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时节

爱情片法国2015

主演:塞西尔·德·弗朗斯,伊兹雅·海格林,诺埃米·洛夫斯基,让-亨利·康佩尔,Loulou Hanssen,凯文·阿札伊斯,布鲁诺·波达里德斯

导演:卡特琳·科西尼

播放地址

 剧照

美好时节 剧照 NO.1美好时节 剧照 NO.2美好时节 剧照 NO.3美好时节 剧照 NO.4美好时节 剧照 NO.5美好时节 剧照 NO.6美好时节 剧照 NO.13美好时节 剧照 NO.14美好时节 剧照 NO.15美好时节 剧照 NO.16美好时节 剧照 NO.17美好时节 剧照 NO.18美好时节 剧照 NO.19美好时节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3 23:57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1971年的法国,黛芬妮(伊兹娅·海格林 Izïa Higelin 饰)是农场主的女儿,因为不愿意接受父母替自己安排的未来,倔强要强的黛芬妮选择离家出走,孤身一人来到繁华的大都市巴黎,想要在这里开拓属于自己的天地。在巴黎,黛芬妮邂逅了致力于女权运动的斗士卡罗尔(西西·迪·法兰丝 Cécile De France 饰),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打破了性别的界限,走到了一起。  父亲中风的消息传来,黛芬妮不得不告别卡罗尔,回到家乡,无法忍受思念之苦的卡罗尔千里迢迢来到了农庄,想要在这里和黛芬妮开始她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可是,两人特殊的关系很快就遭到了周遭的非议,亦使黛芬妮陷入了两难的抉择之中。

 长篇影评

 1 ) 就说两点

法国电影真的一周看一部就好。 。。

我就评论两点,
1. 为什么两个女主对come out 的态度如此不一样?
2. Delphine是不是个胆小鬼?


1. 两个人的成长和教育和性格都非常不一样。明显的东西,比如D的成长环境相对很保守传统,而carol 作为在巴黎多年的人,接触过比较先进的思想。这些我就不过多讨论。 比较有趣的是,作为天生是拉拉的D,她对come out 的态度是很拒绝的,恐慌的。反而是后来爱上女孩子的C,似乎更open,更愿意出柜(或者说忽略别人的看法)。 两个人这种鲜明的对比,是整个剧情的推动力。

我身边的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和这种设置相反 – 天生是les的,一般都会想办法出柜,而后天喜欢上女生的,会犹豫不决。 所以电影里面这种设置让我思考了很久。我觉得某种程度上,它描述了一种潜意识的挣扎(虽然也许并非本意): D 因为是天生的同性恋,她并没有过多的选择权,她表现出来的挣扎一部分也来源于此 – 她就是喜欢女生,她是喜欢不上男生的。 而C 呢,虽然也不能说她是可以选择自己爱上谁的,但是至少她是有可能喜欢男生的,只是她现在喜欢的是D 恰好是个女生,这是一种相对更自由的状态,类似于选择权,所以会更坚定自己的选择。


2. Delphine 是胆小鬼吗? 一部分人觉得要抨击她,一部分人会have compassion for her. 其实,我觉得两个人都是胆小鬼. And it's ok. 爱情里的人谁不是胆小鬼呢? 都是患得患失的,都想要面面俱到。 D 爱自己,爱家人,也爱C, 她做了很多事情想要去平衡这些,但是最终还是要取舍。 而C呢,放弃了巴黎的种种,来到D的家,不顾一切要和D在一起,这给D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心理压力,而这个时候的D 是还没有能力去应付这些压力的。

重要的一点,纯属个人看法的一点,是我觉得最可惜的是两个人的力量没有融合起来,没有往一处使。 两个人其实都是很强大的而且有更大潜力的人,无论是心理上还是能力上。 两个人要在一起,是一定要更懂对方,这就需要很多沟通,还有很多退让。 故事里,两个女主并没有太多的productive communication, 基本上就是激情,互相欣赏,现实压迫下的无安全感。比如C 千里迢迢来D的家,其实就是想她能坚定地和她一起。 而D偏偏就是行为上暂时没有办法给予C这些,也就是说,她不能马上离家出走和她一起。 D也表达了自己害怕别人的看法,然后不能抛弃家人这些。C只是强调你要为自己而活啊! D何尝不想为自己而活可她就是办不到啊你说这些有什么卵用。。。 C 说的话(强调你要为自己而活)一部分是因为她的信念如此,一方面也是催着D早点和她一起确定未来。如果大家能站在彼此的鞋子里,感受一下,C感受一下D的挣扎,D感受一下C的渴望,义无反顾和无安全感,彼此都能想到更好的解决方式。具体的话有很多种,比如,C可以不用那么急着让D走,帮助她一起处理农场的东西(短期长期规划),D也可以用C能看到的方式,给她多一点点的坚定。 虽然生活中有那么多“虽然”,“但是”,“如果”,我想说生活真的没有那么多身不由己。希望大家都能得到自己的幸福。

 2 ) 我想讲一下被忽略的两位男性

美好时节,在爱情之下,就是甜美可口且诱人的。比如戴芬妮和卡罗尔,她们遇见了彼此,经历了快乐,甜蜜以及苦楚。但是这样的时节对于两个男孩来说,其实他们过得真的很辛苦。

两个男孩分别是卡罗尔的前男友和安托万(戴芬妮的朋友),卡罗尔和她前男友不仅仅确立了关系而且同居了,结果戴芬妮的出现却使这段平衡的关系被破坏,卡罗尔爱上一开始主动和她接吻的戴芬妮,比爱她男友还多。她的男友其实很受伤,只是表现得满不在乎,而且放任她追逐自我的感情,他是宽宏大量,但是他多么希望卡罗尔爱的是他。我能够看出来,他真的心有不甘地放走了卡罗尔,也愿他能够找到一个比卡罗尔好很多的女人。当他问出你和她是为了性还是真正的爱情时。我被他的这句话着实惊到了,我一直认为性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的,看了这部影片我更加认为我的想法是对的,卡罗尔和戴芬妮接吻,上床,然后坠入爱河。然而西方人怎么能够把性和爱分得那么清楚呢?这种思想在某种程度上确实给了他挽回卡罗尔的希望吧,但是最后在漫长的等待之下,在一次次的夜晚见不到卡罗尔的身影,只能孤独度过,最后无疾而终。

至于安托万,从小一直被戴芬妮的某些特质吸引,他自然也爱着戴芬妮好久了。当他看到两个女人卿卿我我的时候,一开始是震惊,接着是愤怒和悲伤。也许我们看到了一个勤劳勇敢,野性十足的乡村姑娘戴芬妮承受了双倍的压力,父母,家境,旁人的眼光。但是我们是不是也忽略了一个男孩的压力呢?虽然他的压力和这个农村姑娘相比实在是不算什么,他遭受了情感上的折磨,也是有苦说不出。从小到大一起长大的女孩子却爱上了一个原本不属于这里的外来者。最后当戴芬妮试图利用他阻挡村民们奇怪的目光的时候,其实我真的能理解他的愤怒和不配合,你从来没有想起过我,除了这种时候,你利用完我就走了!他就是这样的想法。我能看出他是这样的想法。

就如同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里面一样,里面所有的女性,都无法和她们所爱慕的人一起。这部片的男性亦是如此。

真心希望那些单恋却又卑微的人可以找到真正爱自己的人,喜欢的人也能喜欢他们。不要再受到无形的伤害了。

大家都已经讲了女主角的爱情,我来讲一下一些特别的。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3 ) 没有后悔药!去追就好!

“两百万分之一,对的时间,对的你”

“为当年的决定,感到后悔,但是我们应该向前看,回不到过去了”

放屁,你知道她的地址,去找她啊!!

看这个电影总是能找到各种各样的影子,不是不够爱,只是认为自己背负了太多,不够勇敢,但是多年后又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那就再去试试或许会不一样呢?

没想到在1970年代的法国就有这样的思想觉醒,而在如今,国内不是压抑深柜就是厌恶,再就是体验了之后好像同性之间的感情也就那样,然后潇洒离开就好了,这样不负责任的快乐。

说是什么最好的朋友都是扯鬼,喜欢就是喜欢,跟性别又有什么关系。

演员用成熟的演技述说了一段不完美的故事。也正因为如此,才让人在不同的场景里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就好像背井离乡时,没人有人认识,可以肆无忌惮的放纵;又好像无意间的眼神,或者是戳破水泡心疼的一个吻;甚至是一起躺在床上被发现,但又假装不知道的场景;每一幕都是亲身经历,历历在目。

乡村女孩在家庭健全,只身在外的时候无比的勇敢,能够徒手撩直女;但当女二为了爱,抛下一切去找她的时候,她又退缩了,她以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她的责任。

bullshit!!

果然,在所有的爱情里面,全心全意去爱的那个人,到最后都是受伤最深的那个。

btw这部剧的男人都能站在支持的角度,确实也是一种思想上的进步,令人羡慕。

 4 ) 在美好的时节,遇到了你

    1971年,我对那个年代的法国一无所知。电影告诉我们:
    女权运动在巴黎城市如火如荼地进行。女人们集会、抽烟、七嘴八舌毫不顾忌地发表政治观点、去解救因同性恋而被送进精神病院的朋友、上街游行、支持女性堕胎自由,对演讲公然砸场,这一切激进、疯狂、刺激,这种革命的激情似曾相识。
    而在法国南部的乡下,风光旖旎,农民辛勤劳作、淳朴保守,女人没有社会福利、没有薪水、发言权,是传统的男性话语权主导的农村合作社模式。那里的女人对这一切习以为常,纷纷嫁为人妇,这种传统的凝滞也似曾相识。

    Delphine生为农场主的女儿,在干农活中长大,浑身健硕,充满力气,有着农村妇女独特的美感。她的生活是被设定好的,嫁给一个农民,过上安稳小康、勤劳致富、儿孙绕膝的生活。但是,她喜欢女人,她渴望外面的世界。她聪明,悟性强,也有一些勇气。在我看来她并没有纠结于自己的身份认同,她至始至终清楚自己喜欢的是女人,只是她在乎父母的感受,在乎乡亲们的看法。农活之余,她淡淡地对父亲说“我不想嫁人”,眼神又有些迷茫和没落,这种感觉又似曾相识,让人心疼。
    于是,来到巴黎的她被女权运动大背景下的巴黎生活所吸引,激进,疯狂,让人热血沸腾,也更是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和Carole相识,很快便坠入了爱河。在巴黎这段时间,整个感情中,Delphine是主动的一方,从第一次尴尬的一吻,到后来再次相见街头的一吻,她都是大胆热烈的(好欣赏这样的女孩子!)。
    
    然而,故事因为父亲突然重病变成植物人而转折,Delphine不得不回到农场,协助母亲料理日常, 一边照顾瘫痪的父亲,一边干繁重的农活,挑起家庭重担。Carole与男友分手,放弃与巴黎的生活,来到乡下与Delphine暂住。
    她们小心翼翼地过着二人欢愉的时光,一起干农活,一起睡觉,看似幸福,但这短暂的幸福生活在谎言里,终究有一天会纸包不住火。她们之间开始产生分歧,争吵,母亲也渐渐察觉出一些蛛丝马迹。有一天,二人在小路上过分亲密的举止被一个农村大叔撞见,Delphine害怕起来,怕自己的身份就此暴露,因为她太在于别人的看法,怕父母受到伤害。在一次乡民聚会上,大叔和别人窃窃私语让她敏感紧张,也许大叔并不是在谈论她,但不知所措的她为了掩饰尴尬地去亲了一个和她青梅竹马的男生。在农场的这段时间,Delphine变得退缩起来,因为她身上的包袱太重。而Carole则显得更加主动。

    终于,妈妈还是发现了。妈妈的心里也一定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当看到两具赤裸的躯体拥抱在一起躺在床上,她强忍住内心奔腾不止的震惊,愤怒和否定,默默拉开窗帘打开窗子,喊女儿起床,没有多说什么,落寞地走开。这一幕我很是心疼,怕有一天这眼神出现在自己父母身上。母亲自然要赶Carole走,这个把自己女儿带坏了的人。
    Carole不知所措,奔跑着找到Delphine,感觉世界要崩塌。Delphine的内心已经痛苦到了极点,她有太多的顾虑。然后,她迟疑了一刻,迅速跳下拖拉机,说Si tu pars, je pars.(你走,我也走)

    然后两人一起乘火车私奔。幸福的生活即将在未来展开。
    如果电影到此时结束,只能是一部happy ending的平庸电影。

    在火车站,Delphine反悔了,退缩了,她不能离开农场。
    再怎么回头也等不来她的身影。火车开了。Carole一人回到了巴黎。
    如果电影到此结束,只是一部bad ending的悲伤故事。

    五年后,Carole在自己的女权运动事业上已有所建树,帮助年轻女孩认识自己的身体,处理意外怀孕。
    她突然收到了Delphine的来信:

    “亲爱的Carole,
    我希望你能收到我的来信。我最终终于离开了农场和父母。当年我做不到,时隔数年我终于做到了。这些年来,你就是我的精神寄托。获悉你这些年来取得的成就,真为你感到高兴。如今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不知你过得怎么样,又和谁在一起?现在我一个人在南部生活,拥有一个农场。农场不大,不过属于我。我希望我可以回到过去,回到你上火车的那天。我会鼓足勇气,毫无犹豫地跟你走。然而,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你走后,我伤心了很久。最终我意识到:我们再也回不去了。我们只能朝前看。这也是我给你写这封信的目的。
    爱你的Delphine”

    到这里,电影夏然而止。这个结尾,不喜也不悲,不拖泥带水,刚刚好。要是两个人在火车站一起远走高飞,恐怕会坠入平庸,两人之间争吵不断,Delphine也可能为自己的冲动出走后悔愧疚,背负着家庭的现实包袱。
    在我看来Delphine并不是退缩、懦弱。她明事理,她知道自己要回去处理好家里的事,瘫痪在床的老父,心碎的母亲,一个需要有人挑大梁顶起来的农场。 从出柜到周围接受到自己独立,需要一个缓慢过程,Delphine用了五年的时间,理清了自己的生活,对她来说是一个祝福,是一件好事。她并没有和其他农村妇女一样嫁做人妇,过上平庸的幸福。她受过强烈的女权意识熏陶,聪明、独立、坚强、勇敢(其实Carole并没有错看她),所以,这五年一直在默默奋斗,从父母身边独立,获得了自己的农场,自己的事业。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我们只能朝前看。这也是我给你写这封信的目的。”这是整部电影中最强有力的振奋人心的一句话,就像电影中暖色调的阳光一样,给人无限的希望。过去的伤心和痛苦就让它过去,把美好埋藏在心底,化作一段凄美的回忆,释然。只有向前走,不断向前走,才是人生应该有的样子。
    想起一句话,Don’t hate your past, cuz that’s what makes you today. Delphine心中也许仍藏着那份没有鼓起勇气上火车一同私奔的遗憾,但她也会庆幸生命里遇到过Carole,在巴黎接受女权思想,打开新世界的大门,相爱,认同和觉醒,分离,然后独立奋进。这是她成长的转折点。如同片名La belle saison,在美好的时节,遇到了你。

 5 ) 美好时节

故事发生在1971年的法国,黛芬妮是农场主的女儿,因为不愿意接受父母替自己安排的未来,倔强要强的黛芬妮选择离家出走,孤身一人来到繁华的大都市巴黎,想要在这里开拓属于自己的天地。在巴黎,黛芬妮邂逅了致力于女权运动的斗士卡罗尔,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打破了性别的界限,走到了一起。 父亲中风的消息传来,黛芬妮不得不告别卡罗尔,回到家乡,无法忍受思念之苦的卡罗尔千里迢迢来到了农庄,想要在这里和黛芬妮开始她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可是,两人特殊的关系很快就遭到了周遭的非议,亦使黛芬妮陷入了两难的抉择之中。

 6 ) 美好的时节我遇到了你

1971年,我对那个年代的法国一无所知。电影告诉我们: 女权运动在巴黎城市如火如荼地进行。女人们集会、抽烟、七嘴八舌毫不顾忌地发表政治观点、去解救因同性恋而被送进精神病院的朋友、上街游行、支持女性堕胎自由,对演讲公然砸场,这一切激进、疯狂、刺激,这种革命的激情似曾相识。 而在法国南部的乡下,风光旖旎,农民辛勤劳作、淳朴保守,女人没有社会福利、没有薪水、发言权,是传统的男性话语权主导的农村合作社模式。那里的女人对这一切习以为常,纷纷嫁为人妇,这种传统的凝滞也似曾相识。 Delphine生为农场主的女儿,在干农活中长大,浑身健硕,充满力气,有着农村妇女独特的美感。她的生活是被设定好的,嫁给一个农民,过上安稳小康、勤劳致富、儿孙绕膝的生活。但是,她喜欢女人,她渴望外面的世界。她聪明,悟性强,也有一些勇气。在我看来她并没有纠结于自己的身份认同,她至始至终清楚自己喜欢的是女人,只是她在乎父母的感受,在乎乡亲们的看法。农活之余,她淡淡地对父亲说“我不想嫁人”,眼神又有些迷茫和没落,这种感觉又似曾相识,让人心疼。 于是,来到巴黎的她被女权运动大背景下的巴黎生活所吸引,激进,疯狂,让人热血沸腾,也更是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和Carole相识,很快便坠入了爱河。在巴黎这段时间,整个感情中,Delphine是主动的一方,从第一次尴尬的一吻,到后来再次相见街头的一吻,她都是大胆热烈的(好欣赏这样的女孩子!)。 然而,故事因为父亲突然重病变成植物人而转折,Delphine不得不回到农场,协助母亲料理日常, 一边照顾瘫痪的父亲,一边干繁重的农活,挑起家庭重担。Carole与男友分手,放弃与巴黎的生活,来到乡下与Delphine暂住。 她们小心翼翼地过着二人欢愉的时光,一起干农活,一起睡觉,看似幸福,但这短暂的幸福生活在谎言里,终究有一天会纸包不住火。她们之间开始产生分歧,争吵,母亲也渐渐察觉出一些蛛丝马迹。有一天,二人在小路上过分亲密的举止被一个农村大叔撞见,Delphine害怕起来,怕自己的身份就此暴露,因为她太在于别人的看法,怕父母受到伤害。在一次乡民聚会上,大叔和别人窃窃私语让她敏感紧张,也许大叔并不是在谈论她,但不知所措的她为了掩饰尴尬地去亲了一个和她青梅竹马的男生。在农场的这段时间,Delphine变得退缩起来,因为她身上的包袱太重。而Carole则显得更加主动。 终于,妈妈还是发现了。妈妈的心里也一定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当看到两具赤裸的躯体拥抱在一起躺在床上,她强忍住内心奔腾不止的震惊,愤怒和否定,默默拉开窗帘打开窗子,喊女儿起床,没有多说什么,落寞地走开。这一幕我很是心疼,怕有一天这眼神出现在自己父母身上。母亲自然要赶Carole走,这个把自己女儿带坏了的人。 Carole不知所措,奔跑着找到Delphine,感觉世界要崩塌。Delphine的内心已经痛苦到了极点,她有太多的顾虑。然后,她迟疑了一刻,迅速跳下拖拉机,说Si tu pars, je pars.(你走,我也走) 然后两人一起乘火车私奔。幸福的生活即将在未来展开。 如果电影到此时结束,只能是一部happy ending的平庸电影。 在火车站,Delphine反悔了,退缩了,她不能离开农场。 再怎么回头也等不来她的身影。火车开了。Carole一人回到了巴黎。 如果电影到此结束,只是一部bad ending的悲伤故事。 五年后,Carole在自己的女权运动事业上已有所建树,帮助年轻女孩认识自己的身体,处理意外怀孕。 她突然收到了Delphine的来信: “亲爱的Carole, 我希望你能收到我的来信。我最终终于离开了农场和父母。当年我做不到,时隔数年我终于做到了。这些年来,你就是我的精神寄托。获悉你这些年来取得的成就,真为你感到高兴。如今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不知你过得怎么样,又和谁在一起?现在我一个人在南部生活,拥有一个农场。农场不大,不过属于我。我希望我可以回到过去,回到你上火车的那天。我会鼓足勇气,毫无犹豫地跟你走。然而,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你走后,我伤心了很久。最终我意识到:我们再也回不去了。我们只能朝前看。这也是我给你写这封信的目的。 爱你的Delphine” 到这里,电影夏然而止。这个结尾,不喜也不悲,不拖泥带水,刚刚好。要是两个人在火车站一起远走高飞,恐怕会坠入平庸,两人之间争吵不断,Delphine也可能为自己的冲动出走后悔愧疚,背负着家庭的现实包袱。 在我看来Delphine并不是退缩、懦弱。她明事理,她知道自己要回去处理好家里的事,瘫痪在床的老父,心碎的母亲,一个需要有人挑大梁顶起来的农场。 从出柜到周围接受到自己独立,需要一个缓慢过程,Delphine用了五年的时间,理清了自己的生活,对她来说是一个祝福,是一件好事。她并没有和其他农村妇女一样嫁做人妇,过上平庸的幸福。她受过强烈的女权意识熏陶,聪明、独立、坚强、勇敢(其实Carole并没有错看她),所以,这五年一直在默默奋斗,从父母身边独立,获得了自己的农场,自己的事业。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我们只能朝前看。这也是我给你写这封信的目的。”这是整部电影中最强有力的振奋人心的一句话,就像电影中暖色调的阳光一样,给人无限的希望。过去的伤心和痛苦就让它过去,把美好埋藏在心底,化作一段凄美的回忆,释然。只有向前走,不断向前走,才是人生应该有的样子。 想起一句话,Don’t hate your past, cuz that’s what makes you today. Delphine心中也许仍藏着那份没有鼓起勇气上火车一同私奔的遗憾,但她也会庆幸生命里遇到过Carole,在巴黎接受女权思想,打开新世界的大门,相爱,认同和觉醒,分离,然后独立奋进。这是她成长的转折点。如同片名La belle saison,在美好的时节,遇到了你。

 短评

感谢黛芬妮掰弯卡罗尔,达成女权最后一步。阿黛尔在法国女导面前只能当弟弟

9分钟前
  • 假木贼
  • 力荐

女权部分平庸,但私心说故事太美了,不管取景、人设,还是情感的起源发展,都美妙浪漫得不像话。40岁的Cécile简直可人儿,又飒又酷,爱得自由、随性又刻骨,演技飞起。胖胖的农妇姑娘魅力非凡,腰圆膀粗、热情、肉欲又禁锢,乡村girl毫不违和。果然还是女人懂女人,女导演的镜头让两位女性灿若桃花。

12分钟前
  • 变形的文科生
  • 推荐

这部电影贡献了同志电影里非常残酷而真实的一幕——忍痛离开爱人后悲痛欲绝的女儿,而对面是抑制不住狂喜的母亲。(话说在影视剧里已抓到三个叫carol的姬佬了

15分钟前
  • 虾坨坨艺仔
  • 推荐

虽然讲的是70年代的法国,然后女主的自我认同,虽然2018了但不说别的地方,仅中国,你敢说大多父母亲友不是跟女主妈一样吗,不接受女儿的不一样,这是一个直到现在都存在的问题。当父母亲友同你说结婚吧 老大不小了,在不结婚找不到合适的了,你我也只能默默无语不说话。

19分钟前
  • 蓝色温暖的冷色
  • 力荐

抛却“美”的层面,个人认为好过了《卡罗尔》,法国片果然不会令人失望。不论是五十年代的纽约还是七十年代的巴黎,思想上我们都落后了人家一个世纪,当人家同性恋都合法化了,我们还停留在“她为什么这么大了还不结婚?”“她为什么结了婚还不要孩子?”更不消说对所谓的“敏感”电影实行大棒政策了。

20分钟前
  • Dawnlight
  • 力荐

一场回味无穷的爱恋,结局很写实。C-你怀念在巴黎的日子吗,D-不会,C-可是你在那里过得那么开心,D-那是因为有你在,如果你在火星,我也会爱上火星的。相爱未必能在一起,不过谁又知道最终的结局呢~

22分钟前
  • Lillian4ever
  • 力荐

整个片子时不时地过于戏剧化,大概是故事不够纯粹导致的尴尬局面,看上去似乎放得开,但在处理时又显得拘谨保守,前半小时的女权线不了了之,随后又陷入了恐惧与压力,最后的结局试图掩盖其角色脸谱化的错误,但几个配角都实在写得太糟心,比较失望,和几部同题材的典范作品相差太远。

26分钟前
  • TWY
  • 较差

女权运动或者同性恋被接受的自由度来说,在法国也仅仅只有巴黎是走在在履行它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路上。其他的乡下地方,或者70年代的法国,同性恋与女性仍然不过是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歧视下度过。这40年改变的很多,以致于年轻人都忘了所享有的自由是--那几代人在泥泞中争取到的。

27分钟前
  • Danny
  • 还行

有时候真的看不懂什么是爱情什么事情爱,到底哪个吸引你。黛芬妮那个勾人的眼神演的真好,但是实在是讨厌这种掰弯别人自己却软弱退缩的人,这种退缩让卡罗尔气的委屈都哑口无言了。喜欢卡罗尔面对问题时的坦诚,“我不需要堕胎因为我是同性恋”,回看黛芬妮而是躲闪。卡罗尔才是真正面对自己人生的人

28分钟前
  • 木白
  • 推荐

懦弱的人不配拥有爱,我也曾经懦弱过

30分钟前
  • 明矾
  • 还行

随手在netflix点开的姬片居然看完不但没有吃屎感还流了1滴坚强泪,可谓很令人欢喜了【我真的很难理解在选择爱人和父母approval的时候选父母-如果父母只会因为你痛苦而开心,强行维持跟他们的关系有什么意义:(

34分钟前
  • 嘟嘟
  • 推荐

把禁忌女同爱情放入70年代的法国乡村,激荡女权主义和质朴务农生活对撞出了新意。故事性不输给“阿黛尔的生活”,女主之一居然叫卡罗尔。也许这份爱在不同的时空会有不同的结局,有点惋惜...

3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两列火车之间间隔45分钟,日后的黛芬妮总是在想,如果自己足够勇敢,是不是就肯随她走。去巴黎去游行,或者在家里点根蜡烛煮一餐饭等她归来。她与她之间相隔1000步,日后的卡罗尔还是会想,如果她肯向我迈出一步,我定当走完那999步。一段回忆染上金黄的麦香,我们赤裸着相拥,永远不忘那最美的时光。

40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对70年代女权运动的呈现太有趣,导演有诚意,却仍脱离不了百合片看一部能猜十部剧情的套路——都2015年了,荧幕上的拉拉们能别纠结自我认同了么? 19 Aug @ La City, Eaux-vives, Geneva with Gio

44分钟前
  • Metamorphosis
  • 推荐

法国女性运动时期的拉拉故事,比《阿黛尔的生活》元素更多。城乡差异、女权觉醒、家庭责任、社会压力、身份认同。最后的私奔要是像《毕业生》那样就更好了。乡村部分摄影不错,想起了一点儿《天堂之日》。@法文中心

46分钟前
  • cassetteman
  • 还行

这部电影很小众,原本以为法国电影都是慢节奏会很无聊,主要讲述的是在1970年代人们对女性的轻视,以及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多数女性本身也无法完全脱离时代束缚勇敢做自己。但随着时代变迁,再回头望去,很多不敢做的事当年不被允许的,就变得很正常,人的思想也在变。所以没有所谓世俗的对错。

51分钟前
  • 不许抢我好吃的
  • 力荐

Cecile de France改变刻板印象演了个原来直后来弯的妹纸。这是一部l'orientation 和classe推动情节的电影。女权主义运动作为大背景讲lesbian的生存,城乡的差别以及探求女性的社会职能建构。虽然是一部“悲伤”的片子,但没有悲伤的感觉,反而觉得结束得很干净,一切都还很温暖,脸上都还有阳光的温度

54分钟前
  • B-side K
  • 推荐

电影本身颜值不高,几乎可说粗糙,但就是有一种原生的、不造作的闪光,因此就有了力量。

55分钟前
  • 朗姐🌈
  • 还行

70's的法国,中国还没走到的今天。

57分钟前
  • 中二九
  • 还行

是爱情,也是女权。女性才更深刻理解和了解女性彼此。她激起了她的爱情,她唤醒了她的女性独立意识。两者相互触动和鼓励,相互成长,相互鼓励。最好的爱情跟性别无关,真正的爱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喜欢,并且爱这部片子的立意,很深刻,也诠释得很到位。

60分钟前
  • 月上海棠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