩家,表示看了前两话疑惑要不要继续看下去,

21分钟前
  • 吴登淡
  • 还行

第一分段“起源”,制作极其粗糙,没有日式的细腻,也没有美式的粗犷,整一段味同嚼蜡的科普片。好在“起源II”就精致多了。值得一提的是山崎浩司的第三段"The Duel",水墨气质配合光晕主题,如假包换的日本武士片。总之,日本人别搞光晕,美国人也别碰攻壳机动队,各自为政就对了。

25分钟前
  • 苇间疯
  • 还行

There will always be warriors and there will always be war (片尾曲太长,减一星)

26分钟前
  • 无敌小蚂蚁
  • 力荐

2010-02-16 看第一集。日本的科幻思维跳不出“东方玄学”的感觉。《攻壳》还好和网络虚拟结合,玄学正好是有趣的补充。但如果要在创作中构筑形态各异的新文明,还在美国。Halo 这个美国原创的故事,交给日本人去执导,便染上“玄学”色彩,冲淡了科幻“构建”的特质。

29分钟前
  • 问津
  • 还行

拍的很不错,特别是第八话

34分钟前
  • Sky
  • 推荐

没打过游戏,所以看不懂啊。

38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较差

虽然还不能和黑客帝国动画版相媲美,但是已经相当不错了,非常的日本化啊

40分钟前
  • Lucifer
  • 力荐

每一集都是动画史上的一个变迁,从一开始的老式画面到最后一集的全3D,其实这种方式很特别,没像有些人说的那么糟~~由STUDIO4℃等7个动画公司联合制作。

45分钟前
  • 南條艾草
  • 推荐

目前只看了前两话,牛逼得一遢糊涂

46分钟前
  • 九月
  • 推荐

第四话和第八话很赞。

49分钟前
  • BladeWang可能
  • 推荐

这是什么东西啊...和游戏比起来,这个我是不太能接受...

51分钟前
  • alan sister
  • 较差

玩玩游戏就够了

54分钟前
  • CaesarZX
  • 还行

前传补完,向The forerunner们致敬~

58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推荐

太短了,没看到要表达什么。但是很喜欢押井守的电影

1小时前
  • 深层次空间
  • 还行

类似黑客的动画版 短篇集水准参差不齐

1小时前
  • 迪奥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