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g

日本剧日本2014

主演:市原隼人,金子统昭,浅利阳介,莲佛美沙子,山本裕典,相場一之,高桥努,森冈丰,时任三郎

导演:平川雄一朗

播放地址

 剧照

Hang 剧照 NO.1Hang 剧照 NO.2Hang 剧照 NO.3Hang 剧照 NO.4Hang 剧照 NO.5Hang 剧照 NO.6Hang 剧照 NO.13Hang 剧照 NO.14Hang 剧照 NO.15Hang 剧照 NO.16Hang 剧照 NO.17Hang 剧照 NO.18Hang 剧照 NO.19Hang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4 01:08

详细剧情

宝石店店长被杀事件谜团重重,由于新发现,sir厅决定再次搜查。sir厅搜查一科特搜一组的“堀田小组”负责本次搜查,他们顺利抓到了嫌疑犯,嫌疑犯也主动承认了犯罪行为。但奇怪的是,堀田小组被莫名解散,津原等人都被调到了其他部门......

 长篇影评

 1 ) 麦当雄的《三狼奇案》

这部片子的导演其实是黄泰来,麦当雄只是监制,但看过片子的人会发现,这部作品有浓重的麦氏风格,所以,这里我想结合麦当雄的电影风格来讲这部片子。

香港电影人一向比较注重团体合作拍片,正如徐克和程小东,杜琪锋和他的银河映像团队一样,麦当雄真正当导演拍的片子其实不多,除了导过《省港旗兵》系列及《玉蒲团之偷情宝鉴》等少数几部片子以外,大部分影片他只是担任监制和编剧,比如《黑金》的导演是麦当杰,《破豪》的导演是潘文杰。虽然不是导演,但人们往往提到上述影片的时候最先想到的是麦当雄,为什么呢?这个道理就和别人说到《倩女幽魂》的时候总喜欢先说到徐克而不是程小东一样,人们从影片中更多的是看到徐克的风格多一些。

昨天看了ahoho的一篇帖子才知道,《三狼奇案》是根据六十年代香港的一宗真实案件改编的,与真实案件相比,电影更注重对三兄弟间情谊的刻画,电影的开场就以黑白闪回画面交待三个人结拜为兄弟,并立下誓言,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影片结尾三个人同日被执行死刑后,被葬在一起的画面与这里形成对照)。

饰演“三狼”的演员分别是郑则仕,徐锦江和梁家辉,郑则仕的表演的草根性很适合他出演一个拖家带口过穷日子的父亲角色,徐锦江的鲁莽和憨厚饰演一个孝顺的儿子也很到位,而梁家辉的文弱和书生气饰演一个被女人包养的小情人则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三个人物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贫困,没有钱是他们最大的烦恼,所以当郑则仕看着自己的老婆带着一堆小孩过苦日子,身为丈夫的他心里怎能不难受?所以当徐锦江想让自己的母亲过好日子却赚不到几个钱心里怎能不着急?所以当梁家辉当面情人的面被一个有钱的上司嘲弄心里怎能平衡?影片前半段对这些人物日常生活以及整个社会背景的刻画为后面的犯案埋下了伏笔。这里,要提到一下麦当雄电影的风格特征之一,那就是写实。早在《省港旗兵》里我们就见识了麦当雄以这种写实的手法来刻画大陆贫困男子的处境。写实的好处是让观众觉得可信,有亲切感,而一旦从这种写实的画面中产生犯罪和暴力,就更有震慑力,我们就会感觉到生活的贫困和无奈是让他们走向不归路的真正导火索。正是这种对现实赤裸裸的展现让观众和影片中的主人公一样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想找一个出口来发泄,然后,罪恶便产生了。

《三狼奇案》的后半段无非是讲三个人如何开始作案,如何越陷越深,杀的人越来越多,每一次的作案都把整部电影推向高潮,把主人公的命运推向死亡,直到最后三个人被捕,被关进了监狱,等待判决。影片对监狱生活和执行手段有一定的描写,再现了监狱执行吊死犯人的场景,而三狼临死前与亲人见面的那几场戏有些煸情,似乎想让观众体会到生离死别的痛苦以及生前不该作恶的警告,梁家辉没能和情人见到最后一面以及情人肚子里的孩子被夭折的设置则有些残忍,一人做事一人当,也许不应该把悲剧延续到孩子身上。

麦当雄的电影还有一大特征,就是对警局内部黑暗的揭露,在本片里表现出来的是警察办案前要收钱,办案时不认真,动作迟缓,这些细节在之后的港片里经常出现,香港的警察往往是身处正反两道,一方面他们有维护正义的义务,一方面他们出于自身利益也收黑钱或做其它违法的事。这一特征之后在林岭东的电影中刻画的更为深入。

本片的摄影居然是邱礼涛,三狼走向犯罪的导火索之一是梁家辉对其上司的报复心理,而邱礼涛日后做导演后经常采用复仇这一手段来做为影片的切入点,不知道有没有受到过麦当雄的影响。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麦当雄的写实风格日后在邱的《人肉叉烧包》中得到了延续。

 2 ) 三狼奇案,奇吗?

根据香港真实案件来拍摄的通常都喜欢在片名加一个奇字,来反映案件的悬疑和不可思议,本片也不意外,但电影看后令人意外的是,案件奇在哪?无非就是三人见财起意,先后绑架富商子父,并无意中杀害了儿子,最后案件侦破而伏法的故事!

因对这个好奇而查了一下真实的案件背景,发现真实的案件确实有奇特之处,而电影不知是什么原因却没有演出来。

电影已经还原了真实案件80%以上的案情,但在两个关键点上却没有说清楚!

1、电影中三人绑架了富商的儿子并将其杀死,但在真实案件中,三人无论是在法庭上还是直到上刑场的最后一刻,仍然不承认杀害了富商儿子。

2、电影中蛇仔明莫名奇妙的就带个人来勒索,真实案件中是那人看到穷困潦倒的蛇仔明,忽然穿金戴银,就问了一嘴,我知道这案子是你干的,结果蛇仔明就全都说了!

个人认为如果电影中加上这两个细节会更好一些!

 3 ) 《三狼奇案》--悲情市井不休不止

这部打着禁片的旗号闯入我眼帘的作品当真不负我望,头尾的悲壮配乐为“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豪迈誓言画上了沉重的休止符,打着平凡的旗帜为三狼重新树碑:这里不仅仅是悍匪的绑架与勒索,还有小市民的受辱和挣扎;不仅仅是拷问人性的残杀与酷刑,还有妇孺儿童的天真和眼泪;不仅仅是对司法无情的审视,更多是道德与生存需要的思考。

影片剧情的饱满和流畅几近让我吃惊,一个个鲜活形象的活跃更是添分许多,黑色幽默层出不穷,大有不玩的观众哭笑不得憋得满脸桃花不罢休之气势,其中最令我满意的莫过于:投硬币、绑架小黄、三犯死刑几场戏,气氛之强转折之大揪心之胜足以攀上经典高峰。片中郑则仕的妻子扮演者商天娥获得了香港金像奖最佳女配角提名,作为三个男人背后的三个女人之一,她以隐忍、勤劳、务家、忠贞的典型好媳妇形象出现,其大气和聪慧可见一斑。梁家辉和情妇的爱情可是说是片中虐心之首:解不开的误会、无可奈何的怨恨、开了花却吹落了的幼果。两个生活低贱、好面子、几乎可以算得上苟且偷生又趣味相同的男女恋到一起固然笑料百出,细想却是心酸多于甜蜜的。徐锦江以暴烈脾气出现在片中,表演乏善可陈,但一个强悍的大个子在老母面前温顺乖巧着实给黑色的电影增加了许多温情。

之所以说给三狼重新树碑,是因为电影所呈现的社会常态太过触目惊心:数不清的小市民恶劣的生活环境、恶性教育和偏见毒瘤被大人以爱的名义强行扎根在孩子心中、警界的霸道和无能更胜匪徒之恶、无处不在的贪污受贿、富翁的无情奢侈冷漠无疑是逼人上梁山的前奏、义气这一重要情感更是一边豪气干云一边毁得人家破人亡,难怪后来的电影里新生代总在鄙夷义气,图样图森破的节奏让人动心更痛心。

《忘不了》在片中的出现不知算不算一个BUG,应该是在《新不了情》中首次出现,比三郎作案早了两年吧。

 4 ) 三狼奇案

1959年6月18日晚,香港富商黄锡彬之子黄应求与友人外出宵夜,19日凌晨回家时失踪。三天后,黄锡彬于家中收到一个包裹,里面装有一双人耳,黄家人确认耳朵属于黄应求,包裹里还有黄应求的车钥匙,笔记本,打火机等物品,另有一封匿名为“野狼”的勒索信,要求黄家支付赎金50万港币。 黄应求于1915年12月16日出生,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担任盟军翻译,失踪前帮助父亲打理生意,其父黄锡彬是一位石油商人,创办的新英公司是美孚石湖香港总代理。黄锡彬拒绝向绑匪交纳赎金,而他妻子则出五万元港币悬赏花红,但未有线索,黄应求从此消失无踪。 1961年2月10日,黄锡彬本人也遭人绑架,寄给黄家的勒索信,署名又是“野狼”,黄锡彬的侄子黄应机与黄应禧,按绑匪要求交纳了50万港币赎金,17天后,黄锡彬获释。 此案在此后的一年多都毫无进展,直到 “蛇仔明”的出现。“蛇仔明”原名邓伟明,21岁,原也是绑匪之一,“蛇仔明”将案件向警方全盘托出,包括杀害邓天福的事情。 邓天福33岁,绰号:“鬼仔福”,是邓伟明的同乡,同时也是个混混,因为看见一直一穷二白的邓伟明突然衣着光鲜而向他勒索,而且贪得无厌,令邓伟明无法容忍,于1961年3月18日伙同绑架案其它同伙将他灭口。因本身分得的赃款就最少,又遭邓天福勒索过,邓伟明向其它同伙要求分得更多赃款,不但遭到拒绝,还发展到被追杀,被逼无奈投向警方转做:“污点证人”。 警方根据“蛇仔明”提供的线索,1961年12月10日,在浅水湾一处山坡挖出黄应求及邓天福的骸骨,1961年11月3日将三名案犯缉捕归案,他们分别是31岁的无业人员李渭、32岁的教车师傅倪秉坚、35岁的电影化妆师马广灿,其中的李渭与黄锡彬是远房亲戚关系。 李渭1930年在大陆出生,1948年到香港,父亲李启的姐姐嫁给黄锡彬的弟弟黄锡九,因为这层关系,李渭1955年开始在新英公司工作,由于文化不高,月薪只有25元港币,他干了两年后离开,到一娱乐场所打杂,月薪有100多元,但该娱乐场所开张一个月就关闭,李渭因此失业,手头拮据的他打起了黄氏父子的主意。 绑架需要交通工具,李渭不会开车,就找到朋友马广灿帮忙,马广灿向他推荐了倪秉坚,因为倪秉坚曾是出租车司机,后转行当了教车师傅,自己拥有一辆汽车,就这样,一起轰动香港的绑架案产生了。 1962年2月19日,三狼案开审,十多位证人出庭作供,黄应求的太太作证时,不时掩面痛哭,而年过半百的黄鍚彬则老泪纵横,当辩方律师要求他辨认黄应求的头骨时,他坚决拒绝,因为他实在受不了如此大的刺激,最后他获准无须确认此证物,这个感人的片段掀起了审讯的高潮。 而三位被告则供出曾受到警方的威逼、恐吓及毒打,他们的供词错字百出,并非自愿。而对于争论的焦点:黄应求的死因时,他们不约而同表示:自己只是有份参与绑架黄氏父子,对黄应求的死没有参与,亳不知情。控辨双方在法庭上咬文嚼字,针锋相对。辩方律师梁永濂的盘问非常精彩,让热闹的旁听席上传来阵阵哄动。整个审讯过程充满戏剧性,时不时在证人和被告口中爆出震撼的案情内幕。 1962年3月14日,下午一时,香港最高法院,按察司戴上黑巾正式宣判,陪审团一致裁定三名被告谋杀黄应求的罪名成立,被判处环首死刑,直至气绝身亡为止,于同年11月28日执行。“蛇仔明”因为举报有功,被轻判15年有期徒刑。 由于该案件涉及到警察逼供,可能证据不实,有人把它列为奇案。 根据三狼案改编的电影,1989年的《三狼奇案》。 麦当雄 萧若元编剧 黄泰来导演 梁家辉 郑则仕 徐锦江主演

电影把黄氏父子刻画成尖酸刻薄的有钱人,把三狼刻画成可怜可悲的下层人,加上梁家辉三人的精湛演技,看完电影竟会对三个绑匪产生一丝怜悯,抛开案件不说,这是一部描写社会底层人物的电影,带着非常强烈的悲情色彩,推荐大家观看。

 5 ) 小人物的悲剧

香港电影最让我喜欢的特色之一,是其中浓厚的小人物/小市民气息和视角。

这部片子所讲的故事情节其实并不复杂,三个主人公都是社会较底层生存的人,有着小人物的懒惰、贪婪、善良、爱情、交情和义气。各自都不甘当前的生活困顿现状,总想能大发横财,让自己和家人过上衣食富足的生活,于是铤而走险,绑票,意外撕票,再绑,勒索、将勒索他们的知情人灭口。。。终于事发,归案问绞。

梁、徐、郑三位在出演各自的小人物角色时将他们的喜怒哀乐,心态视角都演绎得非常到位。尤其是从拿到钱以后的狂喜满足,事情泄漏时的狗急跳墙以及被警察追捕最终落网的绝望无助。。。最精彩的当是三人在狱中等待行刑这段,自欺欺人地指望女王特赦,相互埋怨,绝望哭耗,与亲人的生离死别,最后或平静或歇斯底里地步向死亡。让人唏嘘感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影片的结尾,土地上三冢新坟,画外音想起三人小时结拜“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稚嫩童音,实在是神来之笔。

 6 ) 三狼奇案和乡野传说

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的香港现代片就是《三狼奇案》。

小时候在村子里,一般谁家婚丧嫁娶有了大事,除了包戏班子、唢呐队之外,就是到镇子里去请电影院的人,下乡放几场电影。那几年,港片正流行,大银幕上放的也是录像厅里常见的那些片子。只是相对来说,有胶片的电影更正规一些,或者有些删减。

印象深的多是一些古装片,武侠或者搞笑,反正老远一听见配音就知道是在放港片。因为用的是白布做的大幕,一般是找一个空地大的场地,把白幕布拴在两棵树上;天色一黑,小伙伴们就搬着小板凳到前排占座,大人们吃了晚饭也接二连三赶来。基本上赶上放电影,除了看不清的老太太,或者不愿意凑热闹的老头,半村人都会凑在一起,或站或坐看完两三部电影。

《三狼奇案》让我们对香港的市民生活充满了恐惧。

大街上一群人正走着,突然就有人开枪打劫,散弹枪在街头直接对轰,带着狼头面具的歹徒动作冷静,没有任何感情色彩。这对于大部分还没走出乡村的少年来说,无异于当头棒喝。因为古装片中的香港,或者说港片,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东方不败》式的潇洒,《流星蝴蝶剑》般的浪漫,以及《黄飞鸿》似的大义凛然。

但《三狼奇案》因为是时装片,一切显得如此真实,真实到让我们以为,当时的香港就是电影中这样。

多年之后,当我在北京混生活,经常从新闻上看到公交爆炸、地铁跳轨,甚至亲身经历过721大水等等之后,城市生活给我带来的未知的恐惧,依然不时萦绕在心头。

与之相对应的是,是相对闭塞但却安全的乡村。而乡村中能够让小孩子记忆深刻的,则非乡野传奇莫属。

7岁之前,离家走得最远的一次,是去6里路之外的王尧割草,当时觉得这简直是无异于出国似的冒险。我们几个小孩子,手拿镰刀,一路小跑跟着脚蹬三轮车的大孩子,吃过午饭出发,跑了一身汗,来到高速公路旁的王尧,找到一处水草丰茂的所在,就放手开始割草,太阳西斜时大家手工,依然是一路小跑着回家。此时,家里上蹿下跳的大羊小羊,就像是等着将军凯旋的士兵,成就感瞬间爆棚。

而到了夏夜,一是贪凉风,一是为了练胆,有时会搬着床罩蚊帐,直接睡到室外去。为了直冲风口,有时还会睡到路口,或者河边。于是,关于夏夜的游魂,或者行凶的歹徒,就成了月色凉风下的谈资。有几次,因为大家聊得绘声绘色,最后难辨真假。我因为怕被不知道哪来的疯子或者坏人谋害,直到天色微明才倦得闭眼。天亮就安全了,因为隔壁总有一个阿伯,天刚朦朦亮就起床忙活。看到天亮,我就仿佛安全了。

乡野传说有时纯粹是无稽之谈,有时则是有着实际出处的“猎人笔记”。比如我们家的猫,我就一直觉得他是什么奇葩变的。

这只大猫,刚猛无比,曾经在野地里抓过兔子,也在树上捉过鸟。有时候,他不动声色趴在树上可以一直待半天,等你忘了他的存在时,抬头听到鸟叫,眼前一抹肥影飘过,地上早已伏着一个刚刚收获猎物的黄老虎。

后来他突然失踪了,我遍寻不着,想了好几年,直到去了海南,还在梦里见过他几回。

小时候的记忆总会以一种意想不到的形式复原,比如一段音乐,一种气味,一种颜色,或者一段场景。

前几天走在路上,北方的风凛冽刺骨,无意中哼唱了几句,“一窝蜂向着来的路上走,哪一个也不要回头”,就这么突然想起来,小学时每天下午放学要看的电视剧,就这样奇迹般复活了。

这首《狼行拂晓》的主题曲,如此顽强的寄存在脑海底部某个未知区域,但无意中泛起时,就会把那些周围的记忆全部激活。

人生真是奇妙,很多事情都无法解释,却会出其不意给你惊喜。

如今再去看这部电视的剧情,居然全无印象,完全想不起来自己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除了主题曲和几个角色的名字有印象外,其他关于这个电视剧本身的记忆都被有选择的抹去了。

后来在大学食堂,再次看《三狼奇案》时,也是这个感觉。只记得有三个带狼头面具的歹徒,以及香港阴森瘆人的夜,关于剧情和人物,则全无印象。

我想,电影的功能,有时就像一把钥匙,帮你打开一扇过去的门,但里面有什么,却得等你自己去发现。钥匙上什么提示也没有,只是你知道,那里有一个似曾相识的新世界。

 短评

什么元素都齐了,戏写的好拍的好演的更好。佳作,这阶级矛盾凸显的多好啊,恰到好处。里面所有的演员都超班。

4分钟前
  • 胖丁桃
  • 推荐

行刑前对三个人的性格刻画让整个影片更上一层楼,可惜最后梁家辉的角色没能和女友见上一面,带着怨念被行刑。

7分钟前
  • touya
  • 还行

★★★★☆香港奇案类最棒的电影。结尾悲情,展现人性。看似最坚强的梁家辉其实最怕死,心理最脆弱;平时谨慎怕事的郑侧仕反而在生死关头最坚强,最看得透。徐锦江则是外表凶狠,内心脆弱,做事莽撞的性格,他虽然也极度畏惧死亡,但心理实要比梁家辉更坚强

8分钟前
  • 髦髦
  • 力荐

是个好故事。叙事推进、细节还是粗糙,那几个露点的情色镜头倒没必要。这个文本最值得挖掘的点应该在三人犯罪的心理纠结和人格救赎,所以最后3个人被抓后的种种反悔以及和家人互别才是最大的人文善意,也是全片最出彩的地方。这里所有的角色演绎都是极好的,一看编剧是麦当雄,还是这么写实。7.3

12分钟前
  • 巴喆
  • 还行

很多年前看过,现在翻出来还是好看,港片精华,田丰王菜翁世杰,徐锦江仅次于飞狐外转的好表演

16分钟前
  • 话事人
  • 力荐

奇案电影中完成度较好的一部,不像其他片子光靠视觉满足观众猎奇心理来谋利,麦当雄和萧若元在故事上有下功夫。其实整个案件中,审理的过程也是很值得深挖的,但影片省去了这个环节,反而着重还原了3人处刑前的心理及情感变化,他们真实的为人我们不得而知,但在人性刻画饱满的片中却成了令人怜悯的人

20分钟前
  • 回忆与否之
  • 还行

香港十大奇案:1962三狼奇案

21分钟前
  • D.
  • 推荐

本来想猎奇看个奇案,结果给郑则仕弄哭了。剧作好厉害,每个人物言谈典型又有鲜明的特色,三狼一个孝顺一个疼老婆,另一个和舞女的关系就是互扇耳光而抱头痛哭。难得见到商天娥电影作品。

22分钟前
  • 山下猫
  • 推荐

又是一部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犯罪片。初看下来本片和传统意义上的港产类型片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直到影片的结尾:导演不惜花费20多分钟的片长在结尾交代了三人在面对即将到来的死刑时各自的心理和情感状态以及三人执行死刑时的全过程,对三人有些恻隐的同时似乎也提出了对于死刑的思考。

25分钟前
  • 德州没有巴黎
  • 推荐

8/10。罪案实录电影。当其它香港奇案系列在拿大量暴露镜头和过度血腥场面大书特书时,本片依然用编排丰满的叙事再现案发前后,从开头就很留意三兄弟性格刻画,集大成戏码的贡献了刻骨悲剧的探监和绞刑戏。落魄的生活使小人物铤而走险变得凶狠,警方习惯性的威逼毒打,都是该类型具现实批判的创作特征。

28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一宗恶性刑事案件却可以通过春秋笔法成为某种「无产阶级」电影,对于人性本身的塑造(几乎将凶手与被害人的品德逆转)以及牵扯到的个人私情,让电影(观众)的立场朝向可怜却情有可原的凶手,这也几乎是左派电影的惯用方式。

33分钟前
  • 451½°F™
  • 还行

粤语版(105min)和国语版(108min)有比较大的区别,比如郑则仕下夜班很疲惫回到家给小孩儿分面包之前,粤语版里演了他其实是晚上在夜总会兼职,给舞小姐们粘毛。黄家父子亏待梁家辉的改编实在是迎合小市民阶层的做法,实际上梁这个角色是黄家的表亲,55年初到hk无处谋生便在黄家开的加油站工作了两年,其后又换到一家夜总会工作,因为夜总会倒闭所以想起来瞄准知根知底的黄家捞一笔。麦这部翻拍版比较新的就是加入了对吕乐索贿的影射,“五亿探长”正好是和黄家接洽的华探长,派人保护黄家九个月,竹杠估计没少敲。吕乐是73年离港的,程刚版74年上映,估计想到这件事也不敢拍。

34分钟前
  • 猫咪建筑师
  • 还行

香港的犯罪题材怎么老是弄一些喜剧元素和生活气息的东西进来。还算讲好了故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折射了不同的人性悲剧;人物处理方式脸谱化,一人善恶两面的性格对比与组合,却也塑造成功。很有社会价值

39分钟前
  • 塘坑一姐小渡边
  • 推荐

跟以前看的那些猎奇的案子不太一样呢,多了一点人情味和案件背后的故事,谁想犯罪呢,还不是生活所迫,但人家怎么不偷不抢你要做呢,还不是法律意识淡薄,义气使然不计后果。似乎也有点惊醒的意味。设备这么差却拍了这么多夜戏,白天看得略累。人物塑造比较成功,三位都是好演员。

40分钟前
  • U 兔
  • 推荐

非常好看的案件电影,完成度几乎算是我看过最好的香港纪实犯罪片。三位主演的选角儿特别棒,看到徐锦江和梁家辉,想到2019年他俩上《一路成年》,时时cue《水浒英雄本色》,却鲜少提及其他,是觉得其他名气不够古装英本名气大吗哈哈哈哈!

45分钟前
  • peipakoa
  • 推荐

香港真实案件改编 真的是真是案件啊。因为拍的好诚恳好实在。不懂当时作为摄影的邱礼涛是不是耳濡目染以后就开始了自己拍片的经历。

50分钟前
  • ReMinD
  • 还行

看三位老咖年轻的时候同场飙戏,真是过瘾。梁家辉千人千面可刚可柔,徐锦江千人一面外狠内秀,郑则仕一张大脸在哪里都像是主咖。

54分钟前
  • 松涛飞鸿
  • 力荐

DVD重刷。在香港大案实录系列的电影里,本片制作上的精良程度无疑是第一梯队。尤其最后半小时,义兄弟三人狼狈的逃亡、临刑的绝望不甘,都用极逼近的角度呈现出来,镜头在破败的底层世界与昏暗的牢房间似乎抄手冷漠观看,引领观众用悲天悯人的视角去审视这三个偶然间杀伐果断的可悲角色。临死前的斩头鸡,前往绞刑台时三兄弟的拉手,母亲口述的信件,来不及见面的舞女恋人、告发郑则仕的邻居孩子……都太绝望了。三个义兄弟各自的老娘、妻子和恋人,是他们人性的注解,而被他们杀死的,是无良老板和不可救药的社会渣子,本片可能涉及了一定的阶级表达,但重点还是用他们犯罪的临时起意、结局的无可奈何,来落实社会教化的作用。相对来说,开场和中段拍的略显轻佻,比如绑架时那一鸡三吃的目击者、随口编造的“野狼帮”之类。郑则仕粘毛那段很会玩

56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好片好片,只是为了要同情有些太刻意。三个人中,郑则仕最真挚,梁家辉最夸张,徐锦江的妈最催泪。但是毕竟是犯法,虽然已经很抹黑受害者了但是你们毕竟杀人了啊。。而且那个年代的电影老是要加点动作戏,挺不严肃的。

60分钟前
  • 丑嘴唇
  • 推荐

麦当雄(编剧+制作)这版其实有点奇怪,故事较原版案件有不少改动,前半段带点喜剧色彩,后30分钟才开始严肃起来,对比程刚老版《天网》的写实风,完全不是一个类型。但这版观感无疑是很好的,可以当娱乐片来看了。本片也算是香港奇案题材中特殊的一部,之前同类作品写实凌厉,之后则是夸张猎奇。三位主演表现极佳,郑则仕最好,最终结尾很悲凉,邱礼涛摄影

1小时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