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总动员3

动漫美国2010

主演:汤姆·汉克斯,蒂姆·艾伦,琼·库萨克,尼德·巴蒂,唐·里克斯,迈克尔·基顿

导演:李·昂克里奇

播放地址

 剧照

玩具总动员3 剧照 NO.1玩具总动员3 剧照 NO.2玩具总动员3 剧照 NO.3玩具总动员3 剧照 NO.4玩具总动员3 剧照 NO.5玩具总动员3 剧照 NO.6玩具总动员3 剧照 NO.13玩具总动员3 剧照 NO.14玩具总动员3 剧照 NO.15玩具总动员3 剧照 NO.16玩具总动员3 剧照 NO.17玩具总动员3 剧照 NO.18玩具总动员3 剧照 NO.19玩具总动员3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5 00:44

详细剧情

  距上一次的冒险已经过去11个年头,转眼间安迪(约翰·莫里斯 John Morris 配音)变成了17岁的阳光男孩。这年夏天,安迪即将开始大学生活,他必须将自己的房间收拾整齐留给妹妹。此前,伍迪(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 配音)与巴斯光年(蒂姆·艾伦 Tim Allen 配音)等玩具一直期待安迪再和他们玩耍,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被冷落在箱子里很久了。安迪十分珍惜这些童年的玩伴,于是准备将他们收在阁楼。谁曾想,妈妈却把玩具们当作废物扔到街道上。玩具们误解了安迪,于是愤然出走,宁可被捐赠到阳光之家幼儿园。  伍迪尽力劝解大家,却收效甚微,只得独自黯然离开。巴斯光年他们原本以为将重新回到往昔的快乐时光,不料却陷入一场阴谋之中……

 长篇影评

 1 ) 玩具的热情

距上一次的冒险已经过去11个年头,转眼间安迪(约翰·莫里斯 John Morris 配音)变成了17岁的阳光男孩。这年夏天,安迪即将开始大学生活,他必须将自己的房间收拾整齐留给妹妹。此前,伍迪(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 配音)与巴斯光年(蒂姆·艾伦 Tim Allen 配音)等玩具一直期待安迪再和他们玩耍,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被冷落在箱子里很久了。安迪十分珍惜这些童年的玩伴,于是准备将他们收在阁楼。谁曾想,妈妈却把玩具们当作废物扔到街道上。玩具们误解了安迪,于是愤然出走,宁可被捐赠到阳光之家幼儿园。 我是非常喜欢这场戏的。玩具们不断向熔炉的深渊下陷,巴斯光年终于放弃挣扎,向女牛仔伸出他的手,火光映在他脸上,满是无奈和绝望却还有清晰可见的坚定和勇气。我的确有被绝望吞噬的感觉,但让我差点落泪的不是对悲剧的恐惧却是玩具们手拉手共同面对死亡的悲壮,原来电影前半段反复出现的那句台词,无论发生什么事只要我们一起面对,其中的情感在这一瞬间被无限放大并如熔浆一样从荧幕中喷薄而出,完全击溃我的心脏。让我想起的是斯蒂芬金在《尸体》中以第一人称形容主人公和他朋友的一段话,大意是就算是要落入深渊,他也要与另一个他紧紧相拥。虽然这场戏以圆满结局收场,但手牵手的瞬间已经成为今年我最喜欢的电影段落之一。

 2 ) 长情依旧 物是人非

【前言】
  
在Toy Story 3上映之前,我在影院看过了它的trailer,只为其毫无噱头的镜头叹息,心想即便是Disney+Pixar,面对这种电影续集,也只能是新瓶装旧酒,心有余而力不足。
看过同为今年票房大好的3D动画作品How to Train Your Dragon之后,给出四星,料想3D电影当道之时,How to Train Your Dragon已经算是完美融合视觉观感和剧情的动画作品的佼佼者,断言Toy Story 3要与其比肩,难度颇大。
得知Toy Story 3欧洲上映日期将被推迟到7月份,我反而越加期待。6月16日国内和北美同步首映后,许多豆友友邻纷纷表示Toy Story 3的3D特效极其有限,剧情也缺乏惊喜,落入煽情升华拔高的俗套之中。我作为一位对前两部Toy Story缺乏认同感的普通观众,依旧抱观望态度。然而始终对其期待不多。
6月23日我迎来23岁生日,异国他乡难免唏嘘慨叹,惊闻Toy Story 3同日提前登陆荷兰,大喜过望。世界杯期间,荷兰队两战全胜提前出线,24日夜为庆祝的绝佳时间,我估摸着此刻阿姆所有人都在关注世界杯,于是邀好好友一同观影。
  
【番外】
  
不得不提到影片放映前的今年Pixar的短片Day&Night,个人看的时候完全被震撼,觉得算是Pixar这么多年来最好的一部短片。往年Pixar的短片均以精致精彩著称,大多数作品在追求情节精彩观赏效果强的同时,都或多或少融入了这么一点点寓意。今年这部Day&Night可谓将Pixar短片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短短数分钟之内,通过羊群、Vegas景色、沙滩美女、萤火虫、焰火、花朵、树木等等各种鲜活意象,在眼花缭乱的场景快速切换中将昼夜不同的美感和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昼和夜被赋予人的感情,并在发现彼此的不同中由惊讶到攀比,由好奇到反感,最终彼此在真正意识到即使对方不同,也一样美丽的时候,彼此融合乃至角色互换,达成心灵的契合。浅显的道理仅仅通过发射电台电波中的一个声音揭示,可谓言简意赅,匠心独运。
这部短片从创意、拍摄手法、情节、寓意上来说都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奥斯卡最佳短片奖几乎已经花落P家。
  
【正篇】
  
观影时直到放映时间开始上座率也就百分之10左右,我明目张胆地坐了全场最好的位置。一个多小时内,经历了想流泪----会心的笑-----极力忍住不流泪这样一个过程。观众们也数次鼓掌,无一例外地直到片尾曲结束才选择退席。
从剧情上来说,Pixar聪明地将这一电影系列的时间跨度拉大到接近现实的程度,所以片头Woody和Buzz一出场,我顿感失落,15年后再相会,观众难免不会为自己稍纵即逝的青春顿感伤怀,慨叹时光飞逝物是人非。当我看到垂垂老矣的狗儿和17岁俊朗的要上大学的Andy,一刹那鼻子严重泛酸,时光啊,纯真啊,似乎“呲溜”一下就没了。
天马行空的想象总要基于现实尊重传统,因为Toy Story 3总要有个“总动员”的基本剧情,所以Pixar也不敢肆意改编。有人或许会说Andy因为要上大学所以要把玩具处理掉的剧情设定相对俗套,然而,我本来以为玩具们都要被束之高阁而Woody也将伴随Andy在大学里展开一场新鲜的奇幻旅程,却没想到剧情一百八十度转弯,主要场景跳到Sunny Side。Pixar为了两全其美,不失逻辑和惊喜,可谓挖空心思。
这样一个设定是巧妙的:Sunny Side有着更多的玩具,更多的反派角色,更多的冒险。借用这么一个适合“总动员”的场景,一个类似“越狱”的结局自然应运而生,Pixar可谓罗织了一个完美的剧情发生地。
当然聪明的观众们闭着眼睛也都知道Woody和Buzz一伙儿没有理由不成功出逃,也知道焚烧炉那段他们不可能还未来得及和Andy重逢就齐齐葬身火海,我也觉得这一段的剧情并无出彩的惊喜,然而,避其短处,Pixar用以填充的是大量的笑点。
雷死人不偿命的男芭比娃娃、草莓味道的和蔼可亲的大反派抱抱熊、血丝眼暴躁执着敲锣打鼓猴、能够“分批”潜逃的土豆先生“异地”监视的土豆夫人、大头塌塌眼恐怖娃娃、可爱的龙猫和愁眉的小丑、神秘电话男和西班牙风情的Buzz等等,这些角色笑点频出,撑起了相对平淡的剧情,只能说Pixar还是拥有着强大的智囊团,并在角色设计上绞尽脑汁,才留给观众这么多个形象生动性格饱满的角色。观影过程中,只有几十个人的放映厅却笑声不断,足见Pixar功力深厚。个人比较喜欢的几个笑点分别是:守卫以为是男芭比娃娃Ken穿着高跟鞋过来取钥匙,表现出反感想吐的表情;分批逃跑的土豆先生通过大饼和香肠来构建身体部分;最后Ken那个粉色亮片的夸张签名。回想起来,依旧回味无穷。
除此之外,Pixar的市场定位也很精准,Pixar从最初就没把这部电影的市场指向儿童。片中暗室赌博、私设刑罚、异装癖、大反派遭受打击导致心理变态等的情节,都无疑出卖了这部电影略带阴暗略带成人的指向。这原本就是一场期待与年华渐老的长情影迷们的再次聚首。
其实Pixar最最最成功的,莫过于塑造了Bonnie这么一个形象。没有Bonnie,Pixar无法完成结尾的煽情,无法完成爱的传递。Bonnie其实已经成为“希望”的代言人,当我们对那些老旧的人事爱得深沉,却不得不割舍的时候,Bonnie满足了我们对他们归处的所有幻想。
Toy Story 3这种动画作品续集,一不小心就容易拍成“狗尾续貂”,历经了怪物公司、飞屋巡游记、Wall-E等这些精彩的Pixar电影洗礼,观众们口味越来越挑剔,对Pixar的期待也超出了对其他电影公司的阈值。一旦电影末尾有丝毫煽情迹象,就难逃被观众冠以“套路”的恶名。我的确认为Pixar从来不仅仅是想娱乐观众,而总是喜欢“故弄玄虚”地附加一些寓意,不管是弄哭观众还是弄傻观众,总之非要震撼我们一下。按照我这种逻辑,这部电影的确没有逃出片尾煽情的“套路”,然而我却觉得,此次煽情算是相对自然的一次,并没有太多浮夸的镜头、刻意的语言,有的只是两个小孩之间对玩具共同的喜爱。两个孩子在一场内心的交汇中完成了爱的交接,而想起23岁的我,已经不知不觉中长大,那些儿时的记忆已经偷偷逝去,而我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一切,一种空洞的伤怀油然而生。于是看着那些安静的一动不动的玩具们一件件由Andy交到Bonnie手上时,我着实被这朴实却感人的一幕深深打动。
长情、敏感、怀旧的人,总是对过去有着一种偏执的不舍。我悉心写日记记录生活,我收集所有去过地方的明信片和硬币,我与相识十年乃至二十年的朋友保持联系,更甚,我喜欢回味过去。于是当电影中Buzz初抵Sunny Side,对Woody说“别再回去了,我们对Andy的责任已经过去了”的时候,我突然一阵阵伤感,曾经有多少朋友,对我也像拥有责任般如此呢?这种忠诚的友谊,随着年岁的增长慢慢逝去,最终变成了回忆。我又该将这些记忆束之高阁多久,才会偶然想起那些失落的美好,带着泪和笑重温回忆呢?只是怕长情依旧,然物是人非。
Tom Hanks是我最喜欢的演员,巨蟹座的他长情、执着,我也因此看过他几乎所有的作品。Toy Story问世15年后他再次担纲Woody配音,我在片头就为这个熟悉的声音差点落泪。于是尽管这现世安稳、岁月静好,这电影还是让我再一次想起那些真心的朋友,感动的瞬间。这就足够了,只是我还是会一如既往珍惜那些曾经在我生命里划过的人,珍惜那些纯粹美好的感情:
People come into my life and leave all the time, but our own toy stories carry on.
  
【尾声】
  
这么说来,这部电影的trailer只是烟雾弹,我也低估了Pixar的实力。总体而言,该片剧情流畅感人,细节处见智慧,藏真情。非要和How to Train Your Dragon比较,个人觉得在电影深度上Toy Story 3更胜一筹,真正能够做到使观众有深刻的感情共鸣;3D观赏上How to Train Your Dragon完胜,然而看完之后总觉得还缺点什么。总体来说我觉得Toy Story 3上乘稍许。至于即将上映的Legend of Guardians 和Despicable Me,个人通过观看trailer觉得前者竞争无力,后者3D水平十分不错,有望和梦工厂叫板。但毕竟trailer反映内容甚少,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3 ) Love Is Needing To Be Loved

(1.标题是我正好听到这歌随手写的..2.如果你智商不像我这么低其实剧不剧透无所谓..<---五五阿姨这是巧合-。-)

走出放映厅的时候我嘴里碎碎叨叨地骂着不放完字幕就掐掉的死电影院,右手拿着3D眼镜,左手捏着一把潮乎乎的纸巾。
当我中午搭上从学校进市区的地铁临时决定还是趁早去把TS3看掉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今天不幸地换了背包。于是这是我能对一部电影做到的最大的尊重与期待了──我在万宁和屈臣氏里找了半天买了两小包纸。
始终都让我很奇怪的一件事是,在那么多时候,事实上在除了良心爆棚的那些人生巅峰之外,我都对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事情不由自主地保持着那种让人恨得牙痒的距离;可是在每一个有皮克斯的夏天,每一次,不管我做好了多么强大的心理准备(比如说“这个肯定很感人啊你不要丢人啊”或者“每回都哭你有完没完啊”),它从来都没有失手过,我总是会被感动成一种软体动物之类的东西,可以被碾成电影想让我变成的任何模样,精神恍惚若干天,沉浸在一种世外的幻觉里,我可以上天入地、奋不顾身,我是那种默默无闻的超级英雄。

前几天写电影课期末论文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看电影的时候对号入座这件事是没什么好丢人的──原来还有一大堆人靠“精神分析”这种东西吃饭啊。
而皮克斯的存在对于我来说,就是每隔一两年,用几只动物或者怪物告诉我,世界上是真的有爱这种东西存在,它总是让你伤心透顶,也让你变得勇敢而坚定。当我想到教会我那些大道理的是两条小鱼、一只老鼠、两个机器人之类的东西的时候我都会觉得自己很没用;身为一个成年人我已经觉得告诉人家“其实这一生对我影响最大的是简·爱哦”是一件很拿不出手的事了,可是那至少还是个人是吧。

我不跑题了。其实片头还是蛮雷人的,可是我居然在片头结束之后,画面切入录像模式的五秒之内瞬间泪流满面。
我对TS其实也说不上有多么深厚的感情,我都不确定我是不是真的看完了TS 1(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模模糊糊地记起好像当时的那张从学校门口音像店(三辰影库)借来的盘最后一点读不出来),我只知道那时候读小学的我在爸妈面前坚强地忍住了眼泪。
可是这对一个小孩的成长阴影实在是太大了:她居然在20岁的时候,因为这样一部动画片的续集哭到腿软。
在看过Up和驯龙之后,我已经相信这个世界上讲故事的动画片已经绝迹了。所以我居然会想Pixar是能恶心到大毛毛熊变回了好人去救他们; 以及我居然会有那么一瞬间认为大结局是他们手牵手掉进熔炉(化成了一颗爱心之类的……参见《小锡兵》)。

看完片走在路上的时候我找出来TS2里Sarah Mclachlan唱的那首When She Loved Me听,然后我被硬拽回了电影里:Jessie说,那些就像是Emily曾经对她做过的一样,拥抱她,然后抛弃她。
我不想承认 “lonely and forgotten”对我来说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事情,可是事实是每当我精神崩溃的时候,都会想起来列侬的一首歌,Nobody Loves You When You’re Down and Out.于是事情的重心就这样被转移了:我这么奥特曼是次要的,没有人爱我了这可怎么办。这是一种怎样矫情的情绪啊可是它始终占据着我最深层的恐慌,我仿佛是知道总有一天我会搞砸那么一件事,惹毛那些在给我最后一次机会的人,他们再也不要我了,那我费这么大劲做的事情都是在给谁看,你们都不在意了别人再怎么在乎又有什么用。我也不是说我一辈子都是在用来讨好那些我爱的人,而是我所有的努力都是想要维持自己的分量,为了你爱我,为了在你需要我的时候我能出现在那里,为了我伤心的时候你肯听。我可以在阁楼上虽然我更愿意在你的书包里,这不是不重要,而是你比这件事情更重要。

所以前几个月,在这个世界上所有事情都在和我希望的那样背道而驰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永远也不会丢下我不管的人是我的家人,于是我翘了课飞回家陪妈妈做饭,像一个疯子。

现在想来,其实大粉熊是坏人我早就该看出来。当他说“如果你没有主人,就不再会被抛弃”之类的那句话时我就伤心得要死(这句是他说的吧?),像是被戳到了自己最不愿意面对的东西,像是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其实也穿着那件让人讨厌的可以防弹的哲学:如果我不开口就不会丢人,如果我不承诺就不会犯错。可是不是这样的,我并不想变成一个自私的混蛋虽然有时候我觉得那简直太酷了,尤其当它的拥有者是摇滚明星之类的东西时。

后来我也有点想明白了为什么看到那个小女孩(原谅我吧我记不住名字)自嗨会那么感动。不是因为我小时候也这样我小时候才没这么傻,而是因为,当我长到20岁这么大的时候,我依然会沉浸在一个用铅笔画出来的角色的生命里,当那个要去上大学的男孩把我送上阁楼我就哭──当他要带我去学校我还是哭,他说我是最勇敢的牛仔我哭昏过去。我比那个小女孩还要入戏,这是一个让人感到多么窝囊的结论。
可是我得要承认,在看到有那么多人对这样的情节无动于衷的时候,我是有那么点该死的优越感,我知道在心里存着这类温情的那间房子暂时还不会对我关上门;而世界上有那么些大男人,他们是懂得的,他们用纸笔和电脑孜孜不倦地编着这种小孩子与毛毛熊的故事(他们甚至给巴斯光年配上BNL的电池!);而当你知道也不是每个人都非得长到再也不被这种故事打动那么大才能活下去,那么世界其实也不是那么坏,如果Pixar收我去扫地我能有更深的体会。

看电影的时候坐我左边的是一对年轻人,结束的时候我坐着看字幕抹眼泪,他们爆笑了整场之后站起来往外走,我听见男的说“我小时候还有一套这个玩具呢”,女的惊讶地说“啊,你还有一套这个玩具??”所以我后来觉得他们可能只是普通朋友……不然你们平常都聊了些什么啊。
 
而最后我想说,去年夏天陪我看Up的那位同学,你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是多么好。

 4 ) 《玩具总动员3》:别离,把在一起变成相聚


 
1999年的《玩具总动员2》中,胡迪坐在透明胶带上经过一番痛苦的思索,对老矿工说——I can't stop Andy from growing up,but I wouldn't miss it for the world。
 
仔细想想的话,这句台词依然没能解决之前老矿工提出的问题:Andy会长大,会上大学,会交女朋友,会在公司开水间里跟女同事开玩笑。这些生活经历必定是玩具不可能参与的部分。
 
和主人分离其实是每一件玩具绝不可逆转的宿命,不管你们在彼此生命中扮演过怎么样重要的角色。
 
只是“提前”成为博物馆藏品和“继续”作为Andy玩具的二选一试卷中,编剧用避重就轻的技巧转移了问题关键。选择后者,暂缓对矛盾的思考,《玩具2》是这样在欢乐中结尾的。
 
但是现在,这个时刻终于还是来临了。
 
 

 
皮克斯近年来似乎总处在一个很奇妙的瓶颈上,往往开篇命题宏大有力发人深省,故事行进至中部却无以为继,特别是后半个小时更容易出现场面精彩纷呈、主线却越跑越偏的情形。一口豪气接不上,便掀起千重浪,大起大落掩盖链子松掉的痕迹。这当然并不能完全说是编剧不好,真要让一部担负着沉重票房负担的商业动画,在搞笑与动作的间隙还能坐下来一五一十地探讨大道理,还要探讨出结果,似乎有点为难他们。
 
但路总是人走出来的。这次《玩具总动员3》起势并不高,甚至根本就还是沿用之前提过的问题:主人长大,玩具们的命运何去何从。但是借由这个扯不断的话头,《玩具3》脚踏实地走入全新的视野里,并且一气呵成把三部的情绪做了一次完美的归总。
 


 

 
玩具是儿童的伙伴,更是他们在不可知世界里,最初的唯一可以信赖的存在。
 
大人太高远,电视太多变,都是只能被动接受灌输的复杂对象。即使是同龄小孩相处,也都还没具备什么相处的经验。志明对春娇关心,羊子爱欺负马男,也许隔天态度就大不同,于是这就让远没有学会理解他人的小小“自我”百思不得其解了。只有家中的玩具,是一动不动等待着主人的归来的,也从不会让主人觉得难以捉摸。在它们身上,小孩子可以投射自身对时空的理解,建筑心中那个世界的雏形。第一次开始觉得,自己拥有。
 
拥有以后,会眷恋,然后会奢望一直这样下去。可是如今的我们都该知道,一生一世也许一开始就是个美丽的谎言。我们在变化中,能做的只有跟着变。区别只是,谁是强势的一方。玩具们总是时刻担心着andy变心,也不是没想过主动与andy切割以求得主动。这里,唯有胡迪一个人是类似于殉道似地努力维持着和andy的某种契约。在玩具的规则里,职责自然就是让小孩子开心。当Andy不是小孩,这个契约早应该失效了。可作为“Andy的玩具”存在下去,已经是胡迪的价值观。所以当他在另一个主人的怀抱里无论如何开心,心里想的始终还是Andy。所以他会被任何人的反诘问得哑口无言,但他还是相信一生一世。
 
这种格格不入的执着,完全突破了玩具的视角,进入到更深层的一种心理关系中,也托起了整部电影中无时不刻弥漫着的那份伤感。除了横贯15年的三部曲终要走到尾声的基本情绪无可避免,这伤感也蕴含着主创们对人生中那个最美好年代的不舍(包括其中些许70年代元素)。《玩具总动员》开启了三维动画长片的新纪元,开启了皮克斯的动画传奇,成为了属于他们这批人和一代人的《白雪公主》。可最重要的,它让每个人开始回想,自己成长这一路丢弃了多少。那些玩具不但见证了曾经无忧无虑的日子,也见证了那个曾经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小孩子,他们已在各人的心里跑不见了。
 
《玩具3》中最令人意外的,是Andy这个角色的最后丰满一笔。作为故事背景里的主人,其实即使符号感强一些也无关紧要。米高梅《猫和老鼠》里所有人类就只有一双脚。但当Andy把自己的玩具一件件从箱子里拿出来给小女孩展示时,那一幅幅无需出现的记忆闪回仿佛就在虚空中凝固。我们能看到,他真的是一个好主人,他真正是用心地和玩具相处过。无怪胡迪数十年来死心塌地去爱他。
 
这绝对超越了一件玩具和一个人。
 
腐向退散。
 
 



 
玩具的命运最终会怎样,除了成为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垃圾外,《玩具3》里陆续给出了三个选项。
 
1:束之高阁。消极地等着主人有天重新回来开启箱子怀旧把玩,或期待主人生了小孩,再来带着一起玩。但赔上漫长的寂寞,来等候一个未知的可能,是大部分玩具无法接受的。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玩具,只有在被玩的时候,才有他们存在的价值,这也是《玩具2》中胡迪拒绝成为收藏的主要原因。但玩具的更新换代极快,每个年代的孩子也有各自的潮流和喜好。父亲若不由分说强迫儿子不看喜羊羊而去看蓝精灵,总觉得也不对劲。
 
2:去幼儿园。在游戏室等待每天不同的小孩来宠幸。但这里有个问题,除了低龄孩子不爱惜玩具的无奈现状外,游戏室的玩具跟小孩是没有真正长时间的互动的。小孩一批一批长大离开,玩具仅仅贡献出了他们的“功能”,而永远不会有作为一个孩子私人玩具的那种相互陪伴感的。所以无怪胡迪在看到阳光幼儿园“欣欣向荣”的美好盛景之后,还是坚持要回到Andy身边。
 
3:换一个新主人。当然前提是,这是个好主人。一个称职的主人可以给玩具带来这么多温暖的回忆,并把欢乐延续下去。而不用心的主人一旦把玩具过度物化,很自然就会深深地伤掉玩具的心。这种伤害,最终培育出了电影里最黑暗的那个角色。这无法真正说是谁的错,小孩子的行为目的最单纯最直接,于是最容易残忍。
 
我们都是在慢慢前进中,被不断碰撞的疼痛教会了体谅。可是同时,我们也更好地学会闪躲,更独立地成为一片孤岛。我们不再折磨玩具,却也终于不再需要玩具。这对玩具是最讽刺的,可对我们人类也同样是回旋一刀。
 

所以说《玩具3》中的问题并不能算多么漂亮地被解决了,大家可以满意,却无法释怀。编剧只是用自己的能力给主角玩具们安排了一个最美好的归宿,但所有人心里明白,这不可能是世间所有玩具的下场。
 
只是,至少能放一点温暖给观众。坚守你相信的吧,哪怕你已经失去了它。
 
同时也清楚告诉观众,其实每个人就做好自己吧,然后好的东西传承下去,就是这样。
 
 

人物造型依然不变,但细节处进步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人类角色保持了相对“假”的质感,但头发已经突飞猛进。立体3D效果非常不明显,如果不打算选择巨幕的话,看普通版的足矣。字幕时段后依然有长篇花絮,不用起身。
 

 5 ) 再见,玩具们

  这是一个哀伤的故事。即使里面点缀着各式的笑点,各种童年的欢乐景象和“大家在一起”的温馨场面,甚至“越狱”这样喜感的重头戏码,也无法掩住那一丝丝的惆怅气息。好似一杯红酒加了再多的糖,回味起来也还有涩味,决不会再成为葡萄汁。哀伤在Andy开车离开前那个纠结眼神,哀伤在Woody傍晚在新主人家台阶上眺望远方的落寞表情,哀伤在时光飞逝后的物是人非,哀伤在大家都曾经历的失去,遗忘,被取代与被遗忘。


  也许有点自负,但我确实认为,能完完整整明白Toy Story 3想传达的感情的,不会是尚且懵懂的小孩,也不会是已然事故的成年人,而是像我一般,拽着青春的尾巴不放的人——已经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孩子,却还是被家里人当孩子看;有近乎完整的情感和思维能力,却对这个社会无知懵懂,至多有那么个模模糊糊的印象,如同管中窥豹见到的那一个斑点;开始为自己将来做打算,却偶尔还会多愁善感一下。


  当我看到Toy Story 3开始呈现阳光幼儿园里一开始那些礼貌和气背后的黑暗时,着实吃了一惊,郁闷从心底涌上来。有必要么?我想。动画终究是动画,真有必要在我花了几十块钱只求在电影院美梦一场时告诉我:“看吧~过了几年,等你离开家和学校,进入社会,面对的就是这么个局面——比你资历早的早就混成一团体了,你一个新人就等着做最苦最累的活,等着被有意无意地欺负,甚至等着面对心理变态的Boss”吗?
  孩子们无动于衷,毫无概念;大人们,一笑置之,司空见惯。
  还好,主角们很快就开始反抗既成的体制,甚至出现了正反两派甚至隔着垃圾箱就体制问题激论,连“和谐”“稳定”“体制不应建立在暴力之上”之类的词句都出来了的一幕。纵然只是对现实的隔靴搔痒,纵然Pixar的冲奖意图显得赤裸裸,我仍然为Toy Story 3里能有这样一场戏而激动不已。它至少做到了很多中国电影做不到的事。
  
  说到反派,大熊之所以成为反派的那一段,让我不由地相当动容。我甚至觉得那是全片里最美的一个片段,从一开始的阳光灿烂的温暖到后来雷电交加风雨冰凉的绝望,有种决绝的戏剧美感。
  感觉自己被遗弃,被取代,没有人爱,从而怀疑自己的价值——这是Toy Story 3里绝大多数玩具们都走过的一条心路,而大熊只是走得最极端的那个而已。其实很多人也经历过这么一段,至少我自己经历过,而且还记得当时的痛。正因为理解那种被遗弃的悲伤和绝望,我才对编剧毁了大熊最后改过的机会耿耿于怀。由此也想到很久前的一些走到极端的人,可能当时只要有人帮他们一下,现在会是另外一种情况。小孩子不会懂得这种感受,因为还没经历过,大概他们只会把大熊当做一个大坏蛋吧。
  
  情绪翻涌是从焚化炉“死也在一起”那场戏开始,直到影片收尾,几次泣不成声。从小没体会到多少伙伴情谊的我真的很羡慕那些玩具,不离不弃,生死相依。等到Andy收拾完房间终于离开时,自己上大学前的那些离愁别绪,一下子全部涌上心头。当Woody凝视着Andy小时候和他以及巴斯光年的合影时,荧幕外的我和他一起百感交集。关于童年的那些记忆,早已成了碎片,留下来的,只是那挥之不去的惆怅感而已。最后Andy把玩具都送给了邻居小女孩,似乎是种完美的传承。Andy长大了,不再需要玩具们了;而玩具们在小女孩那,也有人陪着玩,有人爱,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但是,Woody不时还会呆呆地望着Andy开车离开的方向。
  
  有些人,有些事,说不上哪里好,但总是怎么也替代不了。

  
  然而,电影终究会散场,梦会醒,无论愿不愿意,我们还是要长大,或是变老。
  1995-2010,Toy Story的十五年传奇开始划上句点。十五年前我像Andy一样在摆弄着我心爱的玩具,十五年后我看着Andy告别他的好朋友们,告别旧时光,踏入新生活。在我的好朋友们不知散落何处的情形下,能借着别人的故事重温旧梦,未尝不是件幸福的事。

  再见,旧时光。
  再见,玩具们。

 6 ) 致我深爱的皮克斯(肉麻慎入)

                我想我是彻底地爱上你了。
        
你知道,喜欢一旦质变而成为爱,就会盲目、狂热、无法逆转。喜欢是需要理由是有原因的客观的冷静的,所以我爱你。
        
所以我不会认同他们对你的任何一个负面评价,我也不喜欢那些冷静而乏味的正面评价,你的任何一部作品在我看来都是完美无缺的,都是无与伦比的美好。
        
所以他们多可怜,他们都不知道世界上还存在着这样的美好,他们更可怜,美好都摆在眼前了他们却没有一颗可以去感受美好的心。
        
他们不懂为什么我会这么爱你,他们会说不就是一部动画片么,他们最多说说这部动画挺好看的,他们觉得这部电影不过如此。而我在看你的每一部作品的时候都会长时间的嘴角上扬,被你创设的美好感动的一塌糊涂,在看完TS3之后坐在电脑前为你写下这样一封肉麻的情书。
        
我知道我对你的爱盲目而狂热,而我知道你值得。
        
我记得我是从Cars开始认识你,然后大概直接就是神作Wall.E,而后是料理鼠王、UP、超人、海底……那是只有你才能讲出的美好到令人发指的故事,梦工厂永远望尘莫及。
        
驯龙高手?How to Train Your Dragon?他们说这个是梦工厂足以媲美皮克斯的作品,我原本满心期待,跑到电影院却被告知已经下线了,最后实在忍不住看了枪版。结果呢?结果是我明白了,梦工厂毕竟只是梦工厂,皮克斯终究是皮克斯,没得比。俗套之极的故事架构暂且不论,你知道最让我感到别扭的地方是哪里么?是驯化是train,之前是凶狠的怪兽,之后是被人骑的宠物,就算Hiccup和没牙是好朋友,也只是主人与宠物、驯化与被驯化的关系。
        
真要感谢梦工厂告诉我你为什么优秀。不管是玩具、虫类、海洋生物、怪兽、汽车还是老鼠,他们在你的眼中都是有情感的,他们也会说话,他们和我们是平等的:玩具是陪孩子们游戏,带给他们快乐的,不是被玩;鱼儿们也跟我们一样追逐自由,他们也有亲情友情,他们是我们的朋友不是食物;人人皆可烹饪,老鼠也可以成为美食家。不要用什么拟人托物言志那些词来恶心我,我愿意跟着你相信。虽然回到现实之中,我知道我的那些毛绒娃娃们永远都会是我看到的那样,我还是做不到跟家中的虫子和平共处,那些汽车真的只是各种材料堆出来的一个机器。可我会学着去善待些什么,珍惜些什么,深爱些什么。我愿意跟着你体验一个又一个100min的梦境,相信那些美好,相信我落下的眼泪,相信我上扬的嘴角,相信本身就是美好的。
        
他们多搞笑啊,他们都老了,他们没有心的。他们竟然说你说教,他们总喜欢给你的作品乱排名,他们把看电影当成是在做阅读分析题,12345ABCDE,他们没有一颗可以拥抱美好的心,只剩下一个自以为是的脑。什么是说教啊?试图去传达一些什么就是说教吗?一部好的电影总要表达些什么,而你试图表达的总是那些最纯真最简单最美好的东西,这样的东西为什么会让他们觉得沉重?
        
很多人觉得飞屋不够好,可我记得我在看完第二遍之后,哭到不能自持,不光是因为开头的那十分钟,结尾的祖孙情才彻底地击中了我,昨天无意中又看到片尾的截图,然后轻易地就被那几张照片击中了泪点。我只觉得美好。还有,我跟你说哦,我现在只要一抬头,就是满眼的美好的蓝天和白云呢,我昨天看到了一只小猪在跟一只小鱼kiss,现在呢,嗯嗯,我看到一只小狗正在食盆前吃东西。我以后一定也会躺在一片草坪上看云,那样整个天空就都是我的,真是美好的令人发指,对吧?
        
就是这样了,这么几个字我都码了两天了,还语无伦次的,你只要知道我爱你就好了,还有谢谢你带来的无与伦比的美好。我们约好了哦,以后你的每一部作品我都会去追首映场,我要第一个见到你。
        
        
PS:TS3里我最喜欢那个像天使一样的小女孩邦妮,可一张她的剧照也找不到。
        
                                                                                                   2010.06.18 爱你

 短评

玩具总动员3的感人之处就是帮我们这些老家伙给了一个正式的和童年say goodbye的机会,当上大学的andy再一次背起woody的时候,十五年的光阴就这么友好又温柔地消失在木栅屋远处的夕阳中了。

5分钟前
  • dabai
  • 力荐

跨度十五年的欢乐与泪水

6分钟前
  • 郭朋克
  • 力荐

我87年出生,,看toy 1是小学3年级。看toy3是大学毕业。纯爷们,没哭死我。。。。我想说 这是皮克斯送给我们这代人的一份礼物。再见了,我的童年,谢谢你,皮克斯

8分钟前
  • 猪是的念来过倒
  • 力荐

虽然是动画片,但没有一味地弘扬真善美,也反映了人性丑恶的一面。比如抱抱熊罗素,它被替代了,它自己要走,还强行要别人也跟着离开。胡迪救了它一命,它还恩将仇报。除此之外,它还挑拨离间,企图让巴斯光年背叛朋友。软的不行就来硬的,将巴斯光年恢复出厂设置,甚至提醒巴斯光年“当心它们对你用反间计”,太可怕了。幼儿园充满黑暗和邪恶,连玩具也存在金字塔制度,分阶层和等级,有各种明争暗斗。有卡车队伍巡逻,有岗哨,还有猴子随时看监控,戒备森严,宛如监狱。毕竟这个世界并非只有美好的一面,也存在社会阴暗面。《玩具总动员》前两部也很好,但相对而言还是比较低幼,第三部就真正是拍给大人看的了。当邦妮想拿胡迪的时候,安迪条件反射地缩手,这一幕太细腻了。我没有抛弃它们,恰恰相反,它们是我最宝贵的回忆。

10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竟然看动画片看到泪流不止。皮克斯,你真行。

12分钟前
  • 水草素
  • 力荐

还记得你的那些玩伴么?

1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感觉很平淡呀,难道童心离我而去了吗?no...另外,3D效果不如驯龙高手。

19分钟前
  • 辣辣的皮特
  • 还行

最后安迪细数自己的玩具那让我意识到自己也就这样长大了,和我那些玩具。《玩具总动员》自幼在我心中烙下印记:让我觉得玩具都是有感情的小生命,在我们不知道的维度里有喜怒哀乐。而且玩具相对于真正的生命带给我的压力会小一些。玩具不会死,只要不遗弃它们,所以千万不要遗弃他们。7.9和你再看。

20分钟前
  • YoyoRan🤍
  • 力荐

最有爱的搞笑+最真挚的感情=完美

25分钟前
  • 麻木粮姜
  • 力荐

陪贤侄,看电影。好物大都不坚牢,玩具易散人易大。谁无一只旧铁盒,装满童年小时候,深藏心阁最里头

28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把我看哭了,还真觉得玩具也是有生命的了。

30分钟前
  • 皮皮
  • 推荐

从感性的角度看这部【玩3】,它太完美了,但从理性的角度来讲,类似Roger Ebert这类牛逼影评人和媒体不怎么买账也是正常的。试想一下,很简单,【WALL-E】和【UP】这类电影为什么皮克斯打死不准备去续集,而【玩】系列到了第三部?★★★

3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它对于我已经不仅仅是一部电影那么简单,而是代表了对于童年时代的记忆与怀念,整个电影院从头到尾笑声不断,但我相信,更多人会被影片的后半段打动,相信看过前两部的人都会很感慨。★★★★☆

33分钟前
  • Q。
  • 推荐

比梦工厂《驯龙高手》更胜一筹的是,皮克斯动画总能让人感动持久,并且部部精彩、每每动容。

37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闪耀着万丈光芒的又一动画杰作。每一处笑点都能轻易抓到,让我就像是回到了15年前,开心到得意忘形。最后一场戏动人程度堪比UP的"married life"!

40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推荐

结尾的煽情很见水准,但现实中哪里还找得到Andy这样单纯童真的17岁少年呢?!

4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个人觉得比一二部要好,没想到最后温馨动人得我差点眼眶都要红了。17岁的青少年不玩玩具啦,尽管如此还是替玩具找到了好的归宿,“被人玩”才是玩具存在的意义啊,给我压箱底的娃娃说句对不起。

43分钟前
  • Neroat
  • 推荐

让我笑已经够了,居然还能让我哭,nice job!

46分钟前
  • 山人阿苍苍
  • 力荐

1.前一个多小时充分照顾了片子的趣味探险气质,后半个小时照顾了跨度十多年的老观众,真让人情到深处,潸然泪下!2.玩具们的最好归宿到底是哪?本片探讨的问题其实已经超越了前两部,整体性上也兼顾的很好,如果这是完结片,的确相当不错!

47分钟前
  • 锡罐头
  • 力荐

前半部分就有好几次想哭的冲动,本来以为这次能够幸免的,没想到最后几分钟那么煽情,简直要哭死了。其实3D效果并没有很出色,但是精彩的剧本真的很让人感动。这不是一部给小孩子的动画,是一部给成人的童话。

49分钟前
  • 影子的影子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