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扇公主

奇幻片中国大陆1941

主演:白虹,严月玲,姜明,韩兰根,殷秀岑

导演:万籁鸣,万古蟾

播放地址

 剧照

铁扇公主 剧照 NO.1铁扇公主 剧照 NO.2铁扇公主 剧照 NO.3铁扇公主 剧照 NO.4铁扇公主 剧照 NO.5铁扇公主 剧照 NO.6铁扇公主 剧照 NO.13铁扇公主 剧照 NO.14铁扇公主 剧照 NO.15铁扇公主 剧照 NO.16铁扇公主 剧照 NO.17铁扇公主 剧照 NO.18铁扇公主 剧照 NO.19铁扇公主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8 00:50

详细剧情

唐僧师徒四人赶奔西天,渐觉热气蒸人。问及乡里,才知此地唤做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山周围八百里火焰。受阻于火焰山,孙悟空、猪八戒到翠屏山芭蕉洞找铁扇公主公主借灭火的芭蕉扇,铁扇公主不肯借予。孙悟空...

 长篇影评

 1 ) 《铁扇公主》不但是第一部中国动画长片,也是亚洲当时的第一长动画片。

《铁扇公主》取材于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一段故事,由万籁鸣、万古蟾联合导演,片长达1小时20分钟。他们除借鉴了美国动画片中的一些元素外,大胆吸取了中国古典绘画和古典文化艺术的营养,使中国山水画的风格被成功地搬上银幕。万氏兄弟在电影放映中还尝试用红色玻璃纸挡住镜头,使片中的火焰山放出红光,在黑白动画片中创造了彩色动画的效果。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万氏兄弟动员了100多名工作人员参加制作,费时一年半时间才制作完成。在影片进入制作的关键时期后,出现资金的短缺,几乎使制作工作夭折。后得上海财团“上元银公司”的资助,才得以最终完成。影片于1941年底在上海上映,获得空前好评,其后又在香港和东南亚及日本上映,反响热烈。日本动画片《铁臂阿童木》的导演、日本动画和漫画的鼻祖手冢治虫,就是在看了这部动画后放弃学医,决定从事动画创作的。《铁扇公主》不但是第一部中国动画长片,也是亚洲当时的第一长动画片。在世界电影史上,它则是名列美国的《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艺术片。

 2 ) 中国第一部长片有声动画-《铁扇公主》

《铁扇公主》是1941年于中国上海上映,是由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执导,是亚洲首部长片有声动画。该电影借鉴了《西游记》里面的取经途中路过火焰山,借芭蕉扇的片段。影片拍摄于抗日战争时期,导演借助孙悟空的顽强不息的斗争精神鼓舞中国人民的勇敢抗日。在那个战火纷争的年代,难以想象的创作场景,能有这样的作品真是让人敬佩。影片具有极强的中国文化气息,简简单单的线条勾勒出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夸张而幽默的人物形态,流畅的线条,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代表着中国动画的创意和艺术能力。日本漫画也从那时候开始学习中国,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动画行业前途一片光明。

 3 ) 奇妙的诡异感

这简直是一部奇片!即使在六七十年后的今天看来依然妙趣横生。

这部片子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带有一种诡异的奇妙错位感。这大概就要说到此片产生的背景,就我所知,应该是解放前万氏兄弟受到迪士尼的启发回到大陆凭着一股难以置信的热情创作出来的,由此可知他们受到迪士尼的影响不浅。从悟空的设定可以看出来,大脑袋,细胳膊细腿,非常像早期的米老鼠,还有孙悟空变成小虫子,也和迪士尼电影早期出现的昆虫差不多。这片子中动物类角色(类似猴子老猪老牛)的动作场面也非常迪士尼化,配合着音乐经常有一个把另一个打扁,然后吹气还原,比方说还有沙僧被风吹到五官全失然后慢慢拼起来的桥段,这些和早期的迪士尼动画甚至晚一点的猫和老鼠之类滑稽的动作场面非常相似。再加上全片几乎不断的配合动作的音乐音效,使得这些场面都有一股浓重的迪士尼色彩。

但是另一方面,人类(比方说铁扇公主,唐僧)的设计和动作又非常非常的民族和具有本土特色,我不是专业人士,不过看得出来应该是模仿真人的动作进行描绘的。而那个时候的人,怎么说,在做某些很“演”的动作的时候又非常具有“时代气息”,比方说铁扇公主第一次从芭蕉洞里出来,那股端着的气势,那个步伐,在我看来就跟京剧出场差不多。

这两种截然不同风格的人物在一起,就造成了一种很诡异的气氛,就好象在韩剧里看到了豪斯大叔,在EVA里出现了贝吉塔一样,好像很不搭, 但这种结合以前没有过后来我也没看过,再加上很中国很山水的背景,很滑稽很西方的音效,所以就产生了一种奇妙的错位感。

此片人物性格设定也很绝,孙猪沙三个人好像早期的《三个喜剧演员》,插科打诨不断,特别是沙僧是结巴这点,完全颠覆了西游记里的设定很有喜剧效果。而唐僧就很“政委”,也算是具有领导才能,具有煽动力的演说在现在一定是个传销人才。每次都是安排别人做这个指挥别人做那个,最后还非常“指战员”风范的鼓动乡亲们一起去打牛魔王。

配音方面,大概在当时是很具有情调的吧,我不知道。但是在现在看到简直爆笑到极点,孙悟空的乡土气息,沙僧的结巴,猪八戒的笑声,唐僧的带有口音的正义凌然,还有牛魔王的“宝贝~”,喜感十足啊。

最后再说一下台词,那几首经典的歌曲就不多说,有一段台词我觉得非常逗:

孙悟空问路人铁扇公主住在什么地方。

路人:她住在翠云山芭蕉洞。

八戒马上两眼放光:是她一个人住在那儿吗?嘿嘿,她有没有丈夫啊?

路人:她的丈夫是牛魔王。

八戒:啊?原来是老(此处结巴一下)牛!

悟空:呆子,既然你认识他们,跟我一块去借扇子去。

八戒:呃。。。我知道老牛,不住在那儿的。在她男人不在家的时候,我们去找他的女人,呃。。。这。。。这有点不大。。。不大方便吧。。。


万氏兄弟,你们好嘢!我就知道这片子不是给小孩子看的!!!

最后再让我吐槽一句,如果说这片子像别人说的具有很强烈的政治意义,是为抗战而拍的,那为什么在铁扇公主扇扇子的时候会出现女人衣服被吹飞的画面啊!!!!!

PS:有心的同学注意一下13分钟的时候那一段,孙悟空第一次到芭蕉洞门前叫板,看到侍女的桥段。大概是我不CJ吧,我怎么觉得那么的。。。咳咳。。。

 4 ) 国产动画曾经也牛过

昨天晚上看了万籁鸣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该片在角色形象以及风景描绘上是中国传统风格,其中,最有趣的是孙悟空的形象,基本上就是只猴子,手脚总是弯着的——没一点威风凛凛的感觉。最倒霉的依旧是沙僧,变成结巴了。

而在角色动作方面的处理上就很有迪士尼的范儿——把人物理化。比如里面的沙僧被牛魔王踩成一张纸,八戒吹气球似地又把他吹圆实了。

除此之外,有些地方的处理非常现代,八戒从铁扇公主那儿骗来芭蕉扇时,作者表现他得意忘形的样子是拿起芭蕉扇当吉他边弹边唱。

这部片子是1941年在上海上映的,因此整个故事也是对抗日战争的隐喻——最终战胜牛魔王是悟空、八戒、沙僧以及火焰山附近村民同心协力的结果。

可惜,因为种种原因,之后的13年,万籁鸣无缘继续动画事业。1954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邀请万籁鸣担任艺术顾问,他才重拾生疏的画笔。5年后拍摄完成目前中国动画的最高峰《大闹天宫》。然而之后因为文革”期间,有人质疑,这部片子借古讽今:因为玉皇大帝嘴下有颗痣,而毛主席下颌也有颗痣,孙悟空到底是在反谁?万籁鸣遭到隔离审查。

从此泯然众人。

万籁鸣开创的动画事业,虽然国内无人继其后,却惠及国外。铁臂阿童木的父亲,日本现代漫画之父——手冢治虫,正是在《铁扇公主》的鼓动下,放弃医生的职业,决心投身动漫事业的。

 5 ) 补点资料

30年代末,Hollywood开始依靠雄厚的实力制作长片动画电影,并于1938年推出了投资百万元的动画片《Snow White》,其长度和普通真人电影相当。影片推出后,风靡全球。由此,中国一些电影厂的资本家也萌生了製作长片动画的念头。当时的新华联合影业公司专门成立了卡通部,聘请中国动画的先驱者之一万古蟾为主管,决定拍摄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并于1941年9月最终摄制完成。

《铁扇公主》由万籁鸣、万古蟾联合导演,片长达1小时20分钟。他们除借鉴了美国动画片中使用rotoscoping的技术外,大胆吸取了中国古典绘画和古典文化艺术的营养,使中国山水画的风格被成功地搬上银幕。万氏兄弟在电影放映中还尝试用红色玻璃纸挡住镜头,使片中的火焰山放出红光,在黑白动画片中创造了彩色动画的效果。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万氏兄弟动员了100多名工作人员参加制作,费时一年半时间才制作完成。在影片进入制作的关键时期后,出现资金的短缺,几乎使制作工作夭折。后得上海财团上元银公司的资助,才得以最终完成。影片于1941年底在上海上映,获得空前好评,其后又在香港和东南亚及日本上映,反响热烈。日本动画片《鉄腕アトム》的导演、日本动画和漫画的鼻祖手冢治虫,就是在看了这部动画后放弃学医,决定从事动画创作的。《铁扇公主》不但是第一部中国动画长片,也是亚洲当时的第一部动画长片。在世界电影史上,它则是名列美国的《Snow White》、《Gulliver's Travels 》和《Pinocchio》之后的第四部动画长片。事实上,世界上第一部动画长片是阿根廷的《El Apostol 》(1917) ,之后还有德国的《The Adventures of Prince Achmed 》(1926) ,《Snow White》迟至1937年才推出。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影片诞生于抗日战争期间,万氏兄弟也有意借助孙悟空的斗争精神鼓舞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影片中原有一句字幕:“人民大众起来争取最后胜利”,后在放映时被敌伪的电检机关强行剪去了。手冢治虫在看过本片后即指出:“一看就能清楚地知道这是一部体现了反抗精神的作品,粗暴地蹂躏中国的日本军遭到了中国人民齐心协力的痛击,这部影片的意图是一清二楚的。”日本的小松泽也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当时《铁扇公主》中的“孙悟空号召人民大众起来反对牛魔王,实际上是讽刺日军对中国的侵略。”

 

《铁扇公主》大获成功后,新华公司的老板张善琨深感有利可图,打算继续拍摄另一部大型动画片《大闹天宫》。但由于此时日军已进入租界,新华公司卡通部被迫撤销,致使这一计划只好撤销,直至解放后才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完成。

 6 )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这部号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立体声动画长片,在上映六十几年过后的今天来看,依然是妙趣横生。

许多有趣的创意,例如片头师徒四人到了炎热的火焰山,八戒热得摘了自己的一只耳朵来扇风,让人感到一种特别的诙谐,即使到了充满着冷幽默的现代社会,还是让人觉得,好妙的想法。

制作也相当精美,片中角色唱歌的时候,字幕上面跳动着一颗小球,唱到哪个字就弹到哪里,隐隐有唱K的意味。歌词也非常浅白洗练,还带着民间幽默,特别特别亲切。

配音倒是个小败笔,查了点资料,说是当时请来了白虹、严月玲、姜明、韩兰根、殷秀岑等名角配音。感觉总带着一股放不开的文艺腔,让人感觉特别的“端着”。尤其是唐僧的台词,完全是政治色彩和教化语言,让人听着很不舒服,星爷的大话西游里那个啰嗦的唐僧形象,莫非就由此片中的唐三藏得来的灵感?这丫简直太腻歪了。不过放在当时中国的时代背景下看,还是可以理解的。

从这部片子里能看到很多东西,比如中国传统的水墨山水,人物的阴阳画法,京剧过场的插科打诨,传统剪纸艺术,等等。用现代的话说,是一部很有技术含量的动画片。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能拍出这样高水准的动画,真是件值得自豪的事。

而反观现在的中国动画,不禁有个疑问,为什么有了这么好的开始,却没有好的发展?想起来中国的许多方面皆是如此,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空有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到如今却在很多方面落后于人。为什么?

我们需要反思。

万籁鸣曾经说过:“动画片一在中国出现,从题材上就与西方分道扬镳了。在苦难的中国,为了让同胞迅速觉醒起来,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开玩笑,因而形成了中国美术片与外国动画迥然不同的特色,我们为了明确的教化作用而强调鲜明的创意,在某种程度上忽略应有的含蓄、幽默与娱乐性。这是优势,但客观上对我们后来的发展形成一定局限。”

我想这些话点破了中国动画近年来发展的瓶颈。我们太重视教化作用了,却抛弃了趣味性。

我们没能做到寓教于乐,没能做到潜移默化,相反的,却往另一个枯燥无趣的极端走了。

而这种过分的功利性只能导致反作用。

教育,文学,音乐,电影……有多少领域走进了这个误区?

尤其是爱国教育。这点从最近的抵制事件可见一斑。

要纠正这种方向上的错误,往往要付出更大更大的代价。

 短评

借鉴了当时迪斯尼的一些手法。看了此片,当下的动画片工作者应该找地缝钻。另外,原来那时起,唐僧就已经是《大话西游》里的口水多……

5分钟前
  • 被迫改名
  • 推荐

原来40年代的“童话”尺度是如此之大。尽管技法上处处是迪士尼早期短篇动画的影子,但避水金睛兽和沙僧化身充气玩具的这种设定的我的确是没想到,整体类型故事的流畅性也是有保障的。另外唐长老最后发动群众的逻辑我也是很服气:既然人家不肯借,咱们组团去抢就好了啊。

10分钟前
  • 楚翰彻
  • 还行

华丽丽的万氏兄弟!!!1943年,一个14岁的日本少年在电影院观看了来自中国的一部动画片《铁扇公主》,决心长大投身动漫动事业。他就是手冢治虫。

12分钟前
  • 🌞娘卷卷🌙
  • 推荐

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手冢治虫看完此片倍受震撼,回家搞出了阿童木,由此一个动漫帝国崛起,同时,中国的动画却逐渐灭亡。

13分钟前
  • 37°2
  • 推荐

很有趣,画风和造型,兼具古风、古意、古趣,稳健自信却不失童心,除了孙悟空画得丑了点,像个跳来跳去的蟑螂,其他的都很棒,居然还有半裸美女春睡,猪八戒调戏铁扇公主,劲。

17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很荣幸,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是南京人做出来的。万家兄弟虽然用的是化名,但这并不影响这部电影对手塚治虫的启蒙,至今为中国人顶礼膜拜的日本动画大师最初竟然是因为这部中国动画才迈入此行,是不是很讽刺?可惜,文革期间,万氏兄弟被下放,动画文稿被毁。堪称中国动画顶尖之作的《大闹天宫》也出自万

20分钟前
  • 少年 遊
  • 力荐

第一次看黑白动画。由于是国内首部,按崇古褒先惯例似乎得五星,但我踌躇后却给不得这么高。即便是41年,比较同时代的花和树、唐老鸭,委实差距过巨,且都是人力可以弥补的差距。人物形象粗陋,不美观,唐僧面部简单到敷衍,笔法熟练些完全可以大为改进的;配音是典型的民国电影腔,毫无感情背书一般。

22分钟前
  • 小重山
  • 还行

中国第一部长篇有声立体卡通,制作水准就如此之高。尽管是黑白片,但动画动态效果完全可媲美同期迪士尼,各种奇思妙想也层出不穷,多次人物变身充分利用动画本身的独特性,极具趣味。辟水金晶兽还能当成气球样,抽气卷起来,吹气再还原,真是怎么想出的点子。27年的盘丝洞,41的铁扇公主,师徒四人的人设与今日都差不多,西游大IP可以继续吃上几百年。

25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力荐

中国动画事业创始人万籁鸣曾经总结过:动画片一在中国出现,从题材上就与西方分道扬镳了。在苦难的中国,为了让同胞迅速觉醒起来,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开玩笑,因而形成了中国美术片与外国动画迥然不同的特色,我们为了明确的教化作用而强调鲜明的创意,在某种程度上忽略应有的含蓄、幽默与娱乐性。这是优势,但客观上对我们后来的发展形成一定局限。本片却很好的利用中国戏曲手法寓庄于谐,加之耳熟能详的故事,使影片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29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力荐

包卫红将其定义为agitation cinema,提出以下分析:1)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她观察到观众与孙悟空两者窥淫视角的重合)在“火”的暴力前失效,展现了梅洛-庞蒂对笛卡尔的客体化凝视的批评之思想,即世界在我周围,而不是在我眼前/前面;2)火的力量也更在于它时刻挑战任何试图辨认、定位它的尝试,成为电影作为一种可塑媒介的反映,这也是动画力量所在;3)孙悟空造型模仿米老鼠,狐妖拟Betty Pop,折射此片生产机制;4)孙悟空或猪八戒没有取得芭蕉扇,获得胜利,而是让大众(the masses)登场,成为战胜牛魔王的主角。个人主义的胜利让位于集体行动(action)的狂喜;5)牛魔王似飞机,坐骑像坦克,火焰即是兵燹;6)“火”连接知觉与行动,展示了人物与背景的动态互动;7)变形质疑统一国族性格,继承火烧片传统和左翼美学。上海非孤岛。

31分钟前
  • Derridager
  • 推荐

7/10。平行蒙太奇准确完成了团结抗日的意图,开端镜头平行在獠牙尖锐的火焰山鬼怪和火烧屁股的悟空之间快速切换,紧张、自然地引出矛盾,铁扇公主从口中拿出芭蕉扇,扇向悟空,乱飞的悟空、拉长的大树、晃动的室内大风吹掉女子的床单,用不同事物变化展现芭蕉扇威力巨大,高潮双线平行,牛魔王愤怒地追击师徒四人,眼看要追上,树被村民越拉越大,牛魔王被卡在树中间,悬念的激化与解决表达抗战信念。动作表现灵活,角色造型充分借鉴了迪士尼特色,譬如对狐狸精的长睫毛、眼影处理,突出妖媚,悟空变成的昆虫造型上,硕大椭圆的眼睛带有高光、四肢穿戴白色手套,类似美国动画中拟人化的动物,身体变形幽默(沙僧被打得栽进土里、被牛魔王踩扁后复原,八戒把耳朵摘下扇热、脸撞上门把鼻子缩回去,唐僧讲经时矮子把挡在前面的帽子剪破洞)也没有脱离情节。

32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万氏兄弟是手冢治虫的偶像。

35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 大学 现在看受迪斯尼影响很大 其中不乏一些荤段子 里面人物神态动作十分真实与传神 甚至有一点像是真人拍摄转描的感觉(当然1941年完全不可能)手冢治虫当年看了此片弃医创造了日本的动漫帝国 可是现在的中国动画又是什么样呢

37分钟前
  • 基尔
  • 力荐

可惜没有孙悟空携手铁扇公主勇斗小三的段落。就像开篇所述,这就是一个童话,整个故事也保持着放轻松的态度,包括把很大一部分戏份放在猪八戒身上,也是因为更好笑些,尽管总是映着迪斯尼的影子,但创新也是显见的。

4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颇有些神来之笔的小调度,不过这个故事也能引到人民战争上面去,也是够有趣的……时代使然。配音是喜剧大手啊:韩兰根+殷秀岑。

45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孙悟空以曲直自如伸缩灵活的如意棒调戏制服侍女、八戒给沙僧做人工呼吸、铁扇公主交织着哀怨与欣喜的歌舞。。。数十年前的动画片,却充斥着一片浓浓的cult味。虽说是经典改编,求扇、夺扇、骗扇、反骗扇、抢扇,情节一波数折,独有匠心的细节层出不穷,精彩纷呈出比原著更高的趣味性。

46分钟前
  • 无趣
  • 力荐

两万张画稿,历时一年半的时间制作,亚洲第一部有声动画长片。叙事流畅,以现在标准来看,线条画质免不了粗糙,但是这种画面想象力,比如那些变形方式,在那个年代无疑是开创性的。更为可贵的是最后号召共同合作抗击火焰山和牛魔王的段落,毫无疑问是呼吁彼时国内放下分歧团结一致抗日,真是“国家良心”。日本“漫画之神”,动画漫画始祖手冢治虫本人承认正是看了万氏兄弟的《铁扇公主》,他才弃医从事动漫事业,才有了后来的《阿童木》。现在看来,这动画的历史意义真是了不起。8.6

49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超越年代,超越技术的bug存在,领先当时动画水平50年。感谢万氏兄弟,感谢民国。

51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力荐

据说手冢治虫就是被这部动画片感染的。

56分钟前
  • 没头脑又不高兴
  • 力荐

太神作了,膜拜啊,中国人不是没有创作力的

58分钟前
  • 红皇后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