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我的日子

爱情片加拿大2003

主演:萨拉·波莉,阿曼达·普拉莫,马克·鲁弗洛,斯科特·斯比德曼,蕾欧诺·瓦特林,黛布拉·哈里,阿尔弗雷德·莫里纳

导演:伊莎贝尔·科赛特

播放地址

 剧照

没有我的日子 剧照 NO.1没有我的日子 剧照 NO.2没有我的日子 剧照 NO.3没有我的日子 剧照 NO.4没有我的日子 剧照 NO.5没有我的日子 剧照 NO.6没有我的日子 剧照 NO.13没有我的日子 剧照 NO.14没有我的日子 剧照 NO.15没有我的日子 剧照 NO.16没有我的日子 剧照 NO.17没有我的日子 剧照 NO.18没有我的日子 剧照 NO.19没有我的日子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30 16:48

详细剧情

  尚不满24岁的清洁工安妮(Sarah Polley 饰)被确诊为癌症,只剩下两至三月的寿命,安妮的丈夫是她生命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男人,丈夫让她在17岁、19岁时分别生下女儿,入狱的父亲无法为她提供庇护,同母亲的关系又不甚良好,一家四口居住在拖车里,所幸丈夫最近得到了修建泳池的工作。安妮决定将病情隐瞒家人,并写了十条身故前的愿望,包括找到又一个爱自己的男人,为女儿准备未来生日的祝词并和一个继母,跟父亲见一次面和享受余下的人生。安妮在洗衣房里偶遇从阿拉斯加归来的测量员,两人彼此摩擦出了爱的火花。但她将满脑子只有节食计划的女同事介绍给丈夫时却遭遇了失败,不久一名与安妮同名的女邻居到来,她似乎是安妮理想的人选。所有事情在按步骤实现,还有安妮的死亡……  本片获2003年大西洋电影节最佳加拿大电影等多项褒奖。

 长篇影评

 1 ) 美国好老婆的遗愿清单

影片刻画的是一个普通生活环境下的普通美国妇女形象,父亲入狱而服刑,母亲独居且愤世,15岁遇到真命天子,17岁生下大女儿,19岁生下二女儿,老实巴交的丈夫做着零工,自己则是在大学做清洁工作,一家四口生活在母亲家后院里的拖车上。在23岁时,被确诊绝症且只有2-3个月生存期,在决定向所有人隐瞒病情后,就开始安排后事了,列了一个待办清单(不知道为啥,我想到了《遗愿清单》),这个清单里有什么呢?总结一下就是:告诉女儿们妈妈爱她们,看望一下狱中的父亲,来一次婚外恋,给女儿们找后妈,给老公续弦、甚至还是个同名的……

也许是不懂电影的主题,但真的无法歌颂这样的价值取向,作为一部女性题材的作品,竟然更多的是在表达女性单向的付出与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吗?甚至,与很多看哭了的人相反,我看到的是脊背发凉的丝丝寒意,女主角的短暂一生平淡无奇,在生命的最后竟然没有丝毫来自家庭的关爱和温暖。

一己之见,不喜勿喷。

 2 ) 生命

纪伯伦的诗中,有一首是这样写的:婴儿并不比垂暮老者更远离死亡,同样,也并不更接近生命。我想他的这句话并不仅是对暮年之人或将死之人说的。相反,他的话值得各个生命周期中的人思考。

我曾经看过一本有关死亡恐惧的书,其中提到不同的人面对死亡有不同的反应:有人绝望,让死亡提前;有人不承认,躲进被子里;有人沉浸于懊悔遗憾,而不是弥补;有的人却在得知死亡的临近之时,重新活过来,有生以来头一次抓住生命的意义。那本书的作者说,他曾经和许多癌症晚期病人谈话,有些病人告诉他,当他被告知晚期癌症之后,忽然感到自己从来没有真正“活"过。在死亡的黑色前提下,生命首次被理解,被感悟,被赋予含义。

生与死是一对矛盾,彼此依靠,两极相容。生命的过程也是死亡的过程,死亡的过程也是生命的过程。如果否认死亡,生命将无法被定义,也无法被感知。在忽视死亡的前提下理解生命,就好比放弃冷让人理解热,放弃好让人理解坏,放弃远让人理解近。反之,若以死亡为背影审视,人也许更能够看透什么是生命。

我曾经看过一部讲述一位肌肉萎缩患者的纪录片。肌肉萎缩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患者全身肌肉将会进行性的,不可逆转的萎缩,坏死。史蒂芬霍金罹患的就是这种疾病。这部纪录片的主角,一个32岁的白人男性,身高却不比一个8,9岁的男孩高。他有一个大的与身体不成比例的头,四肢如骨架。虽然他现在还可以活动他的面部肌肉和手指,在可见的未来他可能将会面对全身瘫痪的命运。但是,他还活着。这个片子讲述的是他到美国寻找曾经在他只有1岁的时候预言他,作为一个典型肌肉萎缩患者,活不过6岁的医生。最后他找到了。但是最打动我的,还是他特有的,发音奇怪的一次独白。他说:“死亡是我的老朋友了,我们一起相伴了32年。很多次,他让我跟他走,我拒绝了,所以我还在这里。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会跟他走。但是最关键的是,我现在还在这里。”

死亡不单单是他的老朋友,死亡是每个人的老朋友。死亡就像生命的反物质。在生命被创造的同时,死亡也被创造。当生命与死亡相遇,物质与反物质相撞湮灭,转化为纯能量。但是,绝大数健康年轻的灵魂并不察觉死亡,并不思考死亡,也更不会说出“死亡是我的老朋友”这种话,虽然事实就是这样——死亡并不离任何人比他更远。忽视死亡的好处是可以阳光的肤浅的活着。坏处是,缺失了矛盾的另一端,生命的本质与深度将无法被理解。那位32岁的罹患肌肉萎缩症的人他有他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在他消瘦残缺的身体里装着一颗哲学家的心灵---幻灭,理想,虚无,爱,痛苦,悲伤,但是坚强。这些看起来孩子气十足的元素可能每本煽情小说电影里都有不少,但是我知道,越降到底层的东西,会越来越简单,而不是越复杂。只有经过亲身的理解,这些符号才会回归原本的意义,降到地面,不再飘在天上,仅仅是一个符号。

回归主题,我认为这部电影是一部讲述生命的电影,我没有感到死亡排山倒海的倾轧过来,我看到的是生命,以黑色的死亡作为背景,绚烂的绽放。

苦难触发思考,愚蠢使人安逸。最后,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在安逸之年思考死亡,因为,就像纪伯伦说的,死亡并不离你更远。

更新:

在斯坦福大学2005学年的毕业典礼上,乔布斯讲述了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来活,总有一天你肯定是对的。你瞧,他说对了。

 3 ) 无题

如果一部电影有某句话看起来很有哲理让人印象深刻,那么它难免让人觉得做作。《My life without me》恰好拥有这样的台词,可它却是我今年我看过的最自然亲切的电影。

安用车上的音响听中文教学磁带。她的妈妈对她说,你就不能做点正常的事么?安说:“没有人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不正常。”

安在23岁那年得知自己患上绝症,至多有两三个月的寿命。她有两个可爱的女儿,一个4岁,一个7岁。她17岁时在涅磐乐队的告别演唱会上认识了她们的爸爸。他们至今恩爱,住在她妈妈后院的房车(?)里。在安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死亡绝不显得沉重、也绝不轻佻。她列了一个单子,死前要做的事情。首先,绝不让其它人知道她将离去的消息。然后她有一些安排或者说是小心愿,它们既有母亲的稳重与温柔,也有23岁女孩的疯狂与调皮。

刚看影片开头的时候,我心里说,得了,又一个反映下层人民悲惨生活的片子。在大学里当清洁女工、年纪青青就有了两个女孩,爸爸在牢里蹲了十年,丈夫常年失业——当我开始有些不耐烦的时候,影片里工作晚归的安钻进被窝,睡在里面的丈夫被她冰冷的身躯冻醒,一边开玩笑一边给她焐脚。两人嬉闹着结束了这平常的一天。

一下子,我对这部电影的成见全消散了。它并不模式化——不愁云惨淡,也不试图让你苦中傻乐。它零零散散、正常而且异常,像真的生活。

My life without me,并不像中文翻译的那样,是“没有我的日子”。而是指的当女主角安离开人世时,周围的人生活如常(或者有所改善)。这得益于安在死前的安排。弥留之际的安透过纱帘看另一个Ann和她的家人一起忙碌,好像真正的一家人,欣慰极了。如果此处影片想告诉我们什么的话,那绝不是安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怀之类的屁话。它只是静静展示了生活如常之美。一个生命淡出了人间,而流淌的生活之河不止。安让它过渡得更顺畅,从而她的离世是欣然美好的。每一个在她生命中出现的人对此都会带着微笑。

聪明美丽瘦弱的Ann,正常的安不正常的安,还没活够却走得从容的安,贤妻良母安,情人安,小孩子安。我喜欢安。我想我从她身上学到了点什么。

忽然觉得,越好的电影我越难从中总结出什么大道理。因为它复杂琐碎。要是让我打分,《黑暗中的舞者》肯定不如《没有我的日子》分高。因为我能从前者总结出东西来。后者却让我难于表达。

 4 ) 终将老去的我们是否还有遗憾

冬日的下午总是那么的寒冷,一个人无事窝在被窝里面看完了这部电影。没有太大的感情起伏,却能从这平平淡淡中感受到安对于这个生活的不舍。


片头的开始,一场雨,一个人,一段独白。
试图想要说明,这就是你,不管你现在做什么,想什么,不用遗憾。我们不知道生命什么时候是个尽头,有时候总是能看到听到身边的人走了,而感叹,这么年轻就不在了。

当Ann得知自己得了肿瘤的时候,没有选择治疗,没有选择告诉家人,她自己一个人默默承担着,她希望她可以在她余下的生活中去做一些她想做还没有做的事情。故事的情节总是那么的凑巧,当Ann在咖啡馆写下她最后两个月想要做的事情的时候,Lee又凑巧对她一见钟情。

我心中一直有个画面,就是当Ann 和Lee 第二次在洗衣店相遇的时候,Lee看着Ann睡着的那个画面,似乎他应该是看了很久。他恐怕也没有想过自己今后可以和这个女孩有一场让他难以忘怀的感情。

我不知道Ann在对于Lee 的刻意靠近的最初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去接近,仅仅是自己希望在死亡之前与另外一个人有情感火花还是冥冥之中也对这个巧遇的男人有这样一份情愫。但在故事的结局,他们都相互的爱上了对方。不知道Ann在听到Lee最后的那番深情告白的时候内心是否也在遗憾自己将不久于世。

失去一个爱的人并不遗憾,遗憾的是自己最后没有时间去给那个爱的人幸福。


感受最深的便是她与父亲那段对话,

you love someone but you can't make them happy
just like you love them but you can't love them the way they wanna be

你爱某人但是你不能使他们快乐
如果你爱他们
但你却不能用他们的方式来爱他们。


我们还能年轻多久还能挥霍我们的青春多久。一直都希望可以在生活中出现一个能接受我爱撒娇爱霸道占有欲极强的人。但是,人总归是自由,最后还是不希望自己被束缚。发现自己最终用错了方式去爱一个人。

故事的结局应该算是好的把。
Ann的离去就如她所预想的那样,她帮助她的丈夫找到了一个可以陪伴她的人,她的母亲也不再孤僻,而Lee也重新对于他那个空空的房子粉刷并买上了家居。
似乎一切都是美好的,但是却没有了Ann。


不知道这是好的坏的,是不是人最终都会习惯没有另外一个人的日子。多多少少也终究只是时间问题。也许把,总该给心里留一个梦,一个不会让生活黑暗,外来渺茫的梦。

 5 ) 什么是无我?

我是一个懒惰的人,虽然很喜欢看电影,但是却很少写影评,可能因为我是个理科生的原因,理性思维比较强大,感性思维比较差的原因吧,理科生的文章很容易给人全是数据,干巴巴的感觉,我尽量不把影评写成论文.呵呵
  欧洲是电影的起源,欧洲导演注定了引导电影的潮流.我的印象里出名的女导演很少.这个女导演我也是第一次看她的片子.我很好奇是什么原因促使导演要拍这个片子.是这个不幸的女孩的经历打动了导演吗?还是别的原因呢?换成男导演会关注这个题材吗?
   整部片子虽然讲的是死亡,但是好像我没有感觉很悲伤,女主角的表演很平实,不做作,好像她和伊莎贝拉就是一个人.唯一让我鼻子发酸的镜头是她给自己的女儿录音的时候.很感人!!!!!!!!!!!!!!!!!!
   整个电影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伊莎贝拉和她母亲的对话,她说"没有人是正常的,每一个人都不正常".这句话真是说到我的心里了,真是说的太精辟了.为什么我们的压力那么大,生活的那么郁闷.可以说这个女孩的人生经历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为什么现代人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却越来越不高兴了.我看到她知道自己只有几个月生命之后的表现,我觉得她是后悔了.后悔不应该17岁就生孩子,不然自己现在应该就是大学生,而不是打扫大学的清洁工.但是这个后悔又不是那么强烈,我觉得这个每个人都会有的,不论是谁可能在临死的时候都在想,要是我当初怎么怎么样,现在就会怎么怎么样.
  说母爱是最伟大的,一点都不错,我觉得一个爸爸怎么也不会想起来给孩子录音这种事情,只有母亲才能做出这种事情.可是为什么女主角和母亲的关系不好呢,因为过早生孩子?亦或别的原因,女主角如果不死,她的孩子大了是不是也会像她一样?
    两个男的都很帅,尤其是那个第三者,很像意大利的盲人男高音安德烈-波切利,所以我喜欢他啊,看片子中暗示,我觉得他似乎是刚刚离婚,财产被前期都拉走了.让我很同情啊.爸爸的表演一般,倒是她的一对女儿很让人疼爱.这让我想起一个观点,就是倒霉的越倒霉,屋漏偏逢连夜雨.本身很穷了,却还要被病痛折磨.
她为什么要找另一个男人呢?经过别人的提醒,我才知道理发店的女的和清洁工同事都在<低俗小说>里出现过,这点也比较让人感兴趣.不知道导演什么意思?
  最后这部影片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是珍惜生命把握现在,不要浪费现在的时光,好好活着吧.我觉得是这样

 6 ) My Life Without Me

买碟子最美好的莫过于一时感觉拿了张碟,回家不经意选中它,开场30分钟后,心中默默惊喜,预料它会是一张不论风格,演员,腔调,叙述都切中你心意的好碟.然后2个小时过去了,画面变黑,字幕出现,你心中巨大起伏,眼泪含在心里,这时你已然分裂成两个身份,一个在刚才的电影中留连不走,一个跳出电影,感慨在此时的生活中遇见这部没有宣传,未经人推荐的电影.那就是serendipity了.

这是刚看完后的我.

碟是上周四晚上和小满约见面时在南京宁海路秋明买的,中文译名<没有我的日子>当时要买<蓝莓之夜>没有碟版,随意翻碟堆,这张碟的封面色彩吸引了我,灰调子的红,充满暖意,杂乱的屋内摆设,温馨安静,像要说一个平静的又暗涌波澜的故事,女演员的侧脸像欧洲古典画中的少女.剧情介绍很简单,以至于回上海后,拿碟出来看时,881627问我这张是什么故事时,我竟想不起来了,只说估计是闷片,但可能不错.于是我们就放进电脑开始看了.

女主角23岁,两个孩子的母亲,和丈夫是感情甜蜜的贫穷年轻人,住在母亲房子后院的拖车里,父亲10年前入狱,她没有去探视过.平静如天使一样的脸孔,生活却是艰苦不易.在这样的背景下故事一开始,她就查出患病,还剩2个月的命,一味悲苦其实不是真正的生活,所以安排了一个不敢直面病人的善良医生,反而是女主角先引他说话”我是水瓶座,你呢?”当医生告知她病情,她问医生再要一颗姜味糖果时,医生窘得说刚才是口袋里最后一颗了,女主角无奈笑出来.

这才是生活,不会因为你可怜就给你奇迹的.

接下来的叙述,我最爱的是她晚上坐进小咖啡馆在笔记本上写下死前要做的事情的片段,屏幕上一行行出现漂亮的手写体英文句子

1. 每天向女儿说几遍”我爱你”

2. 替阿东找个女儿喜欢的新太太

3. 录下女儿18岁前的生日贺词

4. 一家人到海滩野餐

5. 随心所欲的抽烟和喝酒

6. 畅所欲言,说出心中所感

7. Make love with other men to see what it is like.

8. Make someone fall in love with me.

9. 探望狱中的老爸.

10. 弄水晶甲,改发型.

看到这,我知道我要爱这姑娘了.正如与此同时咖啡馆里那个看她埋头写子的男人一样,一见钟情,坠入爱河,最后免不了一场伤心.

881627上班很累,看一半睡了,他像电影里她的丈夫一样暖着我冰凉的脚.电影结束我借着电脑屏幕幽暗的光线看着881627,他常常比我先睡着,比我晚醒来,所以我有机会这样安静地看他.棉花唐也曾这样看着我,他说看着心爱的人熟睡是件幸福的事情.昔日的爱人如今成了怨念,my life without me,会是怎样的?生活是如此要经历百般,方能取得真经.写这些字的时候,一直开着dvd的菜单画面,因为喜欢那段背景音乐,正是电影里她在咖啡馆里写下死前要做的10件事时的音乐.

                                          2008.1.

 短评

在这个影片里我始终找不到预期中的情感宣泄点 缺被困于其中昏昏欲睡。。。

6分钟前
  • 二表兄
  • 还行

最后大家终于过上了精心策划的没有我的生活。

9分钟前
  • 彩戏师wala
  • 推荐

我喜欢寒冷,它让我觉得活得真实。

13分钟前
  • 胖胖
  • 推荐

蛮感人的……结局稍嫌厚重感不足。

14分钟前
  • 猫知道
  • 推荐

感人至深。每一次看都泪流满面,那些平凡人生中积攒了很多动人的故事,只是没有机会没有人去聆听。

19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力荐

简单真实

24分钟前
  • Shy
  • 推荐

人生如此美好,你又怎不会眷恋?非常感人,在所剩不多的日子里,来完成自己曾经梦想的一些事情,然后悄然离开。平凡又真挚!

27分钟前
  • 八月
  • 力荐

連細節都無可挑剔

29分钟前
  • Yome
  • 力荐

Leonor Watling 在 片子 里面 这么 这么胖? 囧~ 一直 以为 Alfred Molina是 墨西哥人! 中Frida毒 太深 鸟~

31分钟前
  • Chapelle L.
  • 推荐

自恋作品。

33分钟前
  • 美丽新世界
  • 还行

不出意外又苏了鲁弗洛,要知道他演的是一小三啊捶地。文艺到冒泡还赚我那么多眼泪怪不好意思说。萨拉波莉好美。还有那个医生。

36分钟前
  • 흫_흫
  • 推荐

三星半吧,不晓得为啥IC总是让人有期待却最终多少还是失望,《挽歌》也是如此

38分钟前
  • jj73浅之
  • 还行

死前要做的10件事~

43分钟前
  • Over5
  • 力荐

又一個臨終的故事

48分钟前
  • 何倩彤
  • 较差

安静的坚韧的

50分钟前
  • MollyTour
  • 力荐

面对死亡还能计划这么多。。

53分钟前
  • 四点水小西
  • 推荐

其实对温情类小电影已经不怎么感冒了,可这部片子还是打动我了。平静的镜头语言之下埋藏着无限的勇气与力量。

54分钟前
  • 树上的兔女爵
  • 推荐

在车上放港台版的学汉语磁带。在公共洗衣房睡着流口水。在雨中和情人亲吻。

55分钟前
  • Little Punk
  • 还行

lee.我竟然没有哭.

56分钟前
  • boxfish.
  • 力荐

Sarah Polley是现在最好的年轻女演员。

1小时前
  • dormant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