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

战争片大陆2021

主演:吴京,易烊千玺,段奕宏,朱亚文,李晨,韩东君,胡军,张涵予,黄轩,欧豪,史彭元,李岷城,唐国强,杨一威,周小斌,林永健,王宁,刘劲,卢奇,王伍福,耿乐,曹阳,李军,王同辉,艾米,石昊正,许明虎

导演:陈凯歌,徐克,林超贤

 剧照

长津湖 剧照 NO.1长津湖 剧照 NO.2长津湖 剧照 NO.3长津湖 剧照 NO.4长津湖 剧照 NO.5长津湖 剧照 NO.6长津湖 剧照 NO.13长津湖 剧照 NO.14长津湖 剧照 NO.15长津湖 剧照 NO.16长津湖 剧照 NO.17长津湖 剧照 NO.18长津湖 剧照 NO.19长津湖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1 16:44

详细剧情

  电影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一路追击,奋勇杀敌,扭转了战场态势,打出了军威国威。

 长篇影评

 1 ) 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津湖

7.1分左右。 林超贤的暴力,徐克的五毛特效,陈凯歌的二流青年文学,用一段壮烈的历史拍了这一部将近三个小时却依旧讲得稀里糊涂的电影。几个导演的影子在里面相当明显,本来还以为会分段叙事,一人一个单元,但估计怕“谁丑谁尴尬”(参照《我和我的祖国》),索性集各家之长,领功一起,挨骂共扛。那么我开始了。 首先电影里面既然都用了大量抠图,千里家那一段就不能稍微做旧一些吗,一看就像某个旅游景点。故事一部分着重在四字扮演的万里这个愣头青,从观望战场到参与战场的心理变化历程,本也想通过这个视角讲述战争的残酷。奈何我只看到了这个愣头青各种宛若特约加戏般的场面,且贯穿始终,直到最后都没把这个角色的独特属性讲得明白。不是所有人领了一条漂亮姑娘的红围巾就有了希望,不是所有人带着死去朋友的信物就有了动力,如果以上成立,那么恭喜,这就是一本二流青年文学刊物,而这里更绝,之后全都一带而过,就好像导演忘了。 既然是集各家之长,那么统一性就很重要,所以这部电影里就看不到这一点。若是要多线性叙事,不是逼导演非得学《敦刻尔克》那么高超的剪辑,但凡分开来一段一段写小学生作文一样,都比现在这样东一个镜头西一个镜头要顺眼吧,最明显就是战士雪地里啃土豆和美国大兵吃大餐的那里,就恨不得打上字幕:此处为对比镜头。文戏不说非常糟糕吧,插科打诨就算过去了,建议最好是删去一半(你也可以理解为删去某个导演的戏份)。 理论上来说林导大概是最适合此类电影的,雪中木屋那里的打斗就很不错,但很奇怪的的一点是,一个庞大的战场上,镜头总是只局限于一处,固然这场打斗很精彩,我觉得好像漏了什么。而后面删删减减一些特效制作出来的爆炸场面以外,真正拍摄到的战争场景居然只有胡军开车那一段令人有些印象。于是会问,一个长津湖战争你记得了什么?易烊千玺估计投篮很准。是的,很蠢。 最后,在这些莫名其妙的镜头来回切了快三个小时后,那个美国军官对着一堆突然出现的电脑特效烈士一个敬礼,电影就完了。而看之前我曾想象的冰天雪地,寒风凛冽,颤抖的手扣动扳机,冻得紫青的嘴巴拉开手榴弹,战士前仆后继的涌向飞机坦克,全都只在了一堆特效留下的想象里。

 2 ) 如果用王家卫的风格拍长津湖

很久以后我才知道, 九岁和十九岁的中间有十年, 十九岁和二十九岁的中间, 却有一生。 我叫伍万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虽然没有读过万卷书, 但有些人,一生下来就注定要行万里路。 四处漂泊,无法落脚。 但偏偏就在我十九岁的时候, 在抗美援朝的路上, 那个戴着红围巾的姑娘, 把她的围巾扔给了我。 围巾可以让人很暖和, 可当我真正戴上围巾的那一刻, 我却冷的厉害。 也是在那天, 我才明白, 织一条围巾要七天, 抗美援朝要三年, 可是爱上一个人, 却只要一眼。 还记得她追着火车喊, 长津湖很冷,多穿点衣服。 我笑了笑,却什么也没有说, 只是一直带着那一条围巾。 我和我的战友说, 我是舍不得离开家乡。 但我知道, 我真正舍不得的, 是再见到她的机会。 衣服越穿越合身, 人越见越合拍。 在火车上,我认识了新的朋友。 我原以为那是故事的开始, 没想到有时候, 开始就是结束。 只是这一次,我的身边又多了一条项链。 小山,多好的一个名字。 可惜,他最后还是倒在了异国的山川中。 我跟着哥哥, 从湖州跑到了长津湖。 我用三颗手榴弹炸开了敌人的碉堡,

北极熊部队的指挥官跪倒在我面前, 我一直以为是我自己赢了。 可回想起那一刻, 在那条枯水上, 我看着飞机对着我们扫射, 我却无能为力, 我才知道原来是我自己输了。 子弹穿透战友们身体的那一刻, 我想了很多。 在家乡的爹娘, 哥哥没有盖起的房子, 红围巾的姑娘, 雷公, 还有我自己。 那天,我们杀了很多敌人, 却没能救下爱我的人们。 我想过很多次战争结束后我们会离开这里, 可没想到有一天, 最先离开的却是他们。 我曾经听人说过, 其实对于离开的人来说, 离开的其实是我们。 我终究还是离开了朝鲜, 他们留在了长津湖。 我走了, 他们永远留在那里了。 风往南吹, 水往东流, 有些人注定要行万里路。 我经常望着长津湖的方向, 我觉得那里很美。

 3 ) 《长津湖》:难看之极

写在前面:

说《长津湖》难看不等于不认同长津湖战役,同理,不喜欢一部电影也不应该等同于不爱国。

前有《八佰》《金刚川》,这部集结了陈凯歌、林超贤、徐克三位导演、耗资13亿的战争片,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但往往期待越大失望也越大。套用一些观众看完的观感:全世界已经没有人这样拍战争片了。

且不说《长津湖》是否有反战主题,仅仅表现长津湖这场战役就显得极为冗长,3个小时的时长像打了3个小时的鸡血,我只看了血肉模糊和喷薄而出喊口号式的“爱国教育”。

现实主义电影讲究真实,当第一个镜头出现时就已经足以人出戏,高饱和的水乡背景抠图痕迹明显,人物在其中很不自然,当然并不是所有现实主义电影都需要实景拍摄,但是往后的海上敌军军力的展现也是清一色电脑合成外加大远景俯拍,如此简单粗暴勾勒电影,很像在虚拟游戏世界,让人不能信服。在这里真的没必要吹嘘《长津湖》工业水准厉害,如果电影特效不能和人物和人物情感很好地结合,那么再厉害的特效也会在观众的肉眼里不攻自破。

最大的问题还属叙事和人物。《长津湖》选择了一种最为常见的正叙的手法来讲故事,按照时间顺序推进事件进展,这不是不可以,但问题就在于在冗长的叙事中,它什么都想展现什么都想讲,就显得杂乱无章。尤其对于人物来说,刚立好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因为“左一枪右一炮”的叙事给打散了,观众再难从人物中感受到更为深刻的情感。

首先是叙事,《长津湖》交代了非常多战役前的准备工作,这个时长已经超过一小时,战略战策如何化险为夷展现的非常之少,只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士兵御寒的资源迟迟没有送到他们手上。这其实是这场战役最为关键的一点,也为很面对的剧情起到铺垫作用。长津湖战役最令人感动和痛心的“冰雕士兵”正是因为他们即使是在物资紧缺的情况下还仍然选择坚守阵地,最后冻死在战场,这样的精神无不令人佩服。可是这一幕在电影中只有临近片尾一个镜头草草表现。

如果说影片想以人物立足,或者表现人物成长也是不合格的。

伍十里、伍千里、伍万里是一组人物线,七连的兄弟是一组人物线,伍万里单个是一条线,但是没有一组人物或人物线在影片中出彩的,原因很简单,电影中的他们成为了战争机器,戏外这些人物也成为混乱故事线的牺牲品。

这里首要讲讲伍万里这一角色,在他身上其实能够表现很多内容,作为一个起初连枪都没有摸过的小孩儿到最后成为一个血战战场的”英雄“,刻画好他的成长对电影来说其实就成功了一半。但是在电影里,我们只看到了一个混不吝的混世魔王如何一步步成为一个以杀多少敌人为标榜的士兵,你可以说他还没有完全长大,他需要更多磨炼,但是造成这样灾难的除了跳戏的情节最为关键的可能是还在于易烊千玺的演技不够成熟。

关于跳戏的情节,比如火车上的一场戏,当伍万里气愤想要做逃兵的时候突然拉开车门是祖国大好河山,然后他就被眼前的美景震撼住,突然收起了性子,知错就改,这一行动的前后逻辑就很难推敲。而关于易烊千玺对于伍万里的演绎,我认为还是稚嫩、浮于表面的。易烊千玺在《少年的你》之后的众多角色都有刘北山的印记,这些印记适合刘北山,并不适合他之后的角色。如今的易烊千玺在《少年的你》之后,表演还停留在口齿不清的气泡音和故意垮着身子的形体动作,并没有根据人物性格做符合人物特色的适当调整,以导致他之后的角色表现其实都相当单一,只有耍帅。而这一套东西用在伍万里身上显然更为不合适。

影片中的伍万里是一个对当兵憧憬的小男孩,虽然行为幼稚但是绝不等同于他思想幼稚,尤其是他的两个哥哥都是军人的情况下。当他能够提出想要参军的时候就意味着自己知道这有多危险而不仅仅是儿戏之举。而易烊千玺油腻的表演让伍万里成为一个不知天高地厚只会耍小性子的兵,让人很难对他产生共情。第二则是在战场上的一一表现,这里也许是编剧刻意为之,为了凸显伍万里的敢于挑战权威的性格在作战时他几次不听指挥,我们都知道军令的重要性,要不是有主角光环,不知道真实情况下这样的士兵会死多少次。

每一个人物在幼稚和成熟之间的切换有千万种不同的理由,需要演员根据角色揣摩这千万种经历的不同之处,才能够演绎出不一样的样子。同样为士兵,我相信谷子地、李云龙、许三多各有各的不同,这也是为什么这些人物能够深入人心的原因。或许对于易烊千玺来说,跳脱出刘北山才是当务之急。

当然影片中也有为数不多完成度比较高的角色,就是胡军饰演的雷头,可以说从他的出场到最后角色的牺牲,人物性格一以贯之,他所要承载的关于士兵对战友的保护和内心对战争的恐惧都通过最后一场戏表现出来。无疑,雷头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作为角色都拥有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而在群像刻画上,影片也显得比较单一和单薄,对于刻画战友之间那种生死之交的情谊,凸显的较少,更多时候,我们只能看到哥儿几个奋勇杀敌的样子。

所以回归到《长津湖》本身,我们都知道这部影片的历史背景,主旋律电影当然有一部分是需要宣扬爱国情怀的。只是一部电影的作用仅仅如此吗,当我们现在再看一部主旋律电影时,到底是为了什么,当我们铭记历史的时候到底是铭记什么?

最后还是真诚地说一句,电影并不可怕,但是只允许一类电影有一种声音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可怕,主旋律电影亦是如此。

 4 ) 长津湖观后小感

从影院出来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徐峥说看完这样的电影就觉得语言特别的苍白无力 出来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热热闹闹的商场,老人们安逸的牌局,想说声谢谢但也太轻了 我不是历史迷也不是军迷,作为大多数中普普通通的一个,真的很惭愧,上一次去了解这些东西估计是很多年前的历史课本上了,而当时的我只会抱怨这些东西怎么那么难记。 这段时间因为电影的缘故,刷了不少老兵的采访。没有哪个人讲到当年的事不是潸然泪下,看的人好沉重。印象很深刻的,有个爷爷他的战友牺牲时让爷爷把他带回家 但是爷爷没有办法把他带回来。后来高龄的爷爷参观纪念碑,因为纪念碑上没有战友的名字而痛哭,说怎么能没有他的名字。是呀!我们怎么能忘掉那一辈人。 (记者后来去找爷爷战友的名字,纪念碑上是有他的名字的,只是因为人太多字太小爷爷没有找到。但彼时的爷爷已经走了。) 回家的路上,看着满街的五星红旗,心里软软烂烂的,小时候老师说那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如今我还是愿意相信。在药店要了一面小旗拿回家,慢慢从电影中缓过来。如今山河已无恙,希望你们能看到。 关于电影本身的记忆点太多了,反正不愧对票钱。

 5 ) 写在烈士纪念日的今天

长津湖好哭的点其实不是硬煽情,

影片节奏还挺快的,特别是进入战斗部分之后,一场战斗结束,你还没来得及哭,战士们已经进入下一个阶段了。

因为影片没有预备时间给观众流泪,所以观影中,我只感到震撼、憋屈、以及联与当今现实对照的感慨。

片中,因为没有制空权,我们还没奔赴前线的战士被敌机当成赌注一样玩闹扫射。不满十九岁的小山和一群战友的命,竟然只值十美元。

因为没有制空权,我们甚至连中心指挥所都被敌机炸掉,将军躲防空洞,领袖的骨肉被烧死。

因为没有制空权,补给线被炸断,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我军战士们只能挨冻,吃着把牙都给崩掉的冻土豆,看敌军过感恩节。

我在观影过程中,其实有点生气,坐我后面的一对情侣一直在笑,战斗场面在笑,牺牲场面也在笑,一直反复“装备也太原始了吧哈哈哈”

是啊,当年他们就是靠着你们嘴里的“原始得好笑的装备”打下了这场立国之战,让你们能坐在电影院大厅里笑他们啊,他妈的。

我不是军迷,对那段历史知道得也有限,仅仅从家里长辈零星几句“一口炒面一口雪”窥探到几分,

不过电影里倒是展现得还不错,胡军的头盔看着有些怪,像缴获来的日式钢盔?还有一些装备,我无法说出大概,可也能感受到是万国造,所以雷公在缴获到那门炮筒的时候,才会摸着人家炮筒的光滑内壁艳羡地感叹“乖乖”吧。

这就让我不禁想起之前看过志愿军老战士回连队参观的新闻,年轻的战士带老人参观装备,老人第一句先是问,“这个口径都是一样的吧?”年轻战士说“对,都是5.8。”老人又被扶去参观装甲车,在车上问“这有好大功力?”得到回答以后,老人捂了一下眼睛,而后神色如常。

老人在后面采访里说,他想如果当年有这样好的装备,他的战友们不会那么早离开,他想哭,可这里是连队,不能把军人的精神丢了,于是他只是捂了一下眼睛,自己调整了过来。

而观影中的我,没有这样的精神,我捂着眼睛哭泣。

电影中的我们没有制空权,只能咬着牙屈辱着,而现实中,珠海这两天正如火如荼开着航展。咱们不仅有飞机了,更有尖端硬货了。

我为电影中的他们感到憋屈,气愤,但也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一份憋屈难受,仅仅只存在于电影之中”流泪。

这或许就是这部长津湖的意义,因为期待这部电影很久而又错过点映,于是我早早就买了今天十点的票,但没想到人还挺多,进场时还惊讶了一会儿。

除去那对烦人的情侣,坐我身边的是一对老夫妻,老爷爷在影院灯光暗下之前,手机里还放着烈士纪念日活动的央视直播。

电影里,牺牲的人说“不要把我一个人留在这里”;现实中,9月3号我们第八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家。

这种光影与现实的交织,复杂的感慨才是让我流泪的理由。毕竟,纪念英雄的最好方式就是,英雄辈出。

当电影结束,黑底白字的致敬标语伴随韩磊老师的歌声出现;

当我走出影院,看着商场廊外装饰的红旗,真的。

正好是今天,正好是烈日纪念日,看到这部长津湖,是我的荣幸。

幸福,并感激着。

 6 ) 《长津湖》:冰与血之歌

看完《长津湖》,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造成不平静的原因,和以往看片不一样,不是因为这部片太好或者太差,而是因为这样的故事从来不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而你还知道它是真的,这种感觉让人无法平静。

以一个相同规模大制作的史诗级战争片标准来衡量,《长津湖》确实还可以更好。但是,我奇怪的心理是,明知它没有那么好,却不忍心批评。我更愿意把它当作一次历史现场的还原记录来看,从这个角度而言,它好或不好都没有存在本身重要。

电影《长津湖》取材于1950年冬天朝鲜战场上的真实故事。长津湖战役,在世界战争史上赫赫有名,因为它是在力量悬殊的对比之下,中美两国两支最精锐部队的对决。这场战役扭转了朝鲜战争形势,但也造成了双方大量人员伤亡,它的残酷结果和它的意义一样让人无法忽视。

熟悉军事的观众可能会对这场战役的战略、战术、英雄名字如数家珍,但对今天我们大多数观众(包括我)而言,它就是尘封在历史中的一段文字。正如我们小时候读过的关于抗美援朝的爱国篇章,邱少云、黄继光,我们都知道他们是英雄,也知道他们怎么成为英雄的,但那文字的力量还是变成了一段与我们有距离的纸面铅字,只有在考试和朗诵时才会记起。

电影的作用,全方位颠覆了文字,甚至颠覆了纪录片影像。当我搜索“长津湖”三字时,我发现原来关于这场战役的纪录片已经有很多,而且也讲得十分清晰。但是为什么像我这样的观众从来不曾了解过,也从没有人给我讲述过,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有这样一段冰与血的历史?这是我在看完《长津湖》后久久不能平静的。

也许正因了解到大多数年轻观众对这段历史的陌生,编剧才有意在电影中设置一条主线——以易烊千玺扮演的伍万里这个孩子的视角,重新观察战争,进入战争,学习战争。他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故事线,就是拎起《长津湖》整篇故事的主线。有意思的也恰恰是,他的视角正如我们观众的视角,也代表我们在战争中重新学习战争。

伍万里踏上战争的路途,犹如一趟未知旅程。假设抛开战争的外壳,这个故事的模型将是我们所熟悉的“公路电影”,只要步履不停,总会遇到新的人、新的事,为未知而兴奋。

但“公路电影”放在了战争模型中,一切都变得恐怖起来。从踏上旅途偶然接到女孩抛来的红围巾,到很快摸到岩石上死尸的血,这不是少年去玩耍,这是去玩命。

临摹战争现场境况,让我们在观众席上如坐针毡。倒吸着一口冷气,也和荧幕中的伍万里一样,躺在岩石上默默祈祷敌机不要俯冲下来。——我想主创者的良苦用心包含在这里了,用一次又一次类似VR的实景模拟告诉你,当年他们就是这样去拼命的,你感受到了没?

叙述视角的变化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残酷体验,这是在以往中国战争片中不曾有的。即使相同抗美援朝题材如《金刚川》,它也是把摄像机架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去看,因此我们是看遥远的一个故事,而不是“体验”那个故事。

在《长津湖》中,自从有了“伍万里”这个角色,角度就变化了。他的眼,代表了观众的眼;他懵懂无知的心,也代表了观众的心。他对战争的不了解、对英雄的渴望,都是不曾到过战争现场的观众都会有的心理。但他替观众去走了一遭,去感受战士们平凡的恐惧、饥饿和寒冷,以他观察到的周遭世界告诉我们,一切恐惧、饥饿和寒冷,比他感受到的还要严酷——因为起码他还活着,很多像他一样的年轻人已经死了。

其实回顾我们看过的大部分战争片,它们都会告诉我们战争是残酷的。但是在战争中——当人类面临极为严苛、生死一瞬的环境时,人所做出的选择,恰恰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长津湖》让我们感慨如斯,因为它拍摄的不是一战、二战那些远离我们的战场,而是我们熟悉的面孔,一个个还和我们一样风华正茂的中国小伙,他来自浙江,他来自山东,他的父亲母亲打渔为生,他想念着上海家里的囡囡,他操着一口东北腔,他至死还唱着《沂蒙山小调》……

熟悉的文化环境,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年轻人形象。就好像大学的第一天,遇到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新同学,还未来得及熟悉彼此,很快就看到他们战死沙场。生命多么脆弱,一瞬间就像熄灭了火花,正如伍千里小本本上记下的名字——最后他们真的就是一个个名字,伴随生卒年月,永眠他乡。

电影拍出了战争的残酷,但现实永远更残酷。在我看完电影以后迫不及待搜索相关史料时,我看到一个个生还老兵的口述,是他们永难抹平的创伤。

一位护士曾为黄继光擦洗尸体,她说把他堵枪眼的那身衣服布揭下来,被子弹射穿的身体背后有“碗口一样大的窟窿”,脊椎骨都打穿打断了。她和战友给他擦洗干净,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

一位邱少云的战友,就在旁边的阵地,亲眼看着汽油弹燃起的火烧到他身,烧了足足30分钟他却始终保持身姿……今天他说起来都无法控制眼泪。

《长津湖》中最后出现的战士杨根思,他的一位战友回忆起来不无遗憾地说,“当时他明明可以下来的,他可以下来的,他却要自己待在上面完成任务……”

亲临过战场的人今天无一不带着遗憾,遗憾和他们一样年轻的生命永远熄灭在战场,但更敬畏的是,为什么当时他们做出那样的选择。有的人可以选择活着的,却主动选择了死去。“视死如归”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个个真实鲜活的生命,在关键时刻选择了付出。

我们在《长津湖》中最后一段看到的“冰雕连”,也是真实的故事。当美国士兵被打到必须撤退时,埋伏在山中的一个连的战士已在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中集体冻死。他们可以选择走的,选择生存下去,但他们保持伏击待命的姿势,完成了这超越人性的任务。

今天我们看到有关朝鲜战争的纪录片,便知道电影中美国士兵的敬畏并非夸大之词。不管美国英国还是南朝鲜生还老兵,当他们谈到面对中国士兵时,他们的恐惧依然历历在目。那种无所畏惧的精神和超出想象的意志力也感染了他们,它早已超出了战争的范围,更超出了人类想象的极限。

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的,不仅是在“模拟战争现场”我们看到的火光一片厮杀一片血肉模糊一片,我感慨的是,如果历史不小心擦过我身,我被选择踏上这条路途,我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电影中不管吴京饰演的伍千里,胡军饰演的雷公,还是段奕宏饰演的“打不死的英雄”,他们都是在已知死亡在任意一秒都可能降临的情况下选择继续奔赴战场的。当朱亚文饰演的指导员说到“二次恐惧”时,我们才知道,不是打过仗的战士就不害怕战争了,他们打过,他们依然害怕。

那么在我们同样面临生死抉择时,以我们今天的斗志,能够做出同样的选择吗?我想了又想,我是做不到的,我怕冷,我怕烫,汽油弹烧到我身上一秒我就会跳起来,我一定会选择先活下去。

但是当时有无数人都选择继续在冰天雪地里待命了,选择主动去战场,选择哪怕做一名护士抬担架也好,他们在青春年华选择了“视死如归”。在纪录片中一位仍然在世的护士说,“那时候我死都不怕了,我还怕什么”。她选择去战场的那年还是一名复旦大学的大二学生,他的父亲是位实业家,临行前带她去买了一身新衣裳,写了离别信,却最终不忍目送她去战场。

也许正因在这样勇敢的年轻人的庇佑下我们才能幸福地活着,此刻吹着空调电扇,泡着咖啡,打着几千字,说着感慨生死的话。但几十年前人们做出的选择就是生死攸关,就是“一口炒面一口雪”在战地等待命令,他们每个人都知道为什么要等待,为什么要打仗,他们的死能换来什么,他们是抱着那样的期待活着。

“为了我们下一代不打仗。”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已无法想象战事火烧眉睫的紧迫,更无法想象如果历史换一个轨迹擦过,今天的我们会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是否还能这样把电影当作茶余饭后的娱乐产品,消磨三小时的时光。匈牙利作家伊芙特▪ 皮洛曾在他的著作中写道:

“电影既是为后代记录历史的方式,又是干预的手段;……既是文献,又是游艺场的娱乐;……”

当我们以娱乐的目光去看待《长津湖》时,我们可以大胆地批评它,在艺术上可以做得更好。但当我们以记录历史的眼光去看待时,我不忍心批评,也不会赞颂战争。我对电影故事背后的所有原型人物保持敬畏,今天荧幕上的3小时呈现,是为了不能忘却的他们,也为了让更多不曾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了解,曾经有这样的人,在生死关头选择了坚定不移的信仰信念。那才是永恒的人性光辉,照耀今天我们在和平环境中的人前行。

 短评

那些牺牲在冰雪中的战士,不应该被遗忘

7分钟前
  • 摩诃曼珠沙华
  • 推荐

小村庄夜战那段简直了,一看就是林超贤导演的手笔。炮兵、狙击手、机关枪手,扔手雷、近身肉搏,安排得环环相扣,节奏太好了。易烊千玺的扮相和特写也很精彩,没想到这么豁得出去。最后美军发现冻僵的志愿军尸体那里,虽然读书的时候看过这个情节,但还是被戳到了。

8分钟前
  • 觉日尧
  • 推荐

人物情感突如其来,没有任何铺垫的悲伤真的很难让人入戏。镜头剪辑细碎,你不知道这是多线叙事还是单线,突然插入的很多镜头跟主线剧情毫无关系。动作戏太差,陈凯歌加徐克加林超贤三大导演化身迈克尔•贝,轰轰轰不停的炸。浮夸的台词被油腻的演法端上了天。镜头调度毫无美感。感觉又是一部政治任务片。红海行动还是这几年最佳战争片。

13分钟前
  • RF
  • 还行

这拍的是动作片…美军除了空军,陆军就是屑。无语,真当抗美神剧在拍。不少画面甚至没制作完成,色调都没统一。战争场面又多又长。完全没有轻重设计。中国就没导演会拍战争戏吗?再,北方人演南方人能不能认真点,一口北方强调不说行为也完全看不出南方人

17分钟前
  • 王玦
  • 较差

只说实话:1、片长太长,对观众非常不友好。战争戏完全可以减少,士兵互相闹着玩的戏完全可以删减一部分,三个小时的电影,都开始两个小时了,才出发到长津湖;2、万里这个角色很不讨喜。明白导演想让观众看到一个小男孩成长为一个战士的蜕变,但是放在那样的战争环境下,两次三番耍性子,太过胡闹;3、再现神片段。敌我坦克射出的炮弹空中对撞,这概率估计不会很大;4、电脑特效出戏。电影刚开始就抠图,后面战争场面的特效也是显得很粗糙,说真的,如此重要的一部影片确最终呈现出来时这个效果,还是很意外的。以上是看完电影后我个人的一点观后感,不喜勿喷。

20分钟前
  • 吳點半
  • 还行

先看1950他们正年轻,再看长津湖,一边是听觉上听老兵们谈抗美援朝,一边是视觉上重现他们的过往,不得不说,都是非常非常值得观看的电影。长津湖,吴京yyds!易洋千玺未来之星!胡军,朱亚文,为什么可以这么好啊!我觉得不得不说是李晨对比起来真的很糟糕啊,演技台词都不在线!最直观的感受是,我决定不过圣诞节了,从前我觉得和平年代百花齐放,过过节也没什么,现在我觉得不是的,历史教育任重道远,我不愿意傻呵呵地替别人庆祝胜利,我有什么资格去替别人高兴?我们的战士们在条件如此艰苦的情况下仍然浴血奋战,那些不是数字,都是人命,是我们有今天幸福生活所牺牲的人们啊!我们这么能不知道啊!怎么能忘记啊!!!

22分钟前
  • 今天中五百万
  • 力荐

去看了点映,值得票价,三个小时看下来还好,一直战争戏容易麻痹双眼,但是也刺激。我不喜欢红海因为没有对人物的刻画,很可惜,长津湖也没有这种类似的刻画,换句话说文戏很少也就那样。另外我认为这部电影可以分为好几幕镜头,到最后的一个小时才算长津湖,我觉得结局真的潦草,可能有第二部吧。总体看下来比八佰金刚川好看,但是我不认为这只是一个三小时史诗大作该有的表现,理应能更好。

26分钟前
  • 高质量鉴赏达人
  • 较差

篇幅可以删减一半。

27分钟前
  • 国士
  • 还行

我觉得下次别设置这种任性小孩形象了,战争不是儿戏。

31分钟前
  • 跳广场舞的大叔
  • 还行

想的太多,拍得太散。人工雕刻痕迹过重。

36分钟前
  • 很男的男
  • 较差

该夸的也夸了,透过这一部片子来谈谈文艺背后的症候。无论是多位导演联合执导的局面,还是对其散乱冗的批评,都不只是这一部影片展出现的问题,而是近几年类型片的通病。回到文艺发展史本身,依旧是“革命礼乐”与“礼乐革命”发生了转轨与变调。从配乐来看,两个半小时的影片塞下了近十条音乐动机显然是过于满了,配合上大量的战争镜头造成了感官的疲惫,也类似于戏剧的“音墙”干扰了演员的唱词。而这背后体现的正是好莱坞大片的叙事模式(中途岛战役)与样板戏类型产生的冲突。例如进攻动机的使用,军号旋律之后紧跟着一长串交响其实是不太合适的,这正是某种创作困局的隐喻。希望导演们能够结合好“花部”与“雅部”,形成新的主旋律类型。

41分钟前
  • Lodge的小世界
  • 推荐

万里一个新兵在枪林弹雨里穿梭毫发无伤 难免让人觉得主角光环强大

43分钟前
  • 推荐

沂蒙山小调一出,仿佛回到了很多年我的家乡,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下虎峪村,我在听外公讲他抗战时候的故事。他总是说,战场上枪林弹雨,而他的头里一直有一块炮弹弹片,他的耳朵有一只听不见,但他说,比起战友,已经是最幸运的人。

46分钟前
  • 苏樱
  • 力荐

“我们不打,下一代就得打”

47分钟前
  • 只是咕咕
  • 力荐

人物,从正派到反派,全都是脸谱化的、功能性的。北极熊团的boss,全程一副我不知道自己是谁、我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我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的表情。四字版伍万里一眼看去就是个(20)00后时代少年,像是来参加沉浸式主题教育的。主人公依然对战争不会产生一丝质疑。战争也依然不会对主人公的心理健康产生一丝影响。特效塑料感极强,部分大场景,真实感还不如《冰雪奇缘》。情节稀碎,主要靠铺得满满的爆炸音效和背景音乐吸引注意力。没想到国内战争片的天花板居然是拍喜剧出身的冯小刚导演。《集结号》和《芳华》虽然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存在这样那样的暧昧和局限,起码塑造的主人公都是有血有肉真实可感的,具有一定的人性深度。陈凯歌导演不该是这个水平,希望他能拿出写《少年凯歌》的真诚来拍战争片,以更好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52分钟前
  • 胡小猴
  • 还行

我看见那句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基础的时候,突然的意识到教科书上这样古板的文字,背后的意义实在太沉重太深刻了。

57分钟前
  • 安然
  • 推荐

点映观影,场面非常震撼,摄影很有新意。不得不说四字弟弟的表现我个人很满意很惊艳,在电影中他不是偶像他就是那个敢拼敢打像只小兽莽撞向前的伍万里。

58分钟前
  • mongantagta
  • 推荐

你说它没剧情吧,但战争就是这样打打停停然后继续推塔,就是这样的残酷和枯燥。然而这是一部电影啊,这也太平了吧,在战火的轰鸣中平铺直叙,毫无讲故事的技巧可言,像一部没有详略安排的流水账,情节还碎。人物群像塑造得也粗糙、浮于表面,大部分角色几乎可以套用到任何战争片里。镜头语言一般,能留下深刻印象的镜头寥寥无几,是我苛求商业片的艺术性了。三小时太长了,某些部分情节内核相似度太高,特别是后半部,还有一些碎片情节莫名其妙,有割裂剧情的,有情感推不到位靠回忆来强推的,依然是剧本的问题,而且什么都想放上去,就容易样样落个蜻蜓点水。这样一个催泪题材都没让我暴哭,导演也是属实厉害。另外这是这些年来我见过的解说字幕最多的电影。后来一看导演有谁,哦,明白了。

59分钟前
  • 手可摘星辰
  • 还行

场面拍得挺好,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1小时前
  • 江上悬鱼
  • 推荐

和《中国医生》一样,令人敬仰的是事件或历史本身,而不是电影。

1小时前
  • 欧阳喝喝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