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一样的双眼(2009)

爱情片其它2009

主演:里卡杜·达林,索蕾达·维拉米尔,

导演:胡安·何塞·坎帕内利亚,

播放地址

 剧照

谜一样的双眼(2009) 剧照 NO.1谜一样的双眼(2009) 剧照 NO.2谜一样的双眼(2009) 剧照 NO.3谜一样的双眼(2009) 剧照 NO.4谜一样的双眼(2009) 剧照 NO.5谜一样的双眼(2009) 剧照 NO.6谜一样的双眼(2009) 剧照 NO.13谜一样的双眼(2009) 剧照 NO.14谜一样的双眼(2009) 剧照 NO.15谜一样的双眼(2009) 剧照 NO.16谜一样的双眼(2009) 剧照 NO.17谜一样的双眼(2009) 剧照 NO.18谜一样的双眼(2009) 剧照 NO.19谜一样的双眼(2009)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7 12:44

详细剧情

本杰明·艾斯玻希多是一名退休的检察官,几十年的司法工作经验让他积攒下诸多素材,而多年前一起奸杀案始终让他念念不忘,他希望将其付梓出版,了却心愿25年前,23岁的美丽女教师莉莉安娜·科洛托和银行职员里杜卡·莫拉莱斯相识相恋,然而就在两人已谈婚论嫁之际,莉莉安娜在公寓被人残忍强暴并杀害。是时司法腐败,为求尽快结案,本杰明的同事甚至随便找个外来移民顶罪。也许是为莉莉安娜死亡现场所震撼,本杰明执着地展开调查,从此卷入这桩扑朔迷离的爱恨疑案之中……本片荣获2010年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2009年哈瓦那电影节观众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导演奖、最佳音乐奖、评审团特别奖。

 长篇影评

 1 ) 正义的力量

《谜一样的双眼》(El secreto de sus ojos)的确是一团迷。

那本是一桩普通的入室强奸凶杀案,受害人的丈夫莫拉莱斯却数十年如一日地悼念亡妻,只因知道凶手大概会出现在火车站逃跑,就每天枯坐在候车室几个钟头,等待,寻找。他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永逝的爱情吗?

处理这案子的阿根廷联邦法院职员本杰明·艾斯玻希多远遁他乡,二十五年后退休归来,还是忘不了那扑朔迷离的案情,他要写,要问,他还要追根究底。本杰明想要的又是什么?是真相吗?

二十五年前,美丽的联邦检察官艾琳·黑斯廷斯曾经追着远去的火车,情不自禁地将手按在车窗外,与车内那个渐渐远去的男人的手连成一体。二十五年后,那些汹涌翻滚的情绪依然无处安放,她却只能问一句:如果那一切都是真的,当年你为什么没带我走?

是的,这个故事由两段破碎的爱情组成,串联其中的是阿根廷一段风起云涌的黑暗年代。强奸凶案发生于1974年6月21日,正是庇隆重新执政的最后期。十天后,庇隆总统去世,庇隆夫人继续推行丈夫的“第三道路”,但全国的政治经济形式却已恶化,各方势力纷纷登台,时局动荡不安,左右翼极端分子冲突不断,直到1976年,右翼军人政变成功,魏地拉军政府上台,写下阿根廷现代历史上最为残酷的一页——白色恐怖笼罩一切,军警四处秘密横行,失踪人口高达20万!1983年魏地拉军政府倒台后,阿根廷重新走向民主,但1989~1999年梅内姆政府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却终被证明失败, 2001年阿根廷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和社会政治危机,其阴影一直蔓延至今。

我想,原著小说《他们眼中的质问》(La pregunta de sus ojos)的作者艾德瓦尔多·萨切利(Eduardo Sacheri)将这个悬疑故事的时间跨度设置在1974~1999年绝非偶然:暗杀、绑架、腐败、恐怖,这是阿根廷现代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时期,这也是为什么本杰明半梦半醒中写下扑捉灵感的话语会是“我害怕”(Temo)。本杰明向记忆深处回溯探寻凶案的过程,同时也代表了这一代人向历史回溯追寻真相的过程,他不顾二十五年后莫拉莱斯“把一切都忘了”的呐喊,像个幽灵一样偷偷潜回农场,在漆黑的夜里终于找到了答案——一个充满意外的、令人无比震惊的答案。这答案照亮了他早已变得黯淡的人生,让他终于从恐惧走向了爱,走向一个无所畏惧的明天。

那么,这个终于照亮历史与人生的答案就是爱的力量吗?我认为不是。爱情固然美好,它能使人赴汤蹈火奋不顾身,但它终究发于私,止于私;而支撑莫拉莱斯在火车站一分一秒等待的,让本杰明和艾琳二十五年都无法释怀的,让一个势单力孤的普通人变得强大起来,二十多年枯守苦地生死维系的,却是一种更为长久的韧性渴望,是一种超出了个人得失之外的信仰。这个信仰,就是正义。

这种正义并不仅仅是故事表面那一层的司法公正,不,它还意味着道德、良知、奋斗,它还意味着还历史以真相,它意味着面对“什么都不能做”的惨境,个人始终能从吞噬一切的黑暗中看到点点星光,始终不磨灭对光明和理想的忠贞,始终坚守那一颗赤子之心,哪怕形单影只,始终向前、向前,始终去爱。

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正义才能让一个弱小的人面对强大的体制获得尊严和力量,让本杰明在二十五年后终于明白了自己一直寻找的究竟是什么,让他直面自己的热情与信仰,让他终于向艾琳敞开心扉,让他义无反顾地奔向爱。

那么对阿根廷的历史来说,作者艾德瓦尔多·萨切利和导演胡安·何塞·坎帕内亚(Juan José Campanella)的意图是否是对“政治独立、经济自由、社会公正”的庇隆主义的回归呢?我想并非如此。“社会公正”只是庇隆主义的一个方面,它也只是“正义”的一个层面。我始终觉得“他们眼里的质问”、谜团的核心,让一个社会从恐惧走向爱与光明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正义与尊严。它并非阿根廷的特例,它适用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段历史。只有这种正义的地位得到维系,法律的公正得到伸张,一个国家的人民才能获得尊严,才没必要走上屈辱的SF之路,才不会绝望的在自家阳台上ZF,才能吃上放心的米、给孩子喝上安全的奶,才能够自由大胆地讲真话,不用挤破头皮到外国抚养自己的下一代,才能活得像个抬头挺胸的大写的人。

 2 ) 谜一样的眼睛——为什么没有差评?


瓣评分8.3,各种长评短评都是以好评为主,真该好好地鼓掌,中国的观影观众水平之高,史无前例。
豆瓣上一堆人说着长镜头,说着阿根廷的政治,仿佛要把他们的全知全能展现出来。不好意思,全篇看下来我真没觉得故事性在哪里,只感觉导演在用唯美的大片镜头和混乱的剪辑塑造出一种悬疑的氛围,至影片结尾戛然而止很多问题都没有解释清楚。

2009年的最佳外语片,说来真的很让人失望,如果以后电影圈都不能好好讲故事而是光靠剪辑、音乐、镜头这种奇淫巧技而迷惑观众,那么电影的未来在哪里。

有人询问问题,被豆友直指“这种智商你还是去看黑猫警长吧”,这么不友好又自视甚高的氛围,呵呵哒。至少坦诚总比不懂装懂强吧,那不好意思我这种智商以后还是不要看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了,目前真的是欣赏不来。

 3 ) 不杀,是慈悲?

《他们眼中的秘密》 The Secret in Their Eyes

导演:胡安·何塞·坎帕内利亚(Juan Jose Campanella)
主演:里卡杜·达林(Ricardo Darin)

这部电影充满了大量的对比,明与暗、正义和邪恶、现在跟过去,经得起仔细推敲。主人公本杰明(Benjamin)深陷在回忆中无法自拔,逍遥法外的凶手、司法不公的年代,那段黑暗岁月既是挥之不去的隐疾又是无法治愈的顽症。通过本杰明的痛苦和失意,电影带出了另一名隐藏主人公里卡多(Ricardo),他用微小无助的个人行动来追寻凶手,希望能告慰亡妻。这部份篇幅见少笔墨不多,然而在结尾却爆发了强大震撼力。本杰明能拥有失而复得的爱情,他只能活在无法挽回的伤逝当中。

影片给出的受害者形象是性感而美丽的,正如本杰明第一眼看到伊莲娜(Irene),后来凶杀现场的惨象让人目不忍视,本杰明的内心冲击就很好理解了,那分明是本能驱使,他不能接受美好被糟蹋毁灭。凶手那边,导演利用一个精心设计的超级长镜头来让他现身,展开追逐并且绳之以法,但正如那脚弹框而出的射门,抓到他并不代表案情就此作罢,那会是一场可怕的拉锯战,足球是圆的。

凶手外表安静,思维缜密,怎么看都跟严重的性暴力犯罪不搭嘎。然而他的眼神再一次出卖了他,伊莲娜抓住破绽迫使他失去理智。凶手先后两次“亮枪”,无论哪一杆,这都直接暴露了他的心理特征。发自原始冲动的侵犯其实很好理解,人们很容易把它跟独裁者的高压统治联想到一起。他们追求绝对支配,不肯屈从就干掉你。电影有一些涉及时代的零星点提,更多还是借助人物的情感烘托来追踪案情形成触动。

许多关键的情感信息都被安排在了人物的眼神当中,从心事难遣的主人公到命运跌宕的关键人物,从其貌不扬的凶手到一旁监守的小配角,电影抓住眼中的秘密,用频繁的表情特写带出了一些微妙的东西。本杰明不是英勇无畏,相反他接连受挫,逃离远走。伊莲娜耽误了青春,并肩作战的朋友枉送了性命,而这一切又比不上直接受害者里卡多,他无法找到一个合适办法去解决凶手,是手刃还是遗忘?前者做起来太便宜了对方,至于后者根本是无法做到。杀与不杀,这不是赏一个痛快的选择。

在本杰明步步紧逼的疑惑面前,里卡多脸色阴暗,愈发难看。他们只是畏惧黑暗、害怕失去,而他除了那份爱,却已经再无可失。生不如死的滋味终究是不好受,如此苦心经营的惩戒说来残忍,其实更是一种不杀的尊严。里卡多用时间编织出一张牢不可怕的天网,让凶手难以挣脱。几个男人用生命做了一场接一场的风险交易,代价同样惨痛。人生无常,放下更难,影片说的就是这道理。【南都 http://gcontent.nddaily.com/2/a2/2a27b8144ac02f67/Blog/c15/471d7d.html

对无意识旧时代的回眸非常有意义,电影的努力争取产生了神奇效果。 ——Jonathan Holland (《综艺》)

主人公扮演了双重角色,年轻时怅惘于工作,无法把握个人幸福;年老时回头来看,这人生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Deborah Young(《好莱坞报道》)

影片让观众投入和沉迷于几个主要角色的情感联系和关系推动上,这在当下电影里已经是比较少见的了。 ——Mike Goodridge(《每日银幕》)

 4 ) 很精巧的布局,对当时状况的批判。

这部电影的结构真是很精巧,前后呼应的地方很多,比如说,刚开头男主就用“天使”这个词来调戏女检察官们,就是效仿他手下以前的行为。还有女主角说过她有种诱人的笑容只给她男朋友看,在电影结尾她终于这样笑给男主看了,还有“关门”的涵义……犯人最后的下场?不看到最后十分钟你根本猜不到
当时的阿根廷也蛮黑的,看起来现代化程度不错,但是事实上呢?无辜的装修工可以轻易被抓起来当做奸杀案的替罪羊;政府高层可以为奸杀犯提供保护伞,因为那个犯人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政府安插在反政府势力中的卧底。某个检察官可以跟黑社会勾结,把挡着他路的警官在居室内枪杀……
有胆有谋的男女猪脚,身为司法工作者,却没有施展的地方。女主角后台硬才免于威胁,但男猪脚却得匆匆跑路……这一跑,就是25年。
但是,即便是在滔天浊浪里,爱却从未停止过,男女猪脚那深沉却总是不敢跨越的情愫,男猪脚的好基友在生命的最后关头用尽全力保护男主不遭毒手,受害者的丈夫一直努力地寻找凶手,一直珍藏着妻子的照片……
豆瓣页面的跳转速度太不给力了,妈鳓逼

 5 ) 超级大烂片,当婊子还要立牌坊

这个片子,表面华丽,其实根本是东拼西凑,哗众取宠。

首先,从心理上讲,强奸杀人犯从小就认识那个女人。就是说他们的关系形成应该是先于性的。而电影里面把他描述成性饥渴的自卑男人。
然后,这个小子家里寒酸,靠做建筑工人为生,他的后台关系大到总统给他特赦?脑袋被门夹了吧?
还有银行职员,真他妈钟情啊!对不起,这个在电影里面是没有理由的!唯一的理由是那个女的多漂亮啊!
最他妈看不过的是:前面是性饥渴的民工奸杀银行职员的老婆,中间就是大后台的凶手逍遥法外,银行职员痴心守寡,最后就是可怜老头被变态银行职员囚禁。。。

观众的智商和感情就这样被操了。被操了还说好的,我真他妈羡慕你们!

 6 ) 回忆之囚


回忆构成了我们,我常常这样想。
我们每个人之所以成为这样的人,乃是因为我们背负着那样的过去。我们独特的成长史、家族背景、遇到的人和事变成回忆构成我们的价值观,影响我们当下的每一个选择,决定我们爱一个人,或恨一个人。电影《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爱上赵敏,仅仅是因为“她长得像我母亲”。
而普鲁斯特则是另一种情况,他是身体被疾病禁锢,而灵魂却被往事禁锢。对他而言,回忆是他的全部,是他的命运,也是他的监狱。他似乎是没有将来时的人,他的后半生仅仅是为了记述那段朦胧短暂的似水年华。
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电影《谜一般的眼睛》就讲述了两个被困在回忆牢笼中的男人的故事。两人如镜像的两端相互映衬又相互对照,恰如双生。男主角之一叫莫拉莱斯,银行小职员一个,原本过着平凡的生活,但是不幸突然降临:他的妻子在家中被人奸杀,尸体伤痕累累,死状甚惨。负责调查此案的是另一位男主角,检察官埃斯波西托,他被凶手的残暴震动,决心伸张正义。两个原本如飘萍般独自漂流在世间的个体突然被命运飓风刮到一起。一干人费尽周折总算抓到凶手,但是由于政治原因,凶手被释放,并且在得释后展开报复。埃斯波西托的助手被杀,他被迫远走他方,恋人在火车站洒泪送行,他却始终说不出表白的话。时间一晃二十五年,埃斯波西托已经退休,他觉得再没有理由逃避过去,于是决定写一部小说来纪念25年前那个影响他一生的案件,他开始一一寻访当年的各位当事人。电影就是通过埃斯波西托在“现在”的寻访和对“过去”的回忆交接而成。
因为故事实际上分为25年前的追凶和25年后的寻访两条线索,很难线性地叙事,所以剪辑依据相似性原则,即由此刻的某个细节某个声音,联想起过去的相似细节,从而切换到“过去”的情节,反之亦然,比如通过水在壶中煮开的蜂鸣声,将场景从“过去”莫拉莱斯得知妻子惨死切回“现在”年老的埃斯波西托在家中写作,因为两个场景里都有一个壶在煮水。这种剪辑方法的好处显而易见,像这种多线叙事,最难处理的就是让观众接受影片的逻辑,因为如果情节跳跃太快,很多观众就会抗议说看不懂或者跟不上,比如疯狂的赛车就受到过这样的责难。而根据人为的相似性把跳跃性极强的情节点串联起来,即使违反逻辑也不显得突兀。而且不同时间空间的转换造成了叙事的留白,反而给整部电影营造了一种散文般的疏淡的氛围。
当然选取这样的剪辑方式也是影片主题的体现:囚禁在过去的人。
埃斯波西托生活的每个片段都摆脱不了回忆的纠缠,哪怕是煮开水的蜂鸣都让他想起莫拉莱斯痛苦的面容。他每一次言语每一次行动似乎都是投向回忆之湖的一块碎石,总会有余波荡回,然后将他席卷而去。他首先去寻访的就是当年的恋人兼上司——艾琳。艾琳与他正相反,是“永远向前看的人”,绝对不会困守在过去。因此艾琳很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还要写那段往事?埃斯波西托回答:我生命中的一切都指向那个案件。夏虫不可以语冰,艾琳显然无法理解,第一次重逢不欢而散,只剩下埃斯波西托一个人独自留在咖啡厅。他想起当年莫拉莱斯独坐地铁站守候凶手的情景。那时莫拉莱斯的妻子遇害已经一年,而这一年里,莫拉莱斯每天都会在地铁站等着,等着凶手出现,尽管他对妻子的记忆开始模糊,他记不清妻子给他泡的最后一壶茶到底加的是柠檬还是蜂蜜,然而他还在坚持要复仇,尽管复仇的记忆早已死去。这让我想起卡夫卡的神秘寓言《中国长城建造时》,卡夫卡笔下的中国皇帝都住在一个无比巨大的皇宫里。这个皇宫大到走出去要花一生的时间,皇帝的指令还没有传出皇宫,皇帝已经死去,改朝换代后,发出去的指令早已作废,但是送信的人还不知道,还在执行那个早已作废的使命。
“遗忘的复仇”是一个很深刻的细节,也是很精当的比喻。哪怕早就忘记了怎么受的伤,伤疤还是会永远留在身上,往事就是这样难缠。背负着沉重过去的人是痛苦的。埃斯波西托和莫拉莱斯都是这样的人。前者曾经跟后者说:抓了凶手,可能没法判死刑。后者说,我不同意死刑,死刑不足以解恨,“要让凶手慢慢变老,过着毫无意义的生活。”莫拉莱斯认为过无意义的一生比死刑更能惩罚凶手。所以,在凶手因为政治原因逍遥法外以后,他决定自己惩凶。莫拉莱斯把家搬到偏僻的荒野,然后绑架了凶手,把他囚禁在家里,一关就是二十五年。期间他没有跟凶手说过一句话。以致埃斯波西托闯入他的私人监狱时,白发苍苍的凶徒和埃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求求你,至少让他(莫拉莱斯)跟我说说话。
这时,镜头隔着铁笼中分别拍摄年老的埃斯波西托和莫拉莱斯的面孔,看起来他们就像被关在铁笼里一样。然后,莫拉莱斯说出了耐人寻味的台词:我想起你说的人生……
伟大的电影总是技术和精神的完美结合。在这里,极富象征意味的画面和如精炼的台词构成画龙点睛的隐喻—— 两人的人生都被囚禁在25年前那桩凶案中。
埃斯波西托因为这桩原本与己无关的命案被迫远走他方,抛下了他的所有,包括他最爱的人。他为了抓住凶手赔上了一生,所以他常叨念: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一个人怎么才知道他活的不空虚?为正义而战的道德正确性可以保证人生的意义吗?那么如果像他那样,只能眼看着凶手逍遥法外,却“什么都改变不了”,他的一生是不是就只余那无意义之轻?他人生的意义是否就得不到保证?
那么,最终按照自己的想法惩罚了凶手的莫拉莱斯,他得偿所愿了。但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不得不搬到偏僻的地方,过与世隔绝的生活,不敢再娶,为复仇牺牲了生命的一切欢乐。他囚禁的不仅是凶手,他把自己也判了无期徒刑。这样的生命,就是有意义的吗?从他最后的台词来看,他自己也很疑惑。
这部影片提出了一个极其形而上的问题:人应该怎样处理和过去的关系?观众固然可以责怪埃斯波西托和莫拉莱斯太执着于过去,以至于泥足深陷,始终无法走出过去。然而忘掉过去并不容易,就莫拉莱斯而言,忘掉过去似乎意味着对妻子的背叛。
很多电影也探讨过这个问题。比如我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老男孩》。然而之前,我也不太明白它的主题到底是什么,直到我看完《迷一般的双眼》,我终于明白,这两部电影在讲同一个故事——人被囚禁在过去的悲剧。
老男孩的故事可以简单地作个说明:中年男人吴大秀莫名其妙被绑架,接着被囚禁在一个私人监狱长达15年,然后莫名其妙被释放,获得自由的他开始疯狂复仇,但复仇过程中他渐渐发现,他自己才是真正的罪人,他的对手才是真正的复仇者,而一切都源于他还是男孩的时候犯下的一次过错。这个过错早被吴大秀忘记了,然而受害者记得,他要让吴大秀赔上一生来赎罪。复仇者用奇谋让吴大秀爱上自己女儿,父女乱伦。复仇者用一生策划这一奇谋,得手后他就自杀,这人一生都生活在那段回忆当中,似乎他的一生就是为了那段回忆存在。此人在死前有一段台词,大意是:复仇结束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故事说到这里,似乎跟《谜一般的双眼》有些相似。然而故事还没有结束。老男孩的结局是吴大秀请催眠师将自己催眠,让自己忘掉和女儿有父女关系,然后和女儿继续相爱,生活下去。他写给催眠师的信里有这么一句话:即使我是野兽,我没有活下去的权利吗?
老男孩的最后一个镜头就是忘记乱伦之苦的吴大秀和女儿/情人拥抱在一起,露出了野兽般的笑容。老男孩的作者对过去是彻底的放下,因为他用催眠术这一现代巫术将回忆抹去,堵上了通往过去的门,将和过去的联系彻底斩断。这是很尼采式的结局,无视一切既有道德,释放自己的生命,如野兽般生存下去。
《老男孩》那尼采式的结局提醒我们注意到回忆和过去之间常为我们所忽视的差别:过去永存,而回忆是可以消灭的。通过否定回忆,否定了过去所带来的一切道德难题。
而《谜一般的双眼》里,电影作者的价值观显然传统得多,它的结尾是埃斯波西托将案卷封存,然后去了当年恋人的办公室,要在那里向恋人说出那句延宕了25年的话。
案卷里记载的是25年前那段惨痛的记忆,埃斯波西托一定要在知道凶手已经遭到惩戒,25年前的正义得到了伸张,所有的道德问题都解决以后,才封存这段过去。他的告白,不是要放眼将来,而是回到过去。

 短评

我从未见过如此平静而又残忍的复仇。究竟是多深的爱,才能让一个人不婚不娶,靠回忆一个早上的细节度过二十五年。究竟是多大的仇恨,才能让一个人平静的与凶手生活二十五年,不看一眼,不讲一句话。影片的两条故事线都一样惊心动魄,我把忍了很久的眼泪,毫无顾忌的留给了所有的沉默和那扇关上的门。

9分钟前
  • 萨罗迈拉
  • 力荐

最后十分钟扭转乾坤

14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1.人生只有一次,要告白要复仇都赶紧地!2.废掉死刑吧,看吧无期徒刑最高!3.第一次看阿根廷的电影,是不是除了天朝所有地区的电影都可以露三点暴黑暗啊!4.西班牙语真美好~我想学><

15分钟前
  • momo
  • 力荐

最喜欢的三处:1是人人称道的体育馆长镜头,2 打不出A的打字机如同爱无能的男主,终将“恐惧”转为“爱意” 3 恐怕是我能记得的最美好的关门镜头。

18分钟前
  • 37°2
  • 推荐

电影的最后半小时,让我见识了什么叫力拔千钧、百转千回…2009非英语电影里最牛逼闪闪、值得回味的佳作。“回忆是我们最后仅剩的东西了,至少挑好的回忆吧。你想如果一开始能制止这一切的发生,那你就会活在过往,没有未来。忘了这件事,不然你就只会留下回忆。”

23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结尾让人吃惊。太过固执的爱,太过小心的爱,太过崇拜的爱,让我们都成了爱的囚徒。

28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永远不要低估一个好故事的魅力~(P.S.被足球场那个令人蛋疼长镜头镇住了!)

32分钟前
  • 万万
  • 力荐

静水微澜风碎月,青烟不散柳藏舟。

37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1h00min48s~1h06min01s,牛逼长镜头

41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2010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悬疑、爱情、政治、哲思、社会派推理兼具。前面略显沉闷,但后半个小时的各种神转折让人大开眼界。表演和剪辑都毫无瑕疵,球场5分多的长镜头惊艳无比。除考究的构图外,另一大摄影特点是大量使用长焦镜头造成前后景虚化,并常和过肩特写镜头结合,隐喻了本片主题。(8.5/10)

42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Temo→Te amo。被囚二十多年后见到别人,说的唯一一句话不是求救,而是“求你让他跟我说话”,太好的台词了,一句话就值一颗星。

44分钟前
  • 张天翼
  • 推荐

我聽他們滴裡嘟嚕的說那西班牙語我就看不進去结果是一苦逼爱情片T_T....中年疗伤系果然是本人最最害怕的题材。不外乎用极端浓稠的情感当色拉油把什么时间、回忆、真相之类搅和在一起,貌似自我救赎了一把,说穿了其实还是矫情哀怨无敌小媳妇儿一枚

48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Te Mo > Te Amo ,由惧生爱。最后的1/3是电影的精华,给人以无比震撼。一个人无论年轻或老去,无论经历过多少时光的洗礼,总有一些东西是不会改变的,这些东西将永远伴随着他,直至生命尽头。★★★★☆

53分钟前
  • Q。
  • 推荐

有那么一些动人的瞬间,temo到te amo也是一个不错的设计。不过25年的时间跨度,主人公对案件和爱情双层面的纠结,加上secret的主题,似乎还是苦大仇深多了些,欠缺力度与核心。很奇怪IMDB的赞誉极高。

56分钟前
  • matchbox
  • 还行

人,总会有那么点坚持。

6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缺掉爱的人生,就像永远敲不出A字的打字机。逃避爱,逃了25年,终还是没能逃过自己的这点“心事”,依旧要回头来承认它、面对它。爱并不是牢狱,逃亡和放逐才是,空无一切的人生才是。而痛失爱,会将人的生命永远停顿在、囚禁在那一个点上,静止住,凝固掉,会让人以死去的方式活着,活得如同死去。

1小时前
  • 匡轶歌
  • 力荐

嗯,结局很好,猜到了,我想要用到以后的作品中。

1小时前
  • 杨迪
  • 还行

没有完全明白

1小时前
  • 石头[b side]
  • 还行

什么玩意儿……

1小时前
  • 夏南
  • 还行

不得不说,那个长镜头很牛逼,应该融合特技了吧,否则那么多群众演员,没有剪切点的话很难做啊。不过与全片有些气韵不合就是了。全片节奏基本不错,几条线也大体上有条不紊,故事讲得有张有弛。除了几处比较“过于煽情”,有些地方情节略显窒涩,其余真的非常之赞。

1小时前
  • 伯樵·阿苏勒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