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了·故宫 第三季

综艺大陆2020

主演:邓伦,聂远,张鲁一,马雪阳

导演:毛嘉

 剧照

上新了·故宫 第三季 剧照 NO.1上新了·故宫 第三季 剧照 NO.2上新了·故宫 第三季 剧照 NO.3上新了·故宫 第三季 剧照 NO.4上新了·故宫 第三季 剧照 NO.5上新了·故宫 第三季 剧照 NO.6上新了·故宫 第三季 剧照 NO.13上新了·故宫 第三季 剧照 NO.14上新了·故宫 第三季 剧照 NO.15上新了·故宫 第三季 剧照 NO.16上新了·故宫 第三季 剧照 NO.17上新了·故宫 第三季 剧照 NO.18上新了·故宫 第三季 剧照 NO.19上新了·故宫 第三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9 16:46

详细剧情

  《上新了·故宫第3季》是首档聚焦故宫博物院的文化创新类真人秀节目。每期节目中,嘉宾作为新品开发官跟随故宫专家进宫识宝,探寻故宫历史文化,并与顶尖跨界设计师联手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每期诞生一个引领热潮的文化创意衍生品,打造“创新”与“故宫”相结合的制作模式。

 长篇影评

 1 ) 六百故宫 ! 二八邓伦!最美好的相遇!

一如既往的美!

故宫美,博大精深!!积淀厚重!美轮美奂!辉古映今!

故宫伦美!玉树临风,风流倜傥!翩翩少年!又儒雅又温暖!又谦虚又认真!他最美的样子就是投入工作的样子!六百故宫!二八邓伦!在最好的时间相遇,是最美的缘分!

故宫专家团队美!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宁静高远!良师益友!伦伦和这样的专家相遇,三生有幸!

和伦伦一起探访的哥哥美,他们又成熟又热情,有岁月积淀的厚重,有求知若渴的激情,伦伦定会受益良多!

参加设计的学生团队美,名校才子,英气奋发,思如泉涌,书卷气,机敏劲!未来可期,前程似锦!和他们一起,伦伦时光穿越!青春校园!身临其境!热血又美好!

就是。。。 就是。。。。广告插入。只能说必须的! 能理解! 但结尾部分不要生生念广告词!就好了!

 2 ) 上新了故宫 第三季 观影笔记

1.寻找紫禁城六百年生生不息的印记-定、守、护

太和殿:

龙椅为康熙年间

紫禁城几何中心在中和殿和保和殿的中轴线上,中和殿往保和殿的第六块砖。

钦安殿:

从明朝永乐年间落成至今未被毁坏过。

有个石座,放大旗。

正殿的神龛里供着玄天上帝铜像,是北方的战神,也是水神。是整个中轴上的唯一一个神殿。

五龙捧圣海灯,是要一直点着,不能熄灭的,长明灯。

统握元枢匾为乾隆皇帝亲笔。

天一门:

《周易》里有一句话,“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北方主水,水可生木。

金水河流过太和门广场的时候,形成了一张弓的形状,金城环抱,固若金汤。

2.与故宫二次结缘的神奇动物

怡然自得 昂首前瞻 端端正正 回首顾盼 严肃庄重 既独立又连贯,是个统一的整体。

景仁宫:

景仁榜,记录从1939年到现在向故宫捐赠的人的名字。

张伯驹捐赠的《平复贴》,晋代陆机的书法作品,是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绪的法帖墨迹,号称“中华第一帖”。当年张伯驹被绑架,别人劝他的妻子潘素卖了换赎金,他妻子非常了解张伯驹,没有卖掉。为了防止平复帖被发现,缝在了棉衣里。

张先《十咏图》不仅是故宫记录在册的旧藏,更是一幅传世名画,画里生动描述了北宋时期的人文风俗。溥仪以赏给溥杰的名义带出故宫,此后50多年不明下落,直到1995年,故宫拍下此画。这是第一次故宫从拍卖行买画,当时叫价一直往上,然后突然有人喊了一句“别那什么了,给故宫吧”,然后文物给了故宫。

慈宁宫:

雕塑馆的陶俑厅有三分之一的陶俑是郑振铎捐赠的。

郑振铎先生在抗战的时候蛰居上海,成立了文献保存同志会,专门抢救因为战乱流散到外面的一些江南著名藏书楼的著名古籍。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了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局长,也就是现在国家文物局局长,是第一任局长。他担任局长后,在第一时间颁布了禁止珍贵文物和图书出口的法令,极大的减少了文物流失。

静怡轩:

唐代韩熀《五牛图》现存最早的纸本中国古代绘画。1900年因战乱流到国外,五十年代出现在香港拍卖市场,周总理指示不惜代价抢救国宝,最终在中国香港新华社的黄作财、黄作梅的配合下,国宝回归。

3.寻找能够穿越古今的乐天派

一张琴

钟粹宫:古琴馆

大圣遗音琴,唐代古琴,琴背刻有草书琴名,琴面有十三个金徽,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加闰月,龙池内刻有“至德丙申”,为公元756年,有一千两百多年的历史了。琴面有蛇腹纹和牛毛纹,这些断纹和瓷器的开片一样,看得到但是摸起来很光滑,断纹是有一定的年限后才会出现。

一壶酒

乾隆花园-禊赏亭:

致敬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地方,是可以召集文人雅士聚会的“秘密基地”。

流杯渠,是以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曲水流觞为蓝本。

一溪云

苏轼 苏东坡的词

文华殿: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主题书画特展

明代 李宗谟《东坡先生懿迹图》介绍了苏东坡生平的十三段轶事。苏轼很年轻的时候就显露了他的天赋,对读书很有见解。他十二岁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发现了一块特别的石头,他发现这块石头可以做砚台,苏父苏洵认为这是个吉利的兆头,就很郑重的把这块石头做成砚台,然后送给苏轼。二十一岁时苏轼一举得中,名震京城。三十三岁时出任杭州通判。四十三岁时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但是被贬后没有颓废,保持乐观的心态,经常和朋友外出游玩。晚年苏轼再次被贬到海南儋州,此时的他更加超脱,这个立屐像是描述的他在一次访友途中下了大雨,他赶紧从农家借来了斗笠木屐穿戴在身上,撩起袍袖,涉水而过,人家认为苏轼好歹做过大官,这样太随意了,太狼狈了。但是苏轼始终能泰然面对这一切。苏轼一生跌宕起伏,二十一岁中进士后,从政四十年,经历了三朝皇帝,三次被提拔,三次被贬,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留下了数不尽的名篇佳作,传诵千古。

苏东坡也是个美食爱好者,海南献蚝,剖之,得数升肉,与浆入水,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所有也。又取其大者,炙熟,正尔啖嚼,每戒过子甚勿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

4.寻找故宫里的镜像传奇

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建福宫花园

竹香馆-碧琳馆

玉粹轩-凝晖堂

倦勤斋-敬胜斋

符望阁-延春阁

乾隆五年开始建造建福宫花园,乾隆三十五年开始建造宁寿宫花园。乾隆皇帝意在让自己的发祥之地与归政之地形成前后呼应。建福宫花园被烧毁过,是后期重建的,所以看起来更新些。

永寿宫(景仁宫对称的宫)

在明永乐十八年建成,是明清两代嫔妃的寝宫,雍正皇帝的熹贵妃也曾在此居住,也作公主下嫁的筵席场所。

靠山神兽为元代雕刻,镇桥护桥的。永乐皇帝建紫禁城的时候把元大内三座桥拆掉了,原为三虹,留下一虹,挪到故宫里叫断虹桥。桥头的神兽留下来分别放置在永寿宫和景仁宫做成石屏风的底座。

景仁宫:

明代御窑瓷器对比展,展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传世品和景德镇御窑遗址考古出土的文物。

5.探寻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历史印记

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秀才->举人->贡士->进士

童试只能算资格选拔。科举考试第一级是乡试,到省会考试,在省会城市都建有贡院,考上之后是举人。考上举人就是进去了国家的官僚系统了,是一名官员了。再到北京考会试,会试考上了后是贡士,才有资格到皇宫里参加殿试。

殿试一甲第一名 状元

殿试一甲第二名 榜眼

殿试一甲第三名 探花

第四名开始是二甲,二甲几十人,三甲一百多或者二百多,根据参加的人数决定。

参加殿试,依据会试成绩排名,名次单数走左掖门,双数走右掖门。午门看起来有三个门,但左右两侧还有门,左掖门和右掖门,从背面能看到完整的五个门洞,俗称“明三暗五”。正中间的门洞是皇帝专用御道。

殿试地点,明代主要在太和殿,清朝早期,在顺治十五年之前,在天安门前考。顺治十五年之后到乾隆五十四年之前,在太和殿考试,早期在太和殿外边的丹陛上,后来在太和殿内。乾隆五十四年后,改在了保和殿考。

殿试三年举行一次。

保和殿:

殿试座位分布在保和殿宝座两边,席地而坐,考试时间为一天。答题要在一千字以上。

文科殿试的金榜张贴在东边的长安左门外边,武科殿试的金榜张贴在西边的长安右门外边,一共要张榜三日。金榜就是指在殿试考试之后,把进士的名次,直接写在一张大黄纸上。

金榜发榜当天,金榜题名的人要来太和殿参加传胪大典。在发榜当天清晨,进士们于太和殿广场集合,传胪官高声唱读每位进士的名字,传胪声响彻太和殿广场。传胪大典后,进士们与写有他们名字的大金榜,一起出紫禁城,金榜张贴在长安门在三天。太和殿广场现仍能看到仪仗墩。传胪大典以后状元榜眼探花会从午门的御路出紫禁城,彰显了皇帝对人才的重视。然后顺天府尹准备的伞盖仪仗,把他们送到住的地方,叫状元游街。

徐显卿宦迹图:

记录了徐显卿十二岁到五十多岁人生历程的册页。册页一共二十六开,基本上概括了他一生中重要的二十六件事,左边是诗文,右边是对应的图画。通过这个册页可以看出明代是穿什么样官服,仪仗队怎么站,紫禁城皇宫是什么样子,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

6.探寻紫禁城中的数字密码

双阙 四面 六合

太极殿:

以前叫启祥宫,清晚期改名叫太极殿。双阙指的是启祥门和百子门。乾隆皇帝会邀请母亲参加家宴,会在启祥门等他的母亲,后来乾隆六十几的时候,太后心疼他,让他在百子门等,少走了一两百米的距离,乾隆非常感动。

景福宫:

四面:琉璃门,垂花门,月亮门,厅

中间有太湖石自成一景,从四面进来第一眼就看到这个太湖石。蕴含了乾隆皇帝作为一个帝王,希望自己能做到面面俱到,提醒自己要做个明君,同时也警醒子孙后代能施政以德以仁。

符望阁:

六合指的是天地四方。符望阁东西南北上下六种空间,称之为“六合”。

符望阁中心是寝宫,由中心向外是由私密到开放,中间的寝宫最为私密,往外四个方向有宝座床,用于休息、会面、读书的地方。再往外一层是个开敞的空间,承担娱乐休闲的功能。走到符望阁顶层还有一圈四面的景色。

六百年大展-六层漆纱

符望阁南间描金银漆纱横批窗窗心,是一种经纬交织并饰满中国传统金箔的织物,它的厚度相当于一张A4纸的厚度。由沙芯层、纸样层、贴金层、打样层、晕染层、勾线层六层组成的,以中间的桑蚕丝为中心向外六层向里六层。代表着乾隆时期江南工艺的巅峰水平。

金嵌珠宝金瓯永固杯,皇帝明窗开笔的时候用这个酒杯。明窗指地点,为养心殿东暖阁,时间是元旦,现在的大年初一,人物为皇帝。皇帝在新春子夜时分书写新春吉语。乾隆皇帝的这个心愿是不许看的,如今才有幸得见。

7.寻找传说中的紫禁城特饮

静怡轩:

还保留了一些清晚期进贡的贡茶,包括仙茶、雨前龙井、普洱茶。仙茶和雨前龙井用银制盒装,普洱茶用竹笋叶包,可以隔潮。

乾清宫西庑——清代万寿庆典展

掐丝珐琅勾莲嵌石奶茶壶+银累丝奶茶碗

重华门:

沿用了三进院落格局,前院正殿为崇敬殿,后院正殿为翠云馆,中院正殿为重华宫。乾隆皇帝继位后对自己进行了改建,这之后就成了乾隆皇帝的专属休闲场所。这里对乾隆皇帝有特殊的意义,他在当皇子十七岁大婚到登基前都是住在这里的,住了八年之久。那时候这个区域叫乾西二所,乾隆皇帝登基后,这里相当于他的潜龙邸,后改名为重华宫。在这里会举办新年重华宫茶宴,茶宴上喝的三清茶,是以梅花、松子、佛手烹茶,用雪水泡茶。乾隆对自己发明的三清茶特满意,还写了三清茶诗。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洁,松实味芳腴,三品殊清绝。他把这首御制诗专门让景德镇烧了一种瓷的茶碗,把诗作为瓷碗的装饰。重华宫茶宴大臣们也用这种茶碗。茶宴上会赋诗联句,皇帝坐正殿重华宫,他邀请的大臣坐左厢,东配殿葆中殿,中用小纸签传递联句。茶宴结束后,大臣可以得到这个三清茶碗。

三清茶冲泡方法:先加入梅花、松子、佛手柑,冲入沸水三分之一杯,等水温降到80度后,加入龙井,冲水至满杯。

8.寻找故宫里的当代鲁班

慈宁宫花园:是以前太后和太妃们游玩礼佛的地方,花园里有临溪亭、咸弱馆、宝相楼、吉云楼。

临溪亭:在慈宁宫花园的主轴线上,坐落在一个矩形的水池之上,夏天池子里会种荷花。平定棚,里面的天花精美,中间部分是仿宋式斗八藻井,中央青地绘盘龙的图案是手绘出来的。

文物建筑保护流程:1.勘察2.评估3.制定保护方案。

庆寿堂:

乾隆为了退位而修的宁寿宫的一部分,一共包括四进院落,用作乾隆花园里木器竹器的修复工作室。

传统彩画天花绘制过程:拍谱子、沥粉、刷大色、垫花卉和叶子底色、分染小色、勾线、打金胶油、贴金、打点成活。

角楼:

传说建造角楼时,皇上下令,三个月内必须将角楼建成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这可把工匠难倒了。就在大家发愁的时候,有一位木匠师傅见到了一位卖蝈蝈的老人,老人手中重重叠叠的蝈蝈笼子,样式精巧,不多不少,恰好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于是角楼就由此设计出来了。传说这个卖蝈蝈的老人就是木工的祖师爷鲁班下凡。

角楼是一座重檐三层,多角交错,拥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建筑。上面有230只形态各异的吻兽。角楼是紫禁城的标志性建筑,巍峨繁复的视觉效果和榫卯相衔的建筑结构,体现了明清皇家建筑的最高技艺。榫卯结构主要分为两部分,突出部分为榫,凹进部分为卯,两者结合后就对建筑部构建进行连接加固的功能。榫卯交错而成的承重部件,就是我们常说的斗拱。

故宫警犬队,警犬是故宫安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个专门的称呼,叫护卫犬。犬搜查起到的作用是目前人和高科技监控手段所不能取代的。故宫每天清场时,为了保证清理到每个角落,一定要护卫犬出动才能做到。

9.寻找紫禁城里的牡丹亭

文物医院:

缂丝花鸟槅扇,采用缂绘相结合的工艺,以植物染料浸染丝线进行缂织,再以矿物颜料加以绘制,还原了一幅幅花鸟题材的园林景观。之前在重华宫翠云馆原装陈设的。

养心殿湖色绸绣凤纹大卧单,类似现在的床罩。

碧螺亭:

五脊重檐椽尖顶,以梅花为主题的亭子。

如亭:

如亭位于颐和轩西山墙外的小院内,四面被高墙环绕,是很多故宫人都不知道的隐秘角落。如亭一层放置着一个玉瓮,瓮内刻有一首御制诗。天花板上画的都是牡丹,是一座戏亭。

10.寻找紫禁城最神奇的色彩

皇极殿:

从外观看,皇极殿特别像小一号的乾清宫,内部陈设仿造太和殿,可见宫殿的等级之高。在这里举行过千叟宴,是有很多位老人参加的宴会。开始于康熙时期,清朝一共举行过四次,第一次为康熙六十大寿,康熙六十九岁预庆他七十岁生日,举办了第二次千叟宴。乾隆五十年举办第三次。最后一次是嘉庆元年,正月初四,有三千多人。

文保科技部:

剔红海水龙纹天球瓶,通体雕刻海水九龙纹,一般用作花器或者陈设。

万历款黑漆彩绘嵌螺钿龙纹箱,是皇帝巡狩时储存衣物的用具,所用工艺包括彩绘、描金、螺钿镶嵌、金银片平脱,是明代漆工艺集大成一个作。

养心殿:

嘉庆五年瓦当颜色,养心殿修缮以这个为母体颜色。因为带标志的瓦件70%以上是嘉庆五年的。

龙口瓦是正殿正脊上最中心的一块瓦,是整个建筑的中心位,这块龙口瓦下面往往会放着镇宅的宝匣。

养心殿彩绘宝匣,这个宝匣与数字五密切相关,里面有五种镇物,五谷、五金、五色线、五色石、五钱。

 3 ) 器识为先,无问西东

北京的四季各有各的美,它是一座包容的城市,传统与现代的建筑形式能自然地融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开放的风格。在钢筋森林中时不时穿插着古时候的木质建筑,咋眼望去总会攫取大家的目光。而故宫是最吸人眼球的古式建筑,它的四季,美得令人沉醉,每每在公众号、微博看到故宫的影像,总是流连忘返舍不得放下手机。

2020年是故宫600年华诞,看了日历上去年年初的“全年计划”中写着“故地重游,去故宫看展”,最终也未能成行,留有遗憾。所以,立下的flag就是用来打破的,不过,我喜欢这种“未完待续”的感觉,因为意味着还有将来……

既然被疫情限制了出行的脚步,在家里看看《上新了·故宫》也是极好的选择。朋友吐槽老公不解风情、不懂生活,因为老公说只要一张网就能到达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不必用双脚去丈量、去抵达。以前这番言论可能确实是值得翻一翻白眼的,而如今VR技术的成熟,这美好的愿景也终将实现,感谢技术的发展,让人突破了空间的限制。而作为技术基础的视频影像确实带我们直观地接触到故宫,专业摄像师所寻取的特殊视角,让我们享受到不同的光影交错下的美,“故宫百年修缮”仍在进行,通过摄像师的镜头还看到许多未开放场所的画面,加上旁白配音,了解到建筑背后的渊源与文化……

建成于1420年的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600年间一座城,宏伟的建筑见证了时光流转,也留下了历史印记。紫禁城的文脉生生不息,《上新了·故宫》也一直在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紫禁城在变迁中发展,故宫在变化中新生。《上新了·故宫》播出到第三季,也在探寻“生生不息”的路上向前奔跑。我从2018年第一季追到了2020年第三季,感叹于它始终保持着历史文化传播和文创商业开发相结合的高水准制作。在新一季节目中,传统文化与当下潮流的结合更为紧密,故宫厚重的文化历史底蕴与蓬勃的发展生机更为鲜明,生动鲜活的电视语言将中华文化、故宫文化的“与时俱进”讲述得更加深入人心。

这档节目最大的优点,不止是把故宫阐释地精准而生动,打通了一条紫禁城过去、眼下与未来的历史脉络,更在于它永远以开放、包容、创新的态度和年轻人做朋友,秉持着对故宫和观众的双向尊重。第三季延续了经典的创作模式,特别召集全国多所高校设计专业的大学生们,采取团队对战的方式,以故宫元素为依托设计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为故宫注入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也让年轻人加入到守护中华传统文化的队伍中来。

在历史内容上以宏观命题为主线,再微观切入到故宫的各个景观、物件、故事上,将这片庞大的宫殿拆解为不同的文化符号,邀请了娱乐圈演员还原历史真相,同时以故宫专家的深入解读,全景展现出紫禁城600年的文明瑰宝与“高光时刻”,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之外,也提振了观众的文化自信心。

既有历史揭秘,又有文化讲解;既有美学式呈现,又有商业化运用,《上新了·故宫》第三季在一个个感人故事与动人细节的串联中,透露出一种“文化追寻”的意味。

节目中,游故宫、看文物、学历史;节目外,品文创、学设计、议文化……《上新了•故宫》以其对传统文化的深入解读与生动的艺术表现手法,影响了许多年轻群体,敲开文化传承之门,让优秀文化流淌到生活中去。

站在收官的节点回望本季开篇的“定·守·护”三个字,我们能深刻感受到,《上新了·故宫》正是这三字箴言的践行者。坚定的信念、守望的初心、牢护的使命,驱动着一群电视人300余次踏进故宫的大门,“器识为先,无问西东”。

 4 ) 全季知识点摘录

北京又到了最美的时候,《上新了·故宫》依然保持了历史文化传播和文创商业开发相结合的高水准制作。我从2018年第一季追到了2020年第三季,今年是故宫600年,做个知识点摘录,以此纪念。感谢这个节目,也谢谢邓伦。

第一集 定 守 护

金砖:古时铺在重要宫殿内,因其敲之如金属般铿然有声,故名金砖。

太和殿正中的龙椅:是康熙时期的龙椅,距今300多年历史,龙椅正上方的牌匾“建极绥猷”题词,是乾隆御笔。这是当年故宫博物院著名专家朱家溍先生,根据一张1900年的老照片,找了2年找到的,之后工作人员历经934个工日的修复,1964年重新将他放置在太和殿。

几何中心:从测绘学的角度来说,紫禁城的几何中心在保和殿与中和殿之间的中轴线上(中轴线上14块砖),中轴线是600年前,永乐时期确立的,它的确立是这座木质结构建筑群始建的基础。紫禁城整体是9:7(961m:753m)的比例。历史专家认为,将故宫平面图,沿着对角线连接四个角楼,可以找到几何中心点。按照相应比例,可以计算出中心点与丹陛石距离116米,即在第六块砖上。

丹陛石:又称陛阶石,是古代宫殿门前台阶中间镶嵌的那块长方形大石头,一般是一整块石头,有的还由好几段石头组成,是中国帝王身份的象征。

紫禁城中轴线,从南往北依次坐落着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钦安殿、神武门 ,它也是北京城的中轴。古建也叫中线行,紫禁城中的建筑都需要先定下中心,从中的确立开始,

紫禁城是明清建筑变迁的缩影:弘义阁重建于明晚期,天启七年(公元1626年); 太和殿重建于清初期,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体仁阁重建于清中期,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太和门重建于清晚期,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

钦安殿:明朝永乐年间始建,从未被毁坏过,从明至清的历史印记都被保留下来。它坐落在紫禁城北端,其牌匾写的是“天一门”,根据《周易》理论,北方主水,字面上取“天一生水,第六成之”之意。天下的水,都是从这个门生出来的,水可以生木,木代表生机。

钦安殿是中轴线上唯一的神殿,牌匾 “统握元枢”是乾隆亲笔,正殿正龛供奉的是玄天上帝的铜像,是北方的战神,也是水神,寓意着保卫北方边疆,坐镇紫禁城,两侧另有请皂旗从神、请剑从神、请书卷从神、请铜印从神。

钦安殿内还有从明至清的各种文物,如:五彩仙鹤架龙纹大鼓(明代弘治时期); 五龙捧圣铜丝罩宜石海灯(长明灯);白地孔雀釉云龙纹瓷缸(乾隆时期); 粉彩锦上添花瓷缸(光绪时期);描金漆关圣帝神龛(雍正时期); 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大钟(弘治时期);鼍鼓(乾隆时期); 宋徽宗御题玉皇圣号玉册单简(政和时期)。

故宫的北斗七星意象:由午门四个角上的圆球、中和殿上的圆球、交泰殿上的圆球、钦安殿上的宝瓶组成。

抱厦:建筑术语,清以前叫“龟头屋”,是指在原建筑之前或之后接建出来的小房子。

五供:中国民间祭祀用盛供品的五件器皿。又称泰山五供、佛前五供。由香炉一只、烛台与花觚各一对,五件器皿成一套,合称五供。

金水河:从西北方向进入,西放属金,故名金水河。它流到武英殿前,再一路穿行至太和门前,后流向东南角城墙,最终形成菱形蛇头的模样,重新汇入城墙外的护城河中。金水河与护城河,一内一外守护紫禁城。

第二集 寻找与故宫二次结缘的神奇动物

景仁宫:有的是政府拨交,有的是兄弟馆交换,有的是捐赠自社会各阶层人士。在故宫博物院80周年时,被开辟为展示捐赠文物的专馆,设立景仁榜,取自“景仰仁德”之意,表达对爱国之士的感怀之情。故宫的文物来源,

沈从文: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先后向故宫捐赠20件文物,其中大部分是丝织品,写了一部系统考证中国服饰文化的学术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张伯驹:捐赠《丛碧书画录》著录的古代书画22件,晋·陆机《平复帖》、杜牧《张好好诗》等七八件珍贵文物。

何刚:农民,1985年盖房子时,挖地基挖出19件元代银器后捐赠给故宫,如“樊”字款银鎏金双凤穿花纹玉壶春瓶。

目前,故宫藏品数1863404件(套),依然在持续增长,但仍有大量文物流散在外。梁金生主持文物收回工作,《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四种》中,记录流失文物的1000多件,现已收回200多件。如:张先《十咏图》,《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明代 沈周),《出师颂》(隋)。

慈宁宫:匾额上的字,从右至左为满文、蒙文、汉文,曾居住于此的孝庄文皇后(大玉儿)是蒙古族人,因此保留了蒙语。现为陶俑文物展厅,其中1/3的文物来自郑振铎捐赠。

陶俑:是古代墓葬雕塑艺术品的一种。

郑振铎:抗战时期,他蛰居上海,成立了文献保存同志会,抢救因战乱流散到外的江南著名藏书楼的珍本古籍。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国家文物局局长,他颁布了关于禁止珍贵文物和图书出口的法令,极大地减少了文物流失。他总共向故宫捐赠657件文物。

郑振铎捐赠的一组乐舞俑,是唐代乐舞文化制度的重要例证。唐代传统舞蹈有软舞:节奏舒缓,优美柔软;健舞:节奏明快,矫捷雄健。舞伎分坐部伎,立部伎。

白居易《立部伎》记载: 太常部伎有等级,堂上者坐堂下立。堂上坐部笙歌清,堂下立部鼓笛鸣。

唐三彩: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以黄、绿、白三色为主。钴料在高温焙烧下会产生蓝色的装饰效果,是蓝色的主要来源,但蓝色不常见。

静怡轩:典藏《五牛图》(唐·韩滉),作为乾隆十七年(1752年),万寿节的一个贺礼被送进宫,乾隆为此特设春藕斋珍藏。1900年,由于战争原因流出国外,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出现在香港拍卖市场,周恩来总理“不惜代价抢救国宝”收回,后孙承枝先生通过8个月时间修复。

亲耕礼:又称更藉礼,每年立春后,皇帝会亲自示范扶犁耕田,号召全国民众耕田劳作。

第三集 乐天派

钟粹宫古琴馆:大圣遗音琴,是传世唐代古琴中最为完好的一件,其名可能取自汉代蔡邕《琴操》中。琴,兼三才而备九德,真大圣之遗音也,琴面有十三个金徽,代表一年有十二个月,加一个闰月。琴上配有流苏,形似于流水,从岳山到琴弦,就像自然界山水的循环,也代表着一种人间的循环,是古人对天人合一的寓意及想象。琴腹有四个字:至德丙申,即公元756年制。

管平湖:字吉庵、仲康,号平湖,自称门外汉,祖籍江苏苏州,生于北京一个艺术世家,中国著名古琴演奏家、画家。清代名画家管念慈之子。

康熙制作清代音乐百科全书《律吕正义》时,谕旨问南府教习朱四美,琵琶上共有几调,枫香调,大石调,般涉调等,如果问不明白,便派四阿哥胤禛去问,因此雍正皇帝的艺术审美水平较高。

禊赏亭:位于乾隆花园第一进院落西侧,始建于乾隆三十七年,坐西面东,是致敬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地方。

流杯渠:又称“九水流觞”,以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曲水流觞为蓝本而设计。

苏轼:他在一千年前就用了很多现代词,比如“呵呵”,内涵也跟如今的网络意思一致。

第四集 镜像传奇

建福宫花园和宁寿宫花园的第四进院落,在建筑形制上是一一对应的,两者前后间隔60年,都是由乾隆参与设计建成的。1923年,建福宫花园被一场大火烧毁,

永寿宫:永寿宫是一座明清宫殿建筑。属于内廷西六宫之一。位于翊坤宫南面,启祥宫东面,是后宫之中离养心殿最近的一个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乐宫,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更为现名。为明代妃嫔、清代后妃所居之处。

靠山神兽:是故宫博物院景仁宫和永寿宫内石屏风的底座,前身是元朝大内外的桥头神兽。

皇家瓷器:产于御窑厂,是明清两代为供应宫廷所需瓷器而设的机构。最初在景德镇,成品率只有20—30%。

唐英:雍正六年(1728年),46岁的唐英被任命为景德镇御窑厂协理官,也就是御窑厂的二把手。当时的一把手——督陶官,是年羹尧的哥哥年希尧,他身兼多职,常年驻扎在和景德镇远隔千里的江苏淮安管理关税,御窑厂这边,也就是挂个名。

苏麻离青:苏麻离青属低锰高铁类钴料,青花呈色浓重青翠,色性安定,因为苏麻离青含铁高而含锰量低,在适当的火候烧造下呈现出蓝宝石般的鲜艳色泽,还会出现银黑色四氧化三铁结晶斑,即“铁锈斑痕”,俗称“锡光”。元代景德镇与明初的青花瓷,大多用它绘制花卉枝叶,明成化以后,渐被回青等代替。

压手杯:压手杯造型为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于竖直,自下腹壁处内收,圈足。压手杯形体端庄大方,凝重中见灵巧。

龙纹盘:龙纹盘为盥洗器。圆下收腹,宽折沿,高圈足。外腹以扉棱间隔,每组饰乌纹一对。圈足饰龙纹。

第五集 金榜题名

午门:朝廷举行殿试时,参加考试的考生,不可走午门御道,按名次单数走左掖门进紫禁城,双数走右掖门进紫禁城。

科举考试:明、清(童生试)取得生员(秀才)资格的考试。通常分为地方上的乡试、中央的省试与殿试。乡试(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中央省试(贡士)为“省元”,殿试(进士)第一名为“状元”。

殿试:殿试在皇宫里举行。清代殿试的地点起初是在太和殿,乾隆以后都在保和殿举行。清朝初年,皇帝不仅亲自拟定试题,还亲自评判所有的殿试考卷;康熙以后,才改由阅卷大臣批阅,只有前十名的试卷进呈皇帝御览。

辟雍:是太庙国子监的中心建筑,是天子的学堂,古代皇帝即位后必须在此讲学一次。

金榜题名: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传胪大典:殿试以后由皇帝宣布登第进士名次的典礼,科举考试考中的进士按单双数,从左右掖门进出紫禁城。

翁同龢:字叔平,号松禅, 别署均斋、瓶笙、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体仁阁大学士翁心存第三子,咸丰六年(1856年)状元,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先后担任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卒后追谥文恭。

第六集 数字密码

启祥门:启祥宫位于西六宫西南角,建于永乐十八年,初名未央宫。嘉靖十四年,嘉靖帝改名为启祥宫,是因其生父兴献王朱祐杬生于此,此宫被认为是肇祥之地,故取名启祥宫,大门名为启祥门。

百子门:是出离西六宫,通往重华宫,淑芳斋的大门。与启祥门为“双阙”。

景福宫:位于内廷外东路宁寿宫区东北部,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为康熙皇帝孝惠皇太后(顺治帝孝惠皇后)所居。琉璃门,垂花门,月亮门,厅,为“四面”。

符望阁:位于宁寿宫花园第四进院落,为该院的主体建筑。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嘉庆七年(1802年)修,光绪十七年(1891年)重修。乾隆年间,每年腊月二十一日,皇帝在此地赏饭给王公大臣。嘉庆皇帝也曾登临此阁,并有《咏符望阁》之诗咏。

金瓯永固杯:是清乾隆时期的故宫金器,此杯共有4只,其中2只金质,1只铜鎏金造办于乾隆初年,另外1只金质造办于嘉庆初年。设计及加工皆属上乘,耗费了乾隆的诸多心血,是清官内不多见的皇帝专用饮酒器。

第七集 茶

普洱茶:普洱茶或入京进贡或远途贸易,需要有结实,防潮,避光的外包装。同时普洱茶是需要呼吸和后发酵的,要与空气有一定接触,不能密闭封死,因此普洱茶的包装材料除了结实,还要透气,竹箬包装便应运而生,竹箬因为取材方便的缘故,成为普洱茶包装的不二之选。

皇茶:故宫皇茶除了普尔、龙井等名茶,还有湖北通山茶、安徽六安茶、江西安远茶、福建小种花香茶,附件乌龙茶,四川菱角湾茶,四川陪茶,四川观音茶等等。

万寿庆典:皇帝的生日,就是万寿节。作为王朝的一项典礼,由唐宋开始的单纯娱乐庆祝活动走向庄严肃穆,至清代到极致。万寿节,与元旦、冬至并列为皇家三大节,无论皇帝还是皇太后、皇后,这个生日注定将过的意义非凡。

喝奶茶:在清入关前清宫已有饮奶茶的嗜好,并将其视为招待客人的重要礼节。入关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乳茶之风日趋盛行,上至帝后下至仆役,均可品饮。清朝各大庆典,以及招待外国使丞等重大活动中,在进餐前均有皇帝赐奶茶的仪式,而且茶与牛奶、盐的配比度也更加讲究。

重华宫:位于月华门西百子门之北,为清弘历(高宗)为王子时居第。弘历登位后,年号乾隆,每岁新正,赐内廷词臣茶宴于此。

三清茶:以凌寒不凋谢的梅花、四季常青的松柏、寓意“福寿”的佛手柑烹茶,是乾隆皇帝独创的特饮。

第八集 建筑

临溪亭:临溪亭是慈宁宫花园内主要建筑之一。始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原名临溪馆,十一年(1583年)五月更名临溪亭。

中国营造学社:中国私人兴办的、研究中国传统营造学的学术团体。学社于1930年2月在北平正式创立,朱启钤任社长,梁思成、刘敦桢分别担任法式、文献组的主任。学社从事古代建筑实例的调查、研究和测绘,以及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和研究,编辑出版《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46年停止活动。中国营造学社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作出重大贡献。

庆寿堂:庆寿堂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一。宁寿宫后部东路一组建筑的总称,位于阅是楼之北。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嘉庆七年(1802年)和光绪十七年(1891年)重修。

古华轩天花:古华轩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轩内的柏木嵌楠木雕花天花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古华轩天花的修复分为四个步骤:1.除尘:为文物拂去灰尘,重现百年前的模样。2.补配:将脱落的构件,重新配置,原样复制,补配更换,使得建筑完整如旧。3.加固:把脆弱的零部件重新粘合,让文物稳固长存。4.打蜡:在构件表面打上一层保护膜,使其透出温润如玉的质感。

榫卯: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其特点是在物件上不使用钉子,利用卯榫加固物件,体现出中国古老的文化和智慧。

故宫护卫犬:目前,有23条在编的故宫护卫犬。故宫护卫犬最大的作用就是:巡逻、警戒、扑咬!

第九集 牡丹

戏折子:开列戏曲目录的折子。

断虹桥:断虹桥位于太和门外、武英殿之东,单拱石券,横跨于内金水河之上。桥南北向,长18.7m,最宽处达9.20 m。桥面铺砌汉白玉巨石,两侧石栏板雕穿花龙纹图案,望柱上之石狮神态各异,宛然如生。桥之建造年代为明初或元代尚未定论。但此桥用料之考究、装饰之华丽、雕刻之精美乃紫禁城内诸桥之冠。

碧螺亭:位于北京宁寿宫花园符望阁前的叠山主峰之上,因其形制似梅花,构件亦以梅花纹装饰,又称碧螺梅花亭,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如亭:故宫内的一处戏台建筑,位于外东路宁寿宫区颐和轩西侧的一个小院内。

第十集 颜色

皇极殿:宁寿宫区的主体建筑,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初名宁寿宫。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改建宁寿宫一区建筑时,将宁寿宫改称为皇极殿,作为乾隆皇帝归政后临朝受贺之所。

千叟宴:是清代宫廷的大宴之一。旨在践行孝德,为亲情搭建沟通平台,营造节日气氛。加强友善的邻里、家庭等关系。

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是中国丝织业中最传统的一种挑经显纬,极具欣赏装饰性丝织品。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苏州缂丝画也与杭州丝织画、永春纸织画、四川竹帘画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家织”。

剔红:又称雕漆,始于漆器,是以大漆为原料,在胎体上一层层涂堆到适当厚度再进行加工雕刻的艺术品。

漆器: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

红色:在传统文化里,红色一直被视为是一种表示喜庆的正色,寓意着庄严、幸福、吉祥。

黄色:黄色正统地位的确定,源于华夏民族对文明起源的追述。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一望无垠的黄土高原,以及奔腾不息的九曲黄河,都使得黄色深深的印入了炎黄子孙的精髓之中。到了汉代,汉武帝刘彻确立“汉居土德”,至此,黄色便成为了汉朝皇权的象征,以后历朝相沿不变,均以黄色为贵。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黄色届土,而土居中央,系万物之本,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因此多数宫殿的瓦顶皆以金黄色釉琉璃瓦覆盖,以显示无比的尊贵。此外,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而火为赤色,所以宫殿门、窗、宫墙多用红色,寓有滋生、助长之意,以示兴旺发达。

“五”字内涵:传统文化中,五是一个圣化的数宁,它是大宇宙和小宇宙种种关系组合的代码,如五元、五方、五金、五官、五脏、五行、五道、五戒等;“五行观念”,古人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符号,指代天地万物构成的元素,在天则为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在地则为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象,在人则为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在方位上则为东、南、中、西、北之代表。

 5 ) 吸引20所高校学子参与,北京卫视《上新了•故宫3》以青年力量敲开传承之门

从一砖一瓦、一楼一阁,再到一段历史、一个朝代……《上新了•故宫》在寻找紫禁城文化命脉间,也以青年力量敲开传承之门。

随着紫禁城生生不息的印记被逐一发现,依托故宫600年厚重历史文化为设计灵感的文创比赛,在两支由高校学子组成的设计队中拉开。是清华美院配色大胆、自信洋溢的“青云跃”博得众彩,还是中央美院淡雅自然、返璞归真的“云山履”更胜一筹?

10月24日,由故宫博物院和北京广播电视台出品、华传文化联合出品、春田影视制作的文化季播节目《上新了•故宫》第三季正式播出。

2020年恰逢紫禁城建成600年,亦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故宫博物院举办了“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系列活动。作为系列活动之一的《上新了•故宫》第三季节目,立足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生动鲜活的视听语言讲述中华文化、故宫文化的与时俱进,同时挖掘不断蓬勃生长的青年力量、时代力量,让故宫文化更好地融入生活,走近年轻群体。

在故宫600年生辰之际,这一季的节目为观众“上新”了什么?

找寻文化命脉,打开紫禁城600年“高光时刻”

紫禁城,经几百年风雨变幻屹立不倒,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逐渐演变成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符号……在回望故宫悠久历史外,《上新了•故宫》新一季节目也以更为宏观的视角讲述故宫故事,在寻找文化命脉的同时展现着故宫的“高光传奇”。

首期节目以“定、守、护”三个抽象的关键字为线索,以文创设计比赛为具体主线任务,让新品开发员们在故宫中寻找出“生生不息的印记”:从故宫里最大木质结构太和殿中心的龙椅出发,嘉宾们通过地图对折、实地勘测,找到了紫禁城的几何中心点,是位于保和殿和中和殿之间的中轴线,故宫的“定”就是从定中心、定中轴开始;故宫600多年来没有毁坏过的钦安殿,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里面不同朝代的文物见证着紫禁城延续的时间脉络,守护着紫禁城的安宁,是故宫中“守”的代表;蛇形的金水河以其源源不绝的活水,固若金汤地守护着百年故宫,是“护”字的绝佳解释。

从一砖一瓦、一楼一阁,再到一个朝代、一段历史……新一季节目在内容上以宏观命题为主线,再微观切入到故宫的各个景观、物件、故事上,将这片连绵的宫宇拆解为不同的文化符号,同时以故宫专家的深入解读,全景展现出紫禁城600年的文明瑰宝与“高光时刻”,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外,也提振观众的文化自信心。

比如,故宫博物院古建部高级工程师赵鹏,讲述了弘义阁、太和殿、体仁阁、太和门等建筑重建的故事,以及几代故宫人典守故宫的情怀,既展现了故宫600年来从明至清建筑风格的变化,体现着故宫、故宫文化所蕴含的包容性、延展性以及发展性,也以小见大展现出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生命力,将节目的视角拉得更为广阔,兼有温暖的人文情怀:自1925年成立故宫博物院以来,为完整保护故宫及文物藏品,一代代的故宫人也在坎坷中探索、曲折中前进。

此外,本季《上新了•故宫》呈现出更为广阔的文化跨度,节目内容并不拘泥于故宫历经的明清两代,比如在介绍钦安殿里的文物时,更是追溯到故宫尚未建成的宋徽宗时期,剖析了宋朝的时代风貌与历史文化,以故宫百年对望华夏千年,体现了故宫文化传播中绵延不绝的厚重质感。

敲开传承之门,为文创注入青年力量

近来频频出圈的故宫也紧跟时代潮流,出品了一系列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原创“爆款”产品。

一直以来,《上新了•故宫》将文化节目与文创产品巧妙融合,拓展着“文化+综艺”的表达方式与实践方法。新一季《上新了•故宫》的一大亮点,则在于邀请到20所高校学子参与节目的文创设计环节。

节目中,故宫文创新品开发员率高校文创设计团队“竞争上岗”,文创全部由高校学生参与设计。

首期节目,由邓伦带领的清华美院团队与聂远带领的中央美院团队率先对战:在寻找紫禁城600年生生不息的印记过程中,先由两位队长挖掘设计素材、背后故事,再回传给设计团队进行灵感提炼,分工合作、发挥所长,最后两队以故宫风格的文创帆布鞋进行上新角逐。

颇为刺激的是提问环节,如时空队的“青云跃”被质疑红绿配色过于花哨,但参赛队友解释设计颜色取自于故宫的代表色,能够使人更好地联想到故宫场景;经典队汉白玉色调的“云山履”被质疑样式不够个性,参赛队友解释该设计提取了故宫的海浪纹、云纹等元素,代表着自然演变、生生不息的精神延续,同时样式百搭,能够被各个年龄段的人穿出去。这样的设置,既是给参赛团队提供了一个答辩展示作品的机会,也让年轻设计团队的不同理念相互碰撞,激发出更多新锐设计灵感。

年轻高校设计团队的参与,不仅让故宫文创有了新生设计力量,也将故宫文化浸润到年轻群体中去,吸引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走进故宫、关注传统文化,鼓励更多青年投身到传统文化的相关行业中来。

节目中,游故宫、看文物、学历史;节目外,品文创、学设计、议文化……《上新了•故宫》以其对传统文化的深入解读与生动的艺术表现手法,影响了许多年轻群体,比如成为公务员考试题、走进中小学生课堂教材等,发挥文艺节目“培根铸魂”的作用,有着积极的现实影响。

敲开文化传承之门,让优秀文化流淌到生活中去,《上新了•故宫》新一季通过青年的融入,放大传承力量,让600岁的故宫与年轻一代在传承中对话、在对话中传承。

转自:广电时评

作者:西亚

 6 ) 生生不息 故宫又双叒叕上新啦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付筱菁

“好久不见,甚是想念,本喵我又回来啦!”伴随着“故宫猫”呆萌而傲娇的“嗓音”,《上新了·故宫》第三季正式拉开帷幕。

  今年恰逢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建成于1420年的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600年间一座城,宏伟的建筑群见证了时光流转,也留下了历史印记。紫禁城的文脉生生不息,《上新了·故宫》也一直在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探寻紫禁城生生不息的印记

  紫禁城在变迁中发展,故宫在变化中新生。《上新了·故宫》播出到第三季,也在探寻“生生不息”的路上向前奔跑。“通过故宫专家团队与节目创作团队的创新合作模式,借助艺术界年轻人对故宫承载文化的敬畏与探求”,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在《上新了·故宫》第三季开播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表示。在新一季节目中,传统文化与当下潮流的结合更为紧密,故宫厚重的文化历史底蕴与蓬勃的发展生机更为鲜明,生动鲜活的电视语言将中华文化、故宫文化的与时俱进讲述得更加深入人心。

故宫太和殿

  第一期节目通过主题任务的形式,用“定、守、护”三个关键词,引导嘉宾寻找“生生不息”在故宫中的印记。

  比如“定”指的是定中轴,首次在节目中揭秘紫禁城建筑几何中心。提起紫禁城的中心,很多人认为是太和殿龙椅所在区域。而故宫博物院古建部高级工程师赵鹏则在节目中告诉观众,“太和殿可以说是政权统治的一个中心,但是如果从测绘学的角度来说,整个紫禁城的几何中心不在这里”,而是在保和殿与中和殿之间的中轴线上。“按照相应比例尺,便能计算出几何中心点与中和殿丹陛石的距离为11.6米。”网友们纷纷留言评论:学到了,下次游故宫也要去打卡几何中心点。

明弘治五彩仙鹤架龙纹大鼓

  “守”和“护”亦是如此。通过探秘“时空胶囊”钦安殿、金水河,在展现木连理、石座等珍贵文物背后,体现时间延续、生命生生不息的主题。

  走进钦安殿,从紫禁城肈建之初到今天成为博物院,历史的印记依旧清晰可见。明永乐时期雕刻细致精美的铜像、弘治年间造型绝美的五彩仙鹤架龙纹大鼓、清乾隆二十七年陈设于此的鳄鱼皮鼓“鼍鼓”……在这里,600年似乎浓缩成时光的胶囊,储藏丰富的历史信息,为紫禁城的主人守住安宁,也为后人守住时间的底蕴。

宋徽宗御题玉皇圣号玉册单简

  节目中展示了一块宋徽宗御题玉皇圣号玉册单简。该玉册原有大约39块,现今仅存一块。追溯历史,这件“重量级”文物的出现早于紫禁城,论及“年龄”,它更是已超千岁。600年间钦安殿“守护”的珍贵文物历史之久远、价值之深厚,让网友不禁惊叹“大开眼界”。

  “这一季努力透过镜头展现紫禁城的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千回百转,汩汩向前。”节目主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告诉记者,传承文化一直是使命,而创新表达一直是动力。“在电视语言下,展现故宫更多不知的细节故事和文化内涵,也是节目的初衷”。不少网友认为节目“兼顾大众性与学术性、知识性”“强化了故宫600年的时代痕迹,看得热血沸腾又热泪盈眶”。

  回首故宫珍宝曲折辗转的回归之路

  精彩远不止于此。在最新播出的第二期节目中,《上新了·故宫》将目光投向故宫传世文物的回归之路。作为中国文物收藏最为丰富的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在无数人的守护和捐赠下,馆内现藏文物已达186万余件。然而,这样的成果来之不易。

景仁宫景仁榜

  回首历史,故宫有许多珍宝流落在外,幸而在无数爱国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不少珍宝才踏上回归之路。为守卫国宝,这些爱国人士付出了不为外人道的辛劳,他们的事迹至今令人感佩。为表达感怀之情,景仁宫特设“景仁榜”,其名正是取自“景仰仁德”之意。镜头里的这张榜单上写满了故宫文物捐赠者的姓名。而每一个姓名,都诉说着一段令人心生感怀与敬意的故事。

  保存于静怡轩中的《五牛图》背后,就有着令人辛酸的往事。这幅唐代韩潢创作的黄麻纸本设色图,是现存最早的纸本中国古代绘画。画中的五头牛“怡然自得、昂首前瞻、端端正正、回首顾盼、严肃庄重,既独立又连贯,前呼后应,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乾隆十七年(1752年),《五牛图》被进献入宫,成为宫中藏品。1900年,因战火流出至国外。幸运的是,20世纪50年代《五牛图》出现在中国香港的拍卖市场。几经周折,这幅颠沛流离的传世画作最终回到祖国的怀抱。

修复前后的《五牛图》局部

故宫博物馆字画修复专家孙承枝

  然而,初回故宫时,《五牛图》残破不堪。据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馆员聂卉介绍,“上面大大小小大概有500多个洞”。当镜头聚焦到《五牛图》的原始档案照片上时,弹幕中不断闪现“哭了,痛心啊,多少文物都流失了”“看到修复前的照片突然就哭了”等字样,文物回归背后的隐痛走入了每位观者的心。

  不仅是文物的回归,文物的修复同样饱含国人的心血。《五牛图》的修复就是由当时著名的装裱师孙承枝老先生历时八个月苦心完成。在这份匠人技艺与爱国热忱下,《五牛图》才重新焕发艺术的光彩。用聂卉的话来说,“这可能是所有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一种传承的心、保护的心。”

  60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置身紫禁城中,追寻叩问,印证历史的根源和来处,凝结在文物上的星光,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案。无怪乎有网友感慨:“震撼于古人智慧的伟大,佩服于故宫人执着的守护!他们都了不起,因为有他们,我们才可以看到那么多有意义的文物!”

  注入高校学子文创比拼的勃勃生机

  在第三季中,《上新了·故宫》秉持着用自己的方式展现故宫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则,不断延展新时代故宫的影响力。节目总制片人刘兵在第三季正式开播前就透露,《上新了·故宫》第三季将以青年设计力量为突破,集结全国设计类高校学子、优秀青年设计师竞争上岗,共同为故宫文创上新助力。而这也道出了《上新了·故宫》第三季的另一特色:来自全国20所高校的设计学子,以团队对战赛形式设计文创作品,竞争“上新”名额,为故宫注入活力四射的青年力量,吸引更多年轻群体助力故宫文化传承。

陶彩绘女舞俑

  从已播出的两期节目看,每期节目限定一个创作主题,邀请来自两所高校的青年设计团队,根据实时接收的从故宫回传的元素照片,进行文创设计与比拼。首期节目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队与中央美术学院队以“帆布鞋”为载体展开“上新”创作;第二期里,来自北京理工大学和江南大学的设计学子们围绕回传的陶伎乐女佣群、《五牛图》等故宫元素,设计“桌面潮玩摆件”。

  不仅如此,参与比拼的两队还要直面对方团队的“挑剔”,双方就设计方案展开唇枪舌剑的交流。这种基于设计而产生的灵感冲撞,激活了节目中原本单一的设计环节,而对抗的形式也增加了节目的看点。“这一季加重了文创环节的比重,高校大学生PK的模式算是一大亮点”“有了设计上新的环节,并且采用了对抗竞争的形式,这是这季最大的创新”“文创部分的互动变得更有活力和可看性”……节目的创新收获了网友的一致好评。

  在呈现故宫自带的历史文化属性之外,《上新了·故宫》第三季也在中国传统美学元素的表达上花费心思,将故宫的文化美学元素运用到文创产品中,让中国美学更好地融入公众的日常生活。

云山履系列帆布鞋(左)与青云跃系列帆布鞋

  每期节目中,两支战队的“上新”都难分伯仲,堪称“神仙打架”。参与首期节目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团队从太和殿全景、天一门旋花彩画纹样、海水江崖纹纹样的花纹样式中取材,设计出“青云跃系列帆布鞋”,仿若带人漫步故宫,体味徜徉其中的浪漫与来自历史深处的祝福。中央美术学院团队则从故宫基石颜色汉白玉色调中获取灵感,将由自然演变而来的海浪纹、云纹、山崖纹、缠枝莲纹样纳入“云山履系列帆布鞋”的设计,完美契合故宫生生不息、绵绵不断的历史文化内涵。在这些从传统文化与美学元素中汲取自信的文创新品中,紫禁城六百年绵绵不绝的生命力持续蔓溯延续。

  既有历史揭秘,又有文化讲解;既有美学式呈现,又有商业化运用,《上新了·故宫》第三季在一个个感人故事与动人细节的串联中,透露出一种“文化追寻”的意味。

  《上新了·故宫》总导演毛嘉曾表示:“我们想以故宫为坐标,让观众领略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找到民族的来处,并展示华夏文明如何与其他世界文明进行互通互建互融。”那就让我们继续跟随故宫文创新品开发员的身影,用“脚”丈量紫禁城历久弥新的无限魅力,用心体悟中华文明源源不绝的文化气息。

 短评

综艺是好综艺,能学到好多冷知识。但是!满屏的弹幕中,邓伦的脑残粉疯狂跪舔的姿态真是让人作呕了,甚至让人也开始对邓伦喜欢不起来,从头到尾无脑疯狂的爆吹跪舔,让我怀疑在他们的心里是不是邓伦的屎都是香的,好想让邓伦拉上成吨的屎,给那满屏跪舔的脑残粉一人喂上一口,看他们还会不会继续跪舔。最后话说回来,这一季广告多了点,知识和历史故事少了点,商业化重了点,相比前两季趣味性也就弱了点,所以少一星

5分钟前
  • 半调子
  • 推荐

我觉得比上一季好看点,设计环节,我不喜欢,只看故宫内的环节。

8分钟前
  • msazhou
  • 推荐

好想去故宫的未开放区域转转啊

12分钟前
  • 我没哟
  • 推荐

没看完,看的也是跳着看,挺好的节目。

14分钟前
  • 梓蘅
  • 推荐

太喜欢这个节目了,震撼于古人智慧的伟大,佩服于故宫人执着的守护!他们都了不起,因为有他们,我们才可以看到那么多有意义的文物!节目组后期也很强大,绝对不止五毛,哈哈哈!嘉宾也很不错,尤其邓伦,和故宫结缘3年,熟悉度,默契度都很好,进退有度,而且适时的调节气氛,让人看的很舒服,很自然。

17分钟前
  • alex
  • 力荐

很烦这个节目的形式:弄个假模假式的猫,明星装模作样地在那演剧情,指导学生煞有介事地做产品,最后发现是个广告片。把镜头对准工作人员,让他们安安静静地讲,我给五星谢谢。

21分钟前
  • 灰色堡垒
  • 还行

第一集不错,打破了第二季僵化的模式,弱化了嘉宾们傻傻楞楞的提问痕迹,剪掉了嘉宾们对历史文化常识不足的段落,同时强化了故宫600年的时代痕迹,看得挺热血的,眼眶甚至微湿,希望能坚持下去,最后,真是嫉妒明星们可以进入未开放区域的特权啊…… p.s. 推荐“丹辰永固”大展,明清民国三段里近代那段很有感,爱故宫,爱历史,请永远记得,咱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历史的一部分

26分钟前
  • TM1001
  • 推荐

故宫文化一如既往的令人痴迷~第三季加入了高校战队模式,文创质量吊打第二季,直接四星起步!发现好多综艺陆续引入高校学生诶,一是和节目题材契合,二是体现了社会责任,为象牙塔中的优秀学子提供了机会和空间,成功的路不只有一条,鼓励年轻人多元发展~同时也激励着更更年轻的一代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

27分钟前
  • Proserpina
  • 推荐

这季邓伦全勤好评!今年错过了紫禁城600周年大展好心塞……

32分钟前
  • 男巫小叶子
  • 推荐

文创没有以前的优秀了~

34分钟前
  • 秋霆小朋友
  • 推荐

传播中华文化,制作精良,很用心的节目

38分钟前
  • 初夏
  • 力荐

《上新了故宫3》这档节目太棒了,这期节目大家在故宫伦邓伦等人的引领下,我们以‘定守护’三个字为线索,走进故宫,倾听故宫专家们以一种风趣幽默浅显易懂的方式,详实的解析了故宫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和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真是太令人震撼太涨知识了!

41分钟前
  • 奔奔儿
  • 力荐

去故宫玩我能看到恢宏,但是难看到细致的一面,我也不懂怎么看。这个综艺把故宫的恢宏和细致展示的非常好。揭示了很多未开放区域,我现在理解为何一些地方不开放,一些文物不展出,看来只要够细致工作永远都做不完。遗憾的是与文物之外的环节对我来说都相当无趣。

44分钟前
  • 遇酒且呵呵
  • 推荐

截至目前一季不如一季,第二季给过多嘉宾特写已经离谱,第三季保留了前者问题,还在选题上围着故宫新展、新政策、新产品打转。还能说什么,接着追不过是为了看未开放区域而妥协。

45分钟前
  • 圈圈
  • 较差

看着嘉宾能接触到那么多我们接触不到的地方,真的是越看越柠檬,但是能通过屏幕看到那么多未开放未展出也很幸运了。各种介绍啊故事延伸啊围绕康乾比较多,还是以科普为主,介绍的比较浅层。希望能多一些关于明代和晚清时期延伸,哪怕一期只深挖一个宫殿甚至一个厢房。这样期望一个综艺,或许也是我太贪心了。

48分钟前
  • 杉栘山一莓
  • 推荐

刚从故宫看完丹宸永固的600年展回来,第三季就开播了,而且第一集恰好说的就是故宫600年的「定、守、护」主题。定,中轴线的确定。守,供奉着水神玄天上帝的钦安殿对故宫600年的相守。护,金水河和景山形成的「蛇」与「龟」意味玄武 拱卫紫禁城。第一集就满足了我在游故宫的时候对钦安殿的超级好奇心。钦安殿是故宫的时间胶囊,储存了600年的时间信息。因为它从落成至今的600年里,从来没有被损坏过,它的历史印记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紫禁城的时间在延续。这一季还是依然会跳过文创新品环节 专门看故宫部分。依旧是收获了很多知识干货。建福宫花园和宁寿宫花园在建筑形制上是对应的。乾隆皇帝最喜欢的茶叫三清茶,是用松子、梅花和佛手泡的茶。故宫的四个角楼均是榫卯设计、而且看似相同实际内部设计却略有不同。

51分钟前
  • 曼靑
  • 推荐

果然好东西都是我们看不到的

52分钟前
  • rain1682
  • 推荐

非常好的一档文化类综艺,从第一季看到第三季了,很喜欢。常驻邓伦表现不错,加分。

54分钟前
  • 怒放荼蘼
  • 力荐

兼顾大众性与学术性、知识性。节目的精粹就是未开放区域和文物的高清图像资料,堪称故宫版《时间的风景》。我愿称《上新了·故宫》系列为中国电视艺术史上最好的文化类综艺。

57分钟前
  • 求新与复古
  • 力荐

震撼于古人智慧的伟大,佩服于故宫人执着的守护!他们都了不起,因为有他们,我们才可以看到那么多有意义的文物!

1小时前
  • Leon·Yang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