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队

大陆剧大陆2023

主演:秦昊,李乃文,陈明昊,马吟吟,佟丽娅,任敏,杨新鸣,范雷,李晓川,林家川,刘奕铁,尹智玄

导演:邢键钧

播放地址

 剧照

三大队 剧照 NO.1三大队 剧照 NO.2三大队 剧照 NO.3三大队 剧照 NO.4三大队 剧照 NO.5三大队 剧照 NO.6三大队 剧照 NO.13三大队 剧照 NO.14三大队 剧照 NO.15三大队 剧照 NO.16三大队 剧照 NO.17三大队 剧照 NO.18三大队 剧照 NO.19三大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6 12:44

详细剧情

讲述一次审讯意外,三大队刑警程兵(秦昊 饰)入狱服刑,队友受牵连脱警、降职,曾经的警界精英三大队分崩离析。十年牢狱,程兵重获自由,信仰崩塌,热血化为沉默,他失去一切,而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王大勇依旧在逃……  穿一天警服,终身是正义。三大队需要交代,不甘化作执着,利刃再次出鞘 ,程兵和三大队的兄弟重新集结踏上追凶之路,在孤独和漫长的旅途中配合警方千里追凶,也在这苦行僧一样的历程中重新找到人生的坐标和生命的意义。  根据作者深蓝文学作品《请转告局长,三大队任务完成》改编。

 长篇影评

 1 ) 《三大队》:每个人都有自己要游到的岸

《三大队》的电影中段,在追凶小队成员陆续坚持不下去,选择退出离去的时候,正赶上举家团聚的除夕夜。

此时背景音乐应景地响起李谷一每年在春晚演唱的《难忘今宵》,这首1984年创作的家喻户晓的优美歌曲,第一次让人听到了彻骨的悲凉。

而上一次有这种感受,还是在张律导演的《白塔之光》里,一场中年人狼狈而落魄的聚会之上,当那首《北京欢迎你》响起的时候,这首歌顿时变得凄怆而物是人非。

相信乔羽老师也不会想到,近40年之后,“青山在,人未老,”这样的六个字会在另一个电影里变成了不可企及的祝福,“难忘今宵,告别今宵”这样的八个字会在另一段故事里变成了永恒的诅咒。

难忘,意味着难以忘。告别,代表着无法别。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当彼时的青年逐渐两鬓斑白,追逐的正义迟迟没有到来,青山依旧在,已是几度夕阳红。


《三大队》最让人感喟的首先是程兵和队员们身份的转换,昔日穿着“官服”,被人簇拥,他日换上“囚服”,连家谱都被除名。更主要的是兄弟们妻离子散,各奔东西,人生际遇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

如果说这尚且是人生偶见的挫折和磨难,那么更叫人唏嘘的无疑是日后他们人生的执念和选择。

作为一个父亲,程兵先是将受害女孩及家庭的苦难感同身受。

作为一个徒弟,恩师因为追缉凶手去世又给他必须缉凶制造了必要动力。

作为一个队长,间接性导致了弟兄们命运的扭转,他也给自己背负上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一切,都让这场跨越十二载,旷日持久的追凶变得充满了必要性。


吊着程兵一口气的,也是那个找到王二勇的类似“复仇”的执念。蔡彬一直在旁边念叨着放下“我执”,肉身凡胎,没有佛家境界,很难真正放下执念。而他们怀揣的则是更英雄主义的正义感和同情心,这些都仿佛一种难以戒掉的“瘾”一般,带领着三大队用脚步丈量全国,横跨时空。

这种自发性的追凶,非常像前去西天取经的唐三藏。原本的故事是程兵一个人的寻找,而电影为了让程兵不要那么孤单,让他以前的弟兄像《西游记》里的徒儿们一般追寻。他们踏过北国烟花下的冰雪,走过潮湿的西双版纳雨林,在人间从事百种工作,体味千般滋味,从青丝变白发,大海捞针般没有任何支援地寻找着,仿佛在进行他们命中注定的艰苦修行。

而这场苦修,注定会逐渐有人离队,在看不到希望的漫长日子里,在捞针的时光之海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坚持走下去。最后,这注定变成程兵一个人求取西经的征途。而最熬人的,是数次他们与凶手的擦身而过,却总是晚了一步。


电影里用了数次镜像来呈现人物的内心,凝视镜子里的自己,有没有那么一瞬间开始质疑自己这一切的坚持是否有意义,有没有那么一瞬间在同一面镜子里看到同样照过它的王二勇。那深不见底的镜面,藏着命运的无常叵测,藏着雾气蒙蒙的前路,藏着一个跟他们进行猫鼠游戏的迷藏高手,也藏着极其容易动摇的初心。

除了镜子,《三大队》里还有诸多非常不错的视听细节。比如程兵最开始以警察身份进入犯罪现场时换上了蓝色鞋套,最后以换水工身份进入嫌犯家里时也换上了蓝色鞋套。

相隔十余载,这仿佛是最具有象征意味的蓝色鞋套。十二年前的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换上了它之后,就相当于换掉了自己的人生。十二年后的他仿佛一个轮回,穿着它又走进了当年的凶案现场,追查到本该在那里被拷上手铐的罪人。

导演用这样宿命般的道具,既呼应着人物的命运,又点化了人生的多舛。


如果鞋套是一种穿越时光的证据,合照就是另一种招魂的法器了。

电影里出现了多次三大队的合照,那是一次破获了大案后的庆功留念,本不配在画面里的年轻干警徐一舟甚至也被程队叫到镜头前。

谁都没成想,命运的光圈与快门合谋了一场诅咒。喊着“茄子”的镜中人仿佛都将不得善终。追了半辈子坏人的张青良竟然败给了巷口的一团黑影,脑淤血而亡。他的徒弟们追随着他的脚步,依旧在深夜的巷子里不断追踪下去。

画面里的人物仿佛注定会被框定好悲剧底色的人生,而他们在拍摄时尚且浑然不觉,命运早在暗中改变了航向。


所以当程兵在师父墓前听闻师母讲述的真相——师父并不是被嫌犯撞倒,而是自己没有追上去时,该是怎样一种绝望。因为仿佛师父的结局也将预示他自己的结局——他们师徒注定追不上这个黑影幽灵。

他们总是晚王二勇一步,连蔡彬都开始相信这是上天在给他重新生活的机会。你我这些凡人,难道真的要忤逆天意,与天作对?

于是程兵反而拿出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反骨,面对兄弟的退却和折返,只有他独自游到了对岸。这是三大队的未完成任务,但这也注定是他自己的结局。他不信因果轮回,只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要游到的岸。

这是他自己的岸。


于是,程兵这个人物身上汇聚的已经不仅仅是正义那么简单,这个人物的悲剧性命运一早注定,他的英雄主义并不为世俗的功利,甚至在原本的故事结局里他隐姓埋名,北上消失在了大众视野。

他是因为良心有愧,还是正义感爆棚?是因为要替师父寻仇,还是为少女申冤?

我们只能猜测,但我们都不知道真正答案。

原来真的有人只是为了一句承诺,耗尽一生。

“请转告杨局长,三大队任务完成!”


此刻再听到那首《难忘今宵》,那句“青山在,人未老”,忽然悲从中来。

程兵看着公园里欢闹的人群,颐养天年的老人,逗弄着婴儿的夫妻,那本该是他的人生。

带着大仇得报的心情,立于人行道上肿着脸的程兵,看着人来人往,车流不息,或许他好久没这样毫无负担地审视过人间了。

这么多年,在人间流浪,只为了追寻一个犯人,圆自己一个信念,终于能大口大口呼出郁积心口十余年的怒气,他接下来该何去何从,他迷失在了自己人生的路口。

故事终归有了个圆满的结局,青山还在,可是人已老。这逝去的大段人生,又谈何圆满?

该有多少的少年心火不熄,多少的的岁月尸骨不寒,仿佛抿了一口碎冰,因为这半生的寒凉而流下泪来。


巷口的黑影是我追的执念,庆功的合照是我遭的诅咒,镜后的涂鸦是我赌的人生,门口的鞋套是我换的命运。

没给窗户安防盗,被恶贼窃走身份。没给人生买保险,跟命运捉起迷藏。

制服换囚服,正义一直躺在司法的冰柜里受冻。

警歌变牢规,杀手一直躲在方块的游戏里逍遥。

原来人来人往,每个人都有自己要游到的岸。

 2 ) 这个创作公式值得一用再用

「三大队」,值得一看的商业片。

这个创作公式终于也被国产片熟练掌握了:Underdog落魄警察(欧美警察则常常自备点outlaw属性)+中年男性的中年危机(家庭困境/经济困境/亲情牵挂/健康问题)+一波三折的追凶历程+点缀洒点集体主义的热血+个人英雄主义的孤勇。齐活儿。

说它是“创意公式”也绝对没有说“创意得轻巧”的意思。能用好公式真不是特别容易的事儿。而且好用的公式就是值得反复用的。像请回答系列的公式,韩剧一直抄到现在,抄也抄出了机医系列的作品。

像「三大队」套用的这个公式,在「真探」上成立,在女性版的「东城梦魇」上也成立。甚至再往其他职业拓展一下,在「flack」上也成立,核心要素变成“落魄中年女性的压抑但精彩职场生活”+“中年女性危机(原生家庭阴影/未婚怀孕/职场压力)”。

这就很多创作者都说的“及格的东西要大量地有”,这片子就非常典型。剧情流畅,逻辑能看,人物弧光完整,演技到位。样样到六十,这玩意在国产市场上就能达到罕见的七八十分了啊。

【尤其他还能做到“讲犯罪题材,且不被审得七零八碎”,真是要羡煞隔壁张艺谋跟曹保平。

在这么艰难的创作环境里,不得不说咱们中年男演员这命还是相对好点儿,碰上囫囵角色的概率比女性演员高不少,碰上逻辑合理剧情的概率比年轻演员也高不少。

这一个片都能整出个男团走秀的场面了,啧啧啧~张译跟张子贤再来几个这样的合作,我大概就要从万里归途从头磕起来了

 3 ) 坚持信念,这是最后的英雄主义 - 我给【不得不看】

我着急出影厅打车赶火车,又怕路长尿急,出来就进了厕所,前面刚好也是刚才映后提前离开的一位嘉宾

我俩对着小便池酝酿,中间隔着一个空位

我没忍住,先开腔:

- 电影真不错,被打动了,那个哭啊

- 你有哭啊~(他的普通话一直不标准)

- 哭得不行,不知为啥里面有场戏,让我想到《英雄本色》

- 这么好看?为什么是《英雄本色》?

- 因为这是一部纯英雄主义电影,男人间的情谊,让我就觉得很像

- wow...(他说了句粤语,我没听懂)

我全程也没转头看他,在撒尿嘛,盯着看正撒尿的明星不体面的,何况他全程戴着黑色口罩,有啥好看的~

我俩抖了抖,我是裙子嘛,比他动作慢,互道了句回见,他就离开了

上次国产电影里拍两个男人撒尿聊天,还是《独自等待》里的夏雨与陈羽凡,今晚如果是一场电影,这场戏出镜的是关雅荻与任达华~

出了门,打车去厦门北站,在出租车里,我录了下面12分钟电影《三大队》的观后感

 4 ) 偏执与救赎

破不了的案,救不到的人,得不到的认可无法释怀的过去。你奈人生何?

人活一世,遗憾太多太多,说放下容易,真要打心底释怀,绝非易事。

电影《三大队》看完,一直很沉默,回到家洗完澡躺在床上,心里闷闷的,就觉得人生若是陷入两难困境,如果怎么选都会遗憾,那这个时候,我们该如何自我救赎。

若自己的父亲,自己的丈夫,自己的朋友是程兵,我想大多数人都会劝他,放下吧,没人会怪你,重新开始才有新的人生。何苦呢,你已经不是警察了,抓到又如何,抓不到又如何?这世上悬而未决的事又岂止你一个。

朱令案的真凶至今都逍遥法外,南大案的真相扑朔迷离,这世上太多令人叹息的往事,谁也没法改变已经发生的过去。可生活还得继续,还能怎么样呢?

人总得向前看,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你啥也改变不了。

恰恰能够改变与救赎的人,脑子里想的却是,我偏不。

若没有白银案相关警察这么多年的念念不忘,真凶不会落网;若不是女儿十六年坚持不懈的伸冤,操场埋尸案的父亲将会一直含恨长眠于校园。

迟到的正义到底还是不是正义尚待商榷;

但若对正义的信念都丧失,那么正义本身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执着的人注定是孤独的。

人要活得合群,总要学会妥协,懂得很多事都不得不取舍。

生存和理想,爱情和婚姻,信念与现实,利他与利己,太多矛盾和冲突是天然存在的陷阱,不是你不想面对就可以逃避。

没有执念啥也干不成,然而执念太强,则会把自己困在某段记忆里,画地为牢。

大部分人明知不可为而不为,说是放下,实际上也是无可奈何的自我安慰。

不放下又能如何呢?

人死不能复生,破镜难以重圆,兄弟们聚在一起千里追凶热情澎湃,也会被时间打磨得心灰意冷,憔悴落寞。

考虑到原型只有一个人坚持追凶。

更显得这部电影的三大队有着少年派的解读空间。

从头到尾都是程队一个人在偏执地寻找真凶,那些兄弟代表着是对过去的念念不忘,而这个旅途中有的兄弟为了家庭老婆放弃,有的为了孩子,有的开始新生活,还有因病无奈退出,这些退场方式何尝不是孤独的程兵一次次叩问自己放弃吧的唏嘘。

我很喜欢三大队重新结合住在一个宿舍的这一段,有种成年男人的浪漫。

一帮老男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同吃同住,大隐隐于市,追寻蛛丝马迹,在浩瀚的人海中抽丝剥茧,寻找一点虚无缥缈的希望。

如果第一年就找到的凶手,那必然是一个皆大欢喜的故事,可现实总是残酷的,一次次的落空让大家都陷入自我怀疑。

坚持和偏执,就像是孪生兄弟。

世人都认可的事,就是坚持;

世人不理解的事,则为偏执;

当所有人都告诉你放弃吧,没有意义,重新开始,向前看。

你越坚持,越是陷入痛苦的深渊。

你难免怀疑自己,到底在执拗个什么劲。

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旦放下执念,仿佛彻底否定了那个曾经的自己,否定那些为了坚守心中的信念而苦熬的岁月。

没有执念,就没有强烈的爱恨,也没有坚不可摧的信念,随风放逐,顺水推舟。

所有好看的故事,都有一个偏执狂。

若是一个人走了太远太久,执念本身就成了某种信念。

想要驱逐黑暗,最好的办法是点亮一盏灯。

好在老天爷开眼,终究有志者事竟成,让程兵历经多年付出有了满意结果。

那一刻,站在人潮往来的街头,他完成了自我救赎,终于可以释怀地融入了世俗之中。

我们普通人的悲哀,就是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执念。

这份工作不行,换一份也行,这个恋人不合适,换一个又如何,兜兜转转来来回回,等到蓦然回首发现光阴逝去一事无成,又陷入自怨自艾的迷茫与哀伤中不可自拔。

难的,是坚持初心。

更难的,是找到自己的初心是什么?

我始终对赤子之心的人抱有最崇高的敬意与欣赏。

借用《七宗罪》结尾的台词:这世界不那么美好,但依然值得我们去奋斗。

 5 ) 我执未竟之事

我执:(梵语:आत्म ग्राह ātma-grāha)佛教术语,又名人执,小乘佛法认为这是痛苦的根源,通俗来讲是以自身为中心看待事物,并认为自己所行诸事皆对,不听他人劝阻。

未竟:没有完成。


最近几周,电影院的张译含量着实有些高,《无价之宝》,《刀尖》,《三大队》三部在一个月里陆续上映,本以为会看得有些审美疲劳,谁知《三大队》带来了近几个月来院线作品中较为不错的观影体验,引得我看罢回家又翻出改编的那篇纪实文学《请转告局长,三大队任务完成了》细细看了一遍,越看越觉得电影的改编确乎有两把刷子,为一个独行侠的追凶案件,充实了“三大队”这样一个丰满的群像设置,并让主角程兵与三大队诸人不断告别,最终走向孤独。

这种近乎苦行僧的行旅与最终那场迟来十二年的正义,赋予了本片以厚重而略显伤感的真实基底。


剧透预警


先说一下观看《三大队》时贯穿始终的感受,那就是在主角程兵的追凶途中,确然感到一种类似沉郁的情感和逐渐滋长的无奈与枉然。在一场雨夜的命案之后,三大队众人因为意外导致嫌犯死亡而锒铛入狱,几年后狱外重逢,虽已操持起另一番生活,但那场未竟之案,那个仍然在逃的“另一位嫌犯”,成了三大队所有人心中的难解之结。

我观影后看了电影改编自的那篇纪实文学,《请转告局长,三大队任务完成了》,文章始末与电影出入不大,也是程兵对王大勇二勇的十二年追凶,也是横跨湖南、重庆、四川、贵州多省,但是在追缉的细节之上,电影却将原作中程兵一人几乎独行侠式的调查,拓展成了一个具有真实感的“三大队群戏”。

原文中对于三大队的其余战友只是一笔带过,然而影片里,整个三大队都成为了有血有肉,仿佛能触手可及的身边之人:出狱后带着孩子穿得正经巴咧卖保险的廖健;夫妻俩经营烧烤摊做得有声有色的马振坤;自称看破红尘却总也看不破红尘的蔡彬;还有那个一腔热血,却不知该走向何处,只能训狗的徐一舟...他们与程兵一道,组成了三大队这个整体,也让追凶这个历程变得更为层次丰富。当他们分工明确,互相掩护突进各个据点的时候,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当年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三大队重现世间,虽然他们已脱去警服,然而他们心中的警服仍在。

我认为影片较于原作最大的一点不同,也是最亮眼之处,便是程兵重新招募了三大队的诸位,而又在后面这几年的追寻中,一个一个又失去了他们。

最早离开的马振坤,家里有着最多的牵挂,那个没有选择离开的妻子,那个他的情会欠一辈子的女人,就是让他放下执念的“锚”。

之后离开的是廖健,儿子是他的牵挂。他自己这辈子也许就这样了,但是儿子还能有所为,需要自己的陪伴,于是他也离开了。

徐一舟本是了无牵挂孑然一身之人,但一场意外相遇让他认识了自己的心爱之人,于是他选择留下来,不再继续下去。

说来有趣,最开始最为踌躇的蔡彬,那个满口佛说佛说,卖珠子手链为生的蔡彬,却是跟在程兵身边最久的那个人,他确实也没有太多需要挂念之事,才能抛下所有为了一条线索而横跨多省,但是他自己的身体让他成为了自己的“牵挂”。

于是程队长,再次孤身一人。

这相比于一直一个人的追凶更有一种庄严且悲剧般的宿命之感,你不是一直都是一个人,但最后也只剩下了你一个人。

片中蔡彬提出过一个“我执”的概念,说对一个事情抱有太深的执念是痛苦的来源,而程兵在几年的追犯途中,队友们一个个离开,罪犯似乎越追越远。同事劝他放下,女儿希望她回家,甚至最初以为二勇直接造成了师傅的去世,也只是一厢情愿的误会。他不断剥离自己追凶的庞杂理由,最终只剩下一个纯粹的执念。要我说,这个死也要捉住凶手的劲头确乎给程兵带来了绝伦的苦痛,让他必须背负如此沉重的包袱跋涉多年,然而当这个苦痛的根源曾害死过一条又一条鲜活的生命,程兵又怎能将此事如鸿毛一般轻轻放下呢?

这是他身为警察时的未竟之事,当他已不再是警察,当他的事业已被他人接管,他仍不愿放弃内心笃信的正义,并为此搭上几年的光阴。其中他必然像他的战友那样有过迟疑有过踌躇,甚至一度自我催眠要放手回归正常的生活,但当他想到一星半点的线索后,仍立刻放下手中之事前往调查。

说起来,如果为了营造电影的冲突感,杨剑涛这个角色完全可以做得更令人生厌一点,警察局的不作为,老同事的不理解甚至阻挠,从而突出程兵一路前行的可贵。然而这番处理反而会让剧情落入烂俗的窠臼,于是影片选择了更为真实的设定,他在持续跟踪案情,大家都理解并默默支持程兵的追查(只是因为自身缘故无法陪同),于是影片多了一点温暖的人情。

为了给这篇评论也加一些人情味,容我复述一下《请转告局长,三大队任务完成了》结尾程兵的后续---他同妻子复婚,目前在北京经营小生意,过得不错。

我觉得,在这一刻,程兵才获得了内心与生活的双重平静。如若他停泊在了追凶路上的任意一处,或许生活重归风平浪静,但内心仍要受永世煎熬。当然,我们不应把这些可敬的警察们、前警察们的付出看做理所应当之事,可也正因这些夜以继日、年复一年守护我们的警察们,我们才能活在如今这样一个安全的社会。


佛家认为,我执一事,则痛苦一世;事事皆执,则世世苦痛。

但你知道佛为什么这么说么?因为佛不会帮你解决任何问题,它无法捉住嫌犯,它无法为小女孩所受到的苦难而惩罚任何人,于是佛只能让你放下执念,让你相信万事皆有因果,冥冥自有公道。

佛无法帮你完成的未竟之事,那就自己去做吧。

 6 ) 没那么刺激的追凶还够看吗?——我喜欢这个有点“平”的“完美结局”

三大队是一部如果不是因为票价相对便宜(20出头),我不会冲这个题材进电影院的片子。但很庆幸去看了,体验很好,是暑期档之后我在院线观影体验最好的一部。

说它平淡,它很现实;说它不够燃不够爽,它不是一个人的英雄故事;说它卖温情,它只是讲了几个人的半生。

不喜欢这部片子的人我很理解,毕竟有真实原型,现实一定比人能想到的故事更精彩。但只从这部片子本身出发,我觉得它对得起这个评分。

在我看来有很多优点,逻辑通顺,节奏合理,不狗血也不刺激感官,镜头不对准受害人,不强调各种人体排泄分泌物等。

其中最喜欢的一点是没有逻辑硬伤造成的遗憾,从一开始师父去世,到刑讯逼供的发生,再到队友一个一个退出,以及最后虽然受伤但成功报警,这些情节发生之前我心里预想了八百种可能的洒狗血展开,都落空了,csc一定是一个懂得刺激观众的导演,但这部片子并没有用那种“知道观众一定受不了这个”的方式来拍。有人可能认为这样很平,但是“平”、没那么多转折、事情一件一件到来、人一个一个离开,这就是许多人的人生。相比之下,最终三大队的几个人做成了这件事,了却了夙愿,在他们看来可能已经算是值得的一生。

这件事在观众看来,或许是惊天动地波澜起伏的事迹,但对当事人来说,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拖着日渐衰老的身躯,走遍半个中国,走了半生。

所以对这个故事而言,我喜欢这种“平”。

整部片子最戳泪点的第一个情绪高潮可能是在烧烤摊上唱歌,我听见我这场有个姑娘在合唱的嘶吼声中泣不成声,这里其实没有任何雄心壮志,大家哭的只是人生,可能并不是角色的,而是自己的。因为影片并不悬浮,给了几乎每个角色继续生活的出路,大家都有坚持追凶的动机、动力、障碍,以及要舍弃的东西。所以每个人加入又离开都很有说服力,谁也不可怜,从这个角度看到的是成年人对自己人生的选择。如果说当年在刑讯室里几个人冲上来暴打嫌疑人完全是被情绪裹挟而谈不上什么选择,那么之后他们做的所有决定都是自己用头脑做出的选择。看人们分离固然不好受,但我更不想看到每个人的人生七零八落一地鸡毛。

影片给出的结局在我看来几乎是完美的。

如果王二勇在被程兵激怒后没有一拳一拳暴虐地打回去,我甚至会产生一点“他还真要重新开始”的怀疑;但影片掐灭了这一点本来可能营造复杂性的怀疑。作为一个人性本恶支持者,我向来认为世界上存在绝对的恶,我不想看恶人痛悔,看他苦衷。我相信如果不是也这样坚信,不是有这样对恶绝对的痛恨,程兵不会有这样付出一切的执着。

最后程兵慢慢走向派出所外的街道,天光大亮,街景逐渐清晰,镜头有点磕磕绊绊地慢慢拉远,程兵的世界从他有限的四肢能触及到的范围扩大到路边的普通人,车水马龙的喧闹声,直至广阔的天地之间。

新的人生展开了。老天不会给王二勇重新开始的机会,但老天给了三大队新的人生。

 7 ) 现实原型之外的“藏”与“弃”

因为知道原型故事的特殊性,很感慨《三大队》能拍,并且拍成了现在这样。这是个关于“藏”的故事,因为它必须要把连现实都不敢说透的地方“藏起来”表达,它拍的比现实还要现实的部分,才能抵达我们面前。

要谈论它,还得要回到那篇原型文章。

大家应该都知道影片有现实原型,“网易人间工作室”的非虚构故事。文章里的“2002年8.22大案”变成了电影里的“9.21大案”,主干没变。一对流窜作案的兄弟,踩着空调外机攀入室内,抢劫,奸杀少女后逃亡。警方很快抓到了其中一人,而另一位嫌疑人多年在逃。审讯过程里,嫌疑人死亡,涉案警察均被判刑入狱,最长的12年。其中被判了8年的队长程兵,出狱后,孤身追凶。

这么讲你们就很清楚这个案件的特殊性了,一方面是警察入狱的敏感度。另一方面,是出狱后,已经不再是警察身份的程兵,还追凶多年的行为。你可以说他是孤胆英雄,但对于这样一位人物来说,更多的或许是疲惫,还有微妙地嵌入到刑侦体系的裂缝中的个人执念,他对待昔日案件的方式,不管有意无意,其实在试探着某些边界。

回看那篇纪实文学,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作者深蓝提到了两点。

一是,程兵在终于抓到那个逃了12年的嫌疑人之后,把自己关于追踪和抓捕的过程,写了一份《情况说明》,但这份说明随着“8·22案”的卷宗早已入档,他是没看到的。

二是,程兵婉言谢绝了他的采访,所以他的这篇文章,是在采访了周边人,梳理了相关人士的几个版本之后,大致整理出来的。

这说明了,作者其实是看不到真实的档案的,他只能通过老张的叙述来拼凑程兵的追凶线。其次,涉及到查案的细节、警察入狱的现实,也是不方便说的。

所以作者,其实是“藏”着写的,而程兵自己,也“藏”着不愿过多表达。但这已经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接近真相的版本了。

明白了案件的现实和敏感性,回到电影中来,我们就会发现,它在“藏着写”的层面上,下的功夫。

影片里用了好几种层面的“藏”,来讲这个故事。比较表层的很容易看到,比如王二勇在逃窜时候的“藏”,他怎么改名字、办假证,反侦察技能相当强,甚至连租房,都要选择一个适合望风观察的岔路口高地。

再比如三大队在出狱后,追查王二勇时,也是要“藏”起自己的身份的。他们需要伪装成出租车司机、小区保安、夜宵摊主、网吧管理员等来暗访摸排。表面上,这些职业能在工作范围内频繁接触大量人口,寻找王二勇。内层里,对于他们这些刑满释放人员来说,有一份工作,其实也是一种再就业,可以以此应对警方的回访跟进。还有,他们还得在遇到案子的时候,“藏”起自己曾经是警察,面对案件和罪犯的那种条件反射和身体直觉。

在这表层的“藏”之内,还有两个层面的“藏”是很令人唏嘘的。一个是王大勇之死的真相,一个,是“孤身追凶”和“组队追凶”的呼应。

原报纪实文学里写到了一笔,说王大勇真正的死因,其实很有可能是被害人家属当时抓到他现行,愤怒还击时导致的。文中的表述其实也很含糊,因为不管从道义还是逻辑上,这是件没有确切答案的事。只是为此付出代价的人,需要是确定的。

影片对于这一点,只给了影像信息。那场戏里,王大勇被发现后,大家激愤而上,程兵等人赶到时,街坊们已经在围殴他了。但在之后,文字台词层面,没有对致死王大勇的伤势,做任何解释。

这层“藏”,就要看大家怎么解读了。

另一层让人唏嘘的“藏”,则来自关于三大队众人的群戏,最开始不愿意加入追凶的众人。他们纷纷又加入,但又陆续离开。这其实是影片最现实,也最残酷的地方,但也最温柔的地方。

因为现实里,自始至终,都是程兵一个人在追凶。

在狗场训狗的徐一舟,开夜宵摊的马振坤,在调查时去当保安的廖健、开出租当司机的蔡彬,看起来是各司其职,分头行动,在戏剧上也是典型的“西天取经”式小分队人物关系,但其实,这都只是现实里程兵一个人的经历。

这些人,都是程兵自己。

现实里,程兵独身追凶,做遍了城市底层工作,只为寻找线索,这让他几乎成为了一个殉道者和苦行僧。这一笔加入了三大队其他人集体追凶的改编,至少让程兵的这条追凶路,显得不那么孤独和冰冷了。导演戴墨说的那句话其实也回应了这个改动:““我们不太想让他变得那么孤单,所以想让他的伙伴们,在路上陪他一段时间。””

它“藏”起了程兵在这个过程中会经受的痛苦和煎熬,是戏剧,比现实更仁慈、更温柔的地方。

最后想来谈谈的,是影片的“弃”。

在追凶的主线之外,影片的暗线,可以用“弃”来总结。蔡彬出狱后,去盘串,把摊子出在很偏僻的地方,怕见到熟人。这种自我放逐的偏僻,意味着这些前警察,是系统和现实的“弃子”。当他们“不再是警察,这辈子都不会再是了”,那他们甚至都难以做一个普通人。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荣耀反而成为了一种诅咒,而这,不管是纪实文学还是影片,都是只能暗示和点到为止的地方。

影片里许多人都在劝程兵放弃。现实里,由于缺乏程兵自己的口述,我们无从得知他到底听过多少次放弃的劝告。但不管这声音多大,他显然都不会听。就好像蔡彬在河滩里要他向前看,别活在过去,他根本不听,只是一直朝前游。

当我们明白其实每个人物都是程兵自己的时候,那三大队其他成员的放弃,他们的陆续离开,也都变得可以理解了。他们,更像那些徘徊在坚持与放弃之间的普通人。

不用外界说,程兵自己或许早在心里都放弃了千百次了。在戏剧里,我们可以安排他或他离开,但与之相对的,现实里,程兵再没有别的什么可以放弃。他唯一拥有的只有他自己,为了延续这条追凶之路,他不得在这12年里,一点点放弃掉人生中的其他部分,所以片中那些离开的他或他,是属于程兵的象征性的放弃的时刻,也是这12年里,把自己的一部份,一次次分割出去的程兵自己。只有这样,他才能走得下去。

在影片的结尾,程兵一个人从警局出来,在逆光的视野中,看到昔日的挚交走过来,同他打招呼。但电车掠过画面后,那个路口,只有程兵自己,兀自站在那里。

这是不是其实就是在说,其实从头到尾,“三大队”确实也只有他一个人呢?

此刻他终于可以向前了,12年的追凶过后,他终于不用在一条看不到方向的路上一直走。城市、日常生活、十字路口摆在他面前,他可以随意走,选任何方向。

 8 ) 《三大队》:追凶十二年,张译再度狂飙

《三大队》值得重刷。‍‍

我在重刷时,发现一个很棒的细节(影片有很多)。

程队准备发信息宣布放弃追凶时,通话记录有特写镜头,里面有三大队成员的名字,而第二位是慧慧。‍‍‍‍‍‍‍‍‍‍‍‍‍

这个细节,真好。‍‍

追凶是三大队日思夜想要搞成的事,和他们联系,有三大队的真情和英雄主义。慧慧出现在通话记录中,点明父女情深。‍‍

父女情深有铺垫,有电台点歌,有王大勇看到慧慧照片后淫笑,才点燃了隐忍的他对王大勇愤怒。‍

这也让三大队陷入牢狱之灾。

程队出狱后,已经错失陪伴女儿慧慧长大的机会,这也是他下定决心追凶的推动力之一。‍‍‍‍‍‍‍‍‍‍‍‍‍‍‍‍‍‍‍‍‍‍‍‍‍

慧慧对程队的态度,背后隐藏了她遭受非议和诋毁的青春期。此时的她,正是年轻气盛的小姑娘,找不到合适的表情和语言,去面对自己深爱的父亲。

于是,逃避就成为她的选择。

通讯录的小细节,程队依旧和慧慧联系,父女之间,表面是冷的,里子是热的。

2002年,程队为了女儿胖揍王大勇,2009年,程队开始千里追凶王二勇。

女儿是程队和邪恶斗争到底的驱动力。

而这一切需要从一桩改变命运的大案说起。

一,改变命运的大案

《三大队》改编自非虚构作品《请转告局长,三大队任务完成了》。‍‍‍‍‍‍‍‍

它原载于“网易人间工作室”,也是2018年网易文学年度点击冠军,被“万人血书求拍电影”。‍‍‍‍‍‍‍‍‍‍‍‍

这篇非虚构作品自带一种对抗宿命的强大张力。‍

2002年8月22日,王大勇和王二勇入室盗窃转化抢劫、强奸致人重伤案发生,这就是震惊一时的“8·22案”。

电影改动了时间线,变成“9·21案”,但后面的主线剧情大致没变。三大队逮捕王大勇,王大勇意外死亡。

原本是前途光明的刑警,转眼成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阶下囚。‍‍‍‍‍‍‍‍‍‍‍‍‍‍‍‍‍‍‍‍‍‍‍

这场意外彻底改变了三大队的命运,迸发出极强的宿命感。

导演拍出了这种宿命感对程队的摧残。‍‍‍‍‍‍‍‍‍‍‍‍‍‍‍‍‍‍‍‍‍‍

2009年,程队提前出狱。“9·21案”受害人的爸爸岳某在门口等他。‍‍‍‍‍‍‍‍‍‍‍‍‍‍‍‍‍‍‍‍‍‍‍‍‍‍‍‍‍

按常规商业片的拍法,这段戏可以拍得很煽情。‍

但是,《三大队》反强戏剧冲突,它用平实的镜头,拍出了程队的无力。‍‍‍

这段戏一共有三个主要人物,程队,岳某,杨队(此时已升职)。‍‍‍‍‍‍‍‍‍‍‍‍‍‍‍‍‍‍‍‍‍‍‍‍‍‍‍‍‍‍‍‍‍‍

岳某见程队的目的是表达他的感激之情。然而,程队的话很少,杨队反而是说话最多的那一位。‍‍‍‍‍‍‍‍‍‍‍‍‍‍‍‍‍‍‍‍‍‍‍‍‍‍‍‍‍‍‍‍‍‍‍‍

台词是编剧的工作,视听语言才能看出导演才华。‍‍‍‍‍‍‍‍‍‍‍‍‍‍‍‍‍‍‍‍

在杨队向聊案情时,程队位于画面最前方,虚化处理,杨队站在中间,隔开了程队和岳某。

此时的程队已经进入不惑之年,他已经成为生活的落伍者。

程队出狱后的沉默寡言,有一种让人灰心的宿命感。

我很喜欢影片对杨队的处理。

谢谢电影没有把他写成心胸狭隘,爱搞事情的反派。‍‍‍‍‍‍‍‍‍‍‍‍‍‍‍‍‍‍‍‍‍‍‍‍‍‍

杨队情商高,会来事儿,即便二队被三队抢尽风头,他依旧能保持体面和风度。

在程队落魄潦倒之际,杨队依旧表达对程队的惺惺相惜之情。‍‍‍‍‍‍‍‍‍‍‍‍‍‍‍‍‍‍

程队的坎坷命运也在告诉观众,正义和邪恶的较量,从不是英雄的扮帅耍酷,它也会把英雄磨损成暮气沉沉的小老头。

英雄和罪犯较量,不是天道酬勤的励志故事。在追凶过程中,程队要面对大海捞针似的排查,队友的不断退出,他不止一次想放弃。‍‍‍‍‍‍‍‍

另一方面,罪犯击溃了不止一个家庭。对此,影片有金句。

“每一个大案背后,都是多少家庭的悲剧”。

这个悲剧的家庭是岳洋的,是可以是以程队的,甚至是三大队每位成员的。

三大队能踏上追凶路,因为他们心中还有个少年壮志不言愁的理想小火苗。‍‍‍‍‍‍‍‍‍‍‍‍‍‍‍

二,少年壮志不言愁

关注《三大队》,也因为他的编剧是张冀。

陈可辛御用,现实主义题材的行家里手。‍

《中国合伙人》,《亲爱的》,《中国女排》,这些口碑不俗的爆款,都离不开张冀的剧本。

《三大队》找张冀担任编剧,可谓强强联合。‍‍‍‍

张冀在原著的基础上,增添了很多个性鲜明的角色。比如抠搜的廖健。‍‍‍‍‍‍‍‍‍‍‍‍‍‍‍‍‍‍‍‍‍‍‍‍‍‍‍‍‍‍‍‍‍‍‍‍‍‍‍‍‍‍‍‍‍‍‍‍‍‍‍‍‍‍‍‍‍‍‍

在外吃饭,他会顺店家的打火机,本是烟民,但从来不买烟,蹭队友马振坤的烟。‍‍‍‍‍‍‍‍‍‍‍‍‍‍‍‍‍‍‍‍

抠搜是缺点,但用好了,就是优点。

千里追凶,耗费大量财力和人力,马振坤的家庭撑不住,成为第一位离去的队友。

在告别的车站,廖健送给马振坤两条烟。‍‍‍‍‍‍‍‍‍‍

这一幕特别感人。‍‍‍

抠搜鬼的大方,就像被信任的朋友背叛,因为难以预测,因此冲击力特别强。‍

张冀的剧本既能尊重原著设定,也懂锦上添花。‍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少年壮志不言愁》,它贯穿了整个影片。‍‍‍‍‍

第一次,2002年,女儿慧慧给程队点歌。

此时,程队是意气风发的三队队长。业务能力强,师傅重用,队友拥护,他的未来不可限量。‍‍‍‍‍‍‍‍‍‍‍‍‍‍‍‍‍

第二次,2009年,三大队合唱这首歌。

此时,程队刚刚出狱,和三大队的队友一起撸串,餐桌上的气氛压抑,《少年壮志不言愁》再次出现。

“9·21”案件改变了三大队的命运。队员都有了新身份,有的摆摊儿,有的卖保险,有的驯大狗,有的做烧烤。

他们是中年人的身体,老年人的精气神。‍‍

合唱版的《少年壮志不言愁》有他们快要泯灭的理想主义。‍‍‍‍‍‍‍

第三次,影片最后程队走进车流滚滚的街道,《少年壮志不言愁》再次响起。

请注意,这次是第二次出现的合唱版。

这个设定特别好,因为程队能有今天,是三大队每位成员的功劳。少年壮志不言愁是三大队对三大队的颂歌。‍‍‍‍‍‍‍‍

我特别欣赏这首歌。

它不仅能调动情绪,而且是个让影迷心领神会迷影梗。

《少年壮志不言愁》是刘欢的代表作品,也是80年代国产剧《便衣警察》的主题曲。

《便衣警察》的配曲和故事,都与《三大队》有非常巧妙的呼应。‍‍‍‍‍‍‍‍‍‍‍‍‍‍‍‍‍

《便衣警察》的主线剧情是,男主周志明保护群众、蒙冤入狱,追杀间谍。‍‍‍

《三大队》的主线剧情是,程队遭遇人生猛击,不忘追缉犯罪嫌疑人之志。

《便衣警察》开播于1987年,基本吻合程队从警校生成为便衣警察的年代。

我读原著发现了程队的年龄。‍

2002年,程队37岁。

换而言之,程队出生于1965年,《便衣警察》开播时,他是22岁,已经成为真正的便衣警察。‍‍‍‍‍‍‍‍‍‍‍‍‍‍‍‍

程队出狱后,他和队友一样,不再有便衣警察的社会身份,他们依旧有颗警察心。

《少年壮志不言愁》是对便衣警察的歌颂,也是对三大队的颂扬。

用文本勾连潜文本,这就是名编剧的厉害。

编剧厉害,导演也在线。‍

合唱《少年壮志不言愁》时,导演用了大量特写镜头,给足演员展现情绪和性格的机会。‍‍‍‍‍‍‍‍‍‍‍

导演用了一个拉镜头为这次合唱收尾,三大队后面是万家灯火。‍‍‍‍‍‍‍‍‍‍‍‍‍‍‍‍‍‍‍‍‍‍‍‍‍‍‍‍‍‍

这个镜头在告诉观众,三大队少年壮志不言愁的意义,他们是千家万户的守卫者。

结语:‍‍‍‍‍‍‍‍‍‍‍‍‍‍‍

王大勇死后,三大队的五名成员背上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罪名,被判入狱。

程队八年,徐一舟六年,马振坤五年,蔡彬五年,廖健五年。

他们的家都支离破碎,他们也有自己牵挂不舍的东西。

马振坤不想失去家庭,他成为追凶小分队第一个退出的人。

家是盔甲,也是软肋。

《三大队》很动人,它隐藏着最大的悲剧,是家的分崩离析。

电影是生活流,但细品之后,你会发现它的剧作流畅,情绪环环相扣。

程兵出狱后,有业务员发传单,传单有特写,“你需要的不是一个房子,而是一个家。”

他的家已经回不到过去了。

没有软肋,程队要做盔甲,追凶成为他的生活目标,他要保护千千万万家庭,要给受害者一个公道。

追凶十二年,这是英雄传奇,看似超现实,其实源自现实。

《三大队》用生活化的叙事方式讲故事,是正确的选择。

 短评

也许我永远不会成为程兵,但是我知道这个社会需要程兵。

3分钟前
  • insights
  • 力荐

我觉得张译可以试一下离开这种戏路一阵子了。

8分钟前
  • 贾小年
  • 还行

路演场。这片是压了多少年?否则2023还能在大银幕看到如此阳刚油腻的全男班,全程除了吼就是发疯的自恋秧版戏片,陈思诚不愧是你👍当然路演看导演自己也挺自豪。从导演到演员能榨出几吨油的片真的好久没见过了,是怎么能把一个类杀人回忆的片拍成这德行的?全片夸女性最高评价“真是个好老婆”。前几天刚看完张译的无价之宝路演,当时我还吐槽,现在看来比起这部无价之宝里的张译堪称小清新。张译啊,你再这样选剧本离扑不远了。

13分钟前
  • 自律
  • 很差

20231103@金鸡影展AKA中国首映,8.5/10。非常震撼,是看完后需要久久平复心情的片子。完成度很高,以一种近乎残忍的写实技法呈现了现实质感:不完美、不总能如愿,但又无比坚韧厚重。张冀用擅长的现实主义笔触为原本不长的纪实文学增添了血与肉,张译则用精湛的演技赋予了程兵灵与魂,真实呈现了这个角色的“粗糙”与“不完美”。董劲松使用的近乎纪实的摄影与色调,同成片的底色与质感相得益彰;戴墨导演交出了一份远超合格的答卷;而陈思成终于可以证明他也是有艺术追求的。特别值得一提,几乎每一个出场人物都塑造的有血有肉,全员演技在线。刘欢老师献唱的片尾曲十分惊喜,尤其跟片中的少年壮志不言愁遥相呼应。原作深蓝是山东人士,而稼轩的这句词最符合我看完后的心情: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15分钟前
  • 海右客
  • 力荐

太荣幸啦,又看到了三大队厦门首映。我最喜欢的地方,最后抓到凶手的时候,那个颤抖,可以感受到程兵整个人的思想、肉体、灵魂都在震荡,张译老师演技大赏再加一!!“无不是用强烈的个人意志去碰撞激荡时代”,强烈的共鸣,致敬伟大的职业🫡🫡🫡

16分钟前
  • 雨又回到天上
  • 力荐

刚看完出来,年度最佳,整体纪实风,如水的真实叙述中,有燃点,有笑点,有泪点,有爆发点。真实而悲壮,帅气又激烈。啊,对了现场邀请了好多警察,有个忍不住在原有发言之外,额外发言的重案组年轻警察,看完特别喜欢,激动坏了。说实话我也是,不过能让警察也认可,看来真实度做的是真到位。

18分钟前
  • 大大方方卷
  • 力荐

张译演警察没完没了,陈思成能老老实实当老板别插手制作吗

20分钟前
  • 男的别来
  • 很差

那些尴尬的对话一点都不好笑,这不是喜剧片吧?一开始就躺在血泊中小女孩冰冷的尸体和放映过程影厅中隔一会就传来一阵阵的笑声真是一点都不搭!

22分钟前
  • 胖乎酱
  • 很差

能把底子这么好的一个故事拍的让人如此食之无味,也挺难吧?导演所有的视听追求全都放在了把一个镜头尽量拍长上,可这并没有让文本的内在力量更好抵达观众,只是拖慢了节奏,并放大了演员表演瑕疵罢了。看得出这回陈思诚很想走出舒适区,可惜只是在形式上走出来了,内容上还是老一套。形式和内容的极端不匹配,让人觉得他还不如按原来的路子,奇观堆起来,节奏快起来,角色狠起来。现在是标准的两头不靠,又不够深刻,又不够娱乐。

26分钟前
  • 韦斯安徒生
  • 较差

怎么又是这几个人演…

30分钟前
  • Faust Shu
  • 很差

几位叔醉酒热唱的戏码到底是哪个天才想的 急得我在影院抓耳挠腮地找遥控器快进

31分钟前
  • 一位网友
  • 较差

有人四十岁安居乐业幸福生活时,终于被二十岁对着空气射出的子弹打中眉心;有人在得意时被命运一声炮响按在地上,然后用十年时光把自己打磨成那颗子弹。

36分钟前
  • 有点浪漫
  • 推荐

现场观众说的,拍的比陈思诚好。但很可能陈思诚依旧是驻组监制,毕竟张译在。反正比《误杀2》,好10个《误杀》,20个《消失的她》,50个《唐探2》。

41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推荐

很触动我的一个细节,结尾处程兵问:零口供也能被定罪吗?程兵追凶12年,时代早就滚滚前进,而他却成为命运的囚徒,永远被囚禁在2002年,此时,他连刑侦技术与法律的进步也不了解了。所以他早就一无所有,劝他放下追凶执念,就是剥夺他存在的意义。不愿称他为孤胆英雄,愿称他为倔犟的好人。后者才是现实,也是击中我的原因。

42分钟前
  • 乔峰
  • 推荐

张译老师表演属于变色龙级别的。

45分钟前
  • HarperDie
  • 还行

极好的题材,极烂的叙事。所有戏剧张力都设定的极其刻意,拍摄手法分镜刻画甚至视听调度都是无聊的绐典中典。我怀疑译哥就是被题材骗过来的,今年所有片子,连着被骗啊…又被搞成纯他爹傻逼的中年男臆想电影,要不怎么说中国电影人永无出头之日,你们电影导演首先都太烂了。感觉张译连着被惩罚着演了一万遍《人生常恨水长东》,我是真恨你们,在荧幕上被彻底塑造成个每天臆想的中年大爹男,brotherhood一生的样子。中年男童话故事统治全世界!!!我是真恨你们。张译老师照样是牛的…魏晨,台词太烂了,可能跟声线有关吧,反正听着特烦

49分钟前
  • KarenLausanne
  • 较差

说剧情跌宕的真的和我看的是同一个片吗?这部片除了前段做的比较吸引人外,中后段极其平淡无聊,甚至感叹这是新一代公路片吗?走一站少一人,走的极其套路和同质化,可能最大的用途就是让男主放手。可以说这样的处理是压抑等待结尾的爆发,或者是“正义终会来到”,但是真的如坐针毡的难看。加上整个调度和镜头极其无聊,水的要命的流程,真的有电视剧即视感。那一句“没有口供也能翻案?”可能就是这部片完成任务的标志吧。#万达

54分钟前
  • HatcherZ
  • 还行

三大队,牛逼!本来很了解原型故事的,但是还是没想到整个故事走向,非常的跌宕和完整,逻辑、细节、情感处处见真功夫。最后再说一句,最后那一大段张译表演也太牛逼!

59分钟前
  • sleep229
  • 力荐

仿佛陈思诚坐在你旁边,问你:哭了吗?哭了吗?哭了吗?😅那么好的素材,陈也处理不好,太精明了,油都要溢出银幕了两星给演员,状态都不错,音效加分

1小时前
  • 敢偷我萝卜
  • 较差

原型故事精彩至极,有人物有冲突,有大义有真情,时间跨度地域跨度都把张力拉到极致。就是这么好的原型故事,导演不合理的叙事、轻易的煽情和脸谱化的人物塑造,让故事沦落成老男人yy式自嗨,整部电影都像三大队饭桌喝醉后唱歌一样,自己是陶醉如此,别人看了只会觉得在发酒疯。映后的马屁精观众说,今年来金鸡宣传,明年来金鸡领奖,给我看笑了。

1小时前
  • 旺旺仙贝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