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节制消费的元凶

欧美剧英国2014

主演:雅克·佩雷蒂

导演:迈克尔·莱德福

播放地址

 剧照

无节制消费的元凶 剧照 NO.1无节制消费的元凶 剧照 NO.2无节制消费的元凶 剧照 NO.3无节制消费的元凶 剧照 NO.4无节制消费的元凶 剧照 NO.5无节制消费的元凶 剧照 NO.6无节制消费的元凶 剧照 NO.13无节制消费的元凶 剧照 NO.14无节制消费的元凶 剧照 NO.15无节制消费的元凶 剧照 NO.16无节制消费的元凶 剧照 NO.17无节制消费的元凶 剧照 NO.18无节制消费的元凶 剧照 NO.19无节制消费的元凶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8 16:44

详细剧情

我们为什么要买东西?谁让这个世界变得无节制消费?他们如何做到这一点?调查记者雅克•佩雷蒂审视了无节制消费潮流背后的机制,得出了答案。原来,使这个世界变得无节制消费的元凶,并不是人们普遍认为的广告员和市场推广员,而是这诸多因素背后那些首先改变产品然后改变我们的人们。纪录片表明,长久以来,制造商都梦想着在消费者大脑中植入“升级”观念,从而让无限消费成为现实。他们首先瞄准未被开发的儿童市场,学习应用向儿童销售的方法,从而增加向成年人的销售。但是,那头最肥的能够带来现金的奶牛却来自恐惧——通过挖掘消费者的恐惧,制造商发现了一个对健康和安全产品有巨大需求的世界。

 长篇影评

 1 ) 极简主义观影清单-无节制消费的元凶

第一集:通过减少产品寿命促进购买(灯泡使用时间/Ipod电池不可换)很多人购买并不知道为什么。营销让人们觉得购买能让自己跟上周围,更加时尚(比如最新款的Iphone)

第二集:利用人们的恐惧。利用人们怕变老的恐惧,医生开发了血清注射;利用人们对心脏病的恐惧/创造出没有的恐惧,药品和漱口水畅销。人们最大的恐惧是死亡。抗衰老行业的大部分行为被医学机构认为无效。

第三集:对孩子,最佳的方法是创造一个受欢迎的卡通人物。licencing可以增加物品50%的价格。如果把成年人变成孩子,那么商家可以赚到更多的钱。现在每个人都想要智能机,想要玩游戏。营销人员希望客户像孩子一样,想要,立刻就要。信用卡成为了使成年人购物儿童化的推手。用现金会有一点类似疼痛感的感觉。

 2 ) 媒体定义生活

现代社会里,媒体成为定义必需品的上帝之手!为什么想买书架?因为电影电视剧中,书都是放在书架上。可是仔细思考之后发现书可以直接堆在地上,或者放在窗边,甚至是床上。一个礼拜能看的书很少。 好的推销模式是创造一种文化,进而带动其周边的销售。例如begin again里面的耳机分流器,你可以和爱人一起分享同一首歌,如同电影里那样有趣温暖。 坏的推销模式:①夸大虚构故事来制造焦虑、恐惧,例如维生素水,护肤品。②通过计划报废使商品丧失使用价值,比如电池寿命从2500h降到1000h。③通过富含潮流的外表,绚烂的颜色来破坏已购买商品在消费者心中的社会价值。比如,富含潮流设计的宜家家居,手机颜色。 PS:信用卡和快捷支付通过推迟现金付款的痛苦,立即拥有商品的满足感,大大促进了即使消费文化的盛行。

没有人可以从媒体的手里逃脱,所有选择都被媒体左右,我们生活在被互联网包围的时代。这句话不带褒贬的感情色彩,只是现实一种。

而我们说到的警惕媒体,是指一种情况:媒体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坏影响,让我们成为负二代,花呗使用额度永远已满;定义唯一形式的美,唯一形式的恋爱。

接受没有坏处的所谓必需品,如同小鸟一样会被天空束缚。

 3 ) 当一次性消费全面侵蚀我们的生活

爸妈结婚时的电风扇依然在爷爷奶奶家里放着,甚至用起来一点问题都没有,而我们现在几乎每隔一两年就要买风扇,可见第一集讲述的计划报废在中国已经是大行其道,高质量的产品并不能让商家获得长期的利润,现在的趋势是把一切都做成一次性消费品。几年前,商家都只是鼓吹勤换毛巾,可是“一次性洗脸巾”横空出世,彻底改变了中国女孩们的生活习惯,全棉时代也从几乎倒闭一跃成为全国知名企业,甚至有了顶流代言人王俊凯。其实一次性洗脸巾真的比毛巾卫生干净吗?如果你身在这个行业中恐怕你就不会这么想了。

一次性消费品不仅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用品中,连电子产品也开始了这种趋势,比如苹果手机,出了一代又一代,价格越来越高,更新换代越来越快,然而连基本的电池问题和数据线高损耗的问题都毫无改善,却利用年轻人消费欲望来获利,买不起不要紧,信用卡、花呗分期让人们更容易接受高价,暂时忘记自己的实际消费水平,甚至曝出各种贷款买手机的丑闻。

在网络社交、网剧、数字电视大受欢迎的今天,又有几个人能抵抗住商家层出不穷的消费诱惑呢?微博的追星族们,有几个没有因为各种偶像挂件、超话补签卡、送花等毫无意义的事情买过单呢?一部网剧,VIP会员可以多看几集,吸引了一大批忠实观众之后,大结局再来个单点超级VIP会员才能看,你说骚不骚?而为这些产品买单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甚至未成年甚至儿童(我身边有幼儿园的追星族),商家在巨大的利润面前有几个能守住自己的良心呢?

 4 ) 关于《无节制的消费主义元凶》的一点点体会

看完我的家里空无一物后,紧接着看这部纪录片。今年9月开始极简后,加入了极简小组,断舍离,不要买消费主义,再到可持续生活。一步一步的进步着,给自己带来了特别大的改变。无法想象之前的自己是怎样的浪费金钱去购买衣服包包和乱七八糟的小玩意儿等等。无节制的消费元凶,不仅仅是商家的利益,和我们消费者也脱不了干系。事物的存在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对大自然无节制的开采,大自然虽然不会声讨,却在用如今发生的每一件事情警醒着我们。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变暖、资源浩劫等,无不是在给我们敲响警钟。

希望自己能够永远做一个极简主义践行者,如今寝室里面只有必需品,该扔的扔,该留的留。闲鱼也出了几件物品,甚是欣慰。直到今年年底之前不买衣服,或者更长时间。物欲的降低,也促使我自己开始好好存钱,为今后未雨绸缪,虽然我还没开始挣钱,但是也能够养活自己了。不再囤货,如今的购物节太多了,完全没必要囤那么多东西增加自己的负担。

极简主义真的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践行,地球才会更加的好好对我们。

 5 ) 笔记

第一集

新产品不断被淘汰,不断被消费和淘汰是被设计的。🌟“计划报废”:故意设计容易损坏的产品。商品使用寿命故意被设计短。

福玻斯联盟,最大几家电气公司秘密签署协定:规定了灯泡的使用寿命。灯泡从签署协定前可以使用2500小时变成了可使用1000小时,如果可使用的时长超出了协定,有严格的罚款制度。

电动牙刷被刻意设计成让人难以更换电池;打印机墨盒,主要把纸张计数器数字清零,墨盒可以继续工作(至少可以充值3次)。

通用汽车,“有序制造不满情绪”,更换金属板材(颜色),目标:让消费者每年更换一次车,即便是汽车在机械方面机能仍然完好。【国内政府政策:促消费】

费什,支持哈耶克思想(战后政策就如农奴制(政府介入过多);消费自由),建立了“智库”影响民众——经济事务研究所IA。🌟自由市场的核心:给予消费者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普通人过想过的生活,即消费主义。🌟这一理念在70年代提出后,被撒切尔夫人所用。

19C50S,竞争性消费(邻里攀比)——80S,人们消费观念被改变1⃣️媒体影响(推广新产品,肥皂剧),2⃣️信用卡被普及,3⃣️计算机辅助软件被发明(可以极低的成本改变商品的形状,创造出新外形)。{商品使用率被大大降低}

宜家,fashion为主打(潮流会被改变);苹果电子产品,创新滞后的最大证明:1⃣️宣传专注于颜色的改变,2⃣️“iPod电池只能使用一年半”campaign,3⃣️电池难以被苹果公司以外的维修人员更换(五角螺丝)。苹果公司辩护:这是为了使机身更薄。

第二集

例子:血浆疗法

🌟将恐惧(例如:衰老)植入消费者的内心,让他们觉得自己需要这些产品。

🌟拉贝尔博士认为人的原始欲望决定了我们的选择。例如,他建议汽车制造商利用人类的生存本能设计汽车(SUV的设计是利用人们面对可能遭遇车祸的恐惧,但实际上SUV只会让乘车人更危险)。

🌟雷梭,广告业先驱,他认为人类是为了食物和安全而聚集起来个体的集合,但能够让这些个体做出回应的只有恐惧。例如:口腔清新剂的宣传就是主打消除口臭(一种被创作出来的恐惧)——恐惧式营销。

🌟亨利·加斯登,让更多人相信自己患有慢性疾病,需要靠药物缓解。例如:1⃣️胃灼热被夸大为GERD(胃食管反流返流症)。人们担心即便是最微小的反常,当人们担心自己健康出问题时,他们往往想要迅速缓解症状,要不为人们提供药物都很难。2⃣️他汀类药物,抑制胆固醇,高胆固醇患者被检出率大大提升。虽然高胆固醇不是心脏病唯一致病因素,但人们对此却格外在意。他汀类药物可能被滥用了。3⃣️立普妥【辉瑞制药】(英国最畅销的处方药,降胆固醇药物),只向消费者宣传最简单的一点;制药公司与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制定高胆固醇界限的权威机构)有利益关联,后者降低了高胆固醇界限;与医生绩效体系挂钩。实际上,降胆固醇只需要改变生活方式(加强锻炼)就可以了。

🌟抗菌肥皂和普通肥皂的实际杀菌效果其实差不多(都能杀灭99%的细菌)。对stay clean and healthy的恐慌,人类与生俱来对于干净的需求和对污秽的厌恶。

🌟维他命水“50分”:主打健康,糖分与可乐几乎相等。引起了公共利益科学研究中心(保护消费者抵抗虚假宣传的机构)的注意。

🌟对衰老(丧失记忆)的恐惧:《大脑训练》游戏,任天堂研发;各种保健品,对抗衰老;生长激素;抗衰老医学(一门新学科),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警告不要相信抗衰老医学,包括激素治疗。

🌟恐惧才是购买的核心

第三集

玩具:儿童由于自身的消费能力以及支配家庭收入的特权备受重视。品牌认同,商家在孩子很小时就锁定儿童,例如猪小妹。

🌟乔治·卢卡斯,电影制作人,“星球大战”系列:将儿童变成真正的消费者。肯纳玩具公司,营销策略是吸引消费者购买成套玩具。不仅是儿童,成年人也是受众。自星球大战系列以后,电影、电视和玩具厂商联手打造品牌。

玩具销售的关键是如何越过家长、老师和政府监管部门?电视是重要媒介,针对儿童的广告越来越多(在儿童节目前后播放),FTC(贸易联邦委员会)介入失败。

创造玩具,然后编造故事。例如:变形金刚。由此产生各种玩具周边(授权床单、饭盒…)。尼克儿童频道,🌟孩子对父母的决定有决定性,甚至是电视机、汽车…汽车针对孩子的需求进行改造,比如在小客车上装上小电视。

🌟成年人被商家鼓励放纵自己的童心。欲望趋同:儿童和成人都喜欢相似的产品(游戏和玩具)。

🌟游戏使用户形成了“粘性行为”,每天反复登陆,例如尼奥宠物。插入植入式广告,玩游戏的人直接和品牌厂家(赞助商)互动。🌟挑战和奖励并存会吸引玩家更频繁地回到游戏中——关卡、排名、成就制——激发了我们追求奖励的天性。“内在强化”,刺激多巴胺的释放,人们越来越从游戏中追求多巴胺的释放,而不是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如今,食物商品也被“游戏化”,商品外包装上附加游戏,使大脑产生对商品的粘性行为。

消费者应当牢记:商家永远是赢家。

成人消费群体的特质:想得多,而销售则试图让消费者屈服于即时享乐。🌟最好的例子:信贷(信用卡),即时消费的推手。🌟研究显示,付现金时人类大脑会不适(三思而后行);但刷信用卡时则更容易花更多钱,释放了购物欲。成人的消费欲不再被思考、不再推迟。🌟快速而安全的网络转账,加速购买。

 6 ) 无节制消费的元凶丨纪录片

一部关于消费主义的纪录片,值得细细观看和思考。B站可寻。

第一集:

介绍消费主义的由来与发展,一些观念转变的过程,比如劳动者的身份变成了消费者、坏掉的东西需要换新而不是修整等。

1. 计划报废的概念,一些控制产品使用寿命的例子:灯泡,车,苹果电池,打印机墨盒。

2. 利用人们对落伍于时尚潮流的恐惧引导消费——宜家、苹果产品。

3. 缩短产品使用周期——宜家从鼓励客户扔掉旧产品到宣传以旧换新,苹果设置高额维修费并发明新型螺丝防止用户自主开机维修。

第二集:

主要说明商家利用某种恐惧而营销的对应案例。

1. 衰老——医美、整容产业。

2. 安全——SUV、悍马汽车。

3. 社交、婚姻——漱口水、化妆品

4. 健康——药物、清洁剂、维他命水、保健品。

5. 衰老——锻炼大脑的游戏、检查身体的医疗技术和器械、生长激素。

第三集:

把儿童当做消费者,制造需求刺激消费欲望; 把成人当做孩子,减少消费过程中的思考。

前半部分,孩子:

1. 利用卡通形象引导消费——星球大战系列由电影产业转向玩具人偶市场。

2. 先造玩具再编故事——变形金刚玩具厂商投资变形金刚系列电影、电视节目。

3. 广告植入儿童节目,利用儿童影响家长消费需求。

4. 对“阻止制作和播放针对性儿童广告”的相关立法程序进行反对和干预。

5.利用孩子成长中的地位需求——丰田小客车的孩子专属“将军位”+娱乐屏幕。

后半部分,成人:

1. 改变消费观念,幼稚化成人心态。使众生欲望趋同,鼓励成人也可以像孩子一样玩玩具、游戏。

2. 满足情绪发泄需求——画面愈加真实血腥的暴力游戏。

3. 培养用户粘性行为,争夺注意力时间,再植入广告--电子宠物。

4. 加入成就机制——设置挑战和奖励并存的游戏,对比好友比分引发竞争。

5. 游戏化普通的营销广告,合理化玩游戏的理由,令不务正业美化成生财之道——麦当劳的可兑换优惠券的大富翁游戏。

6. 即时满足,推迟花钱的痛苦——信贷机制,包括不限于信用卡、高利贷(和花呗)。

7. 建立安全快捷的支付系统,缩短消费者购买过程,减少理性思考的时间和可能——Paypal(和支付宝)。

总的来说,对待儿童与成人不同的营销模式是一套组合拳:计划报废,利用恐惧,制造欲望,阻止思考,满足需求。

一些句子:

1. 一次性消费的基础被打下。

2. 宣传片变得越来越重要,流行周期开始变短。这个周期是一个人从购买一件商品到它失去社会价值而被淘汰的时间,不是因为它失去了效用,它仍然具有使用价值,但是它过时了。它已经丧失了价值,因为新产品已经面市了。

3. (关于广告)消费者一次只能记住一个信息。

4. 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他们便消费来报答你。

5. 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我们那个时候18岁就要长大了。

6. ——(那些可以得到优惠券的游戏)把玩游戏从不务正业变成了生财之道。——是的,但是庄家永远是赢家,消费者应该明白并记住这一点。

7. 我们(PayPal)缩短购买过程,他们(消费者)不再思考自己的行为,没有时间怀疑、质疑或进行选择,才更有可能消费。

8. 人们通过消费表达自己是谁、想成为谁,但事实上,被消费主义主宰的世界是那些让我们无节制消费的人精心制作的陷阱。

9. 他们制造出无法满足的欲望,无论我们拥有什么,市场上永远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我们能做什么:

1. 观察自己的行为与想法,内省。

2. 对自己诚实,不自欺欺人。消费不是创造,虚荣不是追求,攀比不是积极。无知不是单纯,游戏不是学习。巨婴和保持童心不一样,懒惰没有任何遮羞布,为了自己开心和为了别人开心不是一回事。

3. 取关“安利好物”的博主,关闭购物软件的个性化推荐、弹窗提醒。降低诱惑浓度,减少对不必要需求和过度计划的注意。

4. 专注拥有。惜物,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能修则修。物尽其用,减少浪费和污染。

5. 延迟满足感,活在当下,多为未来的自己做好事。不透支将来换现在的享乐,用现在创造将来的美好。

6. 多读书,读好书。

 短评

又名《富豪致富经》、《中产营销超级宝典》、《穷人是怎样炼成的》无节制消费十宗罪:1、计划报废,商品内置淘汰属性;2、有序制造不满情绪;3、技术进步丰富商品,如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4、一次性消费文化,让产品失去社会价值,潮流意味着周期短暂;5、技术无法革新,就改变产品外观,如颜色;6、制造恐惧、焦虑和需求,危险/安全,健康/长寿,衰老/青春…给出解决方案;7、消费者通常只能记住一个产品信息,但足够;8、商家与权威机构/专家合作,降低或提高某项标准,让商品与标准符合;9、粘性行为,攀比和竞争心理,游戏化营销;10、信用卡等非现金支付方式,推迟消费痛苦感,而满足和释放购物欲。ps:对抗商家的即时满足,好方式是延迟满足、叩问自身、理性思考。主持人与商家言语PK的场面太乐太炫

6分钟前
  • 零落成泥
  • 力荐

集一计划报废,集二恐惧心理利用,集三儿童心理,马上要。移动支付也是这个思路。关于自我克制的。非常有用,值得再看。身处现在的消费狂潮里。

10分钟前
  • 三皮
  • 力荐

资本主义的三大毒药:性开放、成功学、消费主义。

11分钟前
  • 粟阿姨
  • 力荐

现代社会的猎杀,就是大公司通过心理学手段,从情感的层面来控制人的行为,把生活剥削地只剩下消费,来从中牟利。

12分钟前
  • 木华
  • 推荐

总结!一,计划报废:被迫不断买新的;二,恐惧心理:不买就会“死”,买了我就是最“屌的”;三,巨婴思维:信用卡在手,我想买就得马上买。

14分钟前
  • momo
  • 力荐

读硕士的第一年,师姐告诉我,实验是做不完的,身体是自己的。看了这个我觉得,东西是买不完的,钱是自己的😂

15分钟前
  • Ki×3
  • 力荐

我觉得,这些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只是在思考如何从人们口袋里掏钱,而不是切实地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是一种悲哀

19分钟前
  • 张兮兮
  • 力荐

干货有限,能采访到一些牛人是亮点,但没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研究报告。

23分钟前
  • 茫然骑士
  • 推荐

前两集,主持对着电子产品/保健品/车/家具/饮品毫无波动甚至咄咄逼人,第三集,看着星战的周边,主持:我能摸摸达斯维达吗嘤嘤嘤

26分钟前
  • with
  • 推荐

剁手党必看。。。

28分钟前
  • 葳蕤Rene
  • 推荐

对消费社会来说 这是禁片

32分钟前
  • feiran
  • 力荐

1.刻意将商品设计成易耗品提高换代的速度;利用虚荣感引导消费者盲目追新。2.制造恐惧和焦虑,贩卖虚假的希望。3.将购买行为非理性化、游戏化,不断刺激消费者分泌多巴胺。

33分钟前
  • 他们都叫我蒙蒙
  • 力荐

一直同意影评里说的“管理好自己的媒介膳食,也是管理自己的消费”。其实片里为大公司辩护的一位律师说的“需要限制儿童摄入过多糖的是监护人”并不完全是诡辩,消费主义是双方都参与才会进行得下去的秀。如果政府如同大家长一样从生到死限制每一项消费,那就并不只是偏右人群的噩梦了。调控和规则在目前的文明程度下,只能对欺诈划清界限。成为更精明更有责任的消费者应是成年人的一种积极选择,分摊到社会负担中去的度是有限的。

36分钟前
  • 埃尔贝瑞苏
  • 推荐

经常反思,保持警惕。

37分钟前
  • limo
  • 推荐

每个人都在被操纵,但是每个人都乐在其中

39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从生产的生产开始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那天起,人类社会开始了从生产型社会像消费社会的转型。只需随便刷刷网页,就能看到时尚博主争先恐后地告诉你:要买最贵的东西才是对自己好。一旦你相信了这些鬼话,就会掉进一个个名为“女人就是要对自己好一点”的营销陷阱里,开始你大杀四方的消费人生,并在日后为雪花般纷至沓来的账单饱尝苦头。把消费者的白日梦包装一番,再重新贩卖给他们,不仅可以收获用户好感度,还能增加粘性。广告作为一种刺激购买行为的重要力量,广告也是造梦的一种,那些我们购买回来的、自己或许根本不需要的东西,也被广告和形形色色的流行媒体贴上了一些十分华美的标签,比如生活方式,比如品味,虚构了一种“更好的生活”的想象。

41分钟前
  • 陈美芳˙Ꙫ˙
  • 力荐

是部愿意一看再看的纪录片,揭露了各行各业的消费背后的机制,甚至是你很难想到的行业,都和陷阱/欺骗划上了等号,他们都非常了解人的思维以及知道如何引起恐惧,促成快乐,或者延迟心理痛苦,从而最终达到卖消费者东西的目的。

46分钟前
  • Stc
  • 力荐

很好笑的是不断有弹幕说“这是一个有导向性的纪录片”。xswl纪录片不是用来搞导向性的难不成是讲故事的。

48分钟前
  • 貓小三的意思其實是如果先生
  • 力荐

消费主义盛行。要注意到商家操纵你购买的技巧,同时也要意识到自己的欲望。是什么让我们购买,我们购买是为了满足什么。也许意识到自己是为了满足什么,去寻找真正让自己满足的方式才是一步步远离物质主义的方法吧。

50分钟前
  • 有猫阿宅
  • 推荐

主持人非常牛逼,逻辑滴水不漏,采访别人像是目的性看笑话,虽然不够百分百地客观,但聪明得让人着迷。

51分钟前
  • 香蕉猫猫不哭啦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