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者之中国意象

综艺大陆2016

主演:陈道明,朱丹,范明,华少

导演:未知

 剧照

更新时间:2023-09-04 02:52

详细剧情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是一部由北京卫视播出的文化类节目,由陈道明、华少、朱丹、范明担任文化观察员,与有着自己态度的青年团之间展开辩论,带来对中华文化的多维度欣赏。

 长篇影评

 1 ) 中国综艺的良心与脸面

中国的综艺失去创造力了吗?似乎,答案是肯定的。荷兰舶来的好声音,韩国引进的歌手歌王,从南方到北方,从白天到黑夜,这些由外国文艺工作者创造的综艺节目一统荧屏——转身转椅,蒙面歌唱,奶爸萌娃,奔跑撕牌,锣鼓喧天,热闹开心。这一切本无可厚非,可是这热闹背后却显露出一种悲凉:好像,我们这个民族已经失去了想象力,以至于,我们的荧屏变成了外国综艺的秀场。


可是,2015年,一档节目的出现,让一切变得有些不一样。这档节目就是北京卫视的《传承者》。与所有的舶来品不同,这是一档原创的中国文化真人秀。它的出现,让观众回想起,原来,我们曾是一个如此骄傲和富有创造力的民族,一个创造了印刷火药、凭借创造力改写了人类文明进程的民族。


于是,在几大卫视都放弃了原创之后,《传承者》就显得弥足珍贵。最起码,它保住了中国电视节目的良心与脸面。原创,不容易;做文化,更不容易。令人惊讶的是,在这双重的难度下,《传承者》依然拿出了令人惊艳的成绩:到今天,《传承者》已经做到了第二季,火爆荧屏,且热度不减。《传承者》的品质在于创造力。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它都极具原创性。


节目开播两年,从《传承者》到《传承者之中国意象》都摒弃了其他综艺所热衷的歌唱选秀与明星嬉闹,而是将目光对准了我们脚下的土地和土地里所孕育的文化智慧——从新疆到西藏,从脚下到高空,从京剧到芭蕾,从箭术到武术,从侗族大歌到四大名旦,从乡间田野到歌舞剧院……各个地域,各个民族,各种不同文化区域的艺术在这里汇集,百家争鸣,蔚为壮观。在节目形式上,《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也“颠覆了传统‘达人秀’式的单一评判方式,用青年团与文艺观察员争鸣探讨的形式营造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形态,制造了代表年龄跨度的全新代际话语场。所以,在《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中,有文化展示,也有思想争锋,有江山如画,也有舌战群儒,有潸然泪下,也有理性思辨,有节目本身的原创力,也有中华文化的品格与底蕴——在电视节目中搞文化本是危险的,一着不慎,就会曲高和寡,可《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出色完成了文化传承的任务。


文化的底蕴积淀也赋予了《传承者之中国意象》独一无二的气质,节目组更是凭借着这种文化气质打动了几乎和综艺节目绝缘的学者型演员——陈道明。只不过,在《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中,陈道明不是演员,不是明星,而是一个冷静虔诚的文化观察员和传承者:他会为高台花鼓挺身而出,也会对京剧表演起身致敬,他可以耐心聆听,也可以犀利批判。从这个意义上讲,陈道明的姿态与气质就是《传承者之中国意象》的缩影,儒雅敦厚,卓尔不群。


本周日,《传承者》之“年度意象盛典”即将播出,各路英豪,整装待发。为了保证节目的文化厚度,节目组请来张颐武等几位文化大家现场品读中国意象。在“年度意象盛典”的舞台上,中国首席舞剧表演者带来的舞剧《孔子》即将上演,四大名旦传承人历史性的合体演出,总政歌舞团的顶级歌手雷佳携《板兰花儿开》再度登台……谁将率先亮相,名旦传人是否可以重现四大名旦的神韵,陈道明又将和张颐武产生怎样的火花,11月20日,北京卫视见分晓。

 2 )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激活意象中的传统美学精神

《周易》中说,“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意思是以“象”来达“意”,以“意”来通“道”,达到“象外之意”“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从“象”到“意”,既有直观性与空间感,又有可得不可至的“理想美”;既有创作者的感悟、情感和理念,又有美学精神与哲学思考;既是文化创作者必不可少的思虑,又是文艺作品能够升华的途径。然而,在文化创作中如此重要的“意象”二字,却总是与电视综艺这一最为普罗大众的流行文化失之交臂。在繁花似锦的电视荧屏上,创作者更醉心于“狂拽酷炫”的感官表达,而对于文化的“意向”却大多选择了浅尝辄止甚至避而不谈。近日,北京卫视的文化类节目《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为中国百姓的电视荧屏引入一股清流。节目由陈道明、华少、朱丹、范明组成文化观察员,以“意象”为核,以“真挚情怀、真实争鸣、真诚致敬”为定位,力图通过中国顶级文艺演出团体的文艺汇演,带领观众从文字传承走向“视觉传承”,并找回逐渐消失的文化之根,激活当代中国“意象”和“叙事”中的传统美学精神。


文化类节目《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剧照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文化类节目《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以“意象”的手段和方式,结合中国广袤土地上最优秀的文艺演出团体,让高高在上的历史与文化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视听”式的文化形态,同时也让该节目成为“以文艺抒发情感”的一道别具一格的亮丽风景线。每一个节目现场表演之后,4位观察员与8位青年团成员便会参与到其中的讨论环节,提炼出该节目所蕴藏的中国“意象”。这种设置与安排使观众对于抽象的中国“意象”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


具体来说,在《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中,无论是杂技魔术类,还是话剧类,无论是打击乐类,还是舞剧类、戏曲类,都通过“具象”的方式呈现出当地的文化特色。例如,“抖空竹”的表演,是通过“竹”的意象,展现出京腔中的幽雅、情致,乃至争强斗胜。正如《水浒传》中宋江感慨道,“一声低来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霄。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携漫徒劳。”当然,不同地方的“抖空竹”表演,是有不一样的精神的,像南京就凸显出闲情雅致,广东倾向于瑞雪迎春的欢喜,北京则侧重于生活情景中的爽朗、活泼与幽默等。再如,杂技《胡杨魂》就利用“胡杨”的意象,凸显了艰苦环境中的坚韧不拔与自强不息之“魂”。当然,不管是空中飞舞、水袖长舒,还是大漠雄浑、舞姿婀娜,都通过一个个具备中国最高文艺水准的灿烂之“象”,传递出代表中国精神的“意”,共同组成中华文明的意象。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的主竞技演播室与四位文化观察员指导排练纪实演播室构成了“意中之象”,所要达到的是象外之境。节目所延伸出的“俏花旦”“青衣”“赵氏孤儿”“胡杨魂”等殿堂级的文艺呈现,都可以称作“意象”,因为它们带领我们完成了中国文化与精神的想象。就像美学家叶朗所说,《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所建构出的,是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所谓‘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所谓‘一草一树,一丘一壑,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个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广义的美。”


从“象”到“形”再到“意”,《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在“传承”的过程中,将隐藏于每个“具象”中的文化勾勒而出。在传统与流行元素的混搭中,在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在不同年代的交流中,《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完成了传统意象的多样解读。这是中华文化精神的推动力,也是让中华艺术团体拥有国际竞争力的“武器”。

 3 )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对中国传统文化意象的全面解读


当今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从硬实力转移到文化等软实力方面,这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随着我们国家硬实力的不断提升,有关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下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然而,现实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乐观,在全民沸腾的年代里如何将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并发扬创新是一个关于文化创造力的课题。
由北京卫视打造的大型文化类节目《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即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创新式回顾与推广。在经历了第一季的辉煌之后,本季的四位嘉宾陈道明、华少、朱丹、范明开始有了一个新的身份,那就是担任文化观察员,将更大的舞台交给八位年轻人,通过他们的视角来体验传统文化意象给我们带来的历史感,也通过新老两代人的不同审美态度来揭示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问题。


时至今日,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剧,很多传统文化正在不断消失,缺少传承者的尴尬现实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源于我们缺乏足够的重视与推广。尽管很多民间艺术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含金量,然而这种文化意蕴是内隐的,并没有凝聚成鲜明的文化意象。《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没有停留在技艺的展示层面,而是将传统文化形式放在新的传媒载体中进行声光乐舞的全面包装与提炼,其实单纯的技艺展示也只能给人一时的热闹,对于传承并发展传统文化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要想提高传统文化的地位及生存能力,只有将其与我们当下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年轻人的思维方式作近距离的对接。
就现实效果来看,《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也确实真正走进了传统文化内并与其共鸣,八位青年评论员对各种技艺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而且这种热情并不是一味地随声附和,年轻的他们是从90后们的欣赏旨趣来理解传统文化的,因而对于他们并不认可的对象直言不讳,从在评分中经常出现4分、5分的情况即可看出他们的态度。点评时同样不遗余力,对于自己接受的对象、不接受的对象旗帜鲜明且立场坚定。作为文化观察员的几位老师在点评时是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演员的表演与节目的呈现,并对于节目的深层内蕴给予深入浅出的解析,带来深度的分享。


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想要欣赏的不仅是传统文化,还要看出传统文化的现代创新内容。在对“抖空竹”的表演点评中就展现出这种要求。尽管空竹表演相当精彩,还是有青年人提出如何在纯意象的表演中加入叙述元素使之成为更具魅力的表演项目的问题。而对《赵氏孤儿》的舞蹈表演,几乎所有的观察员都给出较高的评价。这其中除了表演者拥有精湛的技艺之外,舞蹈表演与叙事要素的融合也是致胜的重要方面。传统艺术的很多项目都侧重于抒情性或表演性,而现代文化则更侧重于叙事性,如何在传统艺术抒情画面中融入叙事的内容是艺术创新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直达青年观众所需要探寻的途径。
当然,一切艺术都需要情感的理解和共鸣,对于传统文化的内容我们更需要情感的介入,这或许也是《赵氏孤儿》、《胡杨树》获得观众好评的原因。《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不只是传承,也不只是意象,而是浸润着我们时代情感的中国意象。

 4 )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如何带我们走进“最高”艺术殿堂?

    



    如果说《传承者》第一季让我们见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传承精神,那么第二季《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则让我们见识了殿堂级文艺表演的非凡气象,触摸到中华文化的内在精髓。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的形式与内容是包罗万象、出类拔萃、品质精良的,它把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和无穷感染力用现代的方式演绎出来,让观众感受到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原来神奇就在我们身边,5000年中华文明像一个巨大的艺术宝库,在这个舞台上次第上演。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为何会给人一种典雅大气的殿堂级艺术的即视感?即便是在电视上看,《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也会给人一种置身国家大剧院的身临其境感,并且节目采用了只有在电影中才能看到的“子弹时间”拍摄手法,更让观众超越肉眼观看的视域,带来超越现实的奇幻效果。这是节目极致创新的魅力,也是每个登台表演者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一如既往地坚持的体现。
 


    而对于电视机前的观众而言,一场场家国春秋,一幕幕民族精粹,一章章文化传承,让人回味无穷。可以说,《传承者之中国意象》的表演境界做到了高端典雅,同时节目内容和嘉宾点评又很接地气,这两者完美结合,使得广大电视观众有幸看到了分量足够重的“中国意象”和文化传承。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很多方面能够体现中国人的传统哲学。看这档节目犹如心无旁骛地驻足欣赏一幅水墨丹青,而后顺其自然地参悟到“传承者”和“中国意象”两大关键内容的真实含义即可。
 
    在首期《传承者之中国意象》的舞台上,除了传统技艺表演令人叫绝,古老记忆的重现同样引来观众对于文化与传承的思考。比如,《赵氏孤儿》用舞剧讲述故事,传达了中国人对于“义”的看重;而承载着新疆建设兵团精神的《胡杨魂》,在引发观众的惊叹之余,也让观众看到了几代人的坚守。


 
    在网络口碑方面,很多人通过《传承者之中国意象》舞台上的精湛表演,也对“中国意象”一词有了更多的领悟。 “忠义、坚守、承诺”,这些中国精神中的“意”通过一幕幕精彩的表演之“象”演绎出来,共同构成了“中国意象”的深邃表达。而通过年轻人的艺术创新来讲述这些古老的故事,并在年轻人之间产生碰撞与争鸣,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
 
    首期节目让人意犹未尽,第二期《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则继续把对“中国意象”的展现与传承进行到底。比如,改良创新的木偶剧《父与子》,通过剧中感人至深的父子情感动全场;而现代蒙古舞剧《蓝•印》的出现,则让观众感受到民族文化原来也可以这么美。《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我们继续期待!
  

 5 ) 越看味儿越浓,《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凭“中国风”+“中国技艺”渐入佳境




被北京卫视《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吸引的人,有些是通过无意间的“换台”而发现这样一档节目。想想其实很多让人“专注”的节目都是由不经意间的换台开始——据说当年《舌尖上的中国》也是“无意间”火遍了大江南北。
至今已经看了五期《传承者之中国意象》,让人印象深刻的表演有很多,无论歌唱、舞蹈、杂技、民族风展示,都让人眼界大开,并有“物超所值”的感觉。除了开眼界,这档节目让人感触最深的就是品质。对,精致到极致的品质——几乎每一个表演都是精挑细选,且经过无数次排练之后的诚心、诚意、诚挚之作。说句题外话:如果让这些节目上春晚,想必都能轻松摘得“最受欢迎节目”奖项。




    有时候看《传承者之中国意象》,还真有点儿看“春晚经典合集”的意境。尤其是上一期“歌唱大咖”雷佳带来的那首极具中国风韵的《难忘茉莉花》、天津杂技团年轻小伙子们奉上的几乎违反了人体力学原理的“蹬人绝技”,以及极具岭南风采婀娜多姿的舞蹈《雨打芭蕉》,这些节目都精彩至极。
    其实,这档节目的文艺观察员不是只有大舞台前的四位大咖,每个电视机前的观众也是文艺观察员。千万别以为普罗大众欣赏不了至美品质的演出,只要是精致走心的表演,一定会引起共鸣。




    在杭州G20峰会文艺汇演中,青年歌唱家雷佳的一首《难忘茉莉花》唱响了全球,更让大家对这位实力唱将印象深刻,同时也感怀中国传统歌曲旋律的美妙和歌词的精妙。在上期《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中,雷佳不仅以一袭黑色礼服登场,而且还用中国民歌小调外加西洋歌剧的味道,将《难忘茉莉花》进行了重新演绎,让这首江南小调有了不一样的风采和韵味,深深打动了所有观众的心。
    在北京卫视《传承者之中国意象》节目中,用歌曲展现“意象”并不简单,但自信与实力并存的雷佳还在现场开起了“点歌大会”,唱响了不同地方版本的《茉莉花》,比如东北话版、河北话版,如此耳熟能详的旋律加上贴近生活的方言让“中国意象”更加“接地气”,引发了观看者的共鸣——据说节目播出后网友还开发出了湖南话版、武汉话版、上海话版的《茉莉花》,也许方言版的《茉莉花》即将火遍大江南北。



    除了不火不行的N多版本《茉莉花》,天津杂技团一众“小鲜肉”用不可思议的“违反人体力学原理”的“蹬人绝技”,把观众带到了另一个紧张的节奏中。中国民间有高人,杂技界更是高人辈出,不服都不行。这些小鲜肉把体操、跳水、滑冰等动作融入到了极高难度的表演当中,就连文艺观察员范明都高呼:“这是金牌级别的表演”。



    按说杂技是中国的传统技艺,在《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中也出现过几次,但杂技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不过,看到了如此精彩的“蹬人绝技”,我在感叹自己“三生有幸”的同时,也能看到杂技未来的希望,这绝对是“中国意象”的力量和技巧之美。
    五期节目过后,《传承者之中国意象》的“味道”越来越浓,表演愈加精彩。可以肯定的是:它极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个打造中国综艺品质新高度的现象级节目。

 6 ) 传承,与你有关

一说到传承。你可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这当然有关系,而且这关系不一般。传宗接代,是不是传承?家族文化,是不是传承?教授儿女知孝、懂礼、学习中国乐器、书法,是不是传承?这些“传承”就在我们身边,只不过有时候我们没有用“传承者”的思维去思考这些问题而已。如果我们深究这些“传承”的话,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文化,中国意象的魅力。所以,北京卫视播出的《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传递与表现的“传承”,说的就是与每一个中国人息息相关的根与魂。只不过,它的节目内容和形态更具有现场舞台的观赏性与文化性。


在《传承者之中国意象》的舞台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节目都显示出了“传承”与“中国意象”的概念,无论是舞蹈、歌曲,还是杂技,都最为直接地表露了“中国意象”的文化底蕴。在节目中,雷佳演唱的中国民歌《难忘茉莉花》,结合了西方的歌剧,让其再次绽放光彩。而豫剧版、东北版、陕西版《茉莉花》的呈现,则凸显出了融合本民族特色的“意象”之美。特别是从节目中了解到雷佳冒着高原反应,硬撑着给战士们演唱;了解到她乘坐船,一路颠簸一路吐,来到南沙群岛的军营给戍边士兵们表演时,我的心情是激动的,心中有一股热血涌现。我想,这就是“中国意象”的“小爱”与“大爱”之所在。更为主要的是,这种爱,是真实的,真心的,真挚的。


如果说,雷佳身上的“中国意象”是“爱的力量”,那么从天津杂技团的《风雪边关》中,我看到了永不服输的气质;从以古代战场为背景,融入跳水动作的《风雪边关》中,我看到了表演者不断挑战身体极限的强大精神。


除此之外,《雨打芭蕉》则更接近于我们的生活。站在江南的小巷街角,看着淅淅沥沥落下的雨滴,听着行人穿着木屐嗒嗒的声响,仿佛感受到了音符的跳动。而此时,如果有一个撑着油纸伞走过的女子,那么这便成了一幅诗意的画卷。这种意象,早在戴望舒的《雨巷》中就已真实地呈现,《雨打芭蕉》同样如此,表演者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源于岭南的生活。值得注意的是,演绎该舞剧的演员都是90后、95后,都是“新岭南人”。也就是说,来自全国各地的这群姑娘,继承了“老岭南人”的文化与精神,并将这种精神不断的延续,传承,发扬。


一山一水,一树一木,一石一瓦,都蕴藏着“中国意象”,同时,每个人又都是潜在的传承者。在学习,在工作,在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上,人人都可能是“传承者”,处处都可能是“中国意象”。或许,这就是《传承者之中国意象》的根本与魅力,因为它与你,与我,与每一个中国人有关!

 短评

这一部虽然有很多高大上的中国意象表演,但感觉没有上一部好看了~主要是因为赛制的变化~这部的打分制感觉不好,而且后面又不打分了,弄得乱七八糟~三星给的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渊源文化,给的是大美中国~我爱我的祖国!

3分钟前
  • 靜❤♪
  • 还行

王桂琴老师:“一个老师的 本领再有多大 没有孩子们的付出 没有孩子们的艰苦努力 在舞台上给你体现 你是永远实现不了梦想的”。

4分钟前
  • 陈美芳˙Ꙫ˙
  • 推荐

始信电视亦有大美。节目不能说没有缺陷,但为这难得的一股清流,标个大赞。

6分钟前
  • 格物元芳
  • 力荐

节目非常好看,高水准的表演,让我感受到了耳目一新的中国意象,很享受,今天看到舞剧版《赵氏孤儿》表演的时候,整个舞台画面的呈现太有感染力了~~力荐!

7分钟前
  • 低吟de光线
  • 力荐

从第一季看到第二季。一个如此好的节目,却在电视看完直播后,在各大下载电影电视剧的网站很难找到下载资源。已到第二季,收视率实在不是北京卫视黄金档该有的结局,但仍然为了北京卫视这份坚守感动。以前,看别的文艺节目都只是为放松,这个居然是为了学习和感动。那些默默的传承者,天佑你们。

8分钟前
  • 水木沐澄
  • 力荐

赵氏孤儿把我哭惨了

9分钟前
  • ≈ 紗紗≈★
  • 力荐

还行 看多了审美疲劳 我更愿意看到创新后能出圈的古代传承

12分钟前
  • 小蒋不素小蒋
  • 还行

没想到这么好评 我很欣慰呀哈哈

15分钟前
  • 热爱赴山海
  • 力荐

减一星⭐因为太多自以为是的现场评论、结构设计和剪辑。太破坏气氛了!第一次觉得陈铭好讨厌。

18分钟前
  • 梅_盼兮
  • 推荐

世界上哪有那么多主角啊

20分钟前
  • 葡萄成熟时
  • 力荐

道明叔的迷妹日常,被中国歌舞剧院和谭元元圈粉,四大花旦同台也让人泪目,圈粉了很多文化节目,《赵氏孤儿》看得泪如雨下,惊喜之作!

25分钟前
  • drunkenstain
  • 推荐

这么好看的节目,居然这么少人看太可惜了。。。

30分钟前
  • linchaoqun
  • 力荐

实在是太好看了,好久没追过国产综艺了,可惜找不到源下载,想收藏啊

31分钟前
  • ikoshirly
  • 力荐

文化不是一个固定的文本,也不是自说自话,而是随着一代又一代的艺人不断发展融合新的媒介载体,以现代人的视角去呈现。

35分钟前
  • VansonWWW
  • 力荐

泪目。

39分钟前
  • 玛戈梨特
  • 力荐

中华文化之美 陈道明老师三观好正 华少口才好好 剪辑也棒 主持人也棒 辩论也是在认真就内容在讨论没有撕逼 完全没有槽点的综艺 10252016

44分钟前
  • imTroy。
  • 力荐

刷新了对舞蹈的认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47分钟前
  • sullian
  • 力荐

太美了,赞叹!唐诗逸真女神!顶尖的舞蹈演员不仅仅是肢体语言极富美感,而且表情也非常动人啊!

51分钟前
  • 师诗尸
  • 力荐

不为别的,只因有陈道明老师在,我从未怀疑过他的眼光。

55分钟前
  • 逍遥隐月
  • 力荐

远好过上一季,从哗众取宠中走出来,真正的体现了什么叫作美。

59分钟前
  • 晓日花开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